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飞机副翼等活动舵面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飞机的升力由机翼提供,飞机的活动舵面负责提供飞机做各种机动飞行时所需的力和力矩。副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左右副翼的不同偏转角度提供飞机滚转的力矩。传统的副翼结构是采用梁肋结构形成副翼舵面,在副翼梁上根据副翼的长度设置多个交点,副翼舵面通过交点和主翼面连接。在副翼舵面下方设置助力器接头,该接头与助力器作动筒相连,通过作动筒的驱动达到偏转副翼舵面的目的。驱动舵面的助力器接头不可避免的需要一定的摇臂长度,因此这样也不可避免的在机翼下方和副翼舵面下方形成助力器鼓包。鼓包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很大,从而导致飞机在燃油消耗和经济性上的损失。随着飞机对隐身性能的要求,外形鼓包也越来越成为其主要瓶颈之一。对于现代飞机采用助力器门筒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鼓包,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鼓包。此外,常规结构布局中,副翼助力器一般放置在主翼面中,因此需要在主翼面上开维护口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破坏了主传力结构,降低了结构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消除副翼舵面助力器鼓包,无需在主翼面上开助力器维护口盖的新型副翼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其包括舵面、传动结构和助力器接头,其中,传动结构包括扭力杆和传动角盒,所述传动角盒剖面由“[”型和圆弧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型结构与副翼前梁相套合连接,圆弧型部分的圆心与副翼转轴同心,扭力杆连接在传动角盒上,同时要求扭力杆与副翼转轴同轴,助力器接头一端与扭力杆同轴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在机身上,形成双支点梁,助力器接头摇臂与安装在机身内部的助力器相连,并与扭力杆垂直。
[0005]助力器接头与扭力杆之间为套合连接。
[0006]舵面传动角盒连接部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结构刚度的加强肋。
[0007]扭力杆通过对穿螺栓与传动角盒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通过将助力器安装在机身内,并通过扭力杆和传动角盒实现对副翼舵面的偏转操作,消除了助力器鼓包,提高了气动和隐身效益,同时取消了主翼面的助力器维护口盖,减少了主传力结构的破坏,提高了结构效率,从而带来气动、、隐身、燃油、经济性的巨大收益。而且在舵面传动角盒连接部设置若干加强肋,保证了结构刚度和副翼的操纵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1]其中,1-舵面、2-传动结构、3-助力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13]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的示意图。所述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包括舵面1、传动结构2和助力器接头3。舵面I整体结构外形类似与常规副翼舵局面,舵面传动角盒连接部设置有若干加强肋,以提高副翼舵面刚度。
[0014]请参阅图2,其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传动结构包括扭力杆和传动角盒。其中,所述传动角盒为不规则结构,其剖面由“[”型和圆弧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型结构为直框结构,其与副翼前梁套合连接,二者相互匹配,具有较高的传力效率。所述圆弧型部分的圆心与副翼转轴同心,从而可以减少干涉,提高传动角盒扭转刚度。扭力杆通过对穿螺栓连接在传动角盒上,同时要求扭力杆与副翼转轴同轴。
[0015]助力器接头一端与扭力杆同轴套合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在机身上,形成双支点梁,以增加扭转效率。助力器接头摇臂与安装在机身内部的助力器相连,并与扭力杆垂直,提供一个旋转力矩。
[0016]实际装配时,先将传动角盒安装到副翼舵面内,再将副翼舵面安装到主翼面上,然后从机身中将扭力杆插入传动角盒,并通过对穿螺栓固定,再将助力器接头套接在扭力杆上,助力器摇臂与安装在机身内助力器相连,完成副翼安装。
[0017]实际工作时,助力器通过助力器接头带动扭力杆旋转,并通过传动角盒带动副翼舵面旋转。
【主权项】
1.一种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舵面、传动结构、助力器和助力器接头,其中,传动结构包括扭力杆和传动角盒,所述传动角盒剖面由“[”型和圆弧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型结构与副翼前梁相套合连接,圆弧型部分的圆心与副翼转轴同心,扭力杆连接在传动角盒上,同时要求扭力杆与副翼转轴同轴,助力器接头一端与扭力杆同轴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身上,形成双支点梁,助力器接头摇臂与安装在机身内部的助力器相连,并与扭力杆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助力器接头与扭力杆之间为套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其特征在于:舵面传动角盒连接部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结构刚度的加强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扭力杆通过对穿螺栓与传动角盒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飞机副翼等舵面结构的改进。所述无鼓包飞机副翼结构包括舵面、传动结构和助力器接头,其中,传动结构包括扭力杆和传动角盒,所述传动角盒剖面由“[”型和圆弧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型结构与副翼前梁相套合连接,圆弧型部分的圆心与副翼转轴同心,扭力杆连接在传动角盒上,助力器接头一端与扭力杆同轴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在机身上,形成双支点梁,助力器接头摇臂与安装在机身内部的助力器相连,并与扭力杆垂直。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助力器放置在机身内,从而消除机翼下巨大的助力器鼓包,在机翼主翼面上不需要维护助力器的口盖,减少了主承力结构的破坏,提高了结构效率。
【IPC分类】B64C9-00, B64C13-28
【公开号】CN204433036
【申请号】CN201420815373
【发明人】常楠, 何娅梅, 杨军, 张庆茂, 甘学东, 潘立新
【申请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