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轻自重、降低油耗,且延长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在汽车外壳的外表面上镀有氧化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轮毂和车架,并在其外设置氧化膜,在减轻车身重量、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耐腐蚀性;而且降低了车辆油耗,在节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专利说明】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汽车行业中除了连接杆、轮圈螺栓、刹车制动销、油缸密封圈、齿轮转换装置手柄、阀门、悬簧、阀簧固定器,涡轮增压器转子,排气系统等的汽车零部件为钛或钛合金制造外,其它是用钢、镁合金或铝合金制作的,而由于钢质量重,会增加车体自身的重量,增加油耗。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轻自重、降低油耗,且延长使用寿命。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在汽车外壳的外表面上镀有氧化膜。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外壳的厚度为0.6-2mm,氧化膜的厚度为30-70 μ m,氧化膜为双层氧化膜,包括外层的致密硬质层和内层的防锈层。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外壳由前挡泥板、左右前翼、车门、发动机罩、车身、左右后翼子板和后挡泥板组成。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底盘上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车架。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底盘的两侧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与汽车底盘上的半轴连接的轮毂。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轮毂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汽车外壳的外表面所设置的相同的氧化膜。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轮毂和车架,并在其外设置氧化膜,在减轻车身重量、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耐腐蚀性;而且降低了车辆油耗,在节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它是包括汽车底盘,在汽车底盘上分部件安装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1,汽车外壳I的外表面上镀有氧化膜3。汽车外壳I是由前挡泥板6、左右前翼7、车门8、发动机罩9、车身10、左右后翼子板11和后挡泥板2组成。汽车外壳I的厚度可根据需要在0.6-2mm之间进行选择,优选的厚度为2mm。氧化膜3的厚度为30-70 μ m,氧化膜3为双层氧化膜,包括外层的致密硬质层和内层的防锈层,采用连续复合镀膜方式覆盖在汽车外壳I上。
[0016]如图2所示,在汽车底盘的两侧设有四个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与汽车底盘上的半轴连接的轮毂4,轮毂4的轮辐数位5-30条;在轮毂4的外表面镀有与汽车外壳2的外表面所镀材料相同的氧化膜3。
[0017]如图3所示,车架5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其中所涉及的部件有中部纵梁12、底部纵梁13、内门槛14、增强B立柱15、顶部侧框架16、车后底部纵梁17、前侧横支撑18、增强A立柱19、前壁横梁20、前纵梁21。
[0018]在车架5的外表面上镀有与汽车外壳2的外表面所镀材料相同的氧化膜3。
[0019]本实用新型将汽车整体的重量降低的同时增强了其强度,使其在恶劣的环境下汽车整体仍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而且由于降低了自身重量,因此可以降低油耗,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汽车外壳(I ),在汽车外壳(I)的外表面上镀有氧化膜(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外壳(I)的厚度为0.6-2mm,氧化膜(3 )的厚度为30-70 μ m,氧化膜(3 )为双层氧化膜,包括外层的致密硬质层和内层的防锈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外壳(I)由前挡泥板(6)、左右前翼(7)、车门(8)、发动机罩(9)、车身(10)、左右后翼子板(11)和后挡泥板(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车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的两侧设有由钛或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与汽车底盘上的半轴连接的轮毂(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轮毂(4)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汽车外壳(I)的外表面所设置的相同的氧化膜(3 )。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511779SQ20132052304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郑海鸿 申请人:郑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