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包括有两组对应的侧支架组,于该两组侧支架组间平面配置有叠置状的一个第一连接单元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利用该两个连接单元即能提供该两组侧支架组进行收合。本实用新型使得婴儿手推车的后方完全没有连接单元的设置与干扰,家长在取用婴儿手推车下方置物篮内的物品时将相当方便。
【专利说明】 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尤其是婴儿手推车中两侧支架组的收合、连接与设置。
【背景技术】
[0002]婴儿在可以自行行走之前,外出时除了仰赖双亲手抱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乘坐婴儿手推车,以减轻双亲的负担。该种婴儿手推车,除了提供婴儿乘坐的功能之外,于该婴儿手推车底部,多半也设置有置物篮,以方便家长置放奶粉、奶瓶或尿布等各项物品。现有婴儿手推车,为方便收合、缩小体积,于结构中都设置有多组连接结构,其中的一组连接结构,设于婴儿手推车后半部,导致家长在要拿取置物篮内物品时,常常会受到该连接结构的干扰与阻碍,使用上相当不便。
[0003]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遂特以研创成本案,期能借本案的提出,改进现有婴儿手推车的缺点,期使该种产品能臻致完善、理想与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改善现有婴儿手推车后半部因设有连接结构,导致拿取置物篮内物品时易受干扰与阻碍等缺失,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于婴儿手推车的后方结构间未设置连接结构,如此,能取得开放状空间,以达到便利置物篮内物品取拿的目的。
[0005]为能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中设置有数个连接结构,除能提供稳固的展开作用外,更能满足收合需要。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包括有两组对应的侧支架组,于该两组侧支架组间平面配置有上、下叠置关系的一个第一连接单元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利用该两个连接单元即能提供该两组侧支架组进行收合。
[0008]所述各个侧支架组,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与一个第三支架、一个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斜置状与第四支架可平行滑动,第四支架前低端设置有一个前轮;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到第一支架及第四支架,又该第二支架底部连设有一个后轮;该第三支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与一个第三连接部而跨接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间且能进行角度调整。
[0009]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呈X字形,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第一支架上;其中,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处是通过上后连接部,而连接到该两个第一支架处是通过上前连接部。
[0010]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呈X字形,叠组于该第一连接单元下方适当距离处;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二连杆,该两个第二连杆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第三支架上;其中,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处是通过下后连接部,而连接到该两个第三支架处是通过下前连接部。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使得婴儿手推车的后方结构间未设置连接结构,如此,取得了开放状空间,并达到了便利置物篮内物品取拿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I——侧支架组
[0018]11第一支架
[0019]12第二支架
[0020]121—第一连接部
[0021]13第三支架
[0022]131—第二连接部
`[0023]132—第三连接部
[0024]14前轮
[0025]15后轮
[0026]16第四支架
[0027]2――第一连接单元
[0028]21第一连杆
[0029]211—上前连接部
[0030]212—上后连接部
[0031]3——第二连接单元
[0032]31第二连杆
[0033]311—下前连接部
[0034]312—下后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现谨就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举一种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3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包括有两组对应的侧支架组1,于该两组侧支架组I间平面配置有叠置状的一个第一连接单元2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3,利用该两个连接单元即能提供该两组侧支架组I进行收合。
[0037]所述各个侧支架组1,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11、一个第二支架12、一个第三支架13与一个第四支架16。所述第一支架11,呈斜置状与第四支架16可平行滑动,第四支架16前低端设置有一个前轮14 ;所述第二支架12,通过第一连接部121连接第一支架11与第四支架16,又该第二支架12底部连设有一个后轮15 ;该第三支架13,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131与一个第三连接部132而跨接于该第一支架11与该第二支架12间。
[0038]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呈X字形,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一连杆21,该两个第一连杆21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12与该两个第一支架11上;其中,连接到该各第二支架12处是通过上后连接部212,而连接到该各第一支架11处是通过上前连接部211。
[0039]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的两个第一连杆21的四个端角可以分别枢接或通过关节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12与该两个第一支架11上。
[0040]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呈X字形,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二连杆31,该两个第二连杆31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12与该两个第三支架13上;其中,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12处是通过下后连接部312,而连接到该两个第三支架13处是通过下前连接部311。
[0041]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的两个第二连杆31的四个端角可以分别枢接或通过关节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12与该两个第三支架13上。
[004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展开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其中的两个第二支架12间完全呈现开放状,无任何结构的挡阻,因此,若要取用婴儿手推车下方的置物时,确实相当方便。
[004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进行收合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架11与第四支架16平行滑动时,带动第三支架13且连动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相对于第四支架16进行角度运动,其中因为第一支架11与第四支架16平行滑动的过程会使第一连接单元2与第二连接单元3进行形变,而使两组侧支架组I进行平行向内动作,即能收合成如图3所示的形态,相当不占空间。
[00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技术内容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取得要件。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确实得以利用,于申请前未曾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且非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再者,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符合相关使用者与消费者长期的需求,得佐证本实用新型并非能轻易完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专利法规定的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等要件,爰依法提请专利,恳请钧局详查,并尽早为准予专利的审定,以保护 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以励创新。
[0045]本实用新型虽借助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于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达成,并由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可了解。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是借本实用新型原理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应依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组对应的侧支架组,于该两组侧支架组间平面配置有上、下叠置关系的一个第一连接单元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其中: 该各组侧支架组,分别包括有一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与一个第四支架; 该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第一支架上; 该第二连接单元,叠组于该第一连接单元下方;包括有两个相互叉接的第二连杆,该两个第二连杆的四个端角分别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第三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呈斜置状;该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架和第四支架连接;该第三支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与一个第三连接部而跨接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间且能进行角度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单元,呈X字形,其中连接到该各第二支架处是通过上后连接部,而连接到该各第一支架处是通过上前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单元,呈X字形,其中连接到该两个第二支架处是通过下后连接部,而连接到该两个第三支架处是通过下前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第四支架前低端设置有一个前轮;该各第二支架底部连设有一个后轮。
【文档编号】B62B9/10GK203419169SQ20132033108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发明者】李逸得 申请人:英属维京群岛商贯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