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742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车把位于上前杆的顶端,上前杆活动套接在下前杆内,且上前杆能够带动位于下前杆下端的前轮转动,下前杆的下部与底部横杆铰接,底部横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底部框架的前端,通过踏板驱动的后轮设置在底部框架的后部,底部框架的顶端铰接有上部连杆和座椅支架,上部连杆的另一端与上前杆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而座椅支架上则设置有座椅,所述的踏板能够驱动面齿轮转动,与面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与转轴相连,转轴通过一对伞齿轮驱动后轮的后轮轴转动。
【专利说明】可折叠自行车【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是一种人力交通工具,由于其出行方便、节约能源等优点而广泛使用。但是传统的自行车仍然存在以下缺点:在空闲时自行车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进行存放,并且传统的自行车驱动车轮转动的机构是链条传动,这种传动方式其传动齿与传动链容易错位甚至脱开,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自行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进行折叠以节省占用空间,且具有全新传动机构的可折叠自行车。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1、前轮2和后轮3,其特征在于:车把I位于上前杆4的顶端,上前杆4套接在下前杆5内,且上前杆4能够带动位于下前杆5下端的前轮2转动,下前杆5的下部与底部横杆6铰接,底部横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底部框架7的前端,通过踏板8驱动的后轮3设置在底部框架7的后部,底部框架7的顶端铰接有上部连杆9和座椅支架10,上部连杆9的另一端与上前杆4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而座椅支架10上则设置有座椅11,所述的踏板8能够驱动转盘12转动,在转盘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面齿轮13,与面齿轮13相啮合的齿轮14与转轴15相连,转轴15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分轴22组成,并且这两个分轴22通过十字万向联轴器21连接,转轴15通过一对伞齿轮16驱动后轮3的后轮轴17转动。
[0005]所述的座椅11的下端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座椅连杆18,座椅连杆18插接在座椅支架10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连杆18上等距地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0006]所述的上部连杆9上固定设置有可折叠的背包19。
[0007]所述的底部框架7的上端设置有折叠车筐20。
[0008]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9]本种结构形式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它针对传统自行车占地空间大的缺陷,设计出一种能够进行折叠的结构,这样使用者在遇到崎岖的道路时,可通过简单操作将其折叠并包裹在自带的背包中,背负着自行车前进;同时在放置本实施例的自行车时也不需要太多的占地面积;并且它的传动机构也与传统的链轮链条式不同,采用刚性的齿轮和轴进行扭矩的传递,能够很好地控制运动传递中的误差,因此不会发生因链轮链条错位造成脱开的情况;同时,其传动轴由两段通过十字万向联轴器连接的分轴组成,可以减少前后齿轮同轴度要求,并可补偿传动扭矩时产生的轴向位移和角位移,而且十字万向联轴器的整体式叉头,使传动更具可靠性。本种自行车的传动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噪声低,安全可靠性高及维修保养方便等多种优点,因此可以说它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 景十分广阔。【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1、前轮2和后轮3,车把I位于上前杆4的顶端,而上前杆4套接在下前杆5内部,当处于自行车状态时,上前杆4和下前杆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并且上前杆4能够带动位于下前杆5下端的前轮2转动,下前杆5的下部与底部横杆6铰接,而底部横杆6的另一端则铰接地设置在底部框架7的前端,在底部框架7的后部设置有后轮3,并且后轮3通过踏板8和传动机构进行驱动,踏板8能够驱动转动支撑在底部框架7上的面齿轮12转动,与这个面齿轮12相啮合的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与转轴15相连,转轴15轴承支撑在底部框架I上,并且转轴15的另一端通过一对伞齿轮16与后轮轴17连接,即转轴15能够带动后轮轴17转动,为了减少前后齿轮同轴度要求,并可补偿传动扭矩时产生的轴向位移和角位移,将转轴15设计为两个分轴22,并且这两个分轴22之间通过十字万向联轴器21相互连接;后轮轴17设置在后轮3的轴心处;在底部框架7的顶端分别铰接有上部连杆9和座椅支架10,其中上部连杆9的另一端与上前杆4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而在座椅支架10上则设置有座椅11 ;座椅11与座椅支架10之间通过座椅连杆18连接,座椅连杆18固定设置在座椅11的下端,且座椅连杆18至少为两个,对称设置,座椅连杆18能够插接在座椅支架10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连杆18上则等距地开设有多个供螺栓通过的连接孔;这种结构能够让使用者根据自身身高进行座椅高度的调整;在上部连杆9上固定设置有可折叠的背包19 ;在底部框架7的上端则设置有折叠车筐20。
[0013]使用者通过踩踏踏板8驱动面齿轮12转动,由于面齿轮12上的齿与齿轮14啮合,因此当面齿轮12转动时会带动齿轮14转动,而与齿轮14同轴的转轴15也随之转动,并通过成对的伞齿轮16将扭矩传输给后轮轴17,驱动后轮3转动,最终实现自行车的前进;当不使用自行车时,将上前杆4与上部连杆9之间拆开,并将上前杆4送入下前杆5内,沿着下前杆5与底部横杆6的铰接点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下前杆5,并沿着底部横杆6与底部框架7的铰接点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底部横杆6,让底部横杆6带动上前杆4、下前杆5和前轮2与底部框架7折叠、并拢;此时上部连杆9此时也获得自由度,扳动上部连杆9让其沿着自身与底部框架7的铰接点纵向转动,让上部连杆9与底部框架7折叠、并拢;扳动座椅支架10让其沿着自身与底部框架7的铰接点纵向转动,让座椅支架10与底部框架7折叠、并拢;同时将折叠车筐20收拢;至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折叠自行车由自行车形态转变至折叠形态,此时可以将折叠后的自行车放置在方便的位置,也可以利用固定设置在上部连杆9上的背包19将折叠后的自行车包裹后,背负前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I)、前轮(2)和后轮(3),其特征在于:车把(I)位于上前杆(4)的顶端,上前杆(4)套接在下前杆(5)内,且上前杆(4)能够带动位于下前杆(5)下端的前轮(2)转动,下前杆(5)的下部与底部横杆(6)铰接,底部横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底部框架(7)的前端,通过踏板(8)驱动的后轮(3)设置在底部框架(7)的后部,底部框架(7 )的顶端铰接有上部连杆(9 )和座椅支架(10 ),上部连杆(9 )的另一端与上前杆(4)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而座椅支架(10)上则设置有座椅(11),所述的踏板(8)能够驱动转盘(12)转动,在转盘(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面齿轮(13),与面齿轮(13)相啮合的齿轮(14)与转轴(15)相连,转轴(15)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分轴(22)组成,并且这两个分轴(22)通过十字万向联轴器(21)连接,转轴(15)通过一对伞齿轮(16)驱动后轮(3)的后轮轴(1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11)的下端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座椅连杆(18),座椅连杆(18)插接在座椅支架(10)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连杆(18)上等距地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连杆(9)上固定设置有可折叠的背包(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框架(7)的上端设置有折叠车筐(20)。
【文档编号】B62M11/02GK203681775SQ20132080539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于成盛, 牛春亮, 岳洋, 孟磊, 种道光, 滕玉龙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