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滴型双尾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913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水滴型双尾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旋桨和多螺旋桨的船舶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长水滴型双尾鳍。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螺旋桨和多螺旋桨的船舶,在船体中心线两侧的推进器轴伸出船外的部分需要支撑。该支撑结构形式主要有轴包架、轴支架和混合型,而由于轴包架具有检修方便、保护尾轴和减少轴功率损失等优点,现广泛被采用。目前设计的轴包架均是短水滴型双尾鳍的结构形式,通常双尾鳍船尾部的线型都比较瘦小,尾部可利用的空间不多,且对振动的要求比较严格。而短水滴型轴包架结构形式使得轴包架脱离主船体的距离较小,该种结构形式优点是轴包架本身的振动和与主船体连接部位的强度易控制,缺点是易造成尾部的振动,需要尾部线型急速抬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水滴型双尾鳍,以使轴包架尾部线型不必急速升高,且不易引起尾部振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长水滴型双尾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外壳板和内部加强板;所述外壳板外形为流线型,外壳板头部的形状与相应主船体组装处的形状相吻合,外壳板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内部加强板设置于外壳板的内部,为相对外壳板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排布形式;所述外壳板的顶部开口处设置一根圆钢,所述圆钢与其两侧的外壳板焊接为一体,所述外壳板的尾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尾部的圆钢的端部与一铸钢件的头部焊接为一体;所述铸钢件外形为流线型,与外壳板的线型连为一体,体积比同吨位船舶短水滴型尾鳍结构的铸钢件大0. 5-2倍。进一步,所述圆钢的直径为60mm。进一步,所述外壳板头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头部的圆钢的端部和相应主船体的头部或者尾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铸钢件体积较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本身的刚度,且省去了本实用新型尾部不少焊接工艺,减小施工难度;外壳板顶部圆钢的设置使外壳板顶部不必进行大曲率弯板,且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内部加强板的设置,显著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强度和纵向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轴包架脱离船体部分的距离使螺旋桨和主船体之间的距离增大,给尾部线型的设计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减小了尾部振动的可能性,也使得尾部的伴流更加均勻,提高了螺旋桨的推动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水滴型双尾鳍的主视剖视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长水滴型双尾鳍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视图。图4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图3的“B-B”视图,图2为图3的“C-C”视图。 长水滴型双尾鳍,包括主体框架100,所述主体框架100包括外壳板110和内部加强板120 ; 所述外壳板110外形为流线型,外壳板110头部的形状与相应主船体组装处的形状相吻合。 参见图4,外壳板110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内部加强板120设置于外壳板110的内部, 为相对外壳板110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排布形式;所述外壳板110的顶部开口处设置一根圆钢200,所述圆钢200与其两侧的外壳板110焊接为一体,所述外壳板110的尾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尾部的圆钢200的端部与一铸钢件300的头部焊接为一体;所述铸钢件300外形为流线型,与外壳板110的线型连为一体,体积比同吨位船舶短水滴型尾鳍结构的铸钢件大 0. 5-2 倍。所述圆钢200的直径为60mm。所述外壳板110头部以及处于外壳板110头部的圆钢200的端部和相应主船体的头部或者尾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铸钢件300设置于尾部,体积比同吨位船舶短水滴型尾鳍结构的铸钢件大0.5-2倍,且为流线型,与外壳板110的线型连为一体。此结构的优点主要是1)增加本实用新型本身的刚度。幻减小端部施工的难度;因本实用新型长水滴型双尾鳍的尾部空间比较狭小,将尾部做成铸钢件省去了大量的焊接工作。本实用新型的直径60mm的圆钢200设置于整体的顶部,一端与铸钢件300连接, 另一端与主船体连接。此结构的优点主要是1)减小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长水滴型双尾鳍的顶端比较尖瘦,如果不加圆钢200就需要对尖端进行大曲率弯板,施工难度非常大,而增加圆钢200使其两边的外壳板110直接焊在圆钢200上,从而避免了大曲率弯板。2)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圆钢200连接铸钢件300和主船体,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刚度。本实用新型中内部加强板120和外壳板110构成主体框架。内部加强板120采用纵向和横向交错形式,起到支撑外壳板110、加强本实用新型长水滴型双尾鳍的横向强度和纵向强度的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长水滴型双尾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外壳板和内部加强板;所述外壳板外形为流线型,外壳板头部的形状与相应主船体组装处的形状相吻合,外壳板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内部加强板设置于外壳板的内部,为相对外壳板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排布形式;所述外壳板的顶部开口处设置一根圆钢,所述圆钢与其两侧的外壳板焊接为一体,所述外壳板的尾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尾部的圆钢的端部与一铸钢件的头部焊接为一体;所述铸钢件外形为流线型,与外壳板的线型连为一体,体积比同吨位船舶短水滴型尾鳍结构的铸钢件大0. 5-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水滴型双尾鳍,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的直径为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水滴型双尾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板头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头部的圆钢的端部和相应主船体的头部或者尾部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长水滴型双尾鳍,包括外壳板和内部加强板;外壳板外形为流线型,外壳板的顶部为开口结构;内部加强板设置于外壳板的内部;外壳板的顶部开口处设置一根圆钢,圆钢与其两侧的外壳板焊接为一体,外壳板的尾部以及处于外壳板尾部的圆钢的端部与一铸钢件的头部焊接为一体;铸钢件外形为流线型,与外壳板的线型连为一体,体积比同吨位船舶短水滴型尾鳍结构的铸钢件大0.5-2倍。铸钢件省去了尾部不少焊接工艺,外壳板顶部圆钢的设置使外壳板顶部不必进行大曲率弯板,减小施工难度,使本实用新型刚度显著增强;使轴包架脱离船体部分的距离增加,从而使螺旋桨和主船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使尾部振动减小、伴流更均匀,提高了螺旋桨的推动效率。
文档编号B63H23/32GK201999193SQ201020695440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楠, 李兵, 李辉绸 申请人: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