专利名称: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车架,尤其涉及摩托车车架安装后减震的减震座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后减震座安装的结构是在左右尾管上焊接减震座,减震座上安装减震安装轴,这样的结构,连接强度低,耐弯折和抗冲击的效果都不理想,在路面情况较复杂时,容易发生因减震座强度不够而弯折脱焊的的情况,影响摩托车整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解决现有连接结构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增加后减震座整体强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包括左尾管和右尾管,其左尾管和右尾管上分别固定焊接有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为开口向前的U形,开口宽度和左尾管和右尾管相同,U形的腹板夹住左尾管和右尾管进行焊接,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上还设有一个长方形凹槽,连接横管置于两边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焊接固定;所述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的左、右外侧面分别焊接有左减震安装轴和右减震安装轴,左减震安装轴和右减震安装轴的轴端分别设置有左减震轴和右减震轴。上述连接横管优选长方形钢管;连接横管只有底面与长方形凹槽焊接。采用了以上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U形减震座位于后车架管上方,与左右尾管和连接横管焊接后,不仅单个形成盒状,而且贯穿左右尾管使左右尾管连接为一体,抗弯和抗扭强度都很高;减震轴与减震座圆周焊接后,牢固可靠,此设计不仅式样美观而且对于摩托车整车的强度和耐冲击性都有显著提高,完全能满足减震器的安装要求,提高了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附图1-2,本发明的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包括左尾管I和右尾管2,左尾管I和右尾管2上分别固定焊接有左减震座3和右减震座4,左减震座3和右减震座4为开口向摩托车前方的U形,是用钢板弯曲而成,开口宽度和左尾管I和右尾管2相同,U形的腹板夹住左尾管I和右尾管2进行焊接,形成盒状结构,左减震座3和右减震座4上还设有一个长方形凹槽6,长方形的连接横管5置于两边的长方形凹槽6内并焊接固定,连接横管5贯穿左右尾管使左右尾管连接为一体,整体抗弯和抗扭强度都很高;所述左减震座3和右减震座4的左、右外侧面分别焊接有左减震安装轴31和右减震安装轴32,左减震安装轴31和右减震安装轴32的轴端分别设置有左减震轴33和右减震轴34。减震轴与减震座圆周焊接后,牢固可靠,此设计不仅式样美观而且对于摩托车整车的强度和耐冲击性都有显著提高,完全能满足减震器的安装要求,提高了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包括左尾管和右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管和右尾管上分别固定焊接有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为开口向前的U形,开口宽度和左尾管和右尾管相同,U形的腹板夹住左尾管和右尾管进行焊接,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上还设有一个长方形凹槽,连接横管置于两边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焊接固定;所述左减震座和右减震座的左、右外侧面分别焊接有左减震安装轴和右减震安装轴,左减震安装轴和右减震安装轴的轴端分别设置有左减震轴和右减震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管为长方形钢管;所述连接横管只有底面与长方形凹槽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座结构,包括左、右尾管,其左、尾管上分别固定焊接有左、右减震座,左、右减震座为开口向前的U形,开口宽度和左、右尾管相同,U形的腹板夹住左、右尾管进行焊接,左、右减震座上还设有一个长方形凹槽,连接横管置于两边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焊接固定;所述左、右减震座的左、右外侧面分别焊接有左、右减震安装轴,左、右减震安装轴的轴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减震轴。本发明采用U形减震座与左右尾管和连接横管焊接后,不仅单个形成盒状,而且贯穿左右尾管使左右尾管连接为一体,抗弯和抗扭强度都很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B62K11/02GK103171699SQ2011104319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邓小茹 申请人:邓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