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后悬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83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连杆后悬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传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汽车车型的后悬架采用四连杆结构,后悬转向节用于连接后制动卡钳、轮毂轴承、上下控制臂、拖曳臂、前束连杆、减振器以及轮速传感器多个零部件,是连接后悬架与轮边制动角的重要零件。后悬转向节通常为铸铁件,结构相对复杂,应用以及分析过程表明连接拖曳臂和前束连杆处的结构形式在O. 8倍加速度向后制动工况下的应力集中范 围较大。另外,由于后悬转向节为铸铁件,本身的重量也相对较重,存在浪费原材料和燃油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连杆后悬转向节,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应力集中范围较大和自重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包括本体和所述本体上分布的后制动连接孔、减震器连接孔、三个轮毂轴承连接孔、上控制臂连接孔、下控制臂连接孔、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前束连杆连接孔,其中,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和距离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最近的其中一个所述轮毂轴承连接孔包围的区域为挖空结构。其中,在所述本体的边缘,所述前束连杆连接孔和所述减震器连接孔之间的连接
结构呈U形。其中,所述挖空结构呈长方形。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通过结构改进,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在O. 8倍加速度向后制动工况下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失效,提高整车寿命,同时节省原材料,降低产品重量,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能提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连杆后悬转向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某些工况下应力集中、产品寿命缩短、自重较大、燃油经济性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挖空结构的四连杆后悬转向节。[0012]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包括本体10和本体10上分布的后制动连接孔I、下控制臂连接孔2、减震器连接孔3、三个轮毂轴承连接孔4、上控制臂连接孔5、前束连杆连接孔6、两个拖曳臂连接孔7。在本体10上,两个拖曳臂连接孔7和距离两个拖曳臂连接孔7最近的其中一个轮毂轴承连接孔4包围的区域为挖空结构8,挖空结构8为贯通本体10前后的一个面积较大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挖空结构8基本呈长方形。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本体10的边缘,前束连杆连接孔6和减震器连接孔3之间的连接结构9呈U形,而在现有技术中,与连接结构9相同的部位则基本呈L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连接拖曳臂处的结构形式,对该处进行挖空处理,分析及测试表明,在O. 8倍加速度向后制动工况下,应力集中处面积减小,又由于取出部分原材料,使产品重量有所降低。借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应力集中导 致的失效,同时可以减小产品重量,节省原材料,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包括本体和所述本体上分布的后制动连接孔、减震器连接孔、三个轮毂轴承连接孔、上控制臂连接孔、下控制臂连接孔、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前束连杆连接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和距离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最近的其中一个所述轮毂轴承连接孔包围的区域为挖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边缘,所述前束连杆连接孔和所述减震器连接孔之间的连接结构呈U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 挖空结构呈长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连杆后悬转向节,其包括本体和所述本体上分布的后制动连接孔、减震器连接孔、三个轮毂轴承连接孔、上控制臂连接孔、下控制臂连接孔、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前束连杆连接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和距离所述两个拖曳臂连接孔最近的其中一个所述轮毂轴承连接孔包围的区域为挖空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失效,提高整车寿命,同时节省原材料,降低产品重量,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能提高。
文档编号B62D7/18GK202783361SQ2012204390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健, 郑素云, 席玉岭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