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推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09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推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推拉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便携式手动推拉车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周末或假期自驾带小孩去周边公园休闲放松、呼吸新鲜空气,便携式推拉车既可以用来载物又可以让小孩玩累的时候坐在或躺在车上休息,因此深受人们喜欢。为便于携带,目前这类便携式推拉车大多可以折叠起来,折叠起来后可以放在私家车的后备箱内,待使用时展开来即可。但是现有的这类便携式推拉车不仅普遍存在着整体结构强度不高、使用不够安全的缺点,而且还存在整个车身无法进行同步连动折叠、 折叠不够方便快捷及折叠起来后一般体积相对较大的缺陷。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对这类便携式推拉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整体结构强度较高、折叠更为方便快捷的便携式推拉车。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便携式推拉车,所述车架具有能对折的矩形底框,该矩形底框前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一立杆、第二立杆, 该矩形底框后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三立杆、第四立杆,该矩形底框的左侧设有能与该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左侧连杆结构,该矩形底框的右侧设有能与该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右侧连杆结构,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右侧连杆结构采用相同结构;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第一立杆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一立杆并使其与左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一限位连接杆,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第三立杆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三立杆并使其与左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三限位连接杆,所述右侧连杆结构与第二立杆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二立杆并使其与右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二限位连接杆,所述右侧连杆结构与第四立杆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四立杆并使其与右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四限位连接杆;所述车架上还设有一能随所述矩形底框和左、右连杆结构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储物筐,且展开状态下的储物筐被支撑在所述矩形底框、左侧连杆结构、右侧连杆结构及第一、二、三、四立杆围合而成的开口车筐内。进一步优选,所述左侧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同时铰接于所述矩形底框的前侧左框角,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立杆的底端同时铰接于所述矩形底框后侧左框角,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所述第一限位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一连杆的上端部,所述第三限位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三立杆和第三连杆的上端部。同样地,所述的右侧连杆结构采用与左侧连杆结构相同的结构。这种连杆结构较为简单,而且结构强度较好, 能进一步提高整个车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较容易地随着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为了使矩形底框两侧的连杆结构能连结在一起,以实现两侧连杆结构的同步折叠、展开,并提高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两根分设于所述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连接杆相连,两根分设于所述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铰接有一推拉手柄,所述第三立杆与第四立杆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一卡口,所述推拉手柄能向上转动至嵌合该卡口上,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顶端通过第四连接杆相连。 通过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将对应立杆连接后,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而推拉手柄则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推拉操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相铰接处罩设有一保护套。由于该铰接点位于车架两侧的顶端,便携车在使用过程中该铰接点容易与人发生磕碰,因此采用保护套后可避免这一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的矩形底框包括相对铰接而成的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且所述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两侧的两铰接点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杆。当矩形底框展开后,支撑杆可支撑在储物筐底部的中线位置处,使储物筐能得到较好的支撑。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矩形框及第二矩形框内均设有至少一根加固杆。根据矩形框的大小和车体载重能力的要求来选择加固杆的数量,一般可以在每个矩形框内间隔设置两根加固杆,加固杆的方向可以垂直于上述支撑杆的方向。在加固杆的作用下,储物筐能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提高推拉车的载重能力。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三、四立杆顶端均设有一伸缩杆,各伸缩杆在拉出状态下可支撑位于其顶部的遮阳蓬。这样,不需要遮阳时,拿掉遮阳蓬后将伸缩杆回缩至立杆内,需要遮阳时,将伸缩杆从立杆内抽出,将遮阳蓬支撑起来即可,操作方便快捷。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车轮包括一对位于所述矩形底框后侧的万向轮和一对位于所述矩形底框前侧的单向轮。因为使用者一般总是在推拉车的后侧进行推拉操作,所以将后侧车轮设为万向轮而前车轮设为单向轮后这样,推拉车在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能同时兼顾移动的灵活性和方向性。为了使便携式推拉车具有更好的储物功能,所述的车架外部设有一储物袋。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该储物袋设于车架的前侧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便携式推拉车的车架包括矩形底框、 位于矩形底框左右侧的连杆结构及铰接在矩形底框框角上的四根立杆,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高,同时,连杆结构与矩形底框能进行同步折叠、展开,操作非常方便。折叠时,连杆结构、矩形底框与立杆叠合在一起,占据的体积较小;展开后,矩形底框、连杆结构与立杆围合成一个开口车筐,储物筐随之同步展开并被支撑在该开口车筐内以得到很好的支撑,从而使推拉车具备较好的载重能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推拉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推拉车去掉储物筐、储物袋及遮阳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推拉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便携式推拉车去掉遮阳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便携式推拉车进行部分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便携式推拉车去掉储物筐及储物袋后的结构意图;图8为图7所示便携式推拉车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完全折叠后装入外套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该便携式推拉车的车架底部的矩形底框由大小相同的第一矩形框21和第二矩形框22相对铰接而成,而铰接点分别位于矩形底框的两侧。在第一矩形框21与第二矩形框22的两端铰接点之间连接有支撑杆23,在第一矩形框21和第二矩形框22内与支撑杆23垂直方向均间隔设置有两根加固杆M,通过支撑杆23和加固杆24,一方面提高了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使便携车使用更为安全,另一方面也对储物筐13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便携车的载重能力。在矩形底框前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在矩形底框后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三立杆33、第四立杆 34。在矩形底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能与该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连杆结构。折叠后,矩形底框、连杆结构及第一、二、三、四立杆叠合在一起,占据空间体积较小;展开后,矩形底框、左、右连杆结构及第一、二、三、四立杆围合成一个开口车筐,储物筐 13由布裁剪而成,当储物筐13同步展开后被支撑限位在上述的开口车筐内。结合图示以左侧连杆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左侧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及第四连杆44,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杆44的第一端,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一立杆31的底端同时铰接于矩形底框的前侧左框角,第四连杆44 的第二端与第三立杆33的底端同时铰接于矩形底框后侧左框角,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43的第一端,且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第三连杆43与第四连杆44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第一限位连接杆5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41上端部,即该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杆41的中端与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之间,第一限位连接杆51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一立杆31的上端部,这样,在第一立杆31、第二连杆42、 第一连杆41、第一限位连接杆51间局部构成较为稳定的四连杆结构;第三限位连接杆53 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43的上端部,即该铰接点位于第三连杆43的中端与第三连杆43 的第二端之间,第三限位连接杆53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三立杆33的上端部,在第三立杆33、 第四连杆44、第三连杆43及第三限位连接杆53间也局部构成较为稳定的四连杆结构。相对应地,矩形底框右侧的连接结构为第二限位连接杆5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41上端部,即该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杆41的中端与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之间,第二限位连接杆52
6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立杆32的上端部,这样,在第二立杆32、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第二限位连接杆52间局部构成较为稳定的四连杆结构;第四限位连接杆M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43的上端部,即该铰接点位于第三连杆43的中端与第三连杆43的第二端之间, 第四限位连接杆M的第二端铰接于第四立杆34的上端部,在第四立杆34、第四连杆44、第三连杆43及第四限位连接杆M间也局部构成较为稳定的四连杆结构。这样,不仅实现了连杆结构与同侧立杆间的连动,还提高了整个车架的结构强度,对各立杆也起到了较好的定位作用。本实施例中,位于矩形底框两侧的第一限位连接杆51的第二端和第二限位连接杆52第二端还各自向矩形底框前侧方向延伸并围合成一支架17,储物袋10挂在该支架17 下。为了使矩形底框左右侧的连杆结构能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两侧连杆结构的同步折叠、展开,并提高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两根分别位于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连接杆81相连,两根分别位于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杆4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杆82相连,储物筐13的前后侧则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 上。此外,第二连接杆82的中部铰接有推拉手柄9,第三立杆33与第四立杆34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杆83相连,第三连接杆83的中端处固定有卡扣18,推拉手柄9能向上转动至嵌合该卡口 18上,第一立杆31与第二立杆32的顶端通过第四连接杆84相连。通过第三连接杆83和第四连接杆84将对应立杆连接后,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而推拉手柄9则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推拉操作。考虑到便携车推拉车一般在户外使用,本实施例在各立杆的顶端均设有一伸缩杆 35,各伸缩杆35在拉出状态下可支撑位于其顶部的遮阳蓬6。这样,不需要遮阳时,拿掉遮阳蓬6后将伸缩杆35回缩至各自的立杆内,需要遮阳时,将伸缩杆35从各自立杆内抽出, 将遮阳蓬6支撑起来即可,操作方便快捷,而且当伸缩杆35抽出后,各伸缩杆35具有向外扩张趋势的一个张力,从而更好地支撑住遮阳蓬6。为使便携式推拉车使用更为安全,在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44的第一端相铰接处罩设有一保护套7。由于该铰接点位于车架两侧的顶端,便携车在使用过程中该铰接点容易与人发生磕碰,因此采用保护套7 后可避免这一安全隐患。本实施例的车轮包括一对位于矩形底框前侧的单向轮11和一对位于矩形底框后侧的万向轮12。单车轮11分别固定在横杆15上,横杆15连接矩形底框两侧第二连杆42 的底端并与第二连杆42为一体结构,万向轮12固定在车轮架16上,车轮架1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立杆33、第四立杆34的底端。使用者一般在矩形底框后侧操作推拉车,所以将后侧车轮设为万向轮12,前侧车轮设为单向轮11,使推拉车在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能同时兼顾移动的灵活性和方向性。如图6至图8所示,给出了本实施例折叠过程中的几个状态。图6和图7为连杆结构和矩形底框进行部分折叠后的状态,图8则为连杆结构和矩形底框完全折叠起来后的状态,可见车架的连杆结构和矩形底框实现了同步折叠,相反地,也同样能实现同步展开, 折叠和展开均较为方便。而且完全折叠后还可以装入外套19内以方便提携,如图9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推拉车,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下方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能对折的矩形底框,该矩形底框前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 (32),该矩形底框后侧的左、右框角上分别铰接有第三立杆(33)、第四立杆(34),该矩形底框的左侧设有能与该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左侧连杆结构,该矩形底框的右侧设有能与该矩形底框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右侧连杆结构,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右侧连杆结构采用相同结构;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第一立杆(31)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一立杆(31)并使其与左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一限位连接杆(51),所述左侧连杆结构与第三立杆(33)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三立杆(3 并使其与左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三限位连接杆(53),所述右侧连杆结构与第二立杆(32)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二立杆(32)并使其与右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二限位连接杆(52),所述右侧连杆结构与第四立杆(34)间设有用于定位该第四立杆(34)并使其与右侧连杆结构保持连动的第四限位连接杆(54);所述车架上还设有一能随所述矩形底框和左、右连杆结构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储物筐(13),且展开状态下的储物筐(13)被支撑在所述矩形底框、左侧连杆结构、右侧连杆结构及第一、二、三、四立杆(31,32,33,34)围合而成的开口车筐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0 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杆G4)的第一端,第二连杆0 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杆(31)的底端同时铰接于所述矩形底框的前侧左框角,第四连杆G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立杆(3 的底端同时铰接于所述矩形底框后侧左框角,所述第一连杆Gl)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幻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杆Gl)与第二连杆0 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G4)铰接于各自的中端位置处,所述第一限位连接杆(51)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杆(31)和第一连杆Gl)的上端部,所述第三限位连接杆(5 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三立杆(3 和第三连杆的上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两根分设于所述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Gl)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连接杆(81)相连,两根分设于所述矩形底框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杆^幻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杆(8 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8 的中部铰接有一推拉手柄(9),所述第三立杆(3 与第四立杆(34)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杆(83)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杆(8 上设有一卡口(18),所述推拉手柄(9)能向上转动至嵌合该卡口 (18)上,所述第一立杆(31)与第二立杆(3 的顶端通过第四连接杆(8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 (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G4)的第一端相铰接处罩设有一保护套(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底框包括相对铰接而成的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22),且所述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0 两侧的两铰接点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杆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框及第二矩形框02)内均设有至少一根加固杆0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种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立杆(31,32,33,34)顶端均设有一伸缩杆(35),各伸缩杆(3 在拉出状态下可支撑位于其顶部的遮阳蓬(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包括一对位于所述矩形底框后侧的万向轮(1 和一对位于所述矩形底框前侧的单向轮 (1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推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外部设有一储物袋(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推拉车,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下方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能对折的矩形底框、位于矩形底框左右侧的连杆结构及铰接在矩形底框的框角上的四根立杆,矩形底框、连杆结构及立杆共同围成而成开口车筐,车架上还设有一能随矩形底框和连杆结构进行同步折叠、展开的储物筐,开口车筐用于支撑展开后的储物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高,而且连杆结构与矩形底框能进行同步折叠、展开,操作非常方便,折叠时,连杆结构、矩形底框与立杆叠合在一起,占据体积较小,展开后,储物筐被支撑在上述开口车筐内以得到很好的支撑,从而使推拉车具备较好的载重能力。
文档编号B62B7/06GK202320429SQ201120423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黄金豪 申请人:黄金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