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54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主支架是摩托车驻车的关键部件,国家标准明文规定。近年来,现有技术提供的多种结构主支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摩托车驻车时,驾驶员必须一手扶车把,一手向上提拉摩托车后扶手,特别是整车较重或载有重物的情况下,实现摩托车后轮离地稳定驻车特别费力。为了克服原有驻车装置存在的这种缺陷,现有技术提出的一些优化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0810227865.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主支架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结构复杂,侧向驻车时易变形。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摩托车驻车时,驾驶员必须一手扶车把,一手向上提拉摩托车后扶手,特别是整车较重或载有重物的情况下,实现摩托车后轮离地稳定驻车特别费力;或结构复杂,侧向驻车时易变形。[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包括上主体结构1、下主体结构2,拉簧3,摇臂结构4 ;所述上主体结构呈门字形,包括左、右空心支杆103,中间截面呈倒U形的中空横杆,所述中空横杆前壁具有导向槽101及销孔104 ;所述下主体结构包括与所述空心支杆103对应的一对支承管204,所述一对支撑管204中间连有横管,所述支承管204插入所述空心支杆103内,所述横管上设有倒U形限位板202,所述倒U形限位板202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半圆形卡槽;所述拉簧3 —端与所述空心支杆3连接,另一端与摩托车固定连接;所述摇臂结构4前端依次设有第一销轴401,第二销轴402,所述第一销轴401与销孔104配合,所述第二销轴402在所述导向槽101内滑动,所述摇臂结构4前端下压,后端以所述第二销轴402为支点顺时针转动,推动所述上主体结构I沿所述左、右空心支杆103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销轴402滑动至最下部,卡合在所述半圆形卡槽内,形成自锁,所述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带动摩托车后轮离地,呈驻车姿态。[0006]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卡槽内设有竖直压簧孔,所述竖直压簧孔内设有压簧。[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销轴401上固定套设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贴在所述倒U形的中空横杆内侧上方,另一端卡在所述导向槽101内。[0008]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通过设置下主体结构,及能沿下主体结构进行上下移动的上主体结构,使得驻车过程分成了第一驻车状态和第二驻车状态两步,其中,第一驻车状态为:踏板支承201下压,带动拉簧拉升,如图7所示,形成第一驻车状态,摩托车主支架翻转大约90°,摩托车形成初步支撑,第二驻车状态为:踩下摇臂结构上的踏板,摇臂结构以第一销轴为圆心转动,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之间形成的杠杆,将上主体结构推动向上,上主体结构沿着下主体结构的一对支承管204向上移动,摇臂结构4的第二个销轴向下滑进定位块的半圆形槽内,利用摩托车整车重量压在主支架上,限制主支架不能转动而形成自锁,形成第二驻车状态,整个驻车过程省力、省时,有效解决了现有驻车状态十分费力的技术缺陷。[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10]I)驻车过程省力、省时,有效解决了现有驻车状态十分费力的技[0011]术缺陷。[0012]2)结构简单,侧向驻车不易变形。[0013]3)结构简单紧凑、装配简便、驻车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6]图3是上主体结构的示意图。[0017]图4是下主体结构的示意图。[0018]图5是摇臂结构的示意图。[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0020]图7是从驻车前状态到完成第一驻车状态的示意图。[0021]图8是从第一驻车状态到第二驻车状态的示意图。[0022]其中,1、上主体结构,2、下主体结构,3、拉簧,4、摇臂结构,101、导向槽,102、拉簧支承板,103、空心支杆,104、销孔,201、踏板支承,202、倒U形限位板,203、压簧,204、支承管,401、第一销轴,402、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4]如图2-8所示,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包括上主体结构1、下主体结构2,拉簧3,摇臂结构4;上主体结构呈门字形,包括左、右空心支杆103,中间截面呈倒U形的中空横杆,中空横杆前壁具有导向槽101及销孔104 ;下主体结构包括与所述空心支杆103对应的一对支承管204,一对支撑管204中间连有横管,支承管204插入空心支杆103内,横管上设有倒U形限位板202,倒U形限位板202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半圆形卡槽;拉簧3一端与所述空心支杆3连接,另一端与摩托车固定连接;摇臂结构4前端依次设有第一销轴401,第二销轴402,第一销轴401与销孔104配合,第二销轴402在所述导向槽101内滑动,摇臂结构4前端下压,后端以第二销轴402为支点顺时针转动,推动上主体结构I沿所述左、右空心支杆103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销轴402滑动至最下部,卡合在所述半圆形卡槽内,形成自锁,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带动摩托车后轮离地,呈驻车姿态。半圆形卡槽内设有竖直压簧孔,所述竖直压簧孔内设有压簧。第一销轴401上固定套设扭簧,扭簧一端贴在所述倒U形的中空横杆内侧上方,另一端卡在所述导向槽101内。[0025]当需要驻车时,参见图7,用脚踩踏板支承201,使摩托车主支架顺时针旋转,当左右主支架支承管204基本垂直时,再用脚踩摇臂结构的踏板,第二销轴402沿倒U形中空横杆的导向槽101的轨迹孔向下滑动,上主体结构I向上移动,同时后轮离地,使摩托车向后倾斜,当第二销轴402滑动到定位块上的半圆形卡槽内,摩托车整车重量压在主支架上,限制主支架不能转动而形成自锁。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主体结构(I)、下主体结构(2),拉簧(3),摇臂结构(4); 所述上主体结构呈门字形,包括左、右空心支杆(103),中间截面呈倒U形的中空横杆,所述中空横杆前壁具有导向槽(101)及销孔(104); 所述下主体结构包括与所述空心支杆(103)对应的一对支承管(204),所述一对支撑管(204)中间连有横管,所述支承管(204)插入所述空心支杆(103)内,所述横管上设有倒U形限位板(202),所述倒U形限位板(202)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半圆形卡槽,其中一个支承管(204)侧面下部与踏板支承(201)连接; 所述拉簧(3) —端与所述空心支杆(3)连接,另一端与摩托车固定连接; 所述摇臂结构(4)前端依次设有第一销轴(401),第二销轴(402),所述第一销轴(401)与销孔(104)配合,所述第二销轴(402)在所述导向槽(101)内滑动,所述摇臂结构(4)前端下压,后端以所述第二销轴(402)为支点顺时针转动,推动所述上主体结构(I)沿所述左、右空心支杆(103)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销轴(402)滑动至最下部,卡合在所述半圆形卡槽内,形成自锁,所述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带动摩托车后轮离地,呈驻车姿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卡槽内设有竖直压簧孔,所述竖直压簧孔内设有压簧。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401)上固定套设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贴在所述倒U形的中空横杆内侧上方,另一端卡在所述导向槽(10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主体结构、下主体结构,拉簧,摇臂结构;上主体结构包括左、右空心支杆,中间截面呈倒U形的中空横杆,中空横杆前壁具有导向槽及销孔;下主体结构包括与空心支杆对应的一对支承管,一对支撑管中间连有横管,支承管插入空心支杆内,横管上设有倒U形限位板,倒U形限位板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半圆形卡槽;摇臂结构前端依次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销轴与销孔配合,第二销轴在导向槽内滑动,摇臂结构前端下压,后端以第二销轴为支点顺时针转动,推动上主体结构沿左、右空心支杆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销轴滑动至最下部,卡合在半圆形卡槽内,形成自锁。
文档编号B62H1/04GK202923752SQ2012206453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游谊, 胡伟, 张自强 申请人:上海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