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95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挂车,尤指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挂车车厢的底板主要由钢板制成。此种车厢底板易锈蚀、自重大,使车厢的使用寿命降低,锈蚀后的钢质底板残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重量轻不生锈、承载能力强并且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其连接方便、连接部位强度大不易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由底板、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前板,安装于后门框内腔的后门板及顶板连接组成,所述底板的下面连接横梁,其中所述底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型材、若干个第二型材、若干个第三型材和形状左、右对称的第四、五型材,若干个第二型材相互连接,最右侧第二型材与第一型材的左侧连接,若干个第三型材相互连接,最左侧第三型材与第一型材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的形状左、右对称,所述第四、五型材分别连接于最左侧第二型材的左侧和最右侧第三型材的右侧,所述第一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平板和位于第一平板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平板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公插件或母插件,所述第二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平板和位于第二平板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平板的右端设有母插件或公插件,左端设有公插件或母插件,所述第三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三平板和位于第三平板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平板的左端设有母插件或公插件,右端设有公插件或母插件,所述第四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四平板和位于第四平板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平板的右端设有母插件或公插件,左端垂直向下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第一弯板,所述第五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五平板和位于第五平板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平板的左端设有母插件或公插件,右端设有与第一弯板左、右对称的第二弯板,相邻第一、二型材之间、第二型材之间、第一、三型材之间、第三型材之间、第二、四型材之间及第三、五型材之间分别通过公、母插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公插件包括位于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或第三平板或第四平板或第五平板的端部向下且向板外延伸的第一弯钩和位于第一弯钩内侧且由板下面垂直向下并向板内延伸的第二弯钩,所述第一、二弯钩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槽,所述母插件由位于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或第三平板或第四平板或第五平板下面靠近端部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弧形板和位于弧形板下端且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L形板构成,所述弧形板与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或第三平板或第四平板或第五平板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槽,所述公插件上的第一弯钩伸入母插件上的第二开口槽,所述公插件上的第二弯钩下表面抵在L形板上,所述L形板通过若干个螺钉与位于底板下的横梁连接。
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第一平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加强筋平行的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二平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二加强筋平行的第七加强筋,所述第三平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三加强筋平行的第八加强筋,所述第四平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四加强筋平行的第九加强筋,所述第五平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五加强筋平行的第十加强筋。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两个所述侧板与底板之间连接两个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下边角型材,两个下边角型材均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左侧下边角型材包括竖直向放置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垂直于前板和后门板,所述第一板的右侧面中部垂直延伸有水平向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三板,所述第三板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四板,所述第四板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五板,所述第五板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六板,所述第六板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七板,所述第一板的上部通过铆钉与侧板的下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板的下部通过铆钉与横梁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板通过铆钉与底板的第四型材及横梁连接固定,所述侧板的底面抵在第七板的上面。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两个所述侧板与顶板之间连接两个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上边角型材,两个上边角型材均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左上边角型材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八板,所述第八板的右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九板,所述第九板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右分别延伸有第十、十一板,所述第十板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二板,所述第十二板的下表面靠右侧垂直向下延伸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第九板平行,所述第十二板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十三板,所述第十三板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四板,所述第八板与顶板的弯边扣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一板的上表面放置顶板立柱,所述第十一板通过铆钉与顶板立柱连接固定,所述顶板位于顶板立柱的上面,所述第十四板与侧板的上部通过铆钉连接固定。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侧板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蒙板、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侧板立柱和第一木板,所述侧板立柱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所述第一蒙板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木板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蒙板和各侧板立柱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各所述侧板立柱和第一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蒙板、若干个侧板立柱和第一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顶板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蒙板和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顶板立柱,所述顶板立柱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所述第二蒙板位于若干个顶板立柱的上面,所述第二蒙板的前、左、右侧分别通过弯边与三个上边角型材扣接在一起,三个所述上边角型材分别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及前板连接,所述第二蒙板的后端通过弯边与后门框上表面扣接,所述顶板立柱由下表面设有第一开口槽的第一 U形板和由第一 U形板前、后侧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艄板构成,各所述顶板立柱与第二蒙板粘接固定,各所述顶板立柱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连接在两个上边角型材的第十一板上。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后门框是由钢材制成,所述后门框的上表面通过铆钉与顶板的第二蒙板后端铆接固定,所述后门框的左、右侧边框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的后端连接,所述后门框的内腔安装两个后门板,两个后门板分别通过若干个合页与后门框的内腔左、右侧连接,所述后门框的后表面上、下边框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少一对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两个所述后门板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后门锁,各所述后门锁分别设置于两个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之间。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前板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蒙板、若干个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的前板立柱和第二木板,所述第三蒙板和第二木板分别位于若干个前板立柱的前、后面,所述前板立柱由后表面设有第二开口槽的第二U形板和由第二 U形板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二艄板构成,所述第三蒙板与各前板立柱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各所述前板立柱与第二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蒙板、若干个前板立柱和第二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所述第三蒙板的左、右两端通过铆钉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前板角型材,所述前板角型材包括向第三蒙板外侧后方延伸的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向前方鼓起,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前表面垂直向前延伸有筋板,所述第三蒙板的左、右端分别抵在两个筋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后端向第三蒙板的内侧延伸有第九折板,所述第九折板的后表面中部垂直向后延伸有第十三折板,所述第九折板的内侧端垂直向前延伸有第十折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侧端向后垂直延伸有第十一折板,所述第十一折板向第三蒙板内侧方向垂直延伸有第十二折板,所述第十二折板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的距离与各第二艄板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侧板的端部插置于两个第二弧形板中,并通过铆钉连接固定。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中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前板、后门板、后门框上的铆接部位及相邻板之间的铆接部位分别粘接有密封胶带。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通过用高强度铝合金做成的第一、二、三、四、五型材连接组成底板,其具有重量轻不生锈、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该底板在能保证承载重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车箱的整体重量,也就降低了车厢的整体消耗,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该底板的第一、二型材之间、第二型材之间、第三型材之间、第一、三型材之间、第二、四型材之间和第三、五型材之间均是通过端部的公、母插件插接连接,将公插件上的第一弯钩伸入母插件上的第二开口槽,公插件上的第二弯钩下表面抵在L形板上,这样设计的公、母插件在插接处反向胀紧连成一体,避免了相邻型材接缝处变形,进一步保证相邻型材之间连接部位的强度大不易变形,其通过螺钉连接方式与横梁连接,连接方便,且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在第一、二、三、四、五型材上分别设置第六、七、八、九、十加强筋,使各型材的承载能力增强。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两个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通过铆钉连接下边角型材,而下边角型材通过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形成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板构成,其具有使用强度高及重量轻的特点,第一板上部通过铆钉与侧板下部连接,第一板下部通过铆钉与横梁连接,第二板通过铆钉与底板的第四型材第四平板及横梁连接固定,侧板底面抵在第七板上面,该下边角型材与侧板的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与现有的侧板与底板为焊接工艺相比,型材的加工工艺难度低,且铝合金型材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用上边角型材连接两个侧板与顶板及顶板与前板,该上边角型材通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的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板构成,其具有使用强度高及重量轻的特点,用其第八板与顶板的弯边扣接在一起,在第十一板上表面放置顶板立柱,使第十一板通过铆钉与顶板立柱连接固定,使第十四板与侧板上部通过铆钉连接固定,该上边角型材与侧板和顶板、上边角型材与顶板和前板之间的连接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与现有的侧板与顶板之间、顶板与前板之间均为焊接工艺相比,型材的加工工艺难度低,且铝合金型材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通过在第十二板的下表面靠右侧垂直向下延伸加强筋,可以提高该上边角型材的承载能力。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侧板设计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蒙板、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侧板立柱和第一木板连接结构,使第一蒙板与侧板立柱之间通过铆钉连接,第一木板与侧板立柱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其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便于组装、加工,且其比现有的钢板材料做成的侧板重量轻,可以减轻车厢重量,提高车厢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蒙板、若干个侧板立柱和第一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可以防火。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顶板设计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蒙板和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顶板立柱通过粘接组成,第二蒙板的前、左、右侧分别通过弯边与三个上边角型材扣接在一起,三个上边角型材分别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及前板连接,第二蒙板的后端通过弯边与后门框扣接后再铆接,其在保证顶板强度的前提下,便于组装、加工,且其比现有的钢板材料做成的顶板重量轻,减轻了车厢重量,可以提高车厢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两个后门板通过合页安装于钢材焊接成的后门框内,且后门锁座与后门锁来实现后门板的锁合,使后门框的上边框与顶板后端通过铆钉连接固定,后门框的左、右边框与两个侧板后端通过铆钉连接,其组装、加工方便,且比现有的钢板材料的后门板重量轻,减轻了车厢重量,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前板设计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蒙板、若干个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的前板立柱和第二木板连接组成,使第三蒙板与前板立柱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固定,使前板立柱与第二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第三蒙板的左、右两端通过铆钉连接两个左、右对称的前板角型材,通过前板角型材与铆钉使前板与侧板连接固定,该前板具有使用强度高及重量轻的特点,可以提高车厢的使用寿命,且其便于组装、加工,在第三蒙板、若干个前板立柱和第二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可以防火。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在底板、两个侧板、前板、后门板、后门框上的铆接部位及相邻板之间的铆接部位分别粘接有密封胶带,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图1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前视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后视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的第一型材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的第二型材主视图;图7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的第三型材主视图;图8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的第四型材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的第五型材主视图;图10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底板结构与下边角型材的连接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A放大图12是图10的局部B放大图;图13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左侧板左视图;图14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顶板右视图;图15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左上边角型材的左视图;图16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顶板俯视图;图17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顶板前视放大图;图18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后门框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后门板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的前板主视图;图21是图18的C-C向剖视放大图;图22是图18的D-D向剖视放大图(不含第二木板)。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发明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由底板1、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2、前板3、安装于后门框内腔的后门板4及顶板5连接组成。结合图4至图9所示,底板I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型材6、三个第二型材7、三个第三型材8和形状左、右对称的第四型材9和第五型材10。三个第二型材7相互连接,最右侧第二型材7与第一型材6的左侧连接。三个第三型材8相互连接。最左侧第三型材8与第一型材6的右侧连接。第二型材7和第三型材8的形状左、右对称。第四型材9和第五型材10分别连接于最左侧第二型材7的左侧和最右侧第三型材8的右侧。如图5所示,第一型材6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平板11和位于第一平板11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一加强筋12。第一平板11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工有左、右对称的母插件14。母插件14由位于第一平板11下面靠近左、右端部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弧形板29和位于弧形板29下端且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L形板30构成。弧形板29与第一平板11之间形成第二开开口槽31。第一平板11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若干个与第一加强筋12平行的第六加强筋31,且位于第一平板11上、下表面的第六加强筋31形状上、下对称。如图6所示,第二型材7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平板15和位于第二平板15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二加强筋16。第二平板15的右端加工有公插件13。公插件13包括位于第二平板15右端向下且向板外延伸的第一弯钩26和位于第一弯钩26内侧且由板下面垂直向下并向板内延伸的第二弯钩27。第一弯钩26和第二弯钩27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槽28。第二平板15的左端加工有母插件14,其结构与第一型材6上的母插件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相邻第一型材6和第二型材7之间、三个第二型材7之间分别通过公插件13和母插件14插接在一起,公插件13上的第一弯钩26伸入母插件14上的第二开口槽31。公插件13上的第二弯钩27下表面抵在L形板30的上面。第二平板15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若干个与第二加强筋16平行的第七加强筋32,且位于第二平板15上、下表面的第七加强筋32形状上、下对称。如图7所示,第三型材8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三平板17和位于第三平板17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三加强筋18。第三平板17的左端加工有公插件13。右端加工有母插件14。该结构与第二型材7左、右对称。第三平板17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若干个与第三加强筋18平行的第八加强筋33,且位于第三平板17上、下表面的第八加强筋33形状上、下对称。如图8所示,第四型材9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四平板19和位于第四平板19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四加强筋20。第四平板19的右端加工有公插件13,左端垂直向下加工有横截面为L形的第一弯板21。第四平板19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若干个与第四加强筋20平行的第九加强筋34,且位于第四平板19的上、下表面的第九加强筋34形状上、下对称。如图9所示,第五型材10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五平板22和位于第五平板22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五加强筋23。第五平板22的左端加工有公插件13,右端加工有与第一弯板21形状左、右对称的第二弯板24。第五平板22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若干个与第五加强筋23平行的第十加强筋35,且位于第五平板22的上、下表面的第十加强筋35的形状上、下对称。相邻第一型材6和第三型材8之间、相邻第三型材8之间、相邻第二型材7和第四型材9之间及相邻第三型材8和第五型材10之间分别通过公插件13和母插件14插接在一起。如图13所示,左侧板2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蒙板52、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侧板立柱53和第一木板。侧板立柱53由招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第一蒙板52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53的外侧面。第一木板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53的内侧面。第一蒙板52和各侧板立柱53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固定。第一木板和各侧板立柱5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第一蒙板52、若干个侧板立柱53和第一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右侧板与左侧板形状结构对称,组装方式完全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两个侧板2与底板I之间通过与两个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下边角型材36连接在一起。两个下边角型材36均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如图10所不,左下边角型材36包括竖直向放置的第一板37。第一板37垂直于前板3和后门板4。第一板37的右侧面中部垂直延伸有水平向第二板38。第二板38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三板39。第三板39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四板40。第四板40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五板41。第五板41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六板42。第六板42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七板43。第一板37的上部通过铆钉与左侧板2的下部连接固定。第一板37的下部通过铆钉与横梁25连接固定。第二板38通过螺钉与底板I的第四型材9的第四平板19及横梁25连接固定,左侧板2的底面抵在第七板43的上面。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顶板5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蒙板55和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顶板立柱56。顶板立柱56由铝合金挤压制成。第二蒙板55位于若干个顶板立柱56的上面。第二蒙板55的前、左、右侧分别通过弯边与三个上边角型材44扣接在一起,三个上边角型材44分别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2和前板3连接在一起,第二蒙板55的后端通过弯边与后门框57扣接在一起,并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顶板立柱56由下表面加工有第一开口槽58的第一 U形板59和由第一 U形板59前、后侧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艄板60构成。各顶板立柱56与第二蒙板55之间通过高强度胶带粘接固定。
如图15所示,左侧板2与顶板5之间通过铆钉连接上边角型材44。上边角型材44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上边角型材44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八板45。第八板45的右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九板46。第九板46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右分别延伸有第十板47和第i 板48。第十板47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二板49。第十二板49的下表面靠右侧垂直向下延伸有加强筋54。加强筋54与第九板46平行。第十二板49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十三板50。第十三板50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四板51。第八板45与顶板5的弯边扣接在一起。第十一板48的上表面放置顶板立柱,第十一板48通过铆钉与顶板立柱连接固定。顶板5位于顶板立柱的上面,第十四板51与侧板2的上部通铆钉连接固定。右侧板2与顶板5的连接及前板3与顶板5的连接方式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所示,后门框57为钢材制成的矩形框架。后门框57的上表面通过铆钉与顶板5的后端铆接。后门框57的左、右侧边框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2的后端连接。后门框57的内腔安装两个后门板4。如图19所示,两个后门板4分别通过若干个合页70与后门框57的内腔左、右侧连接。后门框57的后表面上、下边框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少一对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71,两个后门板4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后门锁72。各后门锁72分别设置于两个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71之间。如图20至图22所示,前板3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蒙板73、若干个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的前板立柱74和第二木板75。第三蒙板73和第二木板75分别位于若干个前板立柱74的前、后面。前板立柱74由后表面加工有第二开口槽76的第二 U形板77和由第二 U形板77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二艄板78构成。第三蒙板73和若干个前板立柱74通过铆钉连接固定。各前板立柱74与第二木板7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第三蒙板73、若干个前板立柱74和第二木板75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第三蒙板73的左、右两端通过铆钉连接两个左、右对称的前板角型材80。前板角型材80包括向第三蒙板73外侧后方延伸的第二弧形板81。第二弧形板81向前方鼓起。第二弧形板81的前表面垂直向前延伸有筋板79。第三蒙板73的左、右端分别抵在两个筋板79的内侧面。第二弧形板81的后端向第三蒙板73的内侧延伸有第九折板82。第九折板82的后表面中部垂直向后延伸有第十三折板86。第九折板82的内侧端垂直向前延伸有第十折板83。第二弧形板81的内侧端向后垂直延伸有第十一折板84。第H 折板84向第三蒙板73内侧方向垂直延伸有第十二折板85。第十二折板85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73的距离与各第二艄板78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73的距离相等。两个侧板2的端部插置于两个第二弧形板81中,并通过铆钉连接固定。前述的底板1、左、右侧板2、前板3、后门板4、后门框上的铆接部位及相邻板之间的铆接部位分别粘接有密封胶带。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由底板(I)、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2)、前板(3),安装于后门框内腔的后门板(4)及顶板(5)连接组成,所述底板(I)的下面连接横梁(2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型材¢)、若干个第二型材(7)、若干个第三型材(8)和形状左、右对称的第四、五型材(9,10),若干个第二型材(7)相互连接,最右侧第二型材(7)与第一型材¢)的左侧连接,若干个第三型材(8)相互连接,最左侧第三型材(8)与第一型材¢)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型材(7)和第三型材(8)的形状左、右对称,所述第四、五型材(9,10)分别连接于最左侧第二型材(7)的左侧和最右侧第三型材(8)的右侧,所述第一型材(6)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平板(11)和位于第一平板(11)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一加强筋(12),所述第一平板(11)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公插件(13)或母插件(14),所述第二型材(7)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平板(15)和位于第二平板(15)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二加强筋(16),所述第二平板(15)的右端设有母插件(14)或公插件(13),左端设有公插件(13)或母插件(14),所述第三型材(8)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三平板(17)和位于第三平板(17)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三加强筋(18),所述第三平板(17)的左端设有母插件(14)或公插件(13),右端设有公插件(13)或母插件(14),所述第四型材(9)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四平板(19)和位于第四平板(19)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四加强筋(20),所述第四平板(19)的右端设有母插件(14)或公插件(13),左端垂直向下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第一弯板(21),所述第五型材(10)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五平板(22)和位于第五平板(22)下面的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横截面为倒T形的第五加强筋(23),所述第五平板(22)的左端设有母插件(14)或公插件(13),右端设有与第一弯板(21)左、右对称的第二弯板(24),相邻第一、二型材(6,7)之间、第二型材(7)之间、第一、三型材(6,8)之间、第三型材⑶之间、第二、四型材(7,9)之间及第三、五型材(8,10)之间分别通过公、母插件(13,14)连接在一起,所述公插件(13)包括位于第一平板(11)或第二平板(15)或第三平板(17)或第四平板(19)或第五平板(22)的端部向下且向板外延伸的第一弯钩(26)和位于第一弯钩(26)内侧且由板下面垂直向下并向板内延伸的第二弯钩(27),所述第一、二弯钩(26,27)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槽(28),所述母插件(14)由位于第一平板(11)或第二平板(15)或第三平板(17)或第四平板(19)或第五平板(22)下面靠近端部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弧形板(29)和 位于弧形板(29)下端且向下并向板外延伸的L形板(30)构成,所述弧形板(29)与第一平板(11)或第二平板(15)或第三平板(17)或第四平板(19)或第五平板(2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槽(31),所述公插件(13)上的第一弯钩(26)伸入母插件(14)上的第二开口槽(31),所述公插件(13)上的第二弯钩(27)下表面抵在L形板(30)上,所述L形板(30)通过若干个螺钉与位于底板(I)下的横梁(25)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1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加强筋(12)平行的第六加强筋(31),所述第二平板(15)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二加强筋(16)平行的第七加强筋(32),所述第三平板(17)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三加强筋(18)平行的第八加强筋(33),所述第四平板(19)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四加强筋(20)平行的第九加强筋(34),所述第五平板(2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与第五加强筋(23)平行的第十加强筋(35)。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与底板(I)之间连接两个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下边角型材(36),两个下边角型材(36)均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左侧下边角型材(36)包括竖直向放置的第一板(37),所述第一板(37)垂直于前板(3)和后门板(4),所述第一板(37)的右侧面中部垂直延伸有水平向第二板(38),所述第二板(38)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三板(39),所述第三板(39)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四板(40),所述第四板(40)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五板(41),所述第五板(41)的上端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六板(42),所述第六板(42)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七板(43),所述第一板(37)的上部通过铆钉与侧板(2)的下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板(37)的下部通过铆钉与横梁(25)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板(38)通过铆钉与底板(I)的第四型材(9)及横梁(25)连接固定,所述侧板(2)的底面抵在第七板(43)的上面。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与顶板(5)之间连接两个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上边角型材(44),两个上边角型材(44)均由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左上边角型材(44)包括水平放置的第八板(45),所述第八板(45)的右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九板(46),所述第九板(46)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右分别延伸有第十、十一板(47,48),所述第十板(47)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二板(49),所述第十二板(49)的下表面靠右侧垂直向下延伸有加强筋(54),所述加强筋(52)与第九板(46)平行,所述第十二板(49)的下表面垂直向左延伸有第十三板(50),所述第十三板(50)的左侧面垂直向下延伸有第十四板(51),所述第八板(45)与顶板(5)的弯边扣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一板(48)的上表面放置顶板立柱,所述第十一板(48)通过铆钉与顶板立柱连接固定,所述顶板(5)位于顶板立柱的上面,所述第十四板(51)与侧板(2)的上部通过铆钉连接固定。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蒙板(52)、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侧板立柱(53)和第一木板,所述侧板立柱(53)由铝合金材料 挤压制成,所述第一蒙板(52)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53)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木板位于若干个侧板立柱(53)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蒙板(52)和各侧板立柱(53)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各所述侧板立柱(53)和第一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蒙板(52)、若干个侧板立柱(53)和第一木板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顶部边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蒙板(55)和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顶板立柱(56),所述顶板立柱(56)由招合金材料挤压制成,所述第二蒙板(55)位于若干个顶板立柱(56)的上面,所述第二蒙板(55)的前、左、右侧分别通过弯边与三个上边角型材(44)扣接在一起,三个所述上边角型材(44)分别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2)及前板(3)连接,所述第二蒙板(55)的后端通过弯边与后门框(57)上表面扣接,所述顶板立柱(56)由下表面设有第一开口槽(58)的第一 U形板(59)和由第一 U形板(59)前、后侧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艄板(60)构成,各所述顶板立柱(56)与第二蒙板(55)粘接固定,各所述顶板立柱(56)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连接在两个上边角型材(44)的第十一板(48)上。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框(57)是由钢材制成,所述后门框(57)的上表面通过铆钉与顶板(5)的第二蒙板(55)后端铆接固定,所述后门框(57)的左、右侧边框通过铆钉与两个侧板(2)的后端连接,所述后门框(57)的内腔安装两个后门板(4),两个后门板(4)分别通过若干个合页(70)与后门框(57)的内腔左、右侧连接,所述后门框(57)的后表面上、下边框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少一对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71),两个所述后门板(4)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后门锁(72),各所述后门锁(72)分别设置于两个上、下对应的后门锁座(71)之间。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包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蒙板(73)、若干个铝合金材料挤压制成的前板立柱(74)和第二木板(75),所述第三蒙板(73)和第二木板(75)分别位于若干个前板立柱(74)的前、后面,所述前板立柱(74)由后表面设有第二开口槽(76)的第二 U形板(77)和由第二 U形板(77)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二艄板(78)构成,所述第三蒙板(73)与各前板立柱(74)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各所述前板立柱(74)与第二木板(7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蒙板(73)、若干个前板立柱(74)和第二木板(75)之间填充有阻燃隔热材料,所述第三蒙板(73)的左、右两端通过铆钉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前板角型材(80),所述前板角型材(80)包括向第三蒙板(73)外侧后方延伸的第二弧形板(81),所述第二弧形板(81)向前方鼓起,所述第二弧形板(81)的前表面垂直向前延伸有筋板(79),所述第三蒙板(73)的左、右端分别抵在两个筋板(79)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弧形板(81)的后端向第三蒙板(73)的内侧延伸有第九折板(82),所述第九折板(82)的后表面中部垂直向后延伸有第十三折板(86),所述第九折板(82)的内侧端垂直向前延伸有第十折板(83),所述第二弧形板(81)的内侧端向后垂直延伸有第i 折板(84),所述第^ 折板(84)向第三蒙板(73)内侧方向垂直延伸有第十二折板(85),所述第十二折板(85)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73)的距离与各第二艄板(78)的后表面到第三蒙板(73)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侧板(2)的端部插置于两个第二弧形板(81)中,并通过铆钉连接固定。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两个侧板(2)、前板(3)、后门板(4)、后门框上的铆接部位及相邻板之间的铆接部位分别粘接有密封胶 带。
全文摘要
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车厢,属于半挂车,由底板、两个侧板、前板、顶板及安装于后门框的后门板组成,底板包括第一型材、左、右对称的第二、三型材和左、右对称的第四、五型材,第二型材之间、第三型材之间相互连接,最右侧第二型材和最左侧第三型材与第一型材左、右侧连接,第四、五型材分别与最左侧第二型材和最右侧第三型材连接,第一、二、三、四、五型材分别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二、三、四、五平板和位于相应平板下的若干个第一、二、三、四、五加强筋,相邻型材之间分别通过公、母插件连接。本发明重量轻不生锈、承载能力强并且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其连接方便、连接部位强度大不易变形,且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
文档编号B62D33/04GK103085895SQ20131002951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苏振佳, 塚目岩雄, 田羽恩, 金子保裕, 纪殿龙, 于晓伟 申请人:山东丛林福禄好富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