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1544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船舶下水的方法为水平滑道式和轨道滑车式,均需依靠外部牵引完成船舶的下水。水平滑道式牵引下水方法存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大、下水准备工作复杂、难度大和下水风险大等缺陷。轨道滑车式牵引下水方法存在下水准备工作复杂、难度大和下水风险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外部牵引的船舶下水方法。
[000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船舶下水更加安全、高效的移船小车系统。
[000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船舶下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布置至少一个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支撑船体;
[0008]步骤2:至少一个移船小车行走至拱形支架的拱洞中并顶升所述拱形支架和船体;
[0009]步骤3:移船小车将船体连同拱形支架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承载甲板。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所述船体的重量及重心位置布置所述拱形支架。
[0011]—种用于实现上述所述的船舶下水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包括拱形支架、移船小车和控制装置,所述拱形支架用于支撑船体,所述移船小车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移船小车以同步顶升支撑有所述船体的拱形支架的形式并将船体运送至设定的目标位置。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拱形支架包括支撑面和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面且与支撑面形成拱洞结构的至少两个支脚,多个拱形支架之间可横向组合和/或纵向组合。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移船小车系统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拱形支架上的模座,所述模座的上表面为与对应船体底部外形结构相适配的异形支撑面。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异形支撑面上还设置有胶垫。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系统为随移船小车同步移动的控制小车,所述移船小车包括车身和动力头,所述控制小车通过无线/优选通讯的方式与所述动力头信号连接。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拱形支架为钢支架。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拱形支架的支脚的个数为6个或者9个。
[0018]本发明船舶下水方法利用移船小车的顶升和行走功能,能够将整船抬起并连同拱形支架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完成下水作业,自行走式移船小车无需借助外力牵引,大大省去了传统下水方法需要的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船舶下水方法中所涉及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移船小车系统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拱形支架和船体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拱形支架与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提供的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拱形支架;2、船体;3、移船小车;4、模座;5、胶垫;6、外板;7、移船小车轨道;21、支撑面;22、支脚;41、异形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7]优选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方法。该船舶下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1:布置至少一个拱形支架I,拱形支架I支撑船体2。
[0030]船体2的制造需要经历制造船体分段和船体分段合拢两个工序,上述两个工序均需要船体支撑,一般常用的船体支撑包括水泥墩和砂箱墩。本实施例中,在造船时的布置船体支撑工序中同时布置拱形支架I。优选的,基于船体2的重量及重心位置布置拱形支架I,为移船小车3能够平稳、安全运送船体2做准备。如图1所示,船体2中间位置布置拱形支架I数量较多,拱形支架I相对于船体2中心对称布置。
[0031]步骤2:至少一个移船小车3行走至拱形支架I的拱洞中并顶升拱形支架I和船体2。
[0032]如图1所示,移船小车轨道7沿船体2玮度布置有四条,其中,每条移船小车轨道7布置有至少一个移船小车3,移船小车3穿设在不少于一个的拱形支架I的拱洞中。
[0033]移船小车3具有液压顶升(下降)、横移、微调、自行走以及荷载自动平衡的功能。移船小车3以顶升钢支架的形式进行抬船,可直接将船舶抬离墩,无需拆砂箱,减少了下水前的工作,降低了风险。
[0034]步骤3:移船小车3将船体2连同拱形支架I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承载甲板。优选的,移船小车3的行走轨迹由控制设备控制以确保移船小车3准确无误地将船体2运送至指定位置下水。
[0035]步骤4:整船抬至半潜驳或浮船坞后,移船小车3下降,使钢支架支撑在半潜驳或浮船坞甲板面,以便移船小车3退出。
[0036]本实施例船舶的下水方法利用移船小车3的顶升和行走功能,能够将整船抬起并连同拱形支架I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完成下水作业,自行走式移船小车3无需借助外力牵引,大大省去了传统下水方法需要的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
[0037]优选实施例2
[0038]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的船舶下水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移船小车系统包括拱形支架1、移船小车3和控制装置,拱形支架I用于支撑船体2,移船小车3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移船小车3以同步顶升支撑有船体2的拱形支架I的形式将船体2运送至设定的目标位置。
[0039]本实施例通过移船小车3可将船体2运送至设定的目标位置,拱形支架I用于支撑船体2,确保移船小车3能够顺利进入船体2下方以顶升船体2,以及运送到设定的目标位置后确保移船小车3能够顺利退出。
[0040]优选的,控制系统为随移船小车3同步移动的控制小车,移船小车3包括车身和动力头,控制小车通过无线/有线通讯的方式与动力头信号连接。
[0041]本实施例移船小车系统不仅能够用于船体2下水,还可作为船体分段以及分段合拢的运输系统。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0042]优选的,拱形支架I包括支撑面21和用于支撑该支撑面21且与支撑面21形成拱洞结构的至少两个支脚22,优选的,拱形支架I为钢支架。拱形支架I的支脚22的个数为6个或者9个。多个拱形支架I之间可横向组合和/或纵向组合,如图2所示,位于船体2中间位置的拱形支架I横向组合。拱形支架I根据船体2的重量及重心位置进行合理的横向组合和/或纵向组合,以使运送过程更加平稳。
[0043]为了防止移船小车3运送过程中船体2出现晃动或者倾斜等不平稳现象,如图3和图4所示移船小车3系统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拱形支架I上的模座4,模座4的上表面为与对应船体2底部外形结构相适配的异形支撑面41。异形支撑面41上还设置有胶垫5。
[004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布置至少一个拱形支架(I),所述拱形支架(I)支撑船体(2); 步骤2:至少一个移船小车(3)行走至拱形支架(I)的拱洞中并顶升所述拱形支架(I)和船体(2); 步骤3:移船小车(3)将船体(2)连同拱形支架(I)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承载甲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船体(2)的重量及重心位置布置所述拱形支架(I)。3.—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下水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船小车系统包括拱形支架(I)、移船小车(3)和控制装置,所述拱形支架(I)用于支撑所述船体(2),所述移船小车(3)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移船小车(3)以同步顶升支撑有所述船体(2)的拱形支架(I)的形式将船体(2)运送至设定的目标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架(2)包括支撑面(21)和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面(21)且与支撑面(21)形成拱洞结构的至少两个支脚(22),多个拱形支架(2)之间可横向组合和/或纵向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船小车系统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拱形支架(I)上的模座(4),所述模座(4)的上表面为与对应船体(2)底部外形结构相适配的异形支撑面(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支撑面(41)上还设置有胶垫(5)。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随移船小车(3)同步移动的控制小车,所述移船小车(3)包括车身和动力头,所述控制小车通过无线/有线通讯的方式与所述动力头信号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架(I)为钢支架。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船小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架(I)的支脚的个数为6个或者9个。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属于船舶领域,为解决现有船舶的下水方法和装置需要设置外部牵引装置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船舶下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置至少一个拱形支架,拱形支架支撑船体;至少一个移船小车行走至拱形支架的拱洞中并顶升拱形支架和船体;移船小车将船体连同拱形支架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承载甲板。本发明移船小车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船舶下水方法的移船小车能够将整船抬起并连同拱形支架运送至半潜驳或浮船坞,完成下水作业,自行走式移船小车无需借助外力牵引,大大省去了传统下水方法需要的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
【IPC分类】B63C3/12
【公开号】CN105667737
【申请号】CN201511034084
【发明人】龙汉新, 韦青嵩, 张光锋, 杨瀛, 安国辉
【申请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