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085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特别涉及一种外型美观、阻挡泥水效果佳的摩托车后挡泥板。
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速克达摩托车在车身后方向下延伸出一后挡泥板1,在雨天时用以阻挡泥水飞溅。然而为了确保阻挡效果佳,因此后挡泥板经常是又宽又长,使得整车的尾部外型感觉极为笨重。又摩托车在上、下经砖道时,如果红砖道过高,则后挡泥板亦有受撞击之虞。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有些厂商在设计时干脆缩短后挡泥板的长度及宽度,如此虽然美化了外观、避免受碰撞的机会,但同时也使其阻挡泥水的效果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多雨的环境下,使用者大感不便,故常见某些摩托车骑士私自再加装一挡泥片,实有其无奈之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以达到较轻快明朗的外型及良好的阻挡泥水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设置于一摩托车上,该摩托车具有摩托车后轮、枢接于该后轮上的摩托车引擎、锁定于该引擎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及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该后轮上方的车牌架;其中,该后挡泥板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后方以及车牌架的下方,且该后挡泥板锁定于摩托车引擎上,并沿着摩托车后轮的表面轮廓延伸而部分包覆该后轮,能阻挡泥水飞溅。
现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图1为习知速克达摩托车的正视图;图2为安装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挡泥板的速克达摩托车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摩托车后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的后视图;图5为图2的右视图。
请参阅图2所示,速克达摩托车的车架前端上方具有转向把手部7,转向把手部7的下方具有一前轮8,车架后端的上方具有一座垫9,同时在车架后端的下方具有一引擎5,该引擎5的一端枢接于车架上,另一端则枢接在一后轮4上,同时后轮4由避震器10枢接在车架后端下方,空气滤清器6则设置在引擎5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摩托车后方设有一车牌架2以及一后挡泥板3,用以取代传统摩托车唯一的后挡泥板1(图1所示)。
后挡泥板3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的后方以及车牌架2的下方,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摩托车后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在引擎5后方一体成形有一结合片51,在该结合片51上并设有三个锁定孔52、53、54,本实用新型的后挡泥板3可由螺丝31、32、33锁定在此三个锁定孔52、53、54上而与引擎5稳固的结合,组装后即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看出,后挡泥板3沿着后轮4表面朝向车身后方及上方延伸而部分包覆该后轮4,能阻挡后轮的泥水飞溅,实验中发现,后挡泥板3延伸的方向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约四十度为最佳。图4为图2的后视图,图5为图2的右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后挡泥板3并非由车身延伸出,而是结合于引擎5上,因此车牌架2不需负担阻挡泥水的任务,可制作成轻便短小,使车尾造型简捷明朗。又后挡泥板3紧邻着后轮4伸展,不但阻挡泥水的效果佳,同时在摩托车上、下红砖道时亦无碰撞之虞,实为一极理想的设计。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设置于一摩托车上,该摩托车具有摩托车后轮、枢接于该后轮上的摩托车引擎、锁定于该引擎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及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该后轮上方的车牌架;其特征在于该后挡泥板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后方以及车牌架的下方,且该后挡泥板锁定于摩托车引擎上,并沿着摩托车后轮的表面轮廓延伸而部分包覆该后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该后挡泥板朝车身后方及上方延伸,并且与地面约呈四十度夹角。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设置于一摩托车上,该摩托车具有摩托车后轮、枢接于该后轮上的摩托车引擎、锁定于该引擎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及与车身相连且位在该后轮上方的车牌架;其中:该后挡泥板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后方以及车牌架的下方,且该后挡泥板锁定于摩托车引擎上,并沿着摩托车后轮的表面轮廓延伸而部分包覆该后轮,能阻挡泥水飞溅。
文档编号B62J15/04GK2295661SQ96210510
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6日
发明者廖朝清, 吕天福, 江文霖, 林新杰, 蔡春生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