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收集水面垃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水面垃圾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天然湖、人工湖等城市景观水面漂浮物垃圾聚集现象随处可见,不仅影响视觉美感,且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从目前现有的水面清污方式及装置来看,难以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水面垃圾清洁装置,集水面漂浮物拦截、打捞、传送、收集于一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水面垃圾清洁装置,包括舱体1,所述的舱体1为前后端开口的方形空心结构;
在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四个方向的超声波测距模块组2与密封的充电口3,在舱体1内部设置有数字电路控制模块4;在舱体1的内部底面放置有进行传输垃圾的输送带系统5,舱体1底部设置有动力系统6,在舱体1前端设置有可左右活动的机械臂7,舱体1后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网10,环绕舱体1底部设有可充气式浮力控制装置9;
超声波测距模块组2接收检测到的信号,将接收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数字电路控制模块4传递给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控制动力系统6运动。
所述的垃圾收集网10与舱体1接触端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红外观应装置将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主控系统。
所述的垃圾收集网10与舱体1后端通过u形卡轨11相连接。
所述的垃圾收集网10后部设有浮球12。
所述的输送带系统5包括桁架503,在桁架503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托辊502,托辊502外侧设置有输送带501,所述的托辊502通过支撑结构505和输送带电机504固定在桁架503上,托辊502与支撑结构505通过联轴器506以及轴承507相连。
所述的输送带电机504位于桁架503的内部。
所述的动力系统6包括电机601,电机601带动桨叶604转动。
所述的机械臂7包括矩形网701,矩形网701通过竖直的轴703安装在舱体1前端入口两侧,矩形网701上下位置设置有夹板702;所述的机械臂7由舵机13控制,舵机13接收主控系统传递的信号。
所述的电池仓8对称分布在舱体1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高效清洁水面垃圾,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节省人工且经济适中的特点;本装置运作时,向前推进,漂浮垃圾经仓口进入后方垃圾收集网中,达到大面积高效收集垃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为输送带系统示意图。
图4为输送带示意图。
图5为垃圾收集网u形卡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做详细叙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水面垃圾清洁装置,包括舱体1、机械臂7、输送带系统5以及垃圾收集网10,其特征在于,在舱体1顶部安装有4个方向的超声波测距模块组2、密封充电口3;舱体1上盖内部设置有数字电路控制模块4;在舱体1内部设置有输送带系统5;在舱体1的底部设置有动力系统6;舱体1前端设置有机械臂7;舱体1外侧对称设置有电池仓8;环舱体1一周设有可充气式浮力控制装置9;舱体1后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网10;垃圾收集网10与舱体1后端通过u形卡轨11相连接;同时垃圾收集网10后部设有浮球12。
所述的可充气式浮力控制装置9是为整个装置提供浮力。
所述的垃圾收集网10后部的浮球12是为垃圾收集网10提供浮力。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输送带系统5包括输送带501、托辊502、桁架503、输送带电机504、支撑结构505、联轴器506以及轴承507。输送带电机504位于桁架503的内部。其工作原理为:输送带电机504收到控制信号→输送带电机504工作→通过联轴器506驱动托辊502旋转→进一步带动输送带501运动→将机器入口处的水和垃圾源源不断地送入主体内→送入的水和垃圾混合物在输送带的转动下进入垃圾收集网10内。
如图2所示:所述的动力系统6包括电机601、电机外壳602、电机后盖603以及桨叶604。
所述的机械臂7由矩形网701、夹板702以及转动轴703组成,机械臂7的运作由舵机13控制开合。
如图5所示,所述的垃圾收集网10与舱体1后端相连的u形卡轨11为提拉式,方便倾倒垃圾。
所述的数字电路控制模块4通过硅胶线与超声波测距模块组2、输送带电机504、动力系统6相连接,从而控制整个装置的运作。
该装置在自动巡航模式下,按照预设的程序在水面采用“直线折回”的前行方式,“地毯式”全面清洁垃圾。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装置检测到垃圾进入预设清理范围时,控制系统启动输送带系统5,随后又发送信号至舵机13控制机械臂7开合扫掠,完成垃圾输送的辅助任务;垃圾在输送带系统5的推送作用下进入垃圾收集网10。当垃圾收集量达到限度后,红外观应装置将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发送信号使输送带系统5和机械臂7停止运行,超声波测距模块组2与主控系统共同作用将装置停航于指定位置。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遥控方式,手动完成垃圾收集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