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抑制行驶风朝侧面逸出、能将多量的行驶风导向原动机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包括前轮(7),配置于前轮(7)的后方的原动机(8),以及配置于原动机(8)的下部前方的下罩(49);下罩(49)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的前缘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前面部(65),在前面部(6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缘,沿着前面部(65)的端缘设有向着前上方延伸的堰部(67)。
【专利说明】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背景技术】
[0002]以往,摩托车等的驾驶者跨骑乘车型的鞍骑型车辆为人们所公知,其设有前轮、配置于前轮后方的作为发动机的原动机、以及配置于原动机的下部前方的下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下罩的前方侧面,形成向着原动机侧部的水栗、引导行驶风的V字型槽状的导风导向件。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6708号公报
[0004]以往的下罩构成为从前方朝着后方逐渐在车辆宽度方向扩展。并且,由于在下罩的前方侧面设有取入向着原动机的行驶风的V字型槽状的导风导向件,因此,存在行驶风难以沿着导风导向件被导向、易朝侧面逸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行驶风朝侧面逸出、 能将多量的行驶风导向原动机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0006][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包括:
[0007]前轮(7);
[0008]原动机(8),配置于上述前轮(7)的后方;以及
[0009]下罩(49),配置于上述原动机(8)的下部前方;
[0010]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0011]上述下罩(49)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的前缘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前面部(65);
[0012]在上述前面部(6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缘之中至少一方的端缘,沿着该端缘设有从该端缘向着前上方延伸的堰部(67)。
[0013]根据本发明,可以用堰部(67)抑制在前面部(65)受到的行驶风向侧方向逸出,可以有效将行驶风导向原动机(8)。
[0014][2]又,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
[0015]上述鞍骑型车辆(1)包括通过上述原动机(8)的下部附近、向着上述鞍骑型车辆 (1)的后方延伸的排气管(9);
[0016]上述下罩(49)的侧面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朝着上方、向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越向上方越连续或断续地接近垂直面的侧部一般面(73、83);[〇〇17]在该侧部一般面(73、83)设有开口(75、85),该开口(75、85)的后上方的缘部(77、87)与侧部一般面(73、83)相比,向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凹下。[〇〇18]根据本发明,在向着车辆后方排出内部空气的方向,将排除空气的开口(75、85)设在侧部一般面(73、83),因此,能使得夺取下罩(49)内的排气管的热量的行驶风从开口(75、 85)流向下罩(49)的侧方。又,开口(75、85)的后上方的缘部(77、87)与侧部一般面(73、83)相比,向着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凹下,因此,下罩(49)内的空气能容易地从开口(75、85) 向着鞍骑型车辆(1)的后方排出。
[0019][3]又,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上述下罩(49)的前面部(65)和堰部(67)—体成形, 作为由一部件构成的前侧部(61)。
[0020]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成形前面部(65)和左右堰部(67)的模具相对前面部(65)上下分型。由此,可以采用没有滑块等的简单模具成形前面部(65)和左右的堰部(67)。
[0021]并且,以往的下罩由于将左右一对的罩连在一起,因此,当从上方或者前方看以往的下罩时,部件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连接处可见。与之相对,根据本发明的下罩结构,前面部(65)和堰部(67) —体成形,因此,当从上方或者前方看下罩时,下罩(49)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连接处不可见,可以给予下罩(49)外观上特征。
[0022][4]又,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包括从上述堰部(67)的前上端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地弯曲、朝后下方延伸的合流面(69)。
[0023]根据本发明,可以由堰部(67)和合流面(69)构成截面U字形状,可以提高下罩(49) 的刚性。
[0024]又,当从前上方看下罩(49)时,合流面(69)的端缘向着下方配置,从上方难以看至IJ,因此,可以给予下罩(49)外观上的特征。[〇〇25][5]又,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上述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述合流面(69)的端缘(69a)配置。[〇〇26] 根据本发明,设在侧部一般面(73,83)的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堰部(67)的端缘(69a)配置,因此,一体感强,特别在侧视图中可以给予外观上的特征。[〇〇27]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堰部(67)的合流面(69)的端缘(69a)和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致,成为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向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直至侧部一般面(73,83)。通过如此构成开口(75,85),可以确保开口(75,85)的开口面积宽广, 可以有效地将热气从下罩(49)内向侧面排出。[〇〇28][6]又,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在上述下罩(49)的至少一方的侧部一般面(73、83)的后部上方,设有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其在车辆宽度方向设为宽度更窄,通过驾驶用的踏板部(91)的内侧,延伸至车体框架(2)的枢轴部(16)的外面。
[0029]根据本发明,通过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可以覆盖与踏板部(91)相邻的部件,提高驾驶者的操作性。【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下罩结构的鞍骑型车辆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图。
[0031]图2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说明图。
[0032]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前侧部的立体图。
[0033]图4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前侧部的底面图。
[0034]图5是从鞍骑型车辆的左侧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前侧部的侧面图。
[0035]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俯视图。
[0036]图7是从鞍骑型车辆的左侧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侧面图。
[0037]图8是从前方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说明图。[0〇38]图9是对本实施形态的下罩切口、从前方表不的截面图。
[0039]图10是从鞍骑型车辆的右侧表示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的侧面图。
[0040]图中符号意义说明如下:
[0041]1-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2_车体框架,3_前管,4_前叉,5-上连接件,6-把手,7-前轮,8-原动机,9-排气管,10-消声器,11-枢轴,12-后摆臂,13-后轮, 14-主框架,15-下行管,16-枢轴板(枢轴部),17-座席导轨,18-支承管,19-油箱,20-座席, 21-驾驶者用踏板,22-同乘者用踏板,23-侧支架,24-曲轴箱,25-气缸体,26-气缸盖,27-盖罩,28-固定部件,29-链轮,30-链轮,31-驱动链,43-前罩,45-侧罩,47-后座罩,49-下罩, 51-前挡泥板,53-后挡泥板,61-前侧部,62-左侧部,63-右侧部,65-前面部,65a-退避部, 67-堰部,67a-切口部,69-合流面,69a-端缘,71-左底壁部,73-左侧壁部(侧部一般面),75-左开口,75a-上缘,77-左凹部(缘部),81-右底壁部,83-右侧壁部(侧部-般面),85-右开口, 85a-上缘,87-右凹部(缘部),89_驾驶者脚趾引导面,91-制动踏板(踏板部)。【具体实施方式】
[0042]参照【附图说明】适用本发明的下罩结构的鞍骑型车辆的实施形态。所谓鞍骑型车辆定义为跨骑车体乘车的车辆全体,定义为包含摩托车或跨越乘车的三轮或四轮的汽车等。
[0043]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1是摩托车,包括车体框架2、回转自如地支持在安装于车体框架2的前端部的前管3的左右一对前叉4、支持左右前叉4的上端部的上连接件5、安装于上连接件5的操舵用的把手6、回转自如地支持在前叉4的前轮7、支持于车体框架2的原动机8(发动机)、将来自原动机8的废气导向后方的排气管9、安装于排气管9的消音器10、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持于车体框架2的下部的枢轴11的后摆臂12、以及回转自如地支持于后摆臂12的后端部的后轮13。在后摆臂12和车体框架2之间设有图示省略的后减震器。
[0044]车体框架2包括从前管3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14、使主框架14的下方从前管3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下行管15、以及与主框架14的后部连结、具有支持后摆臂12的枢轴11的枢轴板16。在本实施形态中,枢轴板16相当于本发明的枢轴部。
[0045]座席导轨17与主框架14连结。座席导轨17也由与枢轴板16连结的支承管18支持。 油箱19支持于座席导轨17前方的主框架14上。驾驶者跨坐的座席20设于油箱19的后方、座席导轨17上。
[0046]图1的符号21表示载置跨越座席20的前部的驾驶者的脚的驾驶者用踏板,符号22 表示载置跨越座席20的后部的同乘者的脚的同乘者用踏板,符号23表示在使车体向左侧倾斜状态下停车的侧支架。[〇〇47]原动机8配置于油箱19的下方,通过下行管15固定在主框架14。原动机8构成为从下按曲轴箱24、气缸体25、气缸盖26、盖罩27的顺序稍稍向前倾斜地朝上方叠加。[〇〇48]在下行管15的下端部设有固定部件28。原动机8的曲轴箱24的前端部用固定部件 28支持。曲轴箱24的后端部用枢轴板16支持。本实施形态的原动机8由水冷单缸发动机构成。[〇〇49]活塞可往复运动地插入气缸体25的气缸内。通过连杆使活塞与轴支于曲轴箱24内的曲轴连结。在曲轴箱24的后部,轴支原动机8的输出轴。在输出轴和曲轴之间,设有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
[0050]在输出轴和后轮13,各自安装链轮29、30。驱动链31卷绕在两链轮29、30,能由该驱动链31在原动机8和后轮13之间传递动力。
[0051]排气管9与气缸盖26的前部连接。在气缸盖26的后部,通过进气管连接化油器或节流阀体等的燃料供给装置。在燃料供给装置的后方设有空气滤清器箱。[〇〇52]排气管9从气缸盖26的前部向斜右前方延伸之后,向下方弯曲,在下行管15的右侧方,随着朝下方逐渐位于后侧地朝斜后下方延伸。该排气管9到达原动机8的曲轴箱24的下面附近之后,沿着原动机8的下面右侧,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与配置于后轮13右侧的消音器10的前端部连接。
[0053]在鞍骑型车辆1的车体,装有主要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车体罩。车体罩包括覆盖车体上部前侧的前罩43、覆盖车体上部侧面的左右一对侧罩45、覆盖车体上部后侧的后座罩47、 以及覆盖车体下部前侧的下罩49。
[0054]在前叉4设有覆盖前轮7的上部的前挡泥板51。在后座罩47,设有用于避免后轮13 卷起的泥等溅到驾驶者的后挡泥板53。各罩43、45、47、49以及各挡泥板51、53由最适合各部位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的树脂成形品构成。[〇〇55]下罩49在前轮7的后方,在车体下部前侧中,设为从其前方经左右两侧方覆盖原动机8的下部前侧。下罩49设为从原动机8的下部前侧向前下方倾斜朝着前方延伸,在侧视图中向着前方形成锐角状突出的前端细的大致三角形状,在俯视图中向着前方延伸形成前端细的大致梯形。[〇〇56]如图2所示,下罩49由主要形成下罩49的上面的前侧部61、以及主要形成下罩49的下面的左右一对侧部62、63构成。如图3所示,前侧部61形成大致V字状,在前侧部61的中央部,设有在侧视图中从下端的前缘向斜后方延伸的前面部65。图4从下方表示前侧部61。图5 是从鞍骑型车辆1的左侧表示前侧部61。[〇〇57] 如图3所示,在前面部65设有用于避开排气管9的退避部65a。在前面部65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的两端缘,沿着该端缘设有从该端缘向上方延伸的堰部67。在该堰部67的后方部,设有将在前面部65跳起的行驶风的一部分向着位于下罩49内的原动机8以及排气管9 的一部分取入的切口部67a。[〇〇58]还有,在堰部67的上端,连续设有从堰部67的上端朝着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侧壁部 73、83向后下方延伸的合流面69。[〇〇59]图6是从上方表示左侧的侧部62(以下称为左侧部62)以及右侧的侧部63(以下称为右侧部63)的图。图7是从鞍骑型车辆1的左侧表示左侧部62以及右侧部63的侧面图。左侧部62包括左底壁部71和左侧壁部73,上述左底壁部71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逐渐向上方缓慢地弯曲,上述左侧壁部73从该左底壁部71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越向上方越连续地 (也可以是断续地)靠近垂直面地弯曲立起,作为侧部一般面。
[0060]在左侧壁部73,设有朝着后方逐渐向上方变高地扩展、大致三角形状地开口的左开口 75。还有,在作为侧部一般面的左侧壁部73,设有位于左开口 75的后上方的缘部、向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凹下的左凹部77(缘部)。[〇〇611 如图6所示,右侧部63包括右底壁部81和右侧壁部83,上述右底壁部81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逐渐向上方缓慢地弯曲,上述右侧壁部83从该右底壁部81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越向上方越连续地(也可以是断续地)靠近垂直面地弯曲立起,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一部分。[〇〇62]在右侧壁部83,设有朝着后方逐渐向上方变高扩展、大致三角形状地开口的右开口85。还有,在作为侧部一般面的右侧壁部83,设有位于右开口 85的后上方的缘部、向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凹下的右凹部87(缘部)。[〇〇63]还有,如图7所示,右侧壁部83的后面部分延伸至作为枢轴部的枢轴板16的外面, 设有对驾驶者的踏板操作等的脚趾进行引导的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由于该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不会妨碍其他部件,驾驶者可以容易地将脚趾载置在制动踏板91,同时,可以提高制动踏板91的操作性。在本实施形态中,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通过作为踏板踩踏部的制动踏板91的内侧延伸至枢轴板16。[〇〇64]图8是从前方表示下罩49的图。图9是从前方以截面表示下罩49的图。图10是从鞍骑型车辆1的右侧表示下罩49的图。由图10可知,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通过制动踏板91的内侧延伸至枢轴板16。[〇〇65]根据本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可以通过堰部67抑制在前面部65受到的行驶风向侧方向逸出,可以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向原动机8。还有,本实施形态的下罩49 构成为朝着后方逐渐在车辆宽度方向扩展那样地大致V字状,又,通过堰部67以及合流面69 朝着后方逐渐向上方倾斜。通过如此构成下罩49,由下罩49可以抑制从前轮7溅起的水或泥等溅到驾驶者的脚趾。
[0066]还有,在本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中,在向着鞍骑型车辆1的后方排出下罩49的内部空气的方向,将排除空气的开口75、85设在侧壁部73、83,因此,由下罩49导向原动机8的行驶风带走排气管9以及设在排气管9的催化剂的热量之后,可以从下罩49的侧方开口 75、85排出。[〇〇67]还有,在本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中,设在开口75、85的后上方的缘部的凹部77、87与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侧壁部73、83相比,朝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凹下地凹陷。因此,下罩49内的空气能容易地从开口 75、85向着鞍骑型车辆1的后方排出。[〇〇68]还有,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结构,可以将成形由前面部65和左右的堰部67组成的前侧部61的模具相对前面部65上下分型。由此,可以采用没有滑块等的简单模具成形由前面部65和左右的堰部67组成的前侧部61。[〇〇69]并且,以往的下罩由于将左右一对的罩连在一起,因此,当从上方或者前方看以往的下罩时,部件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连接处可见。与之相对,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结构,前面部(65)和堰部(67) —体成形,因此,当从上方或者前方看下罩49时,作为使得位于下罩49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左右的侧部62、63之间连在一起的部分的连接处,和侧部 62、63的上缘不可见,可以提高下罩49的外观。
[0070]还有,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结构,在堰部67的上端,连续设有从堰部67的上端朝着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侧壁部73、83向后下方延伸的合流面69。因此,能由堰部67和合流面69 在前侧部61的左右构成截面U字形状,可以提高下罩49的刚性。[〇〇71]还有,仅仅下罩49的刚性提高部分,能确保为避开排气管9设置于前面部65的退避部65a的退避形状宽大。因此,可以使下罩49全体比以往更接近排气管9,可以实现下罩49的小型化。还有,当从前上方看下罩49时,合流面69的端缘69a朝下方配置,在俯视图中被隐蔽,因此,可以给予下罩49外观上的特征。[〇〇72]还有,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结构,设置在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侧壁部73、83的开口 75、85的上缘75a、85a与堰部67的端缘69a—致,一体感强,特别在侧视图中能能给予外观上的特征。[〇〇73]还有,根据本实施形态的下罩结构,通过使合流面69的端缘69a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开口 75、85的上缘75a、85a,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向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直至作为侧部一般面的侧壁部73、83。通过这样构成开口 75、85,可以确保开口 75、85的开口面积宽大,可以有效地将热气从下罩49内向侧面排出。[〇〇74]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将驾驶者脚趾引导面89仅仅设置在右侧部63,但本发明的驾驶者脚趾引导面不局限于此。例如,既可以仅仅设置在左侧部62,也可以设置在两侧部 62、63〇
[0075]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采用制动踏板91作为踏板部,但本发明的踏板部不局限于此。例如,踏板部既可以是齿轮变速踏板,也可以是停车踏板或单纯的搁脚部。[〇〇76]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将堰部67设置在前面部6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缘, 但本发明的下罩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即使将堰部仅仅设置在前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何一方的端缘,也能得到抑制在前面部受到的行驶风向侧方逸出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主权项】
1.一种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包括:前轮(7);原动机(8 ),配置于上述前轮(7)的后方;以及 下罩(49),配置于上述原动机(8)的下部前方;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下罩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下罩(49)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的前缘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前面部(65);在上述前面部(6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缘之中至少一方的端缘,沿着该端缘设有从 该端缘向着前上方延伸的堰部(67)。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鞍骑型车辆(1)包括通过上述原动机(8)的下部附近、向着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 后方延伸的排气管(9);上述下罩(49)的侧面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朝着上方、向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越向 上方越连续或断续地接近垂直面的侧部一般面(73、83);在该侧部一般面(73、83)设有开口(75、85),该开口(75、85)的后上方的缘部(77、87)与 侧部一般面(73、83)相比,向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凹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罩(49)的前面部(65)和堰部(67)—体成形,作为由一部件构成的前侧部(6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堰部(67)的前上端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地弯曲、朝后下方延伸的合 流面(69)。5.根据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罩(49)包括具有上述前面部(65)和上述堰部(67)的前侧部(61),以及配置于该 前侧部(61)的后下方的侧部(62、63);上述侧部(62、63)包括在侧视图中从下端朝着上方、向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越向上方 越连续或断续地接近垂直面的侧部一般面(73、83);在该侧部一般面(73、83)设有开口(75、85);上述开口(75、85)的上缘(75a、85a)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述合流面(69)的端缘(69a)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罩(49)的至少一方的侧部一般面(73、83)的后部上方,设有驾驶者脚趾引导 面(89),其在车辆宽度方向设为宽度更窄,通过驾驶用的踏板部(91)的内侧,延伸至车体框 架(2)的枢轴部(16)的外面。
【文档编号】B62J17/00GK106005136SQ20161009487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
【发明人】二股健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