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属于车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用卡车是露天矿山开采和大规模土方建设中的关键设备,是用于矿石或土方运输的专业设备,具有载重大、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目前,矿用卡车有着超大型化、巨型化发展的趋势,相应的,对矿用卡车的承载结构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矿用卡车的车架作为整车的基体,其它各子部件和货物的载荷均施加在车架上,因此要求车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可靠性。矿用卡车的车架由一对纵梁和复数个横梁组成,横梁与纵梁一起构成车架的封闭结构。其中,纵梁为左右对称结构,纵贯整车,其对车架的强度和可靠性影响极大。如图1 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矿用卡车均采用箱式焊接结构,由上盖板1、腹板2和下盖板3焊接所成,特点是纵梁的宽度等于盖板1的宽度,盖板1和腹板2均打有坡口,焊缝填满坡口用于焊接。该结构形式简单,但是存在加工工艺复杂,盖板1和腹板2打完坡口后需要进行调平, 焊缝较浅且容易开裂等缺点。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加工工艺简单,焊缝牢固,能提高车架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小生产、使用和维修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两块腹板和下盖板,相互连接成封闭的箱体结构,上盖板、下盖板的宽度均大于两块腹板外侧的间距。进一步,腹板与上盖板、下盖板成垂直关系。进一步,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厚度范围为5_200mm。进一步,腹板的厚度范围5_200mm。进一步,两块腹板外侧的间距范围为3-100mm。进一步,腹板外侧边缘具有坡口。进一步,坡口尺寸 < 腹板厚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上下盖板上不打坡口,腹板上的坡口可选,大幅减小了打坡口后调平所用的工时,简化加工工艺;2、焊缝位于腹板和上盖板间形成的角落,焊缝结合面积较大且容易留存,能提高车架的强度和耐久性,且焊缝牢固;3、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小了生产、使用和维修的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中矿用卡车车架纵梁断面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纵梁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纵梁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板,2、腹板,3、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板1、两块腹板2和下盖板3,相互连接成封闭的箱体结构,上盖板1、下盖板3的宽度均大于两块腹板2外侧的间距。其中,腹板2与上盖板1、下盖板3成垂直关系。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厚度范围为5-200mm。腹板2的厚度范围5_200mm。两块腹板2外侧的间距范围为3_100mm。腹板2 外侧边缘具有坡口。坡口尺寸<腹板2厚度。实施例一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盖板1、两块腹板2和下盖板3组成。腹板 2与上盖板1、下盖板3垂直,且通过焊缝连接构成封闭的箱体结构;腹板2厚度为200mm, 腹板2打有坡口,坡口尺寸<腹板2厚度;上盖板1和下盖板3厚度为200mm,且不打坡口, 两者的宽度均大于两块腹板2外侧的间距100mm。实施例二 参阅图4,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提供了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不打坡口,同时腹板2不打坡口的纵梁结构,腹板2与上盖板1、下盖板3垂直,且通过焊缝连接构成封闭的箱体结构。此方式的纵梁比实施例一更容易加工和焊接,但是焊缝强度略低于实施例一。
权利要求1.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包括上盖板(1)、两块腹板(2)和下盖板(3),相互连接成封闭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板(1)、下盖板(3)的宽度均大于两块腹板(2)外侧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2) 与上盖板(1)、下盖板(3 )成垂直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1)和下盖板(3)的厚度范围为5-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2) 的厚度范围5-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腹板(2)外侧的间距范围为3-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2) 外侧边缘具有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口尺寸 <腹板(2)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卡车车架纵梁结构,属于车架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上盖板、两块腹板和下盖板,相互连接成封闭的箱体结构,上盖板、下盖板的宽度均大于两块腹板外侧的间距。有益效果是加工工艺简单,焊缝牢固,能提高车架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小生产、使用和维修的成本。
文档编号B62D21/04GK202130496SQ20112023062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日
发明者周海龙, 孟庆勇, 孟祥伟, 张杰山, 蔡忠义, 谢和平, 踨雪梅, 马华栋, 马玉敏, 魏哲雷, 魏广娟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