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43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浙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产品设计雷同,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由于装载机的特殊应用以及其重要性,对装载机的改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装载机中后车架是一种重要的部件,起到连接和稳定的功能,后车架上本身的长度长,两头的重量重,在进行装配时,由于两头的重量太重容易导致中央位置发生形变,组装时其中央部位自身的重量也容易导致变形影响后续的装配和使用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在组装装载机后车架时后车架中央部位由于两头重量的扯动容易导致变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该机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解决后车间中央部分的变形问题,利用凸台和定位盘实现双重限位,保证了后车架的受 力分散,对后车架提供了支撑,避免了后车架的变现,方便进行组装。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螺栓柱,且螺栓柱的一端穿过支撑块后设置在支撑柱内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穿过支撑柱,限位装置的轴线与支撑柱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盘状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轴线与定位盘的轴线重合,连接轴穿过支撑柱,连接轴的外壁套合有转动套,转动套固定在连接轴的外壁上,转动套的外壁内凹形成凹槽,且凹槽与转动套远离定位盘的端面连通,且定位盘和转动套分别设置在支撑柱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与定位盘在同一方向的侧壁突出形成凸台,且凸台的长度大于定位盘至支撑柱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外壁套合有挡盘,且挡盘设置在支撑柱和转动套之间,挡盘与转动套固定,且挡盘的直径大于转动套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远离定位盘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轮,旋转轮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套,且连接轴设置在螺纹套内部,并与螺纹套旋合固定,旋转轮和定位盘设置在支撑柱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套的一端设置在转动套内部,且与转动套的内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套设置在旋转轮和挡盘之间,螺纹套靠近转动套。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的轴线、螺纹套的轴线、连接轴的轴线、挡盘的轴线以及转动套的轴线均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旋转轮的轴线、螺纹套的轴线、连接轴的轴线、挡盘的轴线以及转动套的轴线均与支撑柱的轴线垂直。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解决后车间中央部分的变形问题,利用凸台和定位盘实现双重限位,保证了后车架的受力分散,对后车架提供了支撑,避免了后车架的变现,方便进行组装。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定位盘;2—支撑块;3—凸台;4一螺栓柱;5—连接轴;6—挡盘;7—转动套;8—旋转轮;9一螺纹套;10—凹槽;11一支撑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块2,支撑块2和支撑柱11之间设置有螺栓柱4,且螺栓柱4的一端穿过支撑块2后设置在支撑柱11内部,所述支撑柱11上设置有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穿过支撑柱U,限位装置的轴线与支撑柱11的轴线垂直。支撑块2通过螺栓柱4和支撑柱11连接,支撑柱11作为整个限位机构的支撑装置,由于后车架的体积大,重量重,支撑柱11采用金属制成,增加稳定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盘状的定位盘1,所述定位盘I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轴线与定位盘I的轴线重合,连接轴5穿过支撑柱11,连接轴5的外壁套合有转动套7,转动套7固定在连接轴5的外壁上,转动套7的外壁内凹形成凹槽10,且凹槽10与转动套7远离定位盘I的端面连通,且定位盘I和转动套7分别设置在支撑柱11的两端。定位盘I是与后车架的中央部分接触,利用手柄等伸入到转动套7的凹槽10中带动转动套7转动,转动套7与连接轴5的固定的,最终带动连接轴5的移动,使得定位盘I和后车架接触紧密,实现限位,由于是采用旋转的方式递进,限位效果好。所述支撑块2与定位盘I在同一方向的侧壁突出形成凸台3,且凸台3的长度大于定位盘I至支撑柱11的距离。凸台3的一端和定位盘I配合一起与后车架接触,实现上下位置的限位,而后车架的上部具有一定的凹进去部分,凸台3的长度恰好能够伸进去,实现接触限位。
所述连接轴5的外壁套合有挡盘6,且挡盘6设置在支撑柱11和转动套7之间,挡盘6与转动套7固定,且挡盘6的直径大于转动套7的直径。挡盘6是挡住限位机构在支撑柱11上的位置,减少转动套7与支撑柱11的摩擦。所述连接轴5远离定位盘I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轮8,旋转轮8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套9,且连接轴5设置在螺纹套9内部,并与螺纹套9旋合固定,旋转轮8和定位盘I设置在支撑柱11的两侧。旋转轮8是在进行快速松开的部件,凹槽10毕竟是小范围旋转的结构,在完成组装后,采用旋转轮8旋转,能够快速让定位盘I离开后车架,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所述螺纹套9的一端设置在转动套7内部,且与转动套7的内壁固定;所述转动套7设置在旋转轮8和挡盘6之间,螺纹套9靠近转动套7。螺纹套9是作为一个连接转动套7和连接轴5的部件,使得整个限位机构上的部件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在工作时稳定。所述旋转轮8的轴线、螺纹套9的轴线、连接轴5的轴线、挡盘6的轴线以及转动套7的轴线均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旋转轮8的轴线、螺纹套9的轴线、连接轴5的轴线、挡盘6的轴线以及转动套7的轴线均与支撑柱11的轴线垂直。通过轴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限位机构的力都处于一条直线上,力不产生分力,在限位时能够稳定。与支撑柱的轴线垂直后,在受力时,能够增加稳定性。采取上述方式, 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权利要求
1.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块(2),支撑块(2)和支撑柱(11)之间设置有螺栓柱(4),且螺栓柱(4)的一端穿过支撑块(2)后设置在支撑柱(11)内部,所述支撑柱(11)上设置有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穿过支撑柱(11),限位装置的轴线与支撑柱(11)的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盘状的定位盘(I ),所述定位盘(I)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轴线与定位盘(I)的轴线重合,连接轴(5)穿过支撑柱,连接轴(5)的外壁套合有转动套(7),转动套(7)固定在连接轴(5)的外壁上,转动套(7)的外壁内凹形成凹槽(10),且凹槽(10)与转动套(7)远离定位盘(I)的端面连通,且定位盘(I)和转动套(7)分别设置在支撑柱(11)的两 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与定位盘(I)在同一方向的侧壁突出形成凸台(3),且凸台(3)的长度大于定位盘(I)至支撑柱(11)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5 )的外壁套合有挡盘(6 ),且挡盘(6 )设置在支撑柱(11)和转动套(7 )之间,挡盘(6 )与转动套(7)固定,且挡盘(6)的直径大于转动套(7)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5)远离定位盘(I)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轮(8),旋转轮(8)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套(9),且连接轴(5)设置在螺纹套(9)内部,并与螺纹套(9)旋合固定,旋转轮(8)和定位盘(I)设置在支撑柱(1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9)的一端设置在转动套(7)内部,且与转动套(7)的内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7)设置在旋转轮(8)和挡盘(6)之间,螺纹套(9)靠近转动套(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8)的轴线、螺纹套(9)的轴线、连接轴(5)的轴线、挡盘(6)的轴线以及转动套(7)的轴线均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旋转轮(8)的轴线、螺纹套(9)的轴线、连接轴(5)的轴线、挡盘(6)的轴线以及转动套(7)的 轴线均与支撑柱(11)的轴线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后车架中央部位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螺栓柱,且螺栓柱的一端穿过支撑块后设置在支撑柱内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穿过支撑柱,限位装置的轴线与支撑柱的轴线垂直。该机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解决后车间中央部分的变形问题,利用凸台和定位盘实现双重限位,保证了后车架的受力分散,对后车架提供了支撑,避免了后车架的变现,方便进行组装。
文档编号B62D21/18GK103223979SQ2013101733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陈志强 申请人: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