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198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推爬楼爬山小车,是轴向折叠式爬楼小车的改进型。
本人曾在1986年8月14日申请了轴向折叠式爬楼小车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其实用新型专利以被授予专利权,专利权号为86206051.6其发明专利正在审理中,申请号为86105089。该车最成功之处是①可折叠的爬楼轮架;②变角度前车架;③伸缩式后车架。该车不足之处是①在二块异形板之间设置一套中间支撑周边拉紧机构来实现轴向折叠,其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②车架的折叠节较多也增加了成本。另外公知的爬楼小车仍存在三点不足①爬楼轮架无良好的减震装置仅适合爬规则的楼梯但不适合爬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山道;②下楼时不能限速;③可载小孩但又不能充分利用其中轴使之成为摇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研制出新的中间支撑折叠装置定名为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在该装置两端原有的车架和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上又增设了小车减震装置,小车限速装置,摇车装置和车架轴向折叠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婴儿座、卧或装载一定重物;以优良的小车减震装置和小车限速装置实现即适合在规则的楼梯上行走,又适合在凹凸不平的山道上行走;以摇车装置实现对卧在车中的婴儿摧眠;且可实现沿小车的轴向和径向折叠,便于手提携带,适于旅游的手推爬楼爬山小车。
本发明的要点是设计了二种由在二块异形板相对应内侧及内侧空间设置二组以上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固定二块异形板在支撑状态下的相对位置的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实施中可任选其一);在该装置二侧的二块异形板上和其相对外侧再设置车架和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上凡相邻二支撑架之间的一个以上减震弹簧,使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在爬楼爬山或平路行走时能由正方形向长方形再向正方形交替变换来抵消凹凸路面对小车的冲击的小车减震装置;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中轴上的限速执行机构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限速控制机构构成小车限速装置,使该车在下楼和下山行走中能减缓在坡路上由重力自然产生的向下冲力以提高该车的安全性;由二个以上的弹性钢片分别连接两侧车架,使车架钢中有柔构成车架轴向折叠机构;由在异形板或车架上设置的可与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相联结的摇车装置等构成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
本发明的另一要点是利用可折叠式支撑件由折叠状态转动到支撑状态的转动力带动偏心端头产生压力将车架等附属机构固定在二块异形板上;利用连接设置在二块异形板上的车架的弹性钢片的弹力支撑车座布、扶手布;利用中轴和公知的声控动力源带动摇车装置,使该车成为声控催眠型摇篮。


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是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第一种实施例后视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D-D剖视图;
图5是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第二种实施例主视图;
图6是图5的H-H剖视图;
图7是小车减震装置的减震弹簧剖视图;
图8是小车限速装置的限速控制机构剖视图;
图9是小车限速装置的限速执行机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Ⅴ-Ⅴ剖视图;
现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设置有二种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实施中可任选其一;设置有小车减震装置;设置有小车限速装置;设置有车架轴向折叠机构;设置有声控催眠型摇车装置。
第一种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见图2至图3),由在二块异形板(24)、(5)相对应内侧空间设置的三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A)、(B)、(C)构成。与该车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相配套的是八个偏心压紧机构。
偏心压紧机构由对称设置在二块异形板(5)、(24)上的共八个结构基本相同的销轴导孔(5B)、(24D),八个带孔销轴(49B)、(49D),十六个弹性垫(51B)、(51D),十六个垫片或能起垫片作用的支撑片(50B)、(3)、(4)、(37)、(37D),八个以上的偏心孔端头(43B)、(43D)构成。按类似于螺栓紧固的方式,带孔销轴(49B)、(49D)设置在二块异形板(5)、(24)的销轴孔(5B)、(24D)内,二个支撑片(37)、(37D)或二个垫片(50B)在销轴导孔(5B)、(24D)的二端设置在带孔销轴(49B)、(49D)上,四个弹性垫(51B)、(51D)设置在支撑片(37)、(37D)、垫片(50B)与销轴导孔(5B)、(24D)之间,偏心孔端头(43B)、(43D)通过铆钉或能起铆钉作用的支撑框架(53)、(55)的端头与带孔销轴(49B)、(49D)带销孔一端联结。其它六个偏心压紧机构的结构与此相同。当转动偏心孔端头(43B)、(43D)时,就有螺栓紧固的效果产生。
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A)、(B)、(C)包括支撑框架(44)、(48)、(56)、(52)、(55)、(53)在图2上前后投影一致。支撑框架(44)、(48)、(56)、(52)为梯形,支撑框架(55)、(53)为三角形。设计成梯形和三角形可将平行于该平面的侧向力转换成支撑力和拉力。支撑框架(44)、(48)、(56)、(52)、(55)、(53)在选用塑料或薄钢板时可以是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弹性钢丝。支撑框架(44)、(48)的长直端边(44A)、(48A)设置在二块双孔连块(46)上的轴孔(46A)、(46B)内并可以转动,支撑框架(44)、(48)的斜边分别与二块座板(45)、(47)连接为一体。支撑框架(56)、(52)的长直端边(56A)、(52A)分别设置在二块座板(45)、(47)上的轴孔(45A)、(47A)内并可以转动,轴孔(45A)、(47A)、轴孔(46A)、46B)的轴线依一特定的比例关系对称而平行设置。四孔板(54)的上端二孔与支撑框架(44)、(48)的长直端边(44A)、(48A)联结,其下端的二孔(54A)、(54B)与支撑框架(55)、(53)的两斜边交接处联结。支撑框架(44)、(48)、(56)、(52)、(55)、(53)通过双孔连块(46),座板(45)、(47),四孔板(54)联结在一起。支撑框架(44)、(48)的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分别与四个偏心孔端头(43)、(43A)连接。支撑框架(56)、(52)的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分别与四个偏心孔端头(43B)、(43C)、(43D)、(43E)连接,并且支撑框架(56)、(52)交叉设置,起到三角受力的斜向受力作用。支撑框架(55)、(53)的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呈纯角状,插入四个销轴(49B)、(49D)带孔一端和四个偏心孔端头(43B)、(43C)、(43D)、(43E)的孔内代替铆钉铆接,并能在销轴孔内转动,也可采用与偏心端头连接的方式。支撑框架(44)、(48)与(55)、(53)相互平行,并与四孔板(54)垂直,呈“工”字形设置,这种结构仅需在四孔板(54)的下方向上给个外力,该中间支撑折叠装置就能进入图2中位置线所示的折叠位置,在双孔连块(46)的上方向下给个外力时,该装置可从折叠状态进入支撑状态,在其它方向受力时该装置都能保持支撑状态。
第二种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见图5、图6)由在二块异形板(5)、(24)相对应内侧及内侧空间设置的三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E)、(F)、(G)构成。与之相配套的也是八个偏心压紧机构,其结构如前述。
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E)、(F)、(G)包括支撑框架(57)、(61)、(66)、(63)、(67)、(62)、卡槽(59),模板(65)弹簧(64)(见图5、图6)。支撑框架(57)、(61)、(66)、(63)、(67)、(62),卡槽(59),模板(65)在图5上前后投影一致。支撑框架(57)、(61)、(66)、(63)、(67)、(62)均为梯形(见图6的位置线)。如前述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弹性钢丝。卡槽(59)上设有轴孔(59A)、(59C),其下设有开口朝下的槽形卡口(59B),前后二个卡槽结构相同设置在模板(65)前后两端上,并可在其上下滑动。模板(65)为梯形,在其二斜边中上部设有“7”形导向槽(65C)、(65D),在其下部设有轴孔(65A)、(65B),在其一侧设置并列双扭弹簧(64)。支撑框架(57)、(61)通过卡槽(59)呈“一”字形联结其长直端边设置在卡槽(59)上的轴孔(59A)、(59C)内,其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分别与四个偏心孔端头(43G)、(43L)连接,其斜边与座板(58)、(60)连接为一体。支撑框架(66)、(63)呈“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模板(65)两侧其长直端边设置在模板(65)上的“7”形导向槽(65C)、(65D)内,并压在并列双扭弹簧(64)上,其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分别与四个偏心孔端头(43F)、(43D)连接。支撑框架(67)、(62)的短直端边设置在模板(65)下部的轴孔(65A)、(65B)内,与模板(65)呈近似于“丄”形联结其斜边另二端的四个端头分别与四个偏心孔端头(43E)、(43G)连接。支撑框架(F)、(G)的共八个端头与之连接的八个偏心孔端头(43G)、(43D)通过铆钉与四个销轴(49D)分别联结。在图5所示的支撑状态。是支撑框架(66)、(63)由位置线所示的状态在弹簧(64)(见图6)的作用下,沿“7”形导向槽(65C)、(65D)的下端自动进入“7”形导向槽(65C)、(65D)上端槽口内的,并促使二块异形板(5)、(24)外移、压下卡槽(59),其卡槽口(59B)的两侧卡口在模板(65)和支撑框架(66)、(63)之间插入,将支撑框架(66)、(63)的长直端边卡在“7”形导向槽(65C)、(65D)内,使支撑框架(57)、(61)、(66)、(63)、(67)、(62)不能相互位移,构成联接为一体的可实现三角受力的支撑。这种支撑不同于第一实施方案的是有自锁。只要不提起卡槽(59)在其它方向的受力该装置都处在支撑状态。
小车减震装置(见图1、图7)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接的轮体上凡相邻两个小轮支撑架(27)、(27B)之间的一个以上减震弹簧构成。一个以上减震弹簧包括二个环形橡胶弹簧(30)、(34),四个滚轮(29)、(31)、(33)、(35),二个对接轴(32)、(32A),四个连接轴(28)、(28A)、(36)、(36A)。环形橡胶弹簧(30)、(34)分别置于滚轮(29)、(31)、(33)、(35)的导槽内,对接轴(32)、(32A)和连接轴(28)、(28A)、(36)、(36A)都是由轴和带孔连接片组合为一体的“L”形塑料件。对接轴(32)、(32A)上的轴分别穿过滚轮(31)、(33)的轴孔与对接轴(32A)、(32)上的带孔连接片联结。连接轴(28)、(28A)和(36)、(36A)上的轴分别从滚轮(29)、(35)上的轴孔两侧相对插入并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其上的连接片分别与相邻的二个小轮支撑架(27)、(27B)的顶端联结。在环形橡胶弹簧(30)、(34)之间还可按1∶2∶2的比例增加环形橡胶弹簧、滚轮和对接轴。依上述联结方式组合进去。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设置四组减震弹簧组件,在爬楼或爬凹凸不平的山道时,减震弹簧组件压在台阶直角处或压在山道凸起处,其上滚轮(29)、(31)、(33)、(35)带动环形橡胶弹簧(30)、(34)滚动的同时发生弹性变形,即起缓冲作用又减少磨擦。
小车限速装置(见图1、图8至图10)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中轴上的限速执行机构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限速控制机构构成。
限速控制机构包括二个护把(14)、(18),一个旋把(15),一个长螺栓(16),一个扭簧(17),一个垫块(19),二根闸线(13)、(20)。旋把(15)的两端没有二环闸线蕊导槽(15A)、(15C),闸线(13)、(20)内的闸线蕊(13A)、(20A)的一端设置在闸线蕊导槽(15A)、(15C)内,护把(14)、(18)上的圆挡碗(14A)、(18A)设置在闸线蕊导槽(15A)、(15C)的外圆上,通过长螺栓(16)将护把(14)、(18),旋把(15)联结在一起,扭簧(1)在旋把(15)内设置在长螺栓(16)上,其一端卡在旋把(15)上的挡台(15B)上,其另一端与护把(18)联结。二个护把(14)、(18)的下部与后车架的弹性钢片(12)、(21)和垫块(19)连接在一起,并将闸线(13)、(20)固定在其间。被固定在垫块(19)和护把(14)、(18)之间的闸线(13)、(20)的引出端又在二块异形板(5)、(24)上的引孔(25)、(40)进入二块异形板(5)、(24),其闸线蕊分别与二个闸把(41)、(41A)联结。在装配时就给扭簧(17)预加力,使扭簧(17)以一定的扭力卡在旋把(15)上的挡台(15B)上,把扭力通过闸线蕊转到二个闸把(41)、(41A)上。
限速执行机构对称设置在二个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中轴上。由空心中轴(26),二块内方板(69)、(72),二块外方板(68)、(73),若干个钢珠(74)、(78),四个定位销(70)、(87),二个支撑半瓦(71)、(85),二个刹车半瓦(76)、(86),二个橡胶弹簧圈(77)、(75)、一个扁轴(84),二个扁轴套(83)、(83A),一个闸把(41A),一个闸线蕊(20A)构成。空心中轴(26)上的径向设有扁轴导孔(26C)、(26D),设有包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二环轴挡(26A)、(26B)。空心中轴(26)与异形板(5)或(24)连接,且为一整体。二块外方板(68)、(73)相对内侧设有轴碗(68B)、(73B)。二块内方板(69)、(72)上设有大轴孔(69B)、(72B),将其在二块外方板(68)、(73)相对侧置于轴碗(68B)、(73B)的外环上,且可以相对外方板(68)、(73)转动。在内方板(69)、(72),外方板(68)、(73)的对角线上相对称的部位各设有四个定位销导孔(69A)、(72A)、(68A)、(73A)。内方板(69)、(72),外方板(68)、(73)与四个小轮支撑架(27)的钢丝连接。将二个橡胶弹簧圈(75)、(77)套在空心中轴(26)上的二环轴挡(26A)、(26B)之间的沟内,再将套联在一起的内方板(69)、(72),外方板(68)、(73)一并从轴挡(26B)一端套入。把钢珠(78)置于轴挡(26A)内,外方板(68)上的轴碗(68B)置于钢珠(78)之上,借助四个小轮支撑架(27)的钢丝弹力,再把外方板(73)向外方板(68)压下,将钢珠(74)置于轴挡(26B)内,再将外方板(73)上的轴碗(73B)置于钢珠(74)之上,将扁轴(84)从空心中轴(26)上的扁轴导孔(26C)插入,在空心中轴(26)内穿过闸把(41A)上的扁轴孔(41B),再插入扁轴导孔(26D),扁轴套(83)、(83A)分别在扁轴导孔(26C)、(26D)内套在扁轴(84)上。扁轴套(83)、(83A)上的凸起卡在扁轴的凹坑处,则闸把(41A)被固定在扁轴(84)上。用外力提起橡胶弹簧圈(75)、(77)并暂时分向二侧,在二块内方板(69)、(72)相对内侧垂直于扁轴(84)的轴向的相对两个方向将二块刹车半瓦(76)、(86)置于以扁轴(84)为分界的二个扁轴套(83)、(83A)外侧,并将扁轴(84)的二个端头夹在二块刹车半瓦(76)、(86)之间,再将橡胶弹簧圈(75)、(77)置于二块刹车半瓦(76)、(86)的半环沟槽(76A)、(76B)内。在内方板(69)、(72)对角线方向把支撑半瓦(71)、(85)置于内方板(69)、(72)的相对内侧。支撑半瓦(71)、(85)上的二个定位销孔(71A)和四个半环形定位销孔(71C)、(85C)所组合成的二个定位销孔都分别对正内方板(69)、(72)和外方板(68)、(73)上的四个定位销导孔(69A)、(72A)和(68A)(73A)。四个定位销(70)从外方板(73)外侧在四个定位销导孔(73A)插入,设置在二块内方板(69)、(72)二块支撑半瓦(71)、(85)上相互对正的定位销导孔(69A)、(72A)和定位销孔(71A)及组合成的定位销孔内,并且定位销(70)上的凸起卡在定位销孔(71A)上的小孔(71B)内。
外方板(68)、(73)上的轴碗(68B)、(73B)受钢珠(74)、(78)的阻挡使外方板(68)、(73)不能外移,但又能以空心中轴(26)为轴自由转动,内方板(68)、(72)受支撑半瓦(71)、(85)的支撑不能内移,受外方板(69)、(73)的阻挡也不能外移,仅能以外方板(69)、(73)的轴碗(68B)、(73B)的外环为轴转动。二个支撑半瓦(71)、(85)的内弧面与二个刹车半瓦(76)、(86)的外弧面有一定的间隙。在闸把(41A)上与扁轴孔(41B)相对应的另一端通过闸豆(82)与闸线蕊(20A)的另一端(20B)相联结。
小车限速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当旋把(15)受扭簧(17)的预加扭力作用转动到工作角度时,与其联结的闸线蕊(20A)的另一端(20B)拉动闸把(41B)使偏心轴(84)也转动到工作角度,将刹车半瓦(76)、(86)顶起,并克服掉橡胶弹簧(75)、(77)的弹力紧紧贴在支撑半瓦(71)、(85)的内弧面上,使空心中轴(26)不能相对内方板(69)(72)即不能相对内方板(69)、(72)与之连接的小轮支撑架(27B)转动。与外方板(68)、(73)相连接的小轮支撑架(27)虽然可以转动,但受小车减震装置的制约仅能做角度上的变化起减震作用。扭簧(17)的预加扭力是该车装配时给予的,所以该车的小车限速装置总处在工作状态,并使车架能自立于地面。上下楼,上下山行走需要手握旋把(15)手腕带点劲,放松闸线蕊(20A)(即把旋把(15)转动一定角度)。
车架轴向折叠机构(见图1)由二个以上弹性钢片(6)、(8)、(12)、(21)、(38)分别连接两侧车架构成。弹性钢片(38)的两端与设置在二块异形板(5)、(24)上的二个不等边四边形运动付(2)连接,二个不等边四边形运动付(2)的四个支杆都是由支撑片(3)、(4)、(37)、(37D)等两两组合呈三角形支撑构成的。弹性钢片(12)、(21)的一端与垫块(19)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滑块上插在设置在二块异形板(5)、(24)上的车架主杆(10)、(22)的导槽内,并可上下滑动,在车架主杆(10)、(22)上端有定位机构可卡住滑块。弹性钢片(8)的两端与加固片(9)组合呈三角形与车架主杆(10)、(22)上的二对连接片(42)联结,在弹性钢片(8)和(38)之间套连车座布(1)。弹性钢片(6)的两端也与加固片(7)组合呈三角形与车架主杆(10)、(22)上的二对连接片(42)联结,在该弹性钢片(6)上套连扶手布(11)构成扶手架。在靠近弹性钢片(6)、(8)与连接片(42)联结处有连动片(23)将弹性钢片(6)、(8)联结在一起。在图1所示的弹性钢片(6)、(8)、(38)的位置,车座布(1)依弹性钢片(8)、(38)的弹力被支撑成小床,可供婴儿卧,弹性钢片(6)仅起支撑车棚布的作用(图中未画出车棚布)。将由弹性钢片(6)构成的扶手架转动到接近水平位置时,弹性钢片(8)立起来与车架主杆(10)、(22)平行构成车座靠背,再将弹性钢片(38)依二个不等边四边形运动付(2)转动到接近平行于车架主杆(10)、(22)的位置,则提供一个放婴儿脚的位置,此时车座布(1)的中间一段借助一种小机构被固定在车座板(45)、(47)或(58)、(60)上,形成可供婴儿座的小座,当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进入折叠状态时弹性钢片(6)、(8)、(12)、(21)、(38)依其自身薄而有弹性缩小其中段的圆弧半径而进入折叠状态。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弹性钢片的薄利于弯曲,宽利于负重,弹性利于支撑的特性。
摇车装置(见图1、图9、图10)由动力源(39),偏心轴(80),偏心轴导孔(81),定位销导孔(68c)或空心轴孔(27A)构成。动力源(39)包括公知的声控电源(79),动力输出机构(39A)。偏心轴(80)的一端与动力输出机构(39A)连接,其另一端设有偏心小轴(80A)。偏心轴导孔(81)设置在异形板(24)上,并与外力板(68)上的一个定位销导孔(68C)对正,偏心轴(80)从异形板(24)内侧插入偏心轴导孔(81)内,其一端头上的偏心小轴(80A)插在外方板(68)上的一个定位销导孔(68C)内。也可将偏心轴导孔(81)设置在车架主杆(22)上并与爬楼轮架上的一个空心轴孔(27A)对正,附有动力源(39)的偏心轴(80)也照上述办法插入空心轴孔(27A)内(需加大偏心距)。当声控电源(79)使与动力输出机构(39A)连接的偏心轴(80)转动或摆动时,车架相对于爬楼轮架象摇篮一样摆动。由于受声控而成为声控催眠型摇篮。
权利要求
1.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包括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小车减震装置,小车限速装置,摇车装置,车架和车架轴向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轴向支撑折叠装置由在二块异形板(5)、(24)相对应内侧及内侧空间设置二组以上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A)、(B)、(C)或(E)、(F)、(G)构成;所说的小车减震装置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上凡相邻二个小轮支撑架(27)、(27B)之间的一个以上减震弹簧构成;所说的小车限速装置由设置在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中轴上的限速执行机构和设置在车架上的限速控制机构构成;所说的车架轴向折叠机构由二个以上弹性钢片(6)、(8)、(12)、(21)、(38)分别连接两侧车架构成;所说的摇车装置设置在异形板(5)、(24)或车架上,可与带有四个小轮且十字交叉联结的轮体相联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组以上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A)、(B)、(C)包括支撑框架(44)、(48)、(56)、(52)、(55)、(53),座板(45)、(47),双孔连块(46),四孔板(54),支撑框架(44)、(48)、(56)、(52)、(55)、(53)通过双孔连块(46),座板(45)、(47),四孔板(54)联结在一起,支撑框架(44)、(48)与(55)、(53)相互平行并与四孔板(54)垂直呈“工”字形设置,支撑框架(56)、(52)交叉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组以上的能实现三角受力的可折叠式支撑件(E)、(F)、(G)包括支撑框架(57)、(61)、(66)、(63)、(67)、(62),卡槽(59),模板(65),支撑框架(67)、(62)与模板(65)呈近似于“丄”形联结,支撑框架(57)、(61)通过卡槽(59)呈“一”字形联结,卡槽(59)可在模板(65)上滑动,支撑框架(66)、(63)呈“八”字形对称设置在模板(65)两侧。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一个以上减震弹簧包括二个环形橡胶弹簧(30)、(34),四个滚轮(29)、(31)、(33)、(35),二个对接轴(32)、(32A),四个连接轴(28)、(28A)、(36)、(36A)或按1∶2∶2的比例增加环形橡胶弹簧,滚轮和对接轴,环形橡胶弹簧(30)、(34)之间通过滚轮(31)、(33),对接轴(32)、(32A)联结,环形橡胶弹簧(30)、(34)与相邻的二个小轮支撑架(27)、(27B)之间通过滚轮(29)、(35),连接轴(28)、(28A)、(36)、(36A)联结。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限速控制机构包括二个护把(14)、(18),一个旋把(15),一个长螺栓(16),一个扭簧(17),二根闸线(13、(20),二个护把(14)、(18)在旋把(15)的两端通过长螺栓联结在一起,二根闸线(13)、(20)内的闸线蕊(13A)、(20A)设置在旋把(15)两端的闸线蕊导槽(15A)、(15C)内,扭簧(17)在旋把(15)内设置在长螺杆上与旋把(15)和护把(18)联结。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限速执行机构包括空心中轴(26),二个刹车半瓦(76)、(86),扁轴(84),闸把(41A),闸线蕊(20B),扁轴(84),在空心中轴(26)上的径向设置的二个扁轴导孔(26C)、(26D)之间与闸把(41A)联结,扁轴(84)的两端在二个扁轴导孔(26C)、(26D)外卡在二个刹车半瓦(76)、(86)之间,刹车半瓦(76)、(86)设置在空心中轴(26)的扁轴导孔(26C)、(26D)为分界的二个外半圆上,闸把(41A)与闸线蕊(20A)联结。
7.按照权利要求1和5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空心中轴(26)上设有二环包角小于180度的轴挡(26A)、(26B)。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摇车装置由动力源(39),偏心轴导孔(81),定位销导孔(68C)或空心轴孔(27A)构成,偏心轴导孔(81)设置在异形板(27)或车架主杆(22)上,偏心轴(80)设置在偏心轴导孔(81)内,其一端与动力源(39)连接,其另一端的偏心小轴(80A)插在空位销导孔(68C)或空心轴孔(27A)内。
全文摘要
轴向折叠式爬楼爬山小车,属于可供婴儿坐、卧或载一定重物爬楼爬山的手推小车。该车具有优良的小车减震装置和小车限速装置,即适合在规则的楼梯上行走,又适合在凹凸不平的山道或平道上行走,并能在下楼和下山行走中减缓在坡路上由重力自然产生的向下冲力,安全方便。该车配上声控摇车装置可对卧在车中的婴儿进行催眠,该车设计巧妙,可沿小车的轴向和径向折叠,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手提携带,适于旅游,适于城乡家庭。
文档编号B62B7/08GK1036177SQ8810504
公开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28日
发明者刘志华 申请人:刘志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