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120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低驾驶区客车底盘车架前段一般为全承载结构,全承载结构车架工艺复杂,前悬架安装复杂、困难,安装工时长,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现有旅游客车三段式车架多为普通驾驶区型式,低驾驶区的较少,低驾驶区且安装板簧悬架的更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
[000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由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两部分构成,所述下主体部分包括第一横梁总成、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和第二下横梁总成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构成,所述上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上横梁总成、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和第三横梁总成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所述第二左纵梁为折弯结构,第二右纵梁与第二左纵梁结构对称,与第二上横梁总成和第三横梁总成组合构成的上主体部分呈前窄后宽结构;所述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通过第一左连接板、第一右连接板、第二下横梁总成和第二上横梁总成由螺栓螺母呈前低后高错层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上方均设有由中段钢管一、中段钢管二和中段钢管三构成的折弯焊接结构,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的前部分别与中段钢管一通过立柱连接,其折弯处分别与中段钢管二通过第二左连接板和第二右连接板加固,其后部分别通过第三左连接板和第三右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的后部的第一左连接板和第一右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有前板簧座,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的后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后板簧座,板簧通过前板簧座和后板簧座安装固定。
[0005]所述第一左纵梁为前低后高变截面结构,其腹面及下翼面由钢板折弯而成,前部上翼面由钢板折弯、与腹面及下翼面一体,后部变截面上翼面由钢板折弯、与腹面及前部上翼面焊接成一体;第一右纵梁与第一左纵梁结构对称。
[0006]所述下主体部分安装有离合钢管支架,离合钢管支架固定在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的下翼面下面,离合钢管通过单管夹由螺栓螺母固定在离合钢管支架上。
[0007]有益效果:本发明将车架前段纵梁分成上下两段连接,连接处采用上下两个横梁及侧面连接板加固;车架前段第二左右纵梁采用折弯结构,车架中段纵梁钢管做同形式结构,钢管过渡处焊接,车架前段第二纵梁折弯处增加连接板加固;为保证前簧前高后低要求,保证前板簧座安装尺寸及驾驶区高度,车架前段第一左右纵梁采用后高前低变截面结构,具有结构简易、牢靠稳定、便于装配、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不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第一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I第一横梁总成、2a第一左纵梁、2b第一右纵梁、3第二下横梁总成、4第二上横梁总成、5a第二左纵梁、5b第二右纵梁、6第三横梁总成、7a第一左连接板、7b第一右连接板、8a第二左连接板、8b第二右连接板、9a第三左连接板、9b第三右连接板、10前板簧座、11板簧、12后板簧座、13中段钢管一、14中段钢管二、15中段钢管三、16立柱、17离合钢管、18离合钢管支架、19单管夹、20下翼面、21腹面、22后部变截面上翼面、23前部上翼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描述。
[0013]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本发明由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两部分构成。
[0015]所述下主体部分包括第一横梁总成1、第一左纵梁2a、第一右纵梁2b和第二下横梁总成3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构成。
[0016]所述上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上横梁总成4、第二左纵梁5a、第二右纵梁5b和第三横梁总成6通过螺栓连接构成。
[0017]所述第二左纵梁5a为折弯结构,第二右纵梁5b与第二左纵梁5a结构对称,与第二上横梁总成4和第三横梁总成6组合构成的上主体部分呈前窄后宽结构。
[0018]所述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通过第一左连接板7a、第一右连接板7b、第二下横梁总成3和第二上横梁总成4由螺栓螺母呈前低后高错层连接成一体,实现降低驾驶区高度。
[0019]所述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上方均设有由中段钢管一13、中段钢管二 14和中段钢管三15构成的焊接结构。
[0020]所述中段钢管一13、中段钢管二 14和中段钢管三15构成的焊接结构分别同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结构相同。
[0021]所述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的前部分别与中段钢管一13通过立柱16连接,其折弯处分别与中段钢管二 14通过第二左连接板8a和第二右连接板Sb加固,其后部分别通过第三左连接板9a和第三右连接板9b连接。
[0022]所述第一左纵梁2a和第一右纵梁2b后部的第一左连接板7a和第一右连接板7b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前板簧座10,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的后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后板簧座12,板簧11通过前板簧座10和后板簧座12安装固定。
[0023]为降低成本,前板簧座10和后板簧座12可借用现有前板簧座和后板簧座。
[0024]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5]为保证板簧11前高后低要求,保证前板簧座10安装尺寸及驾驶区高度,所述第一左纵梁2a采用前低后高变截面结构。
[0026]所述第一左纵梁2a的腹面21及下翼面20由钢板折弯而成,前部上翼面23由钢板折弯、与腹面21及下翼面20为一体,后部变截面上翼面22由钢板折弯、与腹面21及前部上翼面23焊接成一体。
[0027]所述第一右纵梁2b与第一左纵梁2a结构对称。
[0028]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9]为便于离合钢管17的固定,在下主体部分安装有离合钢管支架18,离合钢管支架18固定在第一左纵梁2a、第一右纵梁2b的下翼面20下面,离合钢管17通过单管夹19由螺栓螺母固定在离合钢管支架18上。
[0030]本发明将车架前段纵梁分成上下两段连接,连接处采用上下两个横梁及侧面连接板加固;车架前段第二左右纵梁采用折弯结构,车架中段纵梁钢管做同形式结构,钢管过渡处焊接,车架前段第二纵梁折弯处增加连接板加固;为保证前簧前高后低要求,保证前板簧座安装尺寸及驾驶区高度,车架前段第一左右纵梁采用后高前低变截面结构,具有结构简易、牢靠稳定、便于装配、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优点。
[0031]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围。
【主权项】
1.一种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其特征在于:由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两部分构成,所述下主体部分包括第一横梁总成(I)、第一左纵梁(2a)、第一右纵梁(2b)和第二下横梁总成(3)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构成,所述上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上横梁总成(4)、第二左纵梁(5a)、第二右纵梁(5b)和第三横梁总成(6)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所述第二左纵梁(5a)为折弯结构,第二右纵梁(5b)与第二左纵梁(5a)结构对称,与第二上横梁总成(4)和第三横梁总成(6)组合构成的上主体部分呈前窄后宽结构;所述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通过第一左连接板(7a)、第一右连接板(7b)、第二下横梁总成(3)和第二上横梁总成(4)由螺栓螺母呈前低后高错层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上方均设有由中段钢管一(13)、中段钢管二(14)和中段钢管三(15)构成的折弯焊接结构,所述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的前部分别与中段钢管一(13)通过立柱(16)连接,其折弯处分别与中段钢管二(14)通过第二左连接板(Sa)和第二右连接板(Sb)加固,其后部分别通过第三左连接板(9a)和第三右连接板(9b)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2a)和第一右纵梁(2b)的后部第一左连接板(7a)和第一右连接板(7b)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前板簧座(10),第二左纵梁(5a)和第二右纵梁(5b)的后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后板簧座(12),板簧(11)通过前板簧座(10)和后板簧座(12)安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纵梁(2a)为前低后高变截面结构,其腹面(21)及下翼面(20)由钢板折弯而成,前部上翼面(23)由钢板折弯、与腹面(21)及下翼面(20)—体,后部变截面上翼面(22)由钢板折弯、与腹面(21)及前部上翼面(23)焊接成一体;第一右纵梁(2b)与第一左纵梁(2a)结构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部分安装有离合钢管支架(18),离合钢管支架(18)固定在第一左纵梁(2a)、第一右纵梁(2b)的下翼面(20)下面,离合钢管(17)通过单管夹(19)由螺栓螺母固定在离合钢管支架(18)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驾驶区客车板簧悬架底盘车架前段总成,由下主体部分和上主体部分两部分构成,所述下主体部分包括第一横梁总成、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和第二下横梁总成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构成,所述上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上横梁总成、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和第三横梁总成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本发明将车架前段纵梁分成上下两段连接,连接处采用上下两个横梁及侧面连接板加固;车架前段第二左右纵梁为折弯结构,车架中段纵梁钢管做同形式结构,钢管过渡处焊接,车架前段第二纵梁折弯处增加连接板加固;车架前段第一左右纵梁采用后高前低变截面结构,具有结构简易、牢靠稳定、便于装配、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优点。
【IPC分类】B62D21/02
【公开号】CN105584529
【申请号】CN201610058953
【发明人】王建帅, 董群, 马亚旭, 郭瑞, 赵金龙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