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其坐垫及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26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其坐垫及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转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枢接坐垫与车身的枢转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IA及1B,一般摩托车I或其它具有坐垫11盖住置物箱121的车辆,均需要让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旋转并掀开,以露出车身内的置物箱121,以便骑乘者能拿取或放置物品。因此,一般摩托车I均需要枢转装置2,枢接坐垫11与车身12。请参考图1B,一般常规的枢转装置2是设置于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前端,并枢接置物箱121与坐垫11。借此,骑乘者能够以设置于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前端的枢转装置2为枢轴,相对于置物箱121向上并向前旋转坐垫11,以掀开坐垫11。 常规的枢转装置2的细部结构请参考图1C。其中,枢转装置2包含一 U形构件21、二肋部22、一枢轴23及多个螺丝24。U形构件21通过螺丝24固定于坐垫11的底部的前端,并具有两个臂部211及分别形成于两个臂部211上的二穿孔212。二肋部22相应于U形构件21的两个臂部211—体成形于置物箱121的前端,并向前延伸。枢轴23则穿过U形构件21的臂部211的二穿孔212及位于置物箱12的前端的二肋部22上的穿孔,以枢接U形构件21与肋部22。借此,枢转装置2适于枢接坐垫11及置物箱121,以使坐垫11可相对于置物箱121向上并向前旋转。然而,在拥挤的摩托车停车场所中,摩托车I间的左右距离经常相当靠近,甚至摩托车I的把手13 (请参图1A)经常插至另一台摩托车I的坐垫11的上方区域。在此情况下,常规通过枢转装置2枢接坐垫11及置物箱121,以使坐垫11可相对于车身内的置物箱121向上旋转并掀开的移动容易被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或其它物品妨碍,而使坐垫11无法顺利开启,造成骑乘者没有足够的空间取用置于置物箱121内的物品。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2,另一常规枢转装置2’采用相同或类似于上述枢转装置2的结构,但是其改变枢转装置2’在摩托车I的坐垫11与车身12间的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如果从车尾方向朝把手方向看,枢转装置2’并非如上述枢转装置2设置于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最前端,而是设置于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前方右侧,并枢接坐垫11及置物箱121。借此,坐垫11可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向上、向前、并些微向右侧倾斜地旋转并掀开,以期在拥挤的摩托车停车场所中开启坐垫时,能够避开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的妨碍,而使坐垫11顺利开启,使骑乘者顺利取用置于置物箱121内的物品。但是,即便通过枢转装置2’枢接,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的旋转轴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当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恰巧挡在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稍微向右倾斜的旋转路径上时,坐垫11仍然会被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或其它物品妨碍,而无法顺利相对于置物箱121旋转并掀开。同样为解决一般枢转装置2的上述问题,请参考图3,再一常规枢转装置2"也采用相同或类似于上述枢转装置2的结构,然其也改变枢转装置2"在摩托车I的坐垫11与车身12间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一个或一个以上枢转装置2’并非如上述枢转装置2设置于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最前端,而是设置于从车尾方向朝把手方向看时的置物箱121以及坐垫11的右侧,以枢接坐垫11及置物箱121。借此,坐垫11可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向上并向右侧旋转并掀开,以期在拥挤的摩托车停车场所中,能够避开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或其它物品的妨碍,而使坐垫11顺利开启,使骑乘者顺利取用置于置物箱121内的物品。然而,即便通过枢转装置2"枢接,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的旋转轴向仍然是固定的。因此,当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或其它物品仍然挡在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向上并向右侧的旋转路径上时,坐垫11仍然会被另一台摩托车I的把手13妨碍,而无法顺利相对于置物箱121旋转并掀开。因此,如何解决上述在拥挤的停车场所中,坐垫相对于车身掀开并旋转时,会与另一台摩托车、或其它类似车辆的把手或其它物品干涉,而使坐垫无法顺利掀开的问题,实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上述常规的摩托车或其它具有掀开坐垫车辆的枢转装置所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业界及用户均希望能获得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而本实用新型则是实用新型创作人针对上述存在于先前的枢转装置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力于研发之后,而提出的一崭新的解决方案。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转装置,其能够避免坐垫相对于车身掀开并旋转时与另一台摩托车、或其它类似车辆的把手或其它物品干涉,造成坐垫无法顺利掀开的问题。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创作,是一种枢转装置,其用于枢接坐垫与车身。所述枢转装置包含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用以与坐垫枢接以使所述坐垫能绕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部件用以与所述第一部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一部件能绕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部件并与所述车身固定。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非互相平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成,坐垫通过第一部件可绕第一轴线相对于车身旋转,并通过第二部件也可相对于车身绕第二轴线旋转。在掀开坐垫的过程中,当骑乘者在绕第一轴线向上、向前旋转坐垫会遇到另一台摩托车、或其它类似车辆的把手或其它物品的妨碍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绕第二轴线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坐垫,改变掀开坐垫的角度后继续掀开坐垫,以便避开把手或其它物品的妨碍,而使坐垫顺利掀开。因此,骑乘者可顺利避开其它物品的妨碍而掀开坐垫,并取用置于置物箱内的物品。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创作,是根据第一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线是呈水平的,以允许所述坐垫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所述车身上下枢转,并且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以允许所述坐垫利用所述第一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相对所述车身左右枢转。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创作,是根据第二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具有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枢转槽,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相应具有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枢转凸出,并且所述枢转凸出与所述枢转槽配合,以沿所述第二轴线枢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创作,是根据第三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凸出的末端形成球头,所述枢转槽的底部形成球壳,并且所述枢转凸出的所述球头与所述枢转槽的所述球壳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创作,是根据第三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枢转槽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创作,是根据第三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包含挡止凸出,所述挡止凸出用以抵靠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挡止边缘,以限制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 二轴线的枢转角度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创作,是根据第六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含所述挡止凸出,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界定所述挡止边缘。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创作,是根据第七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含板体,所述枢转槽形成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挡止边缘界定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板体,所述第二部件包含板体,所述枢转凸出及所述挡止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板体上,所述挡止凸出呈L形并具有第一挡止壁及第二挡止壁,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枢转而呈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挡止壁抵靠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挡止边缘,并且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枢转而呈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挡止壁抵靠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挡止边缘。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创作,是根据第八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挡止凸出的所述第一挡止壁与所述第二挡止壁呈90度相交,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所述枢转角度范围为O至90度。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创作,是根据第八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是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与所述车身固定,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板体包覆于所述车身的一部份,并且所述枢转凸出及所述挡止凸出露出于所述车身的所述部分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创作,是根据第三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更包含第一 U形结构,所述第一 U形结构具有两个臂部及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两个穿孔,所述枢转装置更包含枢轴,所述枢轴穿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以枢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坐垫。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创作,是根据第十一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装置更包含第三部件,固定于所述坐垫的底部,所述第三部件包含第二 U形结构,所述第二 U形结构具有两个臂部及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两个穿孔,并且所述枢轴穿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及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第二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以使所述坐垫的所述底部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部件枢接。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创作,是根据第一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所述车身的置物箱的前外侧。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创作,是根据第一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由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创作,是根据第一创作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由金属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成,即使坐垫于向上、向前掀开的过程,会受到其它物品的妨碍,骑乘者仍可向左或右侧旋转坐垫,而可避开其它物品的妨碍并顺利掀开坐垫。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创作,是一种摩托车,其包含坐垫、车身及根据第一创作至第十五创作的任一项所述的枢转装置。所述枢转装置用于枢接所述坐垫与所述车身。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创作,是一种坐垫,包含坐垫本体及如第一创作至第十五创作的任一项所述的枢转装置,用于枢接所述坐垫本体与所述车身。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成,可获得具有根据第一创作至第十五创作中任一项所述的枢转装置的功效的摩托车。
图IA是常规摩托车的示意图;图IB是常规枢转装置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位置示意图;图IC是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常规枢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常规枢转装置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再一常规枢转装置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及使用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的摩托车的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侧视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枢接坐垫及置物箱的前视示意图;图5C是坐垫通过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相对于置物箱绕第二轴线枢转后的前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示意图;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4中虽显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应用于小型摩托车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应用于小型摩托车,也可为其它型式的摩托车,如打档型摩托车,及动力车辆,并且也可能用于其它需掀开坐垫以露出置物箱的车辆,例如电动车等。动力车辆是例如ATV(All-terrain vehicles,全能越野车)及雪地机动车辆等。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I及其枢转装置3,如图4所示,其中枢转装置3是设置于摩托车I的坐垫11与车身12的前端。如图5A至5B所示的枢转装置细部结构,枢转装置3用于枢接摩托车I的坐垫11与车身12,并包含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用以与坐垫11枢接,使座垫能绕第一轴线Al旋转。第二部件32用以与第一部件31枢接,使第一部件31能绕第二轴线A2旋转,且第二部件32是与车身12固定。其中,第一轴线Al与第二轴线A2非互相平行。如图5A及5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32是直接固定于摩托车I的车身12的置物箱121的前方外侧。坐垫11通过第一部件31可绕第一轴线Al相对于车身12旋转,并通过第二部件32也可相对于车身12绕第二轴线A2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坐垫11相对于第一部件31枢转的第一轴线Al是呈水平,以允许坐垫11绕第一轴线Al相对车身12上下枢转,如图5A的第一旋转方向Rl所示。再者,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枢转的第二轴线A2优选与第一轴线Al垂直,以允许坐垫11利用第一部件31绕第二轴线A2相对车身12左右枢转(由车尾朝把手方向看的方向),如图5B的第二旋转方向R2所示。当骑乘者想要掀开坐垫11,以露出覆盖于坐垫11下的置物箱121时,通常先沿如图5A所示的第一旋转方向Rl向上、向前绕第一轴线Al相对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旋转坐垫11。如果骑乘者在掀开坐垫11的过程中,在绕第一轴线Al向上、向前旋转坐垫I的过程中,遇到另一台摩托车、或其它类似车辆的把手或其它物品的妨碍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3,沿如图5B所示的第二旋转方向R2向左侧或右侧绕第二轴线A2旋转坐垫11,以改变已部分掀开的坐垫11的角度后继续掀开坐垫11,以便避开把手13或其它物品的妨碍,而使坐垫11顺利掀开。因此,骑乘者可顺利避开其它物品的妨碍而掀开坐垫11,并取用置于置物箱121内的物品。坐垫11可沿第二旋转方向R2向左侧或右侧绕第二轴线A2旋 转坐垫11至如图5C的状态。为枢接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中的一者具有沿第二轴线A2延伸的枢转槽311。相应地,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中的另一者相应具有沿第二轴线A2延伸的枢转凸出3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枢转凸出321形成于第二部件32上;而如图6所示枢转槽311形成于第一部件31上。枢转凸出321与枢转槽311配合,以沿第二轴线A2枢接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在其它实施例中,枢转凸出321也可能相反地形成于第一部件31上,并且枢转槽311则相应相反地形成于第二部件32上。其中,形成于第二部件32上的枢转凸出321的末端形成球头322,而在第一部件31上的枢转槽311的底部相应形成球壳312。枢转凸出321的球头321与枢转槽311的球壳312配合,以沿第二轴线A2枢接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为限制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请参考图5B中的第二旋转方向R2),即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及置物箱121绕第二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中的一者包含挡止凸出323,而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中的另一者则相应界定抵靠挡止凸出323的挡止边缘313。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B及7,第二部件32包含挡止凸出323,并且第一部件31界定挡止边缘313。第二部件32的挡止凸出323用以抵靠第一部件31的挡止边缘313,以限制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在图5B、5C的实施例中,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仅能由图5B的角度枢转至图5C的角度,或反向由图5C的角度枢转至图5B的角度。在其它实施例中,挡止凸出323也可能相反地形成于第一部件31上,并且挡止边缘313则相应相反地界定于第二部件32上。请参考图6,第一部件31包含板体310,枢转槽311是形成于板体310上,而挡止边缘313是界定于第一部件31的板体310。请参考图7,第二部件32包含板体320,而枢转凸出321及挡止凸出323是形成于第二部件32的板体320上。请参考图7,优选,形成于第二部件32的板体320上的挡止凸出323呈L形并具有第一挡止壁323a及第二挡止壁323b。当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枢转而呈第一角度时,第一挡止壁323a抵靠第一部件31的挡止边缘313,如图5B所示。并且当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枢转而呈第二角度时,第二挡止壁323b抵靠第一部件31的挡止边缘313,如图5C所示。因为第一挡止壁323a的原因,图5B中的坐垫11仅能朝第二旋转方向R2顺时针旋转(因图式绘示方向的关系,实际上坐垫11是向摩托车I的左侧旋转),直到第一部件31的挡止边缘313抵靠到第二挡止壁323b (如图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B、5C及7所示,挡止凸出323的第一挡止壁323a与第二挡止壁323b呈90度相交,因此第一部件31相对于第二部件32绕第二轴线A2 (沿第二旋转方向R2)的枢转角度范围被限制为O至90度,即坐垫11相对于车身12绕第二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被限制为O至90度。优选,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部件32可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与嵌入固定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在此情况下,第二部件32的板体320是包覆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的一部份材料中,并且枢转凸出321的至少一部份及挡止凸出323是露出于车身12的置物箱121外。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3的第一部件31及第二部件32因强度的考虑优选是由金属所制成。为了沿第一轴线Al枢接第一部件31与坐垫11,第一部件31更包含第一 U形结构315。请参考图6,第一 U形结构315具有两个臂部315a及二分别形成于臂部315a的穿孔315b。请参考图5B,枢转装置3更包含枢轴34。枢轴34穿过第一部件31的第一 U形结构315的二穿孔315b,以枢接第一部件31与坐垫11。相应于第一部件31的第一 U形结构315,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3更包含第三部件33。第三部件33固定于坐垫11的底部。第三部件33包含第二 U形结构331,用以固定于坐垫11上。第二 U形结构331还具有两个臂部331a及二分别形成于臂部331a的穿孔。枢轴34通过穿过第一部件31的第一 U形结构315的穿孔315b及第三部件33的第二 U形结构331的穿孔,以使坐垫11的底部沿第一轴线Al与第一部件31枢接。具有第二 U形结构331的第三部件33可通过螺丝332固定于坐垫11的底部的前端。坐垫11也可与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3组合为成套物品,其中坐垫11包含坐垫本体及用于枢接坐垫本体与车身11的本实用新型的枢转装置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枢转装置,用于枢接车辆坐垫与车身,包含 第一部件,用以与所述坐垫枢接以使所述坐垫能绕第一轴线旋转;及 第二部件,用以与所述第一部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一部件能绕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部件并与所述车身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非互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线是呈水平的,以允许所述坐垫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所述车身上下枢转,并且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以允许所述坐垫利用所述第一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相对所述车身左右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具有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枢转槽,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相应具有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枢转凸出,并且所述枢转凸出与所述枢转槽配合,以沿所述第二轴线枢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凸出的末端形成球头,所述枢转槽的底部形成球壳,并且所述枢转凸出的所述球头与所述枢转槽的所述球壳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枢转槽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包含挡止凸出,所述挡止凸出用以抵靠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挡止边缘,以限制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枢转角度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含所述挡止凸出,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界定所述挡止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含板体,所述枢转槽形成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挡止边缘界定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板体,所述第二部件包含板体,所述枢转凸出及所述挡止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板体上,所述挡止凸出呈L形并具有第一挡止壁及第二挡止壁,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枢转而呈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挡止壁抵靠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挡止边缘,并且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枢转而呈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挡止壁抵靠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挡止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挡止凸出的所述第一挡止壁与所述第二挡止壁呈90度相交,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所述枢转角度范围为O至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以嵌入成型与所述车身固定,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板体包覆于所述车身的一部份,并且所述枢转凸出及所述挡止凸出露出于所述车身的所述部分外。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更包含第一U形结构,所述第一 U形结构具有两个臂部及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两个穿孔,所述枢转装置更包含枢轴,所述枢轴穿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以枢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坐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装置更包含第三部件,固定于所述坐垫的底部,所述第三部件包含第二 U形结构,所述第二 U形结构具有两个臂部及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两个穿孔,并且所述枢轴穿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及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第二 U形结构的所述穿孔,以使所述坐垫的所述底部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部件枢接。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所述车身的置物箱的前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由金属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枢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由金属制成。
16.一种摩托车,包含 坐垫; 车身 '及 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枢转装置,用于枢接所述坐垫与所述车身。
17.一种坐垫,包含 坐垫本体;及 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枢转装置,用于枢接所述坐垫本体与所述车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其坐垫及枢转装置。枢转装置用于枢接摩托车的坐垫与车身,并包含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用以与坐垫枢接以使坐垫能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二部件用以与第一部件枢接以使第一部件能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二部件并与车身固定。其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非互相平行。
文档编号B62J1/00GK202703757SQ2012202540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陈昭奇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