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22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
当前,自行车、摩托车及其它机动车辆被盗是一普遍存在且又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难题,是由于盗窃车辆犯罪活动地城广、突发性强,作案简便迅速,加之锁具落后极易撬剪,自行车牌小而不便于查验等原因造成的,现有技术中识别车辆被盗装置主要是一种分合式牌照,该牌照是一面积约为60平方厘米、醒目的硬塑料牌或铝镁合金牌,把一组数字分装于两块板上,该分合式牌照固定在车把上。当车主停车时,顺手抽走中间活动的那半组数字,即处于非准行状态。骑行时,插上活动数字牌,即处于准行状态。其虽然便于查验,便易于仿照,活动数字牌一旦损坏、丢失不便制作;而且该牌照不牢固等原因,不能有效杜绝车辆被盗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它由动盘、锁芯、锁体及壳体构成,动盘与锁芯相联接,用钥匙插入锁芯,转动钥匙,可使动盘转动,从而使标志点位置发生改变,以体现车辆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由动盘、锁芯、锁体及壳体构成,锁芯与锁体内孔相配合,锁芯设有芯槽,锁芯侧壁相对于芯槽沿轴垂直方向钻有弹子孔,与锁芯的弹子孔相对应,锁体内孔侧壁圆周围相隔90度沿轴垂直方向分别钻有两排弹子孔,内封装有上层弹子、下层弹子及弹簧,动盘设有凹陷标志点,动盘与锁芯相联接,动盘、锁体外封有壳体。
另外,锁芯后端固定有止推片,锁体后端与弹子孔相应周向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止推凸台。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弹子锁芯结构,非专用钥匙不能使锁芯转动,即无法使动盘上标志点位置发生改变,当车辆被盗时,看动盘上标志点极易被识别,从而有效杜绝了车辆被盗现象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新型锁体及锁芯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
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
图1、图2、图3,实用新型由动盘1、锁芯3、锁体4及壳体7构成,锁芯3设在锁体4的内孔,锁芯3设有芯槽8,锁芯3侧壁相对于芯槽8沿轴垂直方向钻有弹子孔10,与锁芯3的弹子孔10相对应、锁体4内孔侧壁圆周相隔90度沿轴垂直方向分别钻有两排弹子孔9,内封装有上层弹子11、下层弹子12及弹簧13,其中上层弹子11为凸弹子,下层弹子12为平弹子,动盘1相隔180度圆周上分别设有两个凹陷标志点2,动盘1与锁芯3的前端即芯槽8开口一端相联接,当然,动盘1也可与锁芯3的后端相联接,锁芯3后端固定有一止推片5,锁体4后端与其弹子孔9相应周向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止推凸台6,动盘1、锁体4外封有壳体7,锁体4靠壳体7上的筋板来固定。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与车辆固定为一体,当车主停车时,用钥匙将锁芯3转动,使动盘1转动,凹陷标志点2处于非准行状态,骑车时,用钥匙将锁芯3转动90度,使动盘1转动90度,凹陷标志点2处于准行状态。当处于非准行状态自行车、摩托车或其它车辆被盗后,查检动盘1上的凹陷标志点2即可识别。
权利要求1.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其特征在于由动盘(1)、锁芯(3)、锁体(4)及壳体(7)构成,锁芯(3)与锁体(4)内孔相配合,锁芯(3)设有芯槽(8),锁芯(3)侧壁相对于芯槽(8)沿轴垂直方向钻有弹子孔(10),与锁芯(3)的弹子孔(10)相对应、锁体(4)内孔侧壁圆周相隔90度沿轴垂直方向分别钻有两排弹子孔(9),内封装有上层弹子(11)、下层弹子(12)及弹簧(13),动盘(1)设有凹陷标志点(2),动盘(1)与锁芯(3)相联接,动盘(1)、锁体(4)外封有壳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其特征在于锁芯(3)后端固定有止推片(5),锁体(4)后端与弹子孔(9)相应周向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止推凸台(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识别被盗车辆的标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车辆被盗装置易于仿照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由动盘、锁芯、锁体及壳体构成,锁芯与锁体内孔相配合,锁芯设有芯槽、锁芯侧壁相对于芯槽沿轴垂直方向钻有弹子孔,与锁芯的弹子孔相对应,锁体内孔侧壁圆周相隔90度沿轴垂直方向分别钻有两排弹子孔,内封装有上层弹子、下层弹子及弹簧,动盘设有凹陷标志点,动盘与锁芯相联接,动盘、锁体外封有壳体,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各种车辆上使用。
文档编号B62H5/20GK2322863SQ9822027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7日
发明者朱来义, 王虔, 李逊, 付军 申请人:朱来义, 李逊, 付军, 王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