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428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用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用于中央翼与机身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某型机中央翼为整体油箱,此处与机身连接不仅要保证结构油密而且为关键受力部位。为满足结构密封同时提高结构疲劳性能及工艺性。为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有密封要求的关键受力部位的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0003](一)发明目的:
[0004]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密封部件密封要求,又能提高翼身连接结构疲劳性能,同时改善过盈螺栓连接的工艺性。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央翼与机身连接结构,本连接结构采用分段螺栓1分别穿过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调整垫板4、机身加强框5、锥形垫圈6与悬置螺母7配合;其中分段螺栓1由螺栓头101、过盈段102、过渡段103、间隙段104、卸荷槽105、MJ螺纹段106、牵引段107组成。过盈段102与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过盈配合保证中央翼整体油箱密封,过渡段103至间隙段104与机身加强框5间隙配合,MJ螺纹段与悬置螺母7配合通过锥形垫圈6压在机身加强框5,牵引段107在装配过程中起工艺牵引作用在装配结束后切掉。
[0007](三)有益效果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解决了密封区域的密封要求;其次,大大改善了过盈螺栓装配工艺性;同时提高了高应力部位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段螺栓1示意图,图3是卸荷槽与过渡圆角示意图,图4是承压凸缘螺栓头与标准螺栓头,图5是悬置螺母与锥形垫圈连接示意图,图6是螺母收压切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传统的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由螺栓、防松垫圈、自锁螺母组成,是一种典型连接结构。本发明采用的分段螺栓连接结构的特殊处在于一是位置特殊,在中央翼整体油箱内,必须保证油密且施工空间狭小;二是该处关键受力部位,需特殊形式才能满足翼身对接的强度、刚度、疲劳寿命要求,所以采用了特殊形式螺栓、螺母及垫圈。
[0012]—种中央翼与机身连接结构,本连接结构采用分段螺栓1分别穿过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调整垫板4、机身加强框5、锥形垫圈6与悬置螺母7配合;其中分段螺栓1由螺栓头101、过盈段102、过渡段103、间隙段104、卸荷槽105、MJ螺纹段106、牵引段107组成。过盈段102与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过盈配合保证中央翼整体油箱密封,通过过渡段103过度至间隙段104与机身加强框5间隙配合以降低工艺难度,MJ螺纹段与悬置螺母7配合通过锥形垫圈6压在机身加强框5提高结构抗疲劳性能,牵引段107在装配过程中起工艺牵弓I作用在装配结束后切掉。
[0013]在使用过程中,过盈段保证密封性,没有密封要求配合区域采用间隙段,如图2所示。设计间隙段可以有效减小螺栓装配时的压入力,如螺栓连接区域狭小无法为压力机等压入设备提供施工空间的情况下,增加牵引段,用于装配时提供压入力。牵引段在装配结束后切掉。
[0014]采用MJ螺纹、卸荷槽结合大尺寸过渡圆角(图3所示),有效提高螺栓疲劳性能。
[0015]特制螺栓头(见图4所示)增大螺栓头与连接件接触面保证较大预紧力不衰退,有效提高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
[0016]采用锥形垫圈与悬置螺母结合(图5所示),改善螺纹受载形式且减小或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提闻螺检疲劳寿命。
[0017]另外悬置螺母设计收压切口(图6所示)达到防松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中央翼与机身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本连接结构采用分段螺栓(1)分别穿过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调整垫板(4)、机身加强框(5)、锥形垫圈(6)与悬置螺母(7)配合;其中分段螺栓(1)由螺栓头(101)、过盈段(102)、过渡段(103)、间隙段(104)、卸荷槽(105)、MJ螺纹段(106)、牵引段(107)组成;过盈段(102)与机翼大梁⑵、机翼下壁板(3)过盈配合保证中央翼整体油箱密封,过渡段(103)至间隙段(104)与机身加强框(5)间隙配合,MJ螺纹段与悬置螺母(7)配合通过锥形垫圈(6)压在机身加强框(5),牵引段(107)在装配过程中起工艺牵引作用在装配结束后切掉。
【专利摘要】本发明用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用于中央翼与机身对接结构。本连接结构采用分段螺栓(1)分别穿过机翼大梁(2)、机翼下壁板(3)、调整垫板(4)、机身加强框(5)、锥形垫圈(6)与悬置螺母(7)配合。本发明解决了密封区域的密封要求;大大改善了过盈螺栓装配工艺性;同时提高了高应力部位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及安全性。
【IPC分类】F16B5/02, B64C1/26
【公开号】CN105314087
【申请号】CN201410263599
【发明人】张兴金, 李敏敏, 刘文艳, 王银积, 赵占军, 金功耀, 宋云霞, 李锐, 张建波, 王康, 陈永利, 梁永贵
【申请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