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585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之间,其下侧为前流水槽,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其通过所述前部与所述前减震器座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相对所述前部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所述后部为连接在所述中部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与所述前围上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加强了车辆前舱上端结构的强度,改善了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其前围上端侵入量较大以及加速度值较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车身性能在车辆性能中体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地位,车身的刚度和模态直接影响了车辆内部乘员的舒适性。其中,车辆的车身刚度、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整车被动安全性能,优秀的整车被动安全性能可以很好的保护车内乘员。
[0003]然而,目前许多车辆前舱设计的上端结构强度较弱,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中,会导致前围上端侵入量较大以及加速度值较高的问题,严重威胁了车辆内乘员的安全。
[0004]因此,本专利考虑上述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在加强车辆前舱上端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辆前围上端侵入量较大以及加速度值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以加强车辆前舱上端结构的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舱上端结构强度较高,且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其前围上端侵入量较小以及加速度值较低,具有较好的整车被动安全性能。
[000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与所述前减震器座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相对所述前部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所述后部为连接在所述中部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与所述前围上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部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形成为一阶梯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高度为30-35mm且所述中部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15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相垂直。
[0011]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还包括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所述前减震器座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与所述前减震器座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相对所述前部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所述后部为连接在所述中部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与所述前围上部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部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形成为一阶梯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高度为30-35mm且所述中部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15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相垂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减震器座包括左前减震器座和右前减震器座,相应地,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前减震器座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以及所述右前减震器座处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
[0016]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通过点焊将支撑板分别与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连接,有效增强了车辆前舱上端结构强度,由于中部具有空腔,通过空腔使得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能将正碰和偏置碰的前方力传递到A柱及保持前围上部不变形,降低了侵入量。
【附图说明】
[001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装配在整车时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装配在整车时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参照图1,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前减震器座I与前围上部2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7,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3、中部4和后部5,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3与所述前减震器座I固定连接,所述中部4相对所述前部3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结构6(参见图3),所述后部5为连接在所述中部4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5与所述前围上部2固定连接。
[0023]如此,通过在前减震器座I与前围上部2之间设置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同时,所述支撑板中部4的凸起内部为一空腔结构6,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能够将从车辆前纵梁传递过来的碰撞力传递到车辆A柱后端,降低了车辆前围上部变形程度,因而加强车辆前舱上端结构强度,使得前围上部的侵入量减少、加速度值降低,并且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生产工艺简单,精度容易控制,同时质量较小,也就是说,通过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添加,在保证车身质量增加不大的基础上,有效加强了车辆前舱上端结构。
[0024]进一步地,所述前部3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4形成为一阶梯状。
[0025]如此,有利于支撑板与前减震器座I的连接,也容易支撑板与前流水槽7的匹配。
[0026]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6的高度为30-35mm(参见图3中A-A线至B-B线的垂直距离)且所述中部4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7的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15mm。
[0027]如此,通过空腔结构6设置一定的高度,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将正碰和偏置碰的前方力传递到车辆A柱,也能保持前围上部不变形,降低了侵入量;同时,将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最底部与流水槽7的底部保持一定高度,避免了因支撑板的添加而堵塞了前流水槽7,能够有效保持前流水槽7的流水通畅性。
[0028]进一步地,所述后部5与所述前部3相垂直。
[0029]如此,便于与前围上部2的匹配。
[0030]实施例2
[0031]参见图1,还可以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参见图1,所述车辆包括前减震器座I与前围上部2,还包括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所述前减震器座I与所述前围上部2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7,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3、中部4和后部5,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3与所述前减震器座I固定连接,所述中部4相对所述前部3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6(参见图3),所述后部5为连接在所述中部4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5与所述前围上部2固定连接。
[0032]如此,通过在前减震器座I与前围上部2之间设置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同时,所述支撑板中部4的凸起内部为一空腔结构6,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能够将从车辆前纵梁传递过来的碰撞力传递到车辆A柱后端,降低了车辆前围上部变形程度,因而加强车辆前舱上端结构强度,使得前围上部的侵入量减少、加速度值降低,并且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生产工艺简单,精度容易控制,同时质量较小,也就是说,通过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添加,在保证车身质量增加不大的基础上,有效加强了车辆前舱上端结构。
[0033]进一步地,所述前部3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4形成为一阶梯状。
[0034]如此,有利于支撑板与前减震器座I的连接,也容易支撑板与前流水槽7的匹配。
[0035]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6的高度为30-35mm(参见图3中A-A线至B-B线的垂直距离)且所述中部4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7的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15mm。
[0036]如此,通过空腔结构6设置一定的高度,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将正碰和偏置碰的前方力传递到车辆A柱,也能保持前围上部不变形,降低了侵入量;同时,将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最底部与流水槽7的底部保持一定高度,避免了因支撑板的添加而堵塞了前流水槽7,能够有效保持前流水槽7的流水通畅性。
[0037]进一步地,所述后部5与所述前部3相垂直。
[0038]如此,便于与前围上部2的匹配。
[0039]进一步地,所述前减震器座I包括左前减震器座和右前减震器座,相应地,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前减震器座与所述前围上部2之间以及所述右前减震器座处与所述前围上部2之间。
[0040]如此,通过增加两个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可进一步加强车辆前舱上端结构的强度。
[0041]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及车辆,通过点焊将支撑板分别与前减震器座I与前围上部2连接,有效增强了车辆前舱上端结构强度,由于中部4具有空腔结构6,通过空腔结构6使得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能将正碰和偏置碰的前方力传递到A柱及保持前围上部不变形,降低了侵入量。
[004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与所述前减震器座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相对所述前部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所述后部为连接在所述中部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与所述前围上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形成为一阶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高度为30-35mm且所述中部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相垂直。5.一种车辆,包括前减震器座与前围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减震器座支撑板,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用于安装在所述前减震器座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下侧为前流水槽,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为带有一定空腔截面的片状体,其具有顺序连接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前部与所述前减震器座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相对所述前部向下延展并形成中部具有一向上的凸起且其内部为一空腔的结构,所述后部为连接在所述中部末端并沿着所述凸起方向延伸的片体,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通过所述后部与所述前围上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呈水平状态的片体,并且与所述中部形成为一阶梯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高度为30-35mm且所述中部的最低点距离流水槽底部的高度范围为10_15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相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座包括左前减震器座和右前减震器座,相应地,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减震器座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前减震器座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以及所述右前减震器座处与所述前围上部之间。
【文档编号】B62D25/08GK205499074SQ20162015503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朱丙睿, 尹特, 李圭镐, 周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