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4196发布日期:2021-12-28 21:3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平衡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因其小巧灵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现有的两轮车由上壳和下壳组成为支撑体,或者由上壳、中壳、下壳,组成,单两层塑料壳承重力不好,易变形,三层成本高。本方案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支撑体,易于加工,简化装配,强度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具有一体成型的支撑体,易于加工,简化装配,强度好。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包括左支撑体,左支撑体包括容纳部、挡泥板、筒体和加强筋,容纳部包括筒体和容纳腔,容纳腔包裹筒体并一体成型,筒体设置在容纳部端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容纳部上面设有脚踏区域,容纳部另一端部有挡泥板,挡泥板高于脚踏区域,容纳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容纳部主要承受人体的重量,内部为一体成型的容纳腔,容纳腔与筒体贯通并一体成型,腔体内可放电池、电控板等配件,上面可安装踏板。挡泥板下面安装轮毂电机,挡泥板防止骑行当中异物飞到裤脚上和防止裤脚卡入轮胎内。加强筋,均布的分布在容纳部内,使支撑体强度更好。一体成型的支撑体,易于加工,简化装配,强度好。
附图说明
6.图1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8.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包括左支撑体2,左支撑体2包括容纳部11、挡泥板3、筒体12和加强筋13,容纳部11包括筒体12和容纳腔14,容纳腔14包裹筒体12并一体成型,筒体12设置在容纳部11端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容纳部11上面设有脚踏区域1,容纳部11另一端部有挡泥板3,挡泥板3高于脚踏区域1,容纳部11内部设置有加强筋13。
9.所述左支撑体2的下端开口并通过副盖板10可拆卸的盖合,所述左支撑体2上部或下部掏空,并用装饰盖16盖合,且装饰盖成u型状。
10.容纳腔14内设置电控副板8和电机压片9。所述左支撑体2由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尼龙或铝合金制成。
11.所述左支撑体2一端固定设有无刷轮毂电机4。所述脚踏区域1处设置无刷轮毂电机固定孔5,用于安装无刷轮毂电机。
12.容纳部11另一端部可以与挡泥板3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挡泥板3组装。所述挡泥板3截面为弧形,包裹在轮胎附近。所述筒体12的轴线与无刷轮毂电机4轴线在同一个截面上且平行。
13.容纳部12内部设置限位机构,限制支撑体与另一端支撑体旋转角度。加强筋,均布的分布在容纳部内,使支撑体强度更好。
14.容纳部11主要承受人体的重量,内部为一体成型的容纳腔14,容纳腔14与筒体12贯通并一体成型,腔体内可放电控副板8和电机压片9等配件,上面可安装踏板18,踏板18固定车体上用螺丝固定或者卡扣式连接,当人体站上踏板18上,踏板18受到重量向下移动,感触电控副板,用来检查是否站人。
15.支撑体由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尼龙、铝合金等制成
16.脚踏区域1处无刷轮毂电机4固定孔,用于无刷轮毂电机安装,固定孔如支撑体用铝合金制成可做螺纹,如用abs材料制成固定孔做成六角形孔放螺母,增强强度。
17.挡泥板防止骑行当中异物飞到裤脚上和防止裤脚卡入轮胎内,挡泥板截面为弧形,包裹在轮胎附近。(挡泥板和容纳部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挡泥板单独一个件,再固定在容纳部处)
18.筒体12安装旋转轴19,旋转轴19间隙穿入于筒体12内,旋转轴19可在筒体12内旋转,主要为了能使左右支撑体连接固定作用。筒体12的轴线与无刷轮毂电机4轴线在同一个截面上且平行。
19.装饰盖16,为了支撑体美观,在上测安装装饰盖,装饰盖16用螺丝或者卡扣固定在容纳部11上,防止异物进入容纳腔14内,从容纳腔14下部安装螺丝连接装饰盖16。
20.容纳部11的外端安装无刷轮毂电机4,用电机压片9压在电机轴上再用螺丝固定,容纳部11侧面安装有充电口、开关和照明灯等。容纳部11内部安装电控副板8、喇叭和电池等电气元件,从支撑体下部或上部往容纳部11内安装。如电控副板8和电池从下往上装,需在底部装个副板盖板10,起到防灰尘、防水的作用。
21.装饰盖16上安装透光孔15、安装透明塑料盖17、灯板20,使灯光从透光孔15处照出,灯板灯光提示电量。左支撑体下部前端安装照明灯,照明灯下安装照明灯板6和照明灯罩7。
22.此两轮车可组合为,左边为整体支撑体加右边整体支撑体,或者左边整体支撑体加右边为上壳和下壳组成的支撑体。
23.作为实施例,支撑体也可以下端掏空,下部装个装饰盖。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包括左支撑体(2),其特征在于:左支撑体(2)包括容纳部(11)、挡泥板(3)、筒体(12)和加强筋(13),容纳部(11)包括筒体(12)和容纳腔(14),容纳腔(14)包裹筒体(12)并一体成型,筒体(12)设置在容纳部(11)端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容纳部(11)上面设有脚踏区域(1),容纳部(11)另一端部有挡泥板(3),挡泥板(3)高于脚踏区域(1),容纳部(11)内部设置有加强筋(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部(11)另一端部与挡泥板(3)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部(11)另一端部与挡泥板(3)组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体(2)由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尼龙或铝合金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3)截面为弧形,包裹在轮胎附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筒体(12)内部设置限位机构,限制支撑体绕旋转轴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区域(1)处安装无刷轮毂电机固定孔(5),用于安装无刷轮毂电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的轴线与无刷轮毂电机(4)轴线在同一个截面上且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腔(14)内设置电控副板(8)和电机压片(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两轮车支撑体结构,包括左支撑体,左支撑体包括容纳部、挡泥板、筒体和加强筋,容纳部包括筒体和容纳腔,容纳腔包裹筒体并一体成型,筒体设置在容纳部端部水平面的中心位置,容纳部上面设有脚踏区域,容纳部另一端部有挡泥板,挡泥板高于脚踏区域,容纳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容纳部主要承受人体的重量,内部为一体成型的容纳腔,容纳腔与筒体贯通并一体成型。加强筋,均布的分布在容纳部内,使支撑体强度更好。使支撑体强度更好。使支撑体强度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亦特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1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