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加强型平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6910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加强型平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用于安装后轮的部件。
背景技术
平叉是摩托车重要部件,属悬挂装置。平叉包括两主梁,两主梁前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平叉轴,后端设置后轮轴孔,用于安装后轮。平叉轴管套在摩托车平叉轴之上与其配合。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平叉(后摇架),一般采用上述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但这种平叉主体为平面结构,对于大功率、高性能的跑车、越野车型,则强度不足。解决其强度不足的缺陷一般采用单纯加粗两主梁的方式,但对于平叉本身则存在重量增加较大的问题,对摩托车的行驶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且会加大燃油消耗,并不符合摩托车灵活轻便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高性能车型的平叉强度问题,则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平叉,经锻造、压铸、焊接等工序制作,形成立体结构的平叉。这种铝合金平叉同时具有强度高、质量较轻的特点,但成本极高、加工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缺点。因此,需要对摩托车平叉进行改造,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于加工、成本较低的优点,保证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于加工、成本较低的优点,保证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包括左主梁、右主梁及平叉轴,所述左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左加强副梁,右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右加强副梁。进一步,所述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均为向上凸起的弓形;进一步,所述左主梁和右主梁之间固定连接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固定连接设有后减震器摇架的连接构件;进一步,所述左加强副梁与左主梁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左加强杆形成左桁架结构;所述右加强副梁与右主梁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右加强杆形成右桁架结构;进一步,所述左桁架结构其中一左加强杆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与横梁或/和左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之间,所述右桁架结构其中一右加强杆固定连接于右加强副梁与横梁或/和右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之间;进一步,连接于横梁或/和左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的左加强杆与连接于横梁或 /和右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的右加强杆之间一体成型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或/和左主梁及右主梁;进一步,所述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U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的弓形最高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在摩托车平叉的左右主梁上分别固定设置加强副梁的结构,加强副梁与左右主梁协同受力,根据力学分析,与相同重量的单独主梁相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平叉承受力矩的能力,因而具有较轻的重量且具有较高强度,同时,相对与铝合金材料的平叉具有易加工及成本低的特点,用于摩托车能够保证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沿A向视图;图3为
图1沿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沿A向视图,图3为
图1沿B向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包括左主梁1、右主梁2及平叉轴3,如图所示,平叉主体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左主梁1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左加强副梁4,右主梁2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右加强副梁5。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副梁4和右加强副梁5均为向上凸起的弓形,采用弓形结构;弓形结构具有圆滑的线条,避免出现应力集中,保证加强效果,并且,弓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效果,以保证平叉具有较好的抗外力冲击及具有更大的力矩承受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主梁1和右主梁2之间固定连接设有横梁6,所述横梁6固定连接设有后减震器摇架的连接构件10 ;采用横梁6结构,对左主梁1和右主梁2具有加强作用,并对后减震器摇架的连接固定,起到较为方便的作用,使得平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更适用于摩托车轻便灵活的特点。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副梁4与左主梁1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左加强杆形成左桁架结构;所述右加强副梁5与右主梁2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右加强杆形成右桁架结构;如图所示,左主梁1和右主梁2分别通过两根加强杆形成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进一步增加承受弯矩的能力,从而可进一步减小平叉整体的重量,使其更为轻便。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桁架结构其中一左加强杆8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4与横梁6 或/和左主梁1用于连接横梁6部位之间,所述右桁架结构其中一右加强杆9固定连接于右加强副梁5与横梁6或/和右主梁2用于连接横梁6部位之间;也就是左加强杆8和右加强杆9可以直接连接于横梁6用于抵抗后减震器产生的冲击力,也可以连接左主梁1和右主梁2用于与横梁6固定连接部位,起到相似的有益效果,使得平叉增加用于连接后减震器摇架部位的强度,有针对性的增加提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本实施例中,连接于横梁6或/和左主梁1用于连接横梁6部位的左加强杆8与连接于横梁6或/和右主梁2用于连接横梁6部位的右加强杆9之间一体成型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4和右加强副梁5,U形结构的底部7固定连接于横梁6或/和左主梁1及右主梁2 ;U形结构本身具有较好的受力协调能力, 增加平叉抵抗横向力的能力,强度较高,并且减少制造工艺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结构的底部7固定连接于横梁6,对本实施例的平叉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得出载荷主要作用于后减震器摇架的连接构件处的结论,主梁连接横梁的部位为主要受力点,此处易产生疲劳破坏。为采用最少的材料,解决平叉整体的强度问题, 本实施例在平叉设置横梁处增加U形结构,使得其产生的高强度支撑直接作用于横梁,从而作用于后减震器摇架,避免左右主梁直接受力,改善平叉整体的受力状况;U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4和右加强副梁5的弓形最高点。本实施例采用U形结构将横梁6与左加强副梁4和右加强副梁5固定连接,将载荷合理分布在左主梁1、右主梁2及左加强副梁4和右加强副梁5上,避免了应力的过度集中,保证了平叉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连接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包括左主梁、右主梁及平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左加强副梁,右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右加强副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均为向上凸起的弓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梁和右主梁之间固定连接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固定连接设有后减震器摇架的连接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副梁与左主梁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左加强杆形成左桁架结构;所述右加强副梁与右主梁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右加强杆形成右祐1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桁架结构其中一左加强杆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与横梁或/和左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之间,所述右桁架结构其中一右加强杆固定连接于右加强副梁与横梁或/和右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横梁或/和左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的左加强杆与连接于横梁或/和右主梁用于连接横梁部位的右加强杆之间一体成型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或/和左主梁及右主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横梁,U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加强副梁和右加强副梁的弓形最高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加强型平叉,包括左主梁、右主梁及平叉轴,左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左加强副梁,右主梁沿其纵向固定设有右加强副梁,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平叉的左右主梁上分别固定设置加强副梁的结构,加强副梁与左右主梁协同受力,根据力学分析,与相同重量的单独主梁相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平叉承受力矩的能力,因而具有较轻的重量且具有较高强度,同时,相对与铝合金材料的平叉具有易加工及成本低的特点,用于摩托车能够保证摩托车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2295149SQ2011204060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兴海, 罗雪松 申请人:重庆新感觉摩托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