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

文档序号:10675746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该折叠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轮架、脚撑及锁紧元件,后轮架通过第一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锁紧元件设置于车架主体上,后轮架上设有锁定部,锁紧元件上具有锁紧部,后轮架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后轮架处于支撑位时,锁紧部与锁定部相对并将后轮架锁紧,锁紧部脱离锁定部时,后轮架处于折叠位;脚撑通过第二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脚撑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脚撑上设有锁紧拨动部,脚撑处于折叠位时,锁紧拨动部远离锁紧元件,脚撑处于支撑位时,锁紧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本发明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
【专利说明】
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折叠车领域,具体涉及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绿色环保概念的深入,电动车或自行车的使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电动车或自行车所占用的空间,以方便携带或存放,后来出现了折叠车,现有的折叠车存在如下缺陷:
[0003]1、现有的折叠车大多将车身进行前后折叠,并且在折叠时需要将脚撑收起,导致整个车身的重心集中于前车轮或后车轮,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折叠时极不方便操作。
[0004]2、现有的折叠车为独立式锁止机构,即通过锁紧元件单独的对折叠车的折叠状态进行控制,折叠车的锁止或解锁仍然存在意外解锁的情况,这给折叠车的安全性带来了隐串
■/Ql、O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折叠车车架及车架折叠方法,本发明在进行折叠时仍然可以使车体重心保持稳定,可以轻松的进行折叠,操作更方便;另外,由于采用联动解锁,减少了意外解锁情况的发生,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折叠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轮架、脚撑及锁紧元件,后轮架通过第一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锁紧元件设置于车架主体上,后轮架上设有锁定部,锁紧元件上具有锁紧部,后轮架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后轮架处于支撑位时,锁紧部与锁定部相对并将后轮架锁紧,锁紧部脱离锁定部时,后轮架处于折叠位;脚撑通过第二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脚撑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脚撑上设有锁紧拨动部,脚撑处于折叠位时,锁紧拨动部远离锁紧元件,脚撑处于支撑位时,锁紧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
[0008]所述锁紧拨动部为设于所述脚撑上端的拨动斜面。
[0009]所述后轮架具有第一段及第二段,从所述后轮架的支撑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后侧弯折,从所述后轮架的折叠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前侧弯折。
[0010]在所述脚撑与车架主体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弹性体及定位体,该定位体设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弹性体包括压块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压在所述脚撑上,第二端将压块抵压在所述定位体上。
[0011]所述定位体上具有第一定位凹部、第二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定位凸部位于第一定位凹部、第二定位凹部之间。
[0012]所述脚撑包括主撑体及副撑体,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导向部,在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副撑体具有下压位及上撑位,上撑位高于下压位;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下,副撑体位于上撑位;在所述副撑体上设有限位台,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下方。
[0013]所述脚撑包括主撑体及副撑体,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导向部,在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副撑体具有下压位及上撑位,上撑位高于下压位;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下,副撑体位于上撑位。
[0014]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后轮架在支撑状态时,所述脚撑的底部与所述前轮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形成基准支撑线,后车轮的底部位相对于基准支撑线之间具有下压间距。
[0015]所述脚撑位于支撑位且副撑体位于下压位时,锁紧部脱离锁定部。
[0016]在压块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装有导向柱,在主撑体上设有法兰,法兰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穿入导向孔内并与导向孔配合,所述导向部为该导向柱及导向孔。
[0017]所述脚撑的下方为两个撑杆,两个撑杆下部均设有滚动元件。
[0018]所述脚撑处于折叠位时,脚撑的下部靠近所述前车轮轴心附近。
[0019]车架折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脚撑处于支撑位,脚撑的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此时折叠车处于解锁或待解锁状态;脚撑的拨动部的拨动部将锁紧元件拨开,并使锁紧部脱离锁定部;后轮架处于折叠位并达到折叠的状态。
[0021]需要说明的是:
[0022]1、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对于名称的区分。
[0023]2、前述“靠近”、“远离”是相对位置关系,而不代表“接触”、“脱离”。
[0024]3、前述“自然状态”是指该折叠车没有受外界力影响时的状态。
[0025]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26]1、该折叠车车架的后轮架及脚撑均可以相对于车架主体进行折叠,在行驶过程中,后轮架处于支撑状态,脚撑处于折叠状态,此时脚撑上的锁紧拨动部远离锁紧元件,无法对锁紧元件进行解锁,避免锁紧元件意外解锁,提高折叠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准备折叠时,先将脚撑撑起(即脚撑处于支撑状态),此时脚撑上的锁紧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锁紧元件处于解锁状态(或待解锁状态);该折叠车车架相对于现有的技术而言,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0027]A、在后轮架进行折叠前,需要先将脚撑撑起,使整个车架的重心保持稳定,再对后轮架进行折叠,避免由于重心失衡而带来的风险,在进行折叠时操作更方便;
[0028]B、在后轮架进行折叠前,需要先将脚撑撑起方可进行,即在行驶过程中(脚撑处于折叠状态),锁紧元件无法解锁,避免锁紧元件意外解锁情况的发生,使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0029]2、该脚撑下方具有两个撑杆,可以增强脚撑在支撑状态下车体的稳定性,通过其下部的滚动元件可以方便的对车体进行移位。
[0030]3、所述脚撑处于折叠位时,脚撑的下部靠近前车轮轴心附近,脚撑向前车轮方向折叠,可以充分利用前车轮所占的空间,使整个车架在折叠状态下更紧凑。
[0031]4、定位体上具有第一定位凹部、第二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定位凸部将第一定位凹部及第二定位凹部隔开,当弹性体抵压在第一定位凹部、第二定位凹部时,脚撑分别呈折叠或支撑状态。
[0032]5、所述脚撑包括主撑体及副撑体两部分,脚撑在支撑状态下,通过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将副撑体撑起至上撑位,此时,锁紧元件仍然处于锁紧状态;下压车架主体,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副撑体处于下压位,脚撑上的锁紧拨动部才会将锁紧元件拨开,达到解锁状态,即:当解撑处于支撑状态时,锁紧元件处于待解锁状态,下压车架主体后才完全将锁紧元件解锁,通过两个步骤实现锁紧元件解锁,安全性更高,也能应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如:仅仅通过脚撑将车体进行支撑而不需要将后轮架进行折叠);另一方面,在需要对后轮架进行折叠时仅需要按压车体即可实现,非常方便。
[0033]6、在所述副撑体上设有限位台,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下方;第一弹性件的作用是将压块抵压在定位体上,第二弹性件的作用是支撑车体的重量,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完全不同,而将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分别设置于限位台的上方及下方,结构更紧凑。
[0034]7、所述锁紧拨动部为设于所述脚撑上端的拨动斜面,在按压车架主体时,脚撑的拨动斜面与锁紧元件相互作用,而将锁紧元件解锁,采用拨动斜面可以使锁紧元件的解锁更柔和,也可以解决力的方面不一致的问题。
[0035]8、所述后轮架具有第一段及第二段,从所述后轮架的支撑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后侧弯折,以保证后车轮的位置满足车体稳定性的要求;从所述后轮架的折叠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前侧弯折,这样在折叠状态下,后车轮可以尽可能的收入车架主体内部,减少车架所占用的空间。
[0036]9、锁紧元件呈“T”字形结构,其中部为锁销,两侧分别为拨耳,在第三弹性件作用下,锁销插入车架主体及后轮架的锁孔中,脚撑两侧的拨动斜面拨动两个拨耳时,锁销脱离锁孔而达到解锁。
[0037]10、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后轮架在支撑状态时,后车轮的底部位相对于基准支撑线之间具有下压间距,以方便下压车架主体进行后轮架的解锁,进一步,该距离优选为3厘米以内。
[0038]11、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通过导向柱及导向孔进行导向,避免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产生抖动或歪斜。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折叠车的侧视图;
[0040]图2是折叠车在行驶状态下的结构图;
[0041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4是折叠车处于待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
[0043]图5是图4中,在待解锁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6是图4中,在刚解锁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0045]图7是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
[0046]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0047]图9是脚撑的立体图;
[0048]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0049]图11是主撑体的正向结构图;
[0050]图12是主撑体的侧向结构图;
[0051]图13是脚撑的副撑体的结构图(放大);
[0052]图14是定位体的结构图;
[0053]图15是锁紧元件的结构图;
[0054]附图标记说明:
[0055]10、车架主体,11、定位体,111、第一定位凹部,112、第二定位凹部,113、定位凸部,
12、前叉,121、前车轮,13、前叉套管,14、横梁,15、座垫,16、左侧柱,17、右侧柱,18、拉簧,19、避震部件,20、后轮架,21、第一段,211、锁定部,22、第二段,23、第一铰接轴,24、后车轮,30、脚撑,31、副撑体,311、锁紧拨动部,312、弹性体,3121、第一弹性件,3122、压块,313、限位台,314、导向孔,315、紧固螺母,32、主撑体,321、撑杆,322、滚动元件,323、法兰,324、导向柱,325、固定孔,33、第二弹性件,34、第二铰接轴,40、锁紧元件,41、锁紧部,42、拨耳,43、横臂,44、第三弹性件,50、折叠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7]如图1至图15所示,折叠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0、后轮架20、脚撑30及锁紧元件40,后轮架20通过第一铰接轴23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10上,锁紧元件40设置于车架主体10上,后轮架20上设有锁定部211(本实施例中,锁定部211为锁孔),锁紧元件40上具有锁紧部41,后轮架20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后轮架20处于支撑位时,锁紧部41与锁定部211相对并将后轮架20锁紧,锁紧部41脱离锁定部211时,后轮架20处于折叠位;脚撑30通过第二铰接轴34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10上,脚撑30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脚撑30上设有锁紧拨动部311,脚撑30处于折叠位时,锁紧拨动部311远离锁紧元件40,脚撑30处于支撑位时,锁紧拨动部311靠近锁紧元件40。
[0058]其中,车架主体10包括前叉12、前叉套管13、横梁14、座垫15、避震部件,前叉12套于前叉套管13内,横梁14与前叉套管13固接,座垫15设于横梁14的上方,并通过左侧柱16、右侧柱17分别与与横梁14连接,左侧柱16与右侧柱17之间形成折叠间隙5019,以供后车轮24(及后轮架20)折叠存放,在车架主体10的两侧均设有拉簧18用于后轮架20折叠时的复位。所述脚撑30的下方为两个撑杆321,两个撑杆321下部均设有滚动元件322。所述脚撑30处于折叠位时,脚撑30的下部靠近前车轮121附近。
[0059]在所述脚撑30与车架主体10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弹性体312及定位体11,定位体11上具有第一定位凹部111、第二定位凹部112、定位凸部113,定位凸部113位于第一定位凹部
111、第二定位凹部112之间。所述定位体11设于所述车架主体10上,所述弹性体312包括压块3122及第一弹性件3121,第一弹性件3121的第一端抵压在所述脚撑30上,第二端将压块3122抵压在所述定位体11上。
[0060]所述脚撑30包括主撑体32及副撑体31,主撑体32与副撑体31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导向部,在主撑体32与副撑体3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33,在第二弹性件33作用下,副撑体31具有下压位及上撑位,上撑位高于下压位;脚撑30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下,副撑体31位于上撑位;在所述副撑体31上设有限位台313,所述第一弹性件3121设于限位台313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件33设于限位台313的下方。所述脚撑30位于支撑位且副撑体31位于下压位时,锁紧部41脱离锁定部211。
[0061]在压块3122上设有二至四个固定孔325,每个固定孔325内装有导向柱324,在主撑体32上设有法兰323,法兰323上设有二至四个导向孔314,导向柱324穿入导向孔314内并与导向孔314配合,所述导向部为该导向柱324及导向孔314;在副撑体31设有紧固螺母315,该紧固螺母315用于对副撑体31与在主撑体32之间的轴向移动位置进行固定与限位。
[0062]所述后轮架20具有第一段21及第二段22,拉簧18的一端与横梁的尾部连接、另一端与后轮架20的第一段21的中段略靠上位置连接。从所述后轮架20的支撑位看,第二段22相对于第一段21更向后侧弯折,从所述后轮架20的折叠位看,第二段22相对于第一段21更向前侧弯折。
[0063]所述锁紧元件40包括锁销(即锁紧部41)、第三弹性件44及两个拨耳42,两个拨耳42位于锁销的两侧且通过横臂43连接,且两个拨耳42分别与撑脚两侧的两个拨动斜面相配合,在锁销上设有轴颈,第三弹性件44设于轴颈上,其两端分别抵压在轴颈及车架主体10上,所述锁紧拨动部311为设于所述脚撑30上端的拨动斜面。
[0064]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65]1、该折叠车车架的后轮架20及脚撑30均可以相对于车架主体10进行折叠,该折叠车在行驶过程的状态如图2所示:后轮架20处于支撑状态,脚撑3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脚撑30上的锁紧拨动部311远离锁紧元件40,无法对锁紧元件40进行解锁,避免锁紧元件40意外解锁,提高折叠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准备折叠的状态如图4所示:先将脚撑30撑起(即脚撑30处于支撑状态),此时脚撑30上的锁紧拨动部311靠近锁紧元件40,锁紧元件40处于待解锁状态;
[0066]该折叠车车架相对于现有的技术而言,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0067]A、在后轮架20进行折叠前,需要先将脚撑30撑起,使整个车架的重心保持稳定,再对后轮架20进行折叠,避免由于重心失衡而带来的风险,在进行折叠时操作更方便;
[0068]B、在后轮架20进行折叠前,需要先将脚撑30撑起方可进行,即在行驶过程中(脚撑30处于折叠状态),锁紧元件40无法解锁,避免锁紧元件40意外解锁情况的发生,使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0069]2、该脚撑30下方具有两个撑杆321,可以增强脚撑30在支撑状态下车体的稳定性,通过其下部的滚动元件322可以方便的对车体进行移位。
[0070]3、所述脚撑30处于折叠位时,脚撑30的下部靠近前车轮121轴心的下方,脚撑30向前车轮121方向折叠,可以充分利用前车轮121所占的空间,使整个车架在折叠状态下更紧凑。
[0071]4、定位体11上具有第一定位凹部111、第二定位凹部112、定位凸部113,定位凸部113将第一定位凹部111及第二定位凹部112隔开,当弹性体312抵压在第一定位凹部111、第二定位凹部112时,脚撑30分别呈折叠或支撑状态。
[0072]5、所述脚撑30包括主撑体32及副撑体31两部分,脚撑30在支撑状态下,通过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将副撑体31撑起至上撑位,此时,锁紧元件40仍然处于锁紧状态;下压车架主体10,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副撑体31处于下压位,脚撑30上的锁紧拨动部311才会将锁紧元件40拨开,达到解锁状态,即:当解撑处于支撑状态时,锁紧元件40处于待解锁状态,下压车架主体10后才完全将锁紧元件40解锁,通过两个步骤实现锁紧元件40解锁,安全性更高,也能应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如:仅仅通过脚撑30将车体进行支撑而不需要将后轮架20进行折叠);另一方面,在需要对后轮架20进行折叠时仅需要按压车体即可实现,按压车体进行折叠瞬间的状态如图6所示,操作非常方便,折叠后的状态如图7所示。
[0073]6、在所述副撑体31上设有限位台313,所述第一弹性件3121设于限位台313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件33设于限位台313的下方;第一弹性件3121的作用是将压块3122抵压在定位体11上,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是支撑车体的重量,第一弹性件3121与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完全不同,而将第一弹性件3121及第二弹性件33分别设置于限位台313的上方及下方,结构更紧凑。
[0074]7、所述锁紧拨动部311为设于所述脚撑30上端的拨动斜面,在按压车架主体10时,脚撑30的拨动斜面与锁紧元件40相互作用,而将锁紧元件40解锁,采用拨动斜面可以使锁紧元件40的解锁更柔和,也可以解决力的方面不一致的问题。
[0075]8、所述后轮架20具有第一段21及第二段22,从所述后轮架20的支撑位看,第二段22相对于第一段21更向后侧弯折,以保证后车轮24的位置满足车体稳定性的要求;从所述后轮架20的折叠位看,第二段22相对于第一段21更向前侧弯折,这样在折叠状态下,后车轮24可以尽可能的收入车架主体10内部,减少车架所占用的空间。
[0076]9、在待解锁状态时(即图4所示状态时),后车轮的底部位相对于基准支撑线之间具有0.8厘米至2.2厘米的下压间距,通过下压车架主体10,第二弹性件33收缩,副撑体31下移,锁紧拨动部311将锁紧元件40顶开,锁销脱离后轮架20的锁孔,后轮架20(及后车轮24)
折叠收起。
[0077]10、锁紧元件40呈“T”字形结构,其中部为锁销,两侧分别为拨耳42,在第三弹性件44作用下,锁销插入车架主体10及后轮架20的锁孔中,脚撑30两侧的拨动斜面拨动两个拨耳42时,锁销脱离锁孔而达到解锁。
[007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后轮架、脚撑及锁紧元件,后轮架通过第一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锁紧元件设置于车架主体上,后轮架上设有锁定部,锁紧元件上具有锁紧部,后轮架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后轮架处于支撑位时,锁紧部与锁定部相对并将后轮架锁紧,锁紧部脱离锁定部时,后轮架处于折叠位;脚撑通过第二铰接轴活动连接在车架主体上,脚撑具有支撑位及折叠位,脚撑上设有锁紧拨动部,脚撑处于折叠位时,锁紧拨动部远离锁紧元件,脚撑处于支撑位时,锁紧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拨动部为设于所述脚撑上端的拨动斜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架具有第一段及第二段,从所述后轮架的支撑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后侧弯折,从所述后轮架的折叠位看,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更向前侧弯折。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脚撑与车架主体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弹性体及定位体,该定位体设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弹性体包括压块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压在所述脚撑上,第二端将压块抵压在所述定位体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撑包括主撑体及副撑体,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导向部,在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副撑体具有下压位及上撑位,上撑位高于下压位;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下,副撑体位于上撑位;在所述副撑体上设有限位台,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限位台的下方。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撑包括主撑体及副撑体,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导向部,在主撑体与副撑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副撑体具有下压位及上撑位,上撑位高于下压位;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下,副撑体位于上撑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脚撑在支撑位的自然状态、后轮架在支撑状态时,所述脚撑的底部与所述前轮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形成基准支撑线,后车轮的底部位相对于基准支撑线之间具有下压间距。8.如权利要求6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撑位于支撑位且副撑体位于下压位时,锁紧部脱离锁定部。9.如权利要求6所述折叠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压块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装有导向柱,在主撑体上设有法兰,法兰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穿入导向孔内并与导向孔配合,所述导向部为该导向柱及导向孔。10.车架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脚撑处于支撑位,脚撑的拨动部靠近锁紧元件,此时折叠车处于待解锁状态; 脚撑的拨动部的拨动部将锁紧元件拨开,并使锁紧部脱离锁定部; 后轮架处于折叠位并达到折叠的状态。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6043559SQ201610460905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赖建君
【申请人】赖建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