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前叉转向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锁具,具体说是一种用以锁定摩托车前叉转动的防钻、防撬的防盗锁。
现役的摩托车,出厂时均配置有车头(笼头)锁,该类锁不外乎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将锁安装在方向立管下联板底面,在车架立管的下端装有锁舌卡板;另一种为电动锁,该锁安装在方向管上联板下面,在车架立管外装有锁舌卡板。上述两类锁均为外露式,其锁体、锁舌、锁舌卡板都暴露在外,因而该类锁极易开启和破坏,其防盗性很差。当上述锁处于锁闭状态,窃车者只需以一字解刀头或金属薄片插入锁舌与锁舌卡板间,稍加力扳撬,即可将锁具破坏,解除其锁闭功能。再如车轮锁、钢丝锁、刹车盘锁等,都可借助钢锯、克丝钳破坏锁具,解除锁闭功能。因而,以上锁具均不具备防盗、防撬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装于摩托车前叉立管内的锁,用以锁定前叉立管相对车架立管的转动,并于该锁的钥匙孔内配置有防钻的销或板,使锁具不外露,实现其防钻、防撬,达到真正防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可通过如下方案实施。该锁是装在摩托车前叉的立管内,用以锁定前叉立管相对车架立管的转动。该锁包括动、定弹子盘,两弹子盘端面间的多列均布的轴向弹子及复位弹簧,动弹子盘下端心轴,穿过定弹子盘经圆柱销与装在导套内的滑杆一端相连,其连接段的某件上,开有与连接圆柱销相配的轴向螺旋导槽,在其下方的滑杆一侧,有镶装在导套一侧轴向导槽内的导向销。滑杆下端,依次连装在导套内的联杆及与导套组成转动连接的锁舌。在前叉立管一侧的对应锁舌处,开有能容锁舌伸出的孔或槽,并在车架立管内壁的该位处,装有卡持锁舌的卡板。
为保持本锁的防钻性,在该锁的钥匙孔内,设置有防钻销或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是设置在前叉立管内,用以锁定前叉立管与车架立管的转动,其锁是不外露,加之在该锁的钥匙孔内,装置有防钻销或板,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锁具的防钻、防撬性,确保了本锁的防盗性。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的细节。
本锁是安装在摩托车前叉立管[18]内,定弹子盘[5]经螺钉[6]固定,其上端的动弹子盘[2]下端心轴穿过定弹子盘,两弹子盘的对应端面处,对应有多列均布的弹子孔,其内装有弹子[3]、[4]及复位弹簧[21]。在动弹子盘上端钥匙孔的中部,有防钻销[1]。为消除动、定弹子盘的轴向窜动,在贴近定弹子盘下端面处的动弹子盘心由上,套装有弹性垫圈[7]、平垫圈[8]和弹簧卡圈[9]。动弹子盘心轴的下端,经圆柱销[10]与套装在其外的滑杆[11]相连,滑杆周壁的对应处,开有与圆柱销相配的螺旋导槽。滑杆套装在经螺钉[17]固定在前叉立管内的导套[16]内。导套上端沉孔与滑杆大径构成滑动配合,其孔壁的一侧上,开有轴向导槽,在滑杆的对应处,设置有与轴向导槽相配的导向销[12]。滑杆的下端小径,经圆柱销[13]接联杆[14],联杆的另一端,经圆柱销[13]与经圆柱销[13]连装在导套轴向扁槽内、且与导槽构成转动连接的锁舌[15]。在的叉立管对应锁舌向外偏转侧面,有锁舌能伸出的轴向扁槽,其对应处的车架立管[20]内侧,装置有卡持锁舌的卡板[19]。
本锁操作如下当需要锁定时,将钥匙插入钥匙孔至到位,此时按顺时针旋转180°,动弹子盘[2]随钥匙转动,并驱动滑杆[11]向下作直线运动,经联杆[14]推动锁舌[15]偏转至卡持于卡板[19]的卡槽内,即完成锁闭。开锁时,把钥匙插入钥匙孔,按逆时针转180°,则锁舌在动弹子盘的带动下,退出锁舌卡板的卡槽,即完成开启。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叉转向锁,该锁是装在摩托车前叉立管内,用以锁定前叉立管与车架立管的转动,其特征在于该锁包括动、定弹子盘,两弹子盘端面间的轴向弹子及复位弹簧,动弹子盘下端心轴,穿过定弹子盘经圆柱销与装在导套内的滑杆一端相连,其连接段的某件上,开有与连接圆柱销相配的轴向螺旋导槽,在其下方的滑杆一侧,有镶装在导套一侧轴向导槽内的导向销,滑杆下端,依次连装在导套内的联杆及与导套组成转动连接的锁舌,在前叉立管一侧的对应锁舌处,开有供锁舌伸出的孔或槽,并在车架立管内壁的该位处,装有卡持锁舌的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叉转向锁,其特征在于该锁的钥匙孔内,设置有防钻销或板。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前叉转向锁,是装在前叉立管内,其锁舌穿过管壁,且卡持在装在车架立管内侧的卡板卡槽内,实现锁定前叉立管与车架立管的转动。该锁包括动、定弹子盘和动弹子盘驱动的滑杆、连杆及锁舌。该锁是装在前叉立管和车架立管内,无任何外露件,加之钥匙孔内设置有防钻销或板,因而具有极强的防钻、防撬和防盗性,且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H5/06GK2366336SQ9823073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5日
发明者刘贺琼 申请人:刘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