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834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货运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对运输机货舱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机采用货舱二层运输平台的飞机只有IL-76和AN-70飞机。IL-76飞机货舱二层运输平台为单通道布置,承力结构有带撑杆的横梁、吊杆、斜撑杆、简易座椅等。两侧横梁一端通过快卸销与机身连接,另一端与简易座椅相连;简易座椅作为承力结构的一部分,兼有座椅和过道的作用,为一“U”型结构,拐角处通过合页相连; 吊杆主要承受竖向载荷,上端安装在吊车滑轨上,通过滚轮可以在吊车滑轨上前后移动,下端连接于横梁上;为了增加吊杆与横梁稳定性,两者之间还连有一小斜撑杆;飞机航向方向每隔一个梁布有一平行于地板平面斜撑杆,撑杆一端连接于横梁上,一端连于机身加强框上,用于传递航向和横向载荷。这样布置的结构其优点是1)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2)重量轻,安装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只需手工即可完成;3)综合利用吊车滑轨,机身上无吊杆专有连接接头,减轻了机身结构重量。其缺点是1)单通道布置,载运人员较少,不能成建制运送武装士兵;2)小装配件太多,装配耗时费力,难以实现快装、快卸的要求。AN-70飞机货舱二层运输平台是双通道布置,纵向可以布置四列座椅,分成若干块,每块均为一独立单元,使用时根据需要可以全部安装也可只安装前面几块。机身顶部和平台上分别布置有专有接头用于吊杆的连接;平台侧面布置平行于地板平面斜撑杆用于传递航向和横向载荷。其优点是1)双通道布置,载运人员多,可以成建制运送武装士兵;2)平台不连接于吊车滑轨上,不妨碍吊车的正常运行,可以通过使用吊车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其缺点是1)没有综合利用吊车滑轨,增加了机身结构重量;2)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运输机运载能力不足,快速拆装困难的问题,同时,可避免机身重量增加,增强对其他运载任务的运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四根吊杆、 地板骨架、两组侧撑杆、货舱吊轨四部分组成,每根吊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货舱吊轨上;地板骨架两侧各用一组侧撑杆与机身连接,每组侧撑杆包括两根,每根侧撑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铰接,另一端与机身铰接。[0018]每组侧撑杆中,两根侧撑杆在机身连接处有一个共同的铰接点,每根侧撑杆在地板骨架上单独有一个铰接点,三个铰接点构成三角形。四根吊杆中的一根长度可调。每组侧撑杆中的一根长度可调。在二层运输平台上航向布置四排座椅,其中,平台两侧分别布置一排座椅,平台中间相背布置两排座椅,两侧座椅与中间两排座椅之间形成双通道。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国外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现有运输机货舱二层平台运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货舱二层平台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同时,没有在机身上为二层运输平台设计专用装接头,避免了机身重量的增加。

图1是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结构简图其中,1-吊杆,2-地板骨架,3-侧撑杆,4-货舱吊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四根吊杆上端固定于货舱吊杆上,下端用螺栓与地板骨架连接,每根侧撑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通过螺栓连接,同侧的两侧撑杆没有连接的一端通过一个快卸销子铰与机身上一点。
权利要求1.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四根吊杆、地板骨架、两组侧撑杆、货舱吊轨四部分组成,每根吊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货舱吊轨上; 地板骨架两侧各用一组侧撑杆与机身连接,每组侧撑杆包括两根,每根侧撑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铰接,另一端与机身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撑杆中,两根侧撑杆在机身连接处有一个共同的铰接点,每根侧撑杆在地板骨架上单独有一个铰接点,三个铰接点构成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四根吊杆中的一根长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撑杆中的一根长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二层运输平台上航向布置四排座椅,其中,平台两侧分别布置一排座椅,平台中间相背布置两排座椅,两侧座椅与中间两排座椅之间形成双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货运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对运输机货舱系统的改进。一种运输机二层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由四根吊杆、地板骨架、两组侧撑杆、货舱吊轨四部分组成,每根吊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货舱吊轨上;地板骨架两侧各用一组侧撑杆与机身连接,每组侧撑杆包括两根,每根侧撑杆的一端与地板骨架铰接,另一端与机身铰接。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现有运输机货舱二层平台运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货舱二层平台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并且,避免了机身重量的增加。
文档编号B64C1/00GK202295281SQ2011203459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张慧娜, 晏明生, 牛东振, 王惟栋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