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坐垫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80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坐垫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坐垫柱,尤其涉及一种坐垫高度被设定后,坐垫即不能被上拉或下压移动的自行车坐垫柱。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坐垫柱,设于坐垫底端,用以将坐垫支撑固定在车架上。坐垫柱的顶端与坐垫底端固定,底端与车架的立管进行内、外穿接及固定。坐垫柱的结构大抵有「机械式」及「油压式」两种结构,其中「机械式」系应用机构来调整坐柱的内、外管相对位置,以调整坐垫高度;「油压式」则利用油压构件介油压来调整坐垫柱的内、外管相对位置,调整坐垫高度。该「油压式」坐垫柱的结构,如台湾申请案号第089221346号、第097206782号及第099137166号等皆是。习知油压式坐垫柱的结构,位于坐垫柱内部的制动器,于其油压桶内以一浮动活塞及受撞针驱动作轴向位移的一阀座,区隔有位在浮动活塞与阀座间的上油室,及位于阀座下方的下油室,而位于浮动活塞上方则为气室。该习知油压式坐垫柱在使用时,当坐垫高度已调整妥当将撞针闭锁,该上、下油室内的油便不能互通,因下油室已充满油,致坐垫不能再下移而被固定。惟浮动活塞上方为气室,致若使用者将坐垫往上拉,撞针及阀座仍会压缩气室内的空气,随着坐垫上移一段行程,使手扶坐垫上提,坐垫与车架会有一滑动距离。此对使用者而言,会有坐垫与车架似没一体,手扶坐垫将车架往上提,刚开始时坐垫与车架会有分离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坐垫锁定状态,坐垫即不能再下压或上拉,使坐垫与车架形成一体的自行车坐垫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自行车坐垫柱,由一外管、一底端穿入该外管的内管,及一穿设在该内、外管内的液压制动器所组成;其中,该液压制动器,具有一上缸桶、一中缸桶、一下缸桶及一穿在该中缸桶内的撞针;该中缸桶介于上、下缸桶间,且两端分别穿入该上、下缸桶的内部,该上、下缸桶的两端分别以密封塞塞住;该上缸桶之内部且位于中缸桶外,穿套有一浮动活塞,该浮动活塞的下方及上缸桶与中缸桶间,区隔有一上油室,该浮动活塞上方区隔有气室;该撞针与中缸桶之间的间隙具有油路,该中缸桶桶壁对应上油室位置具有油孔,使油路与上油室互通,对应该油孔上方的撞针外壁,以油环与中缸桶内壁接触阻塞;该撞针的顶端伸出上缸桶顶端,底端伸出中缸桶底端下方;该中缸桶顶端与一固接在上缸桶内部的承座底端固接,该承座中间具一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且位于撞针外侧穿套一上弹簧,该上弹簧顶端与撞针一肩部抵接,该上弹簧具有顶推撞针往上的力量;该中缸桶位于下缸桶内的底端固接有一中空阀座,该阀座外壁设置有油环与下缸桶内壁接触;该撞针的底端固接有一下阀片,该下阀片受上弹簧推力牵引与该阀座底端中空口接触阻塞,将该下阀片下方的下缸桶内部区隔一下油室;位在该下缸桶与该中缸桶之间的间隙且位在阀座上方,区隔有一中油室,该阀座的壁面具有阀孔使中油室与阀座内部相通;该中油室与前述撞针与中缸桶之间的油路互通;该阀座内位于上油室与下油室间的撞针外侧,固接有一与撞针连动的上阀片,该上阀片在撞针闭锁时,将阀孔上方的油路阻塞,将该上油室与中油室隔绝。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上阀片穿套在撞针的一径缩段外侧,该上阀片可在径缩段轴向位移,该上阀片底端设置有一下弹簧,该下弹簧的顶端与下阀片底端接触,底端与撞针一平阶面抵接。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下阀片穿套在撞针底端一径缩段外侧,该下阀片的底端被一下弹簧所支撑,该下弹簧具有顶推下阀片往上的力量。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上、下阀片外缘与阀座相对应面接触阻塞,且二者间以斜面接触。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上、下阀片为O型环结构,撞针杆壁对应上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上嵌凹环,提供上阀片内面嵌入定位,该上阀片的外面突出撞针杆壁外,在撞针闭锁时,该上阀片的外壁与位在阀孔上方的中缸桶内壁接触;该阀座中空内壁对应下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下嵌凹环,提供下阀片外面嵌入,该下阀片的内面突伸出下嵌凹环外;该撞针的底端外壁具有扩大外径的直面,撞针位在直面上方的杆壁具一外径较小的弧凹面。 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上阀片为O型环,撞针杆壁对应上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上嵌凹环,提供该上阀片内面嵌入定位,该上阀片的外面突出撞针杆壁外,在撞针闭锁时,该上阀片的外壁与位在阀孔上方的中缸桶内壁接触;该下阀片固定在撞针的底端外侧,其外缘为外斜面,该阀座底端中空口对应该外斜面的内壁,配合具有内斜面。在所述自行车坐垫柱中,上阀片与下阀片呈一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穿套及固定在撞针底端外侧;该上阀片与下阀片之外侧分别具有外斜面与阀座所对应的内斜面贴合,在撞针闭锁时,能将上油室、中油室及下油室三者隔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置,使坐垫在锁定状态,坐垫即不能再下压或上拉,使坐垫与车架形成一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坐垫柱组装参考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上半部立体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上半部平面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下半部立体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的下半部平面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状态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上半部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下半部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高度调整剖视图。[002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液压制动器高度调整下半部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外管I内管2液压制动器3立管4夹具20上缸桶30中缸桶31下缸桶32撞针33上密封塞301、320 下密封塞302、321 顶端外壁3010承座303容纳区间3030穿孔3031螺牙面3032螺牙面3033 上撞针330上弹簧34肩部331浮动活塞35 上油室36气室37油孔310油环311、380 油路312阀座38下撞针332下阀片381 外斜面3810 ;3820 内斜面3800、313 下油室39径缩段333 上阀片382下 弹簧40阀孔384中油室41弹簧套筒42抵环420螺栓43上嵌凹环334 下嵌凹环385直面335弧凹面33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坐垫柱由一外管1、一底端穿入该外管I内的内管2及一穿设在该内、外管2、1内的液压制动器3。其中,该外管1,底端穿入自行车车架的立管4管内固定。该内管2,顶端固接有一夹具20,用以将坐垫底端的固定横杆夹住并迫紧固定。该液压制动器3,如图2 8所示,具有一上缸桶30、一中缸桶31、一下缸桶32及一穿在中缸桶31内的撞针33。该中缸桶31介于上、下缸桶30、32间,且两端分别穿入上、下缸桶30、32的内部。该上缸桶30的上、下端桶口分别螺固一金属材质且中空状的上密封塞301及下密封塞302 (如图3 6所示)。该上密封塞301的顶端外壁3010位于上缸桶30的桶口外,该顶端外壁3010具有螺牙与前述内管2内壁螺牙螺固(如图1所示),将该上缸桶30顶端固定。该上缸桶30的顶端内侧设有一承座303 (如图3、6所示),该承座303顶端具一下凹容纳区间3030,中间具一穿孔3031。该承座303的顶端外壁与上密封塞301的内壁以螺牙面3032螺接固定,该承座303的底端穿孔3031内壁与中缸桶31的顶端外壁亦以螺牙面3033螺合,使上缸桶30、上密封塞301、承座303及中缸桶31结合成一体(如图5、6所示)。该撞针33的顶端伸入承座303的容纳区间3030内并锁固一上撞针330,该上撞针330的顶端延伸穿设在上密封塞301的中空位置。承座303的容纳区间3030内设有一上弹簧34,该上弹簧34位于撞针33顶端外壁与容纳区间3030内壁之间,且该上弹簧34顶端与撞针33的顶端肩部331固定,该上弹簧34的底端与承座303的容纳区间3030底面抵接,致该上弹簧34具有顶推撞针33及上撞针330往上移的力量。位于该上缸桶30内侧的中缸桶31外侧穿套有一浮动活塞35 (如图6所示),浮动油塞35与下密封塞302间的上缸桶30内部区隔有一上油室36,该浮动活塞35上方与上密封塞301间的上缸桶30内部则区间有一气室37。该中缸桶31位在浮动活塞35下方的桶壁,具有油孔310,位于油孔310上方的撞针33外壁面以油环311与中缸桶31的桶壁贴接,致油环311下方的撞针33外壁与中缸桶31内壁间形成油路312,该油路312借油孔310与上油室36相通,致油路312亦为上油室36的一部份。该撞针33及中缸桶31的底端伸入下缸桶32内部端的结构,请参阅图2、3、7、8所示。下缸桶32的上、下端桶口分别螺固另一组上密封塞320及下密封塞321,将下缸桶32的上、下端桶口封住。其中,上密封塞320中间具有穿孔,可供中缸桶31底端穿入而进入下缸桶32内。中缸桶31位于下缸桶32内的底端螺固一中空状的阀座38,该阀座38的外壁以油环380与下缸桶32内壁接触。该阀座38的内部穿设有一下撞针332与撞针33固接,该下撞针332的下端外侧固定有一下阀片381,该下阀片381的外缘为外斜面3810,阀座38底端中空口对应该外斜面3810的内壁,配合具有内斜面3800,当内、外斜面3800、3810相互贴合时,将下缸桶32位于下阀片381下方的空间区隔成一下油室39。该撞针33的底端具一外径缩小的径缩段333,该径缩段333外侧穿套一上阀片382,该上阀片382的外缘具有外斜面3820,中缸桶331的底端内缘对应该外斜面3820具有内斜面313。该上阀片382下方的下撞针332外穿套有一下弹簧40,该下弹簧40的顶端与上阀片382底端接触,该下弹簧40的底端顶在下撞针332的一平阶面上,致下弹簧40具有顶推上阀片382往上的力量,使上阀片382的外斜面3820与中缸桶31的底端内斜面313贴接闭合。位于上阀片382下方的阀座38外壁具有阀孔384,阀孔384使阀座38内、外侧互通。位于阀孔384上方的阀座38外壁与下缸桶32内壁间区隔有一中油室41,该中油室41借阀孔384与阀座38内部相通。当将上列坐垫柱组装在自行车车架的立管上后,调整坐垫高度的调整动作如下:如图9、10所示,控制一凸轮调整钮将液压制动器3的上撞针330、撞针33及下撞针332往下压,此时即能调整坐垫高低位置。撞针33被下压时会压缩上弹簧34而下移,与该撞针33 —体连动的下撞针332、上阀片382及下阀片381同时下移,该上、下阀片382、381分别离开中缸桶31的内斜面313、阀座38的内斜面3800 (如第i^一图所示),使上油室36、中油室41及下油室39三者相通,如此即可将上缸桶30、中缸桶31、撞针33、阀座38及坐垫一体连动的调整高低位置,而且三油室内的总和油量随着坐垫高度的调整位移作分配调整,如第十二图所示。当坐垫高度位置调整妥当后,松放凸轮调整钮成锁住状态,即如第十三图所示。上弹簧34将撞针33往上顶回原位,使下阀片381恢复与阀座38的内斜面3800贴合,而上阀片382与中缸桶31的内斜面313贴合,而且上阀片382亦受下弹簧40顶推与中缸桶31的内斜面313强力紧密贴合。借上、下阀片382、381将上油室36、中油室41及下油室39三者阻塞区隔,使三油室间内的油不能相互流通。因为凸轮调整钮呈锁住状态时,中油室41内的油能抑制阀座38及上、下阀片382、381受撞针33往上拉,致坐垫高度被固定,坐垫不会再上移,不会改变与车架间的距离。[0054]由上列之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阀片382、381的设置,可使上、中、下三油室36、41、39在锁定状态油路不能互通,进而达到锁定状态,坐垫即不能再被下压或上拉,使坐垫与车架形成一体,使坐垫柱在应用上较具完善。请参阅图14、15所示之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本第二实施例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二者的不同处,本第二实施例的上阀片382被固定在撞针33底端,不能在撞针33上进行轴向位移,该下阀片381穿套在下撞针332 —径缩段333外侧,该下阀片381之下方设置下弹簧40,该下弹簧40穿套在一弹簧套筒42外侧,该弹簧套筒42中间被一螺栓43穿过,该螺栓43顶端又与下撞针332底端螺接,使弹簧套筒42与撞针33、下撞针332同体连动。弹簧套筒42的底端外缘向外突伸有一环抵环420,该抵环420用以支撑下弹簧40底端,使下弹簧40顶端可顶推下阀片381向上。于油路闭合状态时,即如图14所示,上、下阀片382、381将上、中、下三油室36、41、39油路阻塞不能互通。当控制凸轮调整钮将液压制动器3的上撞针330、撞针33、下撞针332及弹簧套筒42往下压,此时即能调整坐垫高低位置,撞针33被下压时会压缩上弹簧34而下移,与该撞针33 —体连动的下撞针332、上阀片382及下阀片381同时下移,该上、下阀片382、381分别离开中缸桶31的内斜面313、阀座38的内斜面3800(如图15所示),使上油室36、中油室41及下油室39三者相通,即可调整坐垫高度。请参阅第图16、17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18、1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图20、2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液压制动器油路关闭状态下半部剖视图、互通状态下半部剖视图。该第三、四、五实施例皆未设置下弹簧40。其中该第三实施例的上阀片382为O型环,撞针33杆壁对应上阀片382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上嵌凹环334,提供上阀片382内面嵌入定位,该上阀片382的外面突出撞针33杆壁外。于撞针闭锁状态,该上阀片38的外壁与位于阀孔384上方的中缸桶31内壁接触。该阀座38中空内壁对应下阀片381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下嵌凹环385,提供亦为O型环的下阀片381外面嵌入,该下阀片381的内面突伸出下嵌凹环385外。该撞针33的底端外壁具有扩大外径的直面335,该撞针33位于直面335上方的杆壁具一外径较小的弧凹面336。油路闭合状态,系如图16所示,撞针33被上弹簧34往上顶,使撞针33的直面335与下阀片381内面贴合,将中油室41与下油室39封闭;该上阀片382被撞针33往上带外壁与中缸桶31内壁贴接,使中油室41与上油室36间的油路封闭,使阀座38上方有中油室41内的油液抑制,不能再往上或往下移动,使坐垫不能再往上或往下滑动,而与车架形成一体。图18、1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该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之不同处在于下阀片381的结构如同第一实施例般,惟,该下阀片381固定在撞针33的底端外侧,其外缘为外斜面3810,阀座38底端中空口对应该外斜面3810的内壁,配合具有内斜面3800,当内、外斜面3800、3810相互贴合时,可将中、下油室41、39阻塞。图20、2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该第五实施例的上阀片382与下阀片381呈一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穿套及固定在撞针33底端外侧。该上阀片382与下阀片381的外侧分别具有外斜面3820、3810与阀座38的内斜面313、3800贴合,当撞针33闭锁时,能将上油室36、中油室41及下油室39三者隔绝。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坐垫柱,由一外管、一底端穿入该外管的内管,及一穿设在该内、外管内的液压制动器所组成;其中,该液压制动器,具有一上缸桶、一中缸桶、一下缸桶及一穿在该中缸桶内的撞针;该中缸桶介于上、下缸桶间,且两端分别穿入该上、下缸桶的内部,该上、下缸桶的两端分别以密封塞塞住;该上缸桶之内部且位于中缸桶外,穿套有一浮动活塞,该浮动活塞的下方及上缸桶与中缸桶间,区隔有一上油室,该浮动活塞上方区隔有气室;该撞针与中缸桶之间的间隙具有油路,该中缸桶桶壁对应上油室位置具有油孔,使油路与上油室互通,对应该油孔上方的撞针外壁,以油环与中缸桶内壁接触阻塞;该撞针的顶端伸出上缸桶顶端,底端伸出中缸桶底端下方;该中缸桶顶端与一固接在上缸桶内部的承座底端固接,该承座中间具一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且位于撞针外侧穿套一上弹簧,该上弹簧顶端与撞针一肩部抵接,该上弹簧具有顶推撞针往上的力量;该中缸桶位于下缸桶内的底端固接有一中空阀座,该阀座外壁设置有油环与下缸桶内壁接触;该撞针的底端固接有一下阀片,该下阀片受上弹簧推力牵引与该阀座底端中空口接触阻塞,将该下阀片下方的下缸桶内部区隔一下油室;位在该下缸桶与该中缸桶之间的间隙且位在阀座上方,区隔有一中油室,该阀座的壁面具有阀孔使中油室与阀座内部相通;该中油室与前述撞针与中缸桶之间的油路互通; 其特征在于,该阀座内位于上油室与下油室间的撞针外侧,固接有一与撞针连动的上阀片,该上阀片在撞针闭锁时,将阀孔上方的油路阻塞,将该上油室与中油室隔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上阀片穿套在撞针的一径缩段外侧,该上阀片可在径缩段轴向位移,该上阀片底端设置有一下弹簧,该下弹簧的顶端与下阀片底端接触,底端与撞针一平阶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下阀片穿套在撞针底端一径缩段外侧,该下阀片的底端被一下弹簧所支撑,该下弹簧具有顶推下阀片往上的力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上、下阀片外缘与阀座相对应面接触阻塞,且二者间以斜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上、下阀片为O型环结构,撞针杆壁对应上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上嵌凹环,提供上阀片内面嵌入定位,该上阀片的外面突出撞针杆壁外,在撞针闭锁时,该上阀片的外壁与位在阀孔上方的中缸桶内壁接触;该阀座中空内壁对应下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下嵌凹环,提供下阀片外面嵌入,该下阀片的内面突伸出下嵌凹环外;该撞针的底端外壁具有扩大外径的直面,撞针位在直面上方的杆壁具一外径较小的弧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上阀片为O型环,撞针杆壁对应上阀片设置处内凹有一圈上嵌凹环,提供该上阀片内面嵌入定位,该上阀片的外面突出撞针杆壁外,在撞针闭锁时,该上阀片的外壁与位在阀孔上方的中缸桶内壁接触;该下阀片固定在撞针的底端外侧,其外缘为外斜面,该阀座底端中空口对应该外斜面的内壁,配合具有内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其特征在于,该上阀片与下阀片呈一体,为中空管状结构,穿套及固定在撞针底端外侧;该上阀片与下阀片之外侧分别具有外斜面与阀座所对应的内斜面贴合,在撞针闭锁时,能将上油室、中油室及下油室三者隔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坐垫柱,内部所设置的液压制动器,区隔有位在浮动活塞下方的一上油室、一位在由撞针控制位移的下阀片下方所区隔的下油室,及一介于上、下油室间的中油室,三油室互通。其中,中油室与下油室间具有与撞针连动的下阀片,该下阀片可受撞针带动将中油室与下油室间的油路阻塞。主要改良在上油室与中油室间设置有一与撞针一体连动的上阀片,该上阀片于撞针闭锁状态,可将上油室与中油室隔绝,使撞针闭锁,阀座上方有上油室及中油室内的油液抑制,不能再往上位移,使坐垫不能再往上滑动,而与车架形成一体。
文档编号B62K19/36GK203047469SQ2013200138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郭岳民 申请人:台湾穗高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