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08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躺式自行车,结构紧凑、骑行舒适。该躺式自行车包括:前轮部、把手转向部、后轮、驱动部、座椅部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向部包括把立、两个万向节和驱动杆;所述把立相对于所述前轮部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所述两个万向节分别安装在所述把立的下端与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所述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专利说明】躺式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躺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性化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自行车结构紧凑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0003]图1a-1b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如图la_lb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的车把(把握)、把立和前叉是连接为一体的,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在实现前轮转向时,把立通过前叉直接传输作用力给前轮。这样由于蹬踏角度限制,骑行者只能采用直立坐姿、站立或前倾姿势骑行,若采取躺式/半躺式,则导致骑行者视野受阻。
[0004]而直立坐姿、站立或前倾姿势骑行,车座会压迫、摩擦骑行者的会阴部以及裆部等相关部位,长时间骑行还会导致后背、手腕、胳膊、脖子等肌肉紧张、僵硬、酸痛。此外由于直立坐姿、站立或前倾姿势的人体重心高,人体各关节离地距离高,骑行时身体必须前倾以控制方向,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头部首先触地。
[0005]而现有技术中的躺式自行车,把立和前叉也均为一体连接。由于人体骑行时采取半躺姿,而把立距离人体重心的距离又较远,因此人很难通过手臂控制车把的转向,只能选择通过人腿控制车把的转向;然而由于人腿的长度要大于手臂,为了避免车身过长,踏脚板只能位于前轮的上前方。这样的躺式自行车不仅难以控制转向,踏脚板还会影响骑行者的骑行视线,从而引起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躺式自行车,结构紧凑、骑行舒适。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躺式自行车包括:前轮部、把手转向部、后轮、驱动部、座椅部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向部包括把立、两个万向节和驱动杆;所述把立相对于所述前轮部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所述两个万向节分别安装在所述把立的下端与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所述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0008]其中,所述两个万向节的安装方式为焊接。
[0009]其中,所述车架包括:前脸管和后脸管;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与所述前脸管下端连接;所述把立下端与所述后脸管上端连接。
[0010]其中,所述前脸管与地垂线的夹角不大于10°。
[0011]其中,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通过叉立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前脸管下端。
[0012]其中,所述把立下端可拆卸地插入到所述后脸管上端。
[0013]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部分和靠背部分之间的内角度大于90度。
[0014]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的前端支管水平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0015]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的前端支管可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调节。
[0016]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中轴的后方。
[0017]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距所述中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cm。
[0018]其中,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为40cm?70cm。
[0019]其中,所述后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前轮部的前轮直径。
[0020]其中,所述后轮直径为20、22、24、26、27或28英寸,前轮直径为14、16、18或20英寸。
[0021]其中,所述车架由空心管材制成。
[0022]其中,所述空心管材由钢材、铝合金、镁合金或碳纤维制成。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躺式自行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将把手位置和前轮位置分离,具体而言,将把手位置相对于前轮位置后移一定距离,同时在把立下端和前叉上端分别设置一个万向节以及两个万向节中间的控制杆,可以将把立的转动动力传递给前轮,通过这样骑行者在处于半躺的状态时依然可以舒适地操纵把手,还满足了结构紧凑化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a?Ib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躺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躺式自行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躺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躺式自行车包括:前轮部1、把手转向部2、后轮3、驱动部4、座椅部5和车架6。其中,把手转向部2的把立21相对于前轮部I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相应地;车架6的脸管分为前脸管61和后脸管62,前脸管61和后脸管62之间通过横杆连接。其中,前轮部I与前脸管61连接(固定或可拆卸)、把立21与后脸管62连接(固定或可拆卸)。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脸管61与地垂线的夹角不大于10°,优选地,脸管61与地面相垂直。
[0030]具体来说,前轮部I包括:前叉11、前轮12和叉立。前轮12的中心轴安装在前叉11的下端;前叉11的上端与叉立连接。由于叉立可拆卸地插入车架6的前脸管61中(如图3所示),故图2中未标出叉立。
[0031]把手转向部2包括:把立21、万向节22、万向节23和驱动杆24。把立21相对于前轮部I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万向节22安装在把立21的下端,万向节23安装在前轮部I的前叉11上端,两个万向节22和23之间通过驱动杆24传动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把立21可拆卸地插入到车架6的后脸管62上端。
[0032]这样当骑行者操作把立21转动时,把立21下端带动万向节22转动;万向节22再通过驱动杆24带动万向节23转动;万向节23再进一步带动前叉11转动,从而实现了由把立21向前轮部的转向作用力传递。
[003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万向节22和23的安装位置并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万向节23也可安装于叉立上端的A处,只要可以通过驱动杆将把手转向部的控制力传动至前车轮,以控制前车轮转向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万向节22和23的安装方式为焊接。
[0034]座椅部5包括:坐垫部分51、靠背部分52和坐垫支架53。坐垫部分51和靠背部分52之间的内角度大于90度,这样骑行者便可以半躺姿势完成骑行动作。坐垫支架53的前端支管54水平可拆卸地固定于车架6上。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端支管54还可以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调节,这样可以控制座椅部5距离把手转向部和踏脚板的水平距离,以满足不同身高(腿长)的骑行者的骑行要求。
[0035]驱动部4位于前轮12和后轮3之间,驱动部4包括:链条41、前链轮42、后链轮43、两个踏脚板44和中轴45 ;前链轮42通过链条41与后链轮43传动连接,后链轮43转动从而带动后轮3转动,中轴45穿过前链轮42的中心,两个踏脚板44分别连接于中轴45的两端。
[003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轮3的直径大于前轮部I的前轮12的直径。后轮3和前轮12直径的差距较大时,骑行者后躺时,自行车也可以控制在合适的长度。当后轮和前轮的差距缩小时,要实现后躺,自行车的长度就需要增加。
[003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例中,车架6由空心管材制成,从而减轻了车身重量,使该躺式自行车骑行起来更加轻便。在一实施例中,空心管材可由钢材、铝合金、镁合金或碳纤维制成。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例中,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位于中轴后方,且距中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cm ;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为40cm?70cm。
[0039]后轮直径或/和前轮直径可以是标准件,如14英寸、16英寸、18英寸、20英寸、22英寸、24英寸、26英寸、27英寸、28英寸。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后轮直径为20、22、24、26、27或28英寸,前轮直径为14、16、18或20英寸。
[0040]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躺式自行车,由于把立相对于前轮部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把手转向部距离座椅部更近,从而更靠近人体重心;这样即使骑行者采用躺姿也可以自如的操纵转向。而且在结构设计时脚踏板也可位于前轮和后轮之间,骑行者的骑行视线不会受到踏脚板的干扰,视野更加开阔且没有盲区,可从容的观察路况,提高了安全性。
[0041]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躺式自行车,即使长时间骑行,也不会出现骑普通自行车而经常导致的腰痛、颈痛、腕痛、背痛以及摩擦生殖器部位出现炎症,甚至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等病状,适合各年龄段的人使用。同时,骑行时人体的动作舒展,能够充分驱动发力,骑行做功的效率更高,骑行速度更快,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甚至更高。
[004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躺式自行车,包括:前轮部、把手转向部、后轮、驱动部、座椅部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向部包括把立、两个万向节和驱动杆;所述把立相对于所述前轮部水平后移一定的距离;所述两个万向节分别安装在所述把立的下端与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所述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杆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万向节的安装方式为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脸管和后脸管;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与所述前脸管下端连接;所述把立下端与所述后脸管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脸管与地垂线的夹角不大于 1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部的前叉上端通过叉立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前脸管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立下端可拆卸地插入到所述后脸管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部分和靠背部分之间的内角度大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的前端支管水平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的前端支管可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中轴的后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距所述中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的坐垫支架前端支管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为40cm?70c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前轮部的前轮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直径为20、22、24、26、27或28英寸,前轮直径为14、16、18或20英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由空心管材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材由钢材、铝合金、镁合金或碳纤维制成。
【文档编号】B62K3/02GK204037783SQ20142043023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曲建防, 丁振辉 申请人:丁振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