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拆式车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车把手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后轮的轮线与车体持在同一个直线,自行车的前轮则可受把手的带动而摆动,进而改变前轮的轮线与车体的角度,达到使自行车转向以及维持车体平衡的目的;再者,自行车的把手除了用以控制转向以及保持车体平衡作用以外,另外更具有协助维持骑士身体重心的功能。如图I所示,习用的自行车把手主要由一根一体成型的把手杆10两边做为供骑乘者抓持的握持部,整个把手杆10主要在相对应于两边握把部的中点位置与自行车的前叉立管11相联结,使能够经由双手或单手维持前叉摆动方向及角度,进而达到控制自行车转 向的目的。由于传统的自行车把手,多由如图I所示一体成型的把手杆10所构成,而把手杆10 二末端形成弯形握持部12时,则因整体把手杆10 —体制成而无法直接套设加装其它零组件(例如变速器),而需要借助其它固定组件才得以完成其它零组件的加装,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可供使用者方便地装设其它零组件(例如变速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外套管设有一中空部以及与该中空部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该外套管管身处并设有第三穿孔,且该第一、第二穿孔并朝该外套管管身处纵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沟;所述第一握持段,该第一握持段一端为第一弯形握持部,另一端则设有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可由该第一穿孔套设于该中空部内;所述第二握持段,该第二握持段一端为第二弯形握持部,另一端则设有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可由该第二穿孔套设于该中空部内,并与该第一接合部相互接合,且该第一、第二接合部设有可相互对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由第三穿孔穿入该中空部,并穿设于该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将该外套管与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斜面,而该第二接合部形成有第二斜面,且该第一、第二斜面可相互接合重叠。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设有外螺纹,而该第二固定孔设有相对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二间隔设置的凸耳,二凸耳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而该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一凸块,该凸块得以接合于二凸耳之间。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设有外螺纹,而其中一凸耳设有相对的内螺纹。其中,进一步增设有一立管,该立管结合于该外套管管身处。[0012]所述立管设有二相对呈半圆形的夹合面以及至少一锁固件,各锁固件可穿设于二夹合面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通过利用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组装而成,此种结构组成可方便使用者欲套设加装其它零组件(例如变速器),可将变速器先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第二握持段上,再利用固定件将该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组装,不仅方便拆卸组装,并可利用外套管的作用加强整体车把手结构的组装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是现有技术自行车把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中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把手结构与立管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创作可拆式车把手结构20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21、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以及至少一固定件24 ;其中该外套管21设有一中空部211以及位于该中空部211两末端且与该中空部211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212、213,该外套管21管身处并设有第三穿孔214,且该第一、第二穿孔212、213并朝该外套管21管身处纵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沟215 ;该第一握持段22 —端为第一弯形握持部221,另一端则设有第一接合部222 ;该第二握持段23 —端为第二弯形握持部231,另一端则设有第二接合部232,且该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设有可相互对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223、233。整体组装时,该第一接合部222可由该第一穿孔212套设于该中空部211内,该第二接合部232可由该第二穿孔213套设于该中空部211内,并与该第一接合部222相互接合,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合部222形成有第一斜面222a,而该第二接合部232形成有第二斜面232a,且该第一、第二斜面222a、232a可相互接合重叠,同时参阅图4所示,其中,该固定件24由该第三穿孔214穿入该中空部211,并穿设于该第一、第二固定孔223、233,而该固定件24—端可设有外螺纹(图未示),而该第二固定孔233设有相对的内螺纹(图未示),使该固定件24依序穿过该第三穿孔214、第一固定孔223以及第二固定孔233,并锁固于该第二固定孔233,以将该外套管21与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相互固定,以构成整体车把手结构20。而该车把手结构20进一步通过一立管30结合于自行车的前叉竖杆40上,如图5所示,该立管30设有二相对呈半圆形的夹合面31以及至少一锁固件32,各锁固件32可穿设于二夹合面31间,该立管30结合于该外套管21管身处,利用各锁固件32的锁固可对该外套管之剖沟215形成束紧作用,进而对该外套管21内的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构成紧箍定位效果。再者,该第一接合部222亦可形成有二间隔设置的凸耳222b,如图6和图7所示,二凸耳222b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223,而其中一凸耳222b设有相对的内螺纹,而该第二接合部232形成有一凸块232b,该凸块232b得以接合于二凸耳222b之间,同样并利用固定件24则可构成该外套管21与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的相互固定。值得一提的是,本创作的车把手结构非一体制成,是利用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组装而成,此种结构组成可方便使用者欲套设加装其它零组件(例如变速器50),如图3所示,可将变速器50先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上,再利用该固定件24将该外套管21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相互组装,不仅方便拆卸组装,并可利用外套管的作用加强整体车把手结构的组装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设有一中空部以及与该中空部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该外套管管身处并设有第三穿孔,且该第一、第二穿孔并朝该外套管管身处纵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沟;所述第一握持段,该第一握持段一端为第一弯形握持部,另一端则设有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可由该第一穿孔套设于该中空部内;所述第二握持段,该第二握持段一端为第二弯形握持部,另一端则设有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可由该第二穿孔套设于该中空部内,并与该第一接合部相互接合,且该第一、第二接合部设有可相互对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由第三穿孔穿入该中空部,并穿设于该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将该外套管与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斜面,而该第二接合部形成有第二斜面,且该第一、第二斜面可相互接合重叠。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设有外螺纹,而该第二固定孔设有相对的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二间隔设置的凸耳,二凸耳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而该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一凸块,该凸块得以接合于二凸耳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设有外螺纹,而其中一凸耳设有相对的内螺纹。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增设有一立管,该立管结合于该外套管管身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设有二相对呈半圆形的夹合面以及至少一锁固件,各锁固件可穿设于二夹合面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车把手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外套管设有一中空部,该外套管管身处并设有第三穿孔,该第一、第二握持段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弯形握持部,另一端则设有可相接合的第一、第二接合部,该第一、第二接合部设有可相互对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且该第一、第二接合部相对套设于该中空部内,该固定件由该第三穿孔穿入该中空部,并穿设于该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将该外套管与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以构成整体可拆式车把手结构,以方便使用者于该车把手上装设其它零组件(例如变速器)。
文档编号B62K21/16GK202593760SQ20122010532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