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271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组件、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内板和前护板,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外板,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外板、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端接头,上边梁内板与后侧围外板焊接,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各部件分别焊接或连接后再拼装、拼装方便、使得焊接工艺更加良好、可以有效增加中门框的刚度。
【专利说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焊合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的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后侧围内板焊合件是车身结构中覆盖面比较大的零件,其结构主要零件有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以及D柱加强板,覆盖了 C柱上端/下端接头、D柱上端接头,对整个白车身性能有重大的贡献,其结构决定了车身总拼工艺的难易程度。传统的后侧围内板焊合件仅仅包含后侧围内板以及局部加强板,与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在厂内侧围平台焊接,然后随着侧围总成在总拼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如图1所示,其主要特点是C柱上端结构过于简单,应力值大;C柱下端结构焊接工艺不良,连接强度不够,应力值大;D柱上端工艺孔大,加强板和后侧围内板切边对齐,焊接工艺性差,工艺孔比较大,应力集中严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部件分别焊接或连接后再拼装、拼装方便、使得焊接工艺更加良好、可以有效增加中门框的刚度的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0004]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组件以及分别焊合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内板和前护板,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外板,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外板、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端接头,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通过后轮罩外板支撑板连接到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
[0005]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还可以是:
[0006]所述后轮罩内板与所述前护板焊接,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
[0007]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
[0008]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处的两排焊接点交错设置。
[0009]所述C柱加强板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尺寸小于上部尺寸,所述C柱上加强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一侧的切边位于所述后侧围外板和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处远离所述后侧围外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处的位置处。
[0010]所述上边梁内板、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1]所述后侧围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后侧围外板接触。
[0012]所述D柱上端接头包括顶盖、顶盖后横梁外板、顶盖后横梁内板、D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外板,所述后侧围外板与所述D柱上外板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加强板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切边错位设置,所述D柱上加强板为L形,D柱上加强板中部设置有圆弧形过渡段,所述D柱上加强板上部向一侧延伸出延长部,所述后侧围内板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弯,所述D柱上加强板延长部的根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弧形弯焊接,所述D柱上加强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D柱上外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外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以及所述顶盖焊接固定。
[0013]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延长部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弧形弯距离至少为60mm,所述D柱上外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
[0014]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延长部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之间通过尾门铰链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5]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包括后侧围内板组件以及分别焊合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内板和前护板,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外板,所述侦_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外板、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端接头,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通过后轮罩外板支撑板连接到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这样,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组成C柱上端接头,这样的C柱上端接头,各自分别与另外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部件焊接或可拆卸连接。然后再与几经焊接好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焊接在一起,焊接工艺更加良好,焊接效率提高,而且保证焊接的牢固性和白车身的安全性。其中有两层焊接、三层焊接和四层焊接以及三层的可拆卸连接。多种连接方式而且多个焊接和连接位置,分散受力,避免应力集中,而且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有效地降低应力值。而后轮罩外板支撑架很容易地将后轮罩外板焊合件支撑在后侧围内板组件上并与之焊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现有技术中的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示意图。
[0017]图2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C柱上端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3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0019]图4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C柱下端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0]图5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后侧围内板组件示意图。
[0021]图6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D柱上端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D柱上端接头另一方向示意图。[0023]图8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D柱上端接头部分拆分示意图。
[0024]图9本发明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中种D柱上端接头整体拆分示意图。
[0025]图号说明
[0026]
I…顶盖2…顶盖后横梁外板 3…后侧围外板
4…尾门铰链加强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 6…D柱上外板
7…后侧围内板8…D柱上加强板9…延长部
10…弧形弯11…螺栓12…第一'通孔
13…第二通孔14…焊接工艺孔15…焊接点
16…后轮罩内板17…后轮罩外板18…前护板
19—C柱上加强板20…上边梁内板21…支撑脚
22…后侧围内板组件23…后轮罩内板焊合件
24…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5…后轮罩外板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9对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包括后侧围内板组件22以及分别焊合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22上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25,所述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包括后轮罩内板16和前护板18,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包括后轮罩外板17,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外板3、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C柱上加强板19和D柱上端接头,所述上边梁内板20与所述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C柱上加强板19和所述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7、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C柱上加强板19和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和C柱上加强板19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所述上边梁内板20与所述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C柱上加强板19和所述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7、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C柱上加强板19和后侧围外板3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和C柱上加强板19可拆卸固定连接组成C柱上端接头,这样的C柱上端接头,各自分别与另外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部件焊接或可拆卸连接。然后再与几经焊接好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25焊接在一起,焊接工艺更加良好,焊接效率提高,而且保证焊接的牢固性和白车身的安全性。其中有两层焊接、三层焊接和四层焊接以及三层的可拆卸连接。多种连接方式而且多个焊接和连接位置,分散受力,避免应力集中,而且上边梁内板20、后侧围内板7和C柱上加强板19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有效地降低应力值。而后轮罩外板17支撑架很容易地将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支撑在后侧围内板组件22上并与之焊接。[0029]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所述后轮罩内板16与所述前护板18焊接,所述前护板18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16、前护板18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7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16、前护板18和所述后侧围内板7焊接。后轮罩内板16与前护板18焊接形成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前护板18与后侧围内板7焊接,以及所述后轮罩内板16、前护板18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7焊接将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和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焊接在一起,进而保证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和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焊接工艺更加简单。而所述后轮罩内板16、前护板18和所述后侧围内板7焊接是保证后侧围内板组件22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焊接固定,综上就将后侧围内板组件22、后轮罩外板焊合件24以及后轮罩内板焊合件23焊接固定在一起,完成后侧围外板3焊合件组件的焊合组装。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护板18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15。设置两排焊接点15的优点是分散焊接后的受力,避免应力集中,而且保证焊接固定更加牢固。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护板18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焊接处的两排焊接点15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优点是尽可能多的占用焊接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呢,降低应力值。
[0030]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C柱加强板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尺寸小于上部尺寸,所述C柱上加强板19与所述上边梁内板20焊接一侧的切边位于所述后侧围外板3和所述上边梁内板20焊接处远离所述后侧围外板3与所述上边梁内板20焊接处的位置处。这样,腾出上边梁内板20与后侧围外板3焊接位置,使得他们的焊接位置扩大,进而增加更多的焊接点15,进而保证焊接牢固以及拼装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降低C柱加强板的应力值,提高C柱上端接头的强度。
[0031]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边梁内板20、所述后侧围内板7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19通过螺栓11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优点是分散应力集中,降低应力值。还可以是所述后侧围内板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脚21,所述支撑脚2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侧围外板3接触。这样可以提高后侧围外板3的抗凹性。
[0032]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D柱上端接头包括顶盖1、顶盖后横梁外板2、顶盖后横梁内板5、D柱上加强板8和D柱上外板6,所述后侧围外板3与所述D柱上外板6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加强板8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切边错位设置,所述D柱上加强板8为L形,中部设置有圆弧形过渡段,所述D柱上加强板8上部向一侧延伸出延长部9,所述后侧围内板7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弯10,所述D柱上加强板8延长部9的根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弧形弯10焊接,所述D柱上加强板8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D柱上外板6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外板6、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以及所述顶盖I焊接固定。这样,所述后侧围外板3与所述D柱上外板6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加强板8上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切边焊接,所述D柱上加强板8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D柱上外板6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外板6、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以及所述顶盖I焊接固定,所有的部件通过与其他部件两两焊接或可拆卸连接,以及三者焊接固定等方式,可以将各零部件全部连接在一起,保证D柱上端接头结构的固定牢固,完成白车装配中的一部分装配。另外,由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8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切边错位设置,因此两者切边的作用力均作用于对方部件的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应力集中,而且由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8延长部9的根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弧形弯10焊接,使得后侧围内板7顶部区域很小,减小后侧围内板7拉伸深度,提高D柱上接头区域的轻度和刚度,提高零件成型效率,解决后侧围内板7成型工艺不良、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由于最多为三层焊接,而且避免出现避让四层板的避让缺口,因此,避免了避让缺口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0033]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7的弧形弯10距离至少为60mm。这样,D柱加强板与后侧围内板7的切边距离比较大,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可以是所述D柱上外板6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15。设置两排焊点的优点是保证D柱上外板6和顶盖后横梁外板2的焊接强度,避免开裂,同时可以增强D柱上接头的强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D柱上外板6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焊接处共设置有6个焊接点15。进一步均匀受力面积,避免应力集中,提高D柱上端接头的强度。还可以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5可拆卸连接。这样可有在比较长的延长部9上作为可拆卸固定位置,均衡D柱上加强板8与各部件的连接位置,分散各部件对D柱上加强板8的作用力,进一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同时给D柱上加强板8与后侧围内板7让出更多的焊接位置,保证焊接牢固,进一步提高白车安全性能。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5之间通过尾门铰链加强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尾门铰链加强板4上设置有螺孔,螺栓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后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螺栓11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后螺栓11与尾门铰链加强板4可拆卸固定,进而将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和顶盖后横梁内板5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这样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固定更加牢固,而且成本低,安装和拆卸方便,而且可以提高白车身模态。
[0034]本发明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在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上均设置有焊接工艺孔14。在D柱加强板的延长部9和顶盖后横梁外板2上设置焊接工艺孔14,方便进行点焊焊接,而且使用电焊代替螺栓连接,节省螺栓,降低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D柱上加强板8的延长部9上设置有一个焊接工艺孔14,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靠近切边处设置有一个焊接工艺孔14,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2远离所述切边处设置有两个焊接工艺孔14。这样设置多个焊接工艺孔14并且尽可能使得焊接工艺孔14分散设置的优点是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降低该处应力值。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焊接工艺孔14为圆形和/或方形,所述方形焊接工艺孔14的长度小于85mm,所述圆形焊接工艺孔14的直径小于28mm。而在现有技术中只有长方形的焊接工艺孔,都是IOOmmX 85mm,焊接工艺孔尺寸太大。这样,本发明的D柱上端接头结构,由于焊接工艺孔14的尺寸很小,因此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同时增加D柱上端接头的强度。
[00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至图9中具有焊接点的相关各图中,三角形的焊接点15为顶盖1、顶盖后横梁外板2以及D柱上外板6的三层焊接点15,实心圆点为后侧围内板7和D柱上加强板8的两层焊接点15,空心圆点为顶盖后横梁外板2与D柱上外板6焊接的两层焊接点15。在图2中,空心圆形焊接点15保湿上边梁内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焊接的两层焊接点15 ;实心的三角形焊接点15表示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焊接的三层焊接点;空心的三角形焊接点15表示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焊接的三层焊接点15 ;方块形的焊接点15表示的是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的四层焊接点15。而在图4中,实心圆形焊接点15表示后轮罩内板和前护板之间焊接的两层焊接点15 ;空心圆形焊接点15表示前护板和后侧围内板之间焊接的两层焊接点15 ;空心三角形焊接点15表示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后侧围外板之间焊接的三层焊接点15 ;实心三角形焊接点15表示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后侧围内板之间焊接的三层焊接点15。
[0036]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侧围内板组件以及分别焊合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的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和后轮罩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内板和前护板,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包括后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外板、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端接头,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后侧围内板、C柱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侧围外板焊接,所述上边梁内板、后侧围内板和C柱上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焊合件通过后轮罩外板支撑板连接到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与所述前护板焊接,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处的两排焊接点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尺寸小于上部尺寸,所述C柱上加强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一侧的切边位于所述后侧围外板和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处远离所述后侧围外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焊接处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内板、所述后侧围内板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后侧围外板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端接头包括顶盖、顶盖后横梁外板、顶盖后横梁内板、D柱上加强板和D柱上外板,所述后侧围外板与所述D柱上外板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加强板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切边错位设置,所述D柱上加强板为L形,D柱上加强板中部设置有圆弧形过渡段,所述D柱上加强板上部向一侧延伸出延长部,所述后侧围内板顶部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弯,所述D柱上加强板延长部的根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弧形弯焊接,所述D柱上加强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D柱上外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外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以及所述顶盖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延长部切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弧形弯距离至少为60mm,所述D柱上外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焊接处设置有两排焊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延长部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之间通过尾门铰链加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62D27/00GK103538639SQ20131053276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朱灯宏, 韦智敏, 韦宁, 韦超忠, 梁小妮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