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9512发布日期:2020-04-17 17:0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身前纵梁是将冲压得到的钣金件结构通过焊接形成腔体,虽然此类结构设计可满足设计要求,但钣金件搭接面等位置模具费用较高;其次,钣金件结构的纵梁前后段与连接件之间的搭接面不利于焊接;再次,传统结构的纵梁与副车架连接时需焊接加强板进行固定,降低了固定孔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的车身前纵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

前纵梁前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为型材;

前纵梁后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为型材;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钣金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上开设有吸能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前端面设有前防撞梁连接法兰;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底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上部、连接件、前纵梁后段本体的中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后部分别设有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和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与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通过螺栓与前防撞梁连接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车身前纵梁结构焊接在车身骨架本体上,这样可以将副车架总车身前舱下部总成与车身骨架本体进行连接,

与传统汽车纵梁全部为冲压结构相比,

本技术:
车身前纵梁结构使用型材与钣金件结合的结构形式,减少了模具开发,且型钢表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在型材表面增加吸能孔,结构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车身正碰产生的能量满足车身碰撞试验,提高汽车整体体验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纵梁前段本体,2、前纵梁后段本体,3、连接件,4、前防撞梁连接法兰,5、副车架第一连接片,6、副车架第二连接片,7、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8、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9、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10、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11、吸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车身前纵梁,包括前纵梁前段本体1、前纵梁后段本体2和连接件3,具体的,前纵梁前段本体1和前纵梁后段本体2均为型材;连接件3为钣金件,用于连接前纵梁前段本体1和前纵梁后段本体2,连接件3分别与前纵梁前段本体1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焊接固定,使用型材与钣金件结合的结构形式,减少了模具开发,且型钢表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

前纵梁前段本体1前端面设有前防撞梁连接法兰4;前防撞梁通过螺栓与前防撞梁连接法兰4连接。

前纵梁前段本体1的底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2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副车架第一连接片5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6;副车架通过螺栓与副车架第一连接片5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6连接。

前纵梁前段本体1的上部、连接件3、前纵梁后段本体2的中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2的后部分别设有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7、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8、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9和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10。

如图4中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前纵梁前段本体1上开设有吸能孔11,既保证车身整体强度要求满足车身碰撞试验,又可以效吸收车身正碰产生的能量满足车身碰撞试验要求,提高汽车整体体验效果。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纵梁前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为型材;

前纵梁后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为型材;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钣金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上开设有吸能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前端面设有前防撞梁连接法兰;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底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上部、连接件、前纵梁后段本体的中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后部分别设有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和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与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通过螺栓与前防撞梁连接法兰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该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前段本体、前纵梁后段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为型材,连接件为钣金件。该车身前纵梁结构,使用型材与钣金件结合的结构形式,减少了模具开发,且型钢表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在型材表面增加吸能孔,结构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车身正碰产生的能量满足车身碰撞试验,提高汽车整体体验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月;王贵宾;阮国荣;陈景辉;聂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富路勇士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