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03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摇摆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摆车,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或手摆动摇摆车。
背景技术
脚踏扭扭车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工具,由于其运动性和趣味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目前前部脚踏扭扭车结构,以脚踏向前弧扫前进,后部采类似RT-168的偏摆结构,以腰部左右扭转方式前进并能协助转弯。日本专利申请JP57_57894“幼儿用游戏车”公开了一种幼儿用游戏车,具有由弯杆 一体成型的手把及弯杆后端枢接的左右一对前轮所构成的前方车体部,及倒U字型弯杆、其后方枢接的后轮与其上方装设的座部所构成的后方车体部,该前方车体部后端附近悬接该后方车体部的前端,使前后方车体部可为枢转自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TW294994 “扭扭车之改良结构”公开了一种扭扭车改良结构,座位部内装一主轴,主轴与座位部之间并配合隔设数个轴承,主轴末端并与主座连结,主座前端与控制杆连结,其主要特征在于座位部的主轴是一体成形,其轴体下部突设较大圆径的突部,轴体上端为外螺纹的上螺端,下端为外螺纹的下螺端;而主座上钻设数个调整孔,以供下螺端穿过,使座位部与主座依使用者随意调整位置,主轴穿装当中,下螺端穿经调整孔。上、下螺端便各配合螺帽迫紧定位。该专利揭露可调整把手与座部距离的扭扭车结构,其中该把手上亦设有脚踏把手转动而推进车体的脚踏部。中国台湾专利申请TW595504 “摇摆扭进运动器”公开了一种摇摆扭进运动器,尤指提供使用者腰部扭摆可达到移车前进的运动器,其主要由一车台,在该车台后方为座垫,朝前设有一具有万向转向的前轮,后方两侧各设有左右后轮为其主要特征。该专利揭露使用者以扭腰的方式产生偏转反应而使两后轮交互推进,以达到前进的效果。然而,现有扭扭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前后采用的都是固定轮安装结构,使用者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才能是车向前行驶,这对于儿童来说影响较大,会使儿童产生放弃使用的兴致。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摆车,其前部采扭扭车结构,以脚踏向前弧扫前进,后部采用类似RT-168的偏摆结构,后部两轮为活动轮,使用者可以腰部左右扭转方式前进并能协助转弯,后部使用左右偏摆结构;其中,车身整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同时安装了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摇摆车,包括车身主体结构12及与其可转动连接的车身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后端底部两侧安装有一对轮2,其中,所述轮2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为可转动连接。[0010]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后端底部分别对称的设有一螺丝6,每一所述螺丝6分别通过一轮座8和螺帽7与一所述轮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2为3寸PU轮。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前端安装一刹车控制杆I,所述刹车控制杆I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连接的一端设有一 U型管11 ;刹车线9 一端与所述U型管11底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刹车垫5连接,所述刹车垫5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所述刹车垫5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底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刹车垫5的与地接触端安装有火花石和涂鸦粉笔。进一步的,所述刹车垫5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坐立位置为一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一侧设有一孔结构;通过所述孔结构上安装一小旗。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与所述车身前部通过轴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上设有供使用者乘坐的座部。进一步的,所述轮2的转动轴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为朝向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方倾斜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整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使用者坐下后臀部感觉舒适且不会有坐偏现象,且当使用者坐上时不易滑出;同时后轮设为自由轮,提供行进速度;安装了刹车装置,便于使用者及时制动,刹车装置的刹车垫内安装有花石和涂鸦粉笔,当刹车时会与地面摩擦产生花火和刹车轨迹,增强使用者的使用乐趣。

图I、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本实用新型刹车垫安装结构爆炸图;图3、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连接结构截面图;图4、本实用新型前视图;图5、本实用新型后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7、本实用新型仰视图;图8、本实用新型未刹车状态图;图9、本实用新型刹车状态图;其中1-刹车控制杆,2-PU轮3寸,3-前轮螺帽,4-前轮螺丝,5-刹车垫,6_外六角螺丝,7-螺帽,8-轮座,9-刹车线,10-复位弹簧,Il-U型管,12-车身主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摇摆车前部采扭扭车结构,以脚踏向前弧扫前进,后部车身主体结构12与摇摆车前部通过轴可转动连接,使摇摆车前后方车体部枢转自如;车身主体结构12的坐立位置为一凹形设计,车身整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同时车身主体结构12上设有供使用者乘坐的座部,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安全度。车身前部通过螺丝4固定安装有两3寸PU轮2作为固定轮,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一螺丝6,两3寸PU轮2作为自由轮通过轮座8和螺帽7分别与一螺丝连接,该两I3U轮作为自由轮可以左右摆动,使得使用者在骑玩过程中速度更快;为了提高摇摆车的平稳性,使其不易翻倒,将轮2的转动轴与车身主体结构12为朝向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方倾斜设置;刹车控制杆I可转动连接于车身主体结构12前端,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中间位置可转动安装一刹车垫5。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摇摆车具有一刹车装置,其包括刹车控制杆1,安装于主体结构12的前端,刹车控制杆I的前端(即开口端)安装有一 U型管11,刹车线9 一端紧锁在U型管11底端上,另一端与刹车垫5连接,刹车垫5安装在摇摆车主体结构后端的底部,且刹车垫5与摇摆车底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从而使刹车垫在默认状态下处于离地状态;刹车垫5可拆卸,与地接触端安装有火花石和涂鸦粉笔,当刹车时会与地面摩擦产生花火和刹车轨迹,增强使用者的使用乐趣。 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车不同视角时的视图,其中,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一侧设有一孔结构,可以安装小旗或其他装饰物;图8为本实用新型未刹车状态图,其中,刹车垫处于离地状态;图9为本实用新型刹车状态图,当刹车时,刹车垫与地面接触,由于刹车垫内安装有火花石和涂鸦粉笔,当刹车时会与地面摩擦产生花火和刹车轨迹。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整车共四轮,前两轮为固定轮和后两轮为自由轮,车体带有刹车装置,由前部把手控制,整车前进力量主要由把手摆动和后轮偏摆所产生,人的坐立位置为一凹形设计,车身整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使用者坐下后臀部感觉舒适且不会有坐偏现象,能一次到位的坐好,且即便当使用者摇摆幅度较大或转弯较急时也不易滑出,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尤其对于儿童),双脚可放于前端位置。整车前进力量主要由把手摆动和后轮偏摆所产生。固定轮向右偏时,前端向左弧扫而腰部往左扭产生向前的动力,固定轮向左偏时,前端向右弧扫而腰部往右扭产生向前的动力。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摇摆车,包括车身主体结构(12)及与其可转动连接的车身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后端底部两侧安装有一对轮(2),其中,所述轮(2)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为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后端底部分别对称的设有一螺丝(6),每一所述螺丝(6)分别通过一轮座(8)和螺帽(7)与一所述轮(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2)为3寸PU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前端安装一刹车控制杆(I ),所述刹车控制杆(I)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连接的一端设有一 U型管(11);刹车线(9 ) 一端与所述U型管(11)底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刹车垫(5 )连接,所述刹车垫(5 )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所述刹车垫(5)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底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垫(5)的与地接触端安装有火花石和涂鸦粉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垫(5)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底部中间位置。
7.如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坐立位置为一凹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端一侧设有一孔结构;通过所述孔结构上安装一小旗。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与所述车身前部通过轴可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上设有供使用者乘坐的座部。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2)的转动轴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为朝向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后方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摆车;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主体结构12及与其可转动连接的车身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的后端底部两侧安装有一对轮2,其中,所述轮2与所述车身主体结构12为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整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使用者坐下后臀部感觉舒适且不会有坐偏现象,且当使用者坐上时不易滑出;同时后轮设为自由轮,提供行进速度;安装了刹车装置,便于使用者及时制动,刹车装置的刹车垫内安装有花石和涂鸦粉笔,当刹车时会与地面摩擦产生花火和刹车轨迹,增强使用者的使用乐趣。
文档编号B62K17/00GK202541738SQ20122005315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冬冬 申请人: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