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8730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机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机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悬臂均是位于同一平面上,为了防止悬臂上的螺旋桨工作过程中发生干涉,多旋翼无人机悬臂长度做得较大、重量也因此较大,降低了多旋翼无人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此外,不同旋翼数量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部分都需要分别设置模具,制作成本较高。
[0003]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身和悬臂均是组装结构,例如焊接固定、螺栓固定等,其连接强度较低,安装过程复杂,且精度较差。
[0004]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悬臂均是粗细均匀的结构,因此,为了保证悬臂的强度,悬臂与机身连接的部分尺寸合适,而悬臂端部附近的尺寸则过大,远远超过了需要,增大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成本和整机重量,降低了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
[0005]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的起落架通常是固定结构,不能进行收折,非常不便于运输,而且,起落架通常是刚性结构,多旋翼无人机降落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机架,它尺寸较小,制作成本较低。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机身四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多个悬臂,所述多个悬臂分为至少两组,各组悬臂的端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多个悬臂的端部分布为至少两层,相邻层的悬臂之间错位对应。
[0009]为了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要,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悬臂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悬臂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臂层,另一组悬臂沿斜上方延伸,形成斜翘臂层。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水平臂层和/或斜翘臂层安装螺旋桨等部件,组成不同种类的多旋翼无人机。
[0010]为了保证机身、悬臂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机身与悬臂采用镁合金材料铸造成型为一体。一体结构的机架减少了装配过程,而且提高了机架的制作精度。镁合金材料与炭纤维材料相比,比重相近,价格便宜得多,而且镁合金刚性强,吸震性好,且利于压制花纹。
[0011]为了在保证悬臂强度的同时,降低悬臂的重量和制作成本,优选地,所述悬臂呈从内到外逐渐变细的锥状。因此,降低了多旋翼无人机的整机重量,提高了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
[0012]为了在保证悬臂强度的同时,降低悬臂的重量和制作成本,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横截面呈倒U型,使悬臂的下部形成用于容纳导线的凹腔,所述机身上设置第一导线通过孔与悬臂上的凹腔连通。凹腔、第一导线通过孔可以便于安装导线,而且U型悬臂的两侧壁可以形成对导线的防护。
[0013]为了便于安装电机,且保证电机座与悬臂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悬臂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型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竖板上设置第二导线通过孔与悬臂上的凹腔连通,所述电机座的横板上设置第三导线通过孔与第二导线通过孔对应。第二导线通过孔、第三导线通过孔可以便于安装导线。
[0014]—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机架。
[0015]为了防护机身内的电路系统,优选地,所述悬臂的端部设有螺旋桨以及螺旋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身的上端设置上端盖封口,所述机身的下端设置下端盖封口,形成密封结构的机身,机身内安装有驱动电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
[0016]为了便于起落架的收折、运输,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机身下方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两个H型架,两个H型架的横梁的中部铰接,形成可收折的起落架。
[0017]为了减少多旋翼无人机着陆时所受的冲击力,优选地,所述两个H型架的立杆下部均设有弹性支撑腿。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多旋翼无人机悬臂的端部分布为至少两层,相邻层的悬臂之间错位对应,大大缩小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半径,各层悬臂上的螺旋桨之间不会发生干涉,而且,相对于各悬臂均上安装上、下螺旋桨的多旋翼无人机来说,本多旋翼无人机的螺旋桨覆盖面积较大,大大提升了飞行能力。
[0020]由于缩小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半径,多旋翼无人机悬臂的长度较短、重量也因此较轻,大大提升了多旋翼无人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此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层或数层悬臂安装螺旋桨,使用范围广泛,对厂家来说,这些规格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部分只需一幅模具即可制作,制作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不意图;
[0023]图3为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多旋翼无人机的斜轴测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附图中,I为机身,2为悬臂,3为第一导线通过孔,4为电机座,5为第二导线通过孔,6为第三导线通过孔,7为螺旋桨,8为驱动电机,9为水平臂层,10为斜翘臂层,11为上端盖,12为下端盖,13为H型架,14为弹性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见图3,为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
[0029]包括圆筒状的机身1,机身I四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多个悬臂2,所述机身I与悬臂2采用镁合金材料铸造成型为一体。所述悬臂2呈从内到外逐渐变细的锥状。所述悬臂2的横截面呈倒U型,使悬臂2的下部形成用于容纳导线的凹腔,所述机身I上设置第一导线通过孔3与悬臂2上的凹腔连通。所述悬臂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Γ”型电机座4,所述电机座4的竖板上设置第二导线通过孔5与悬臂2上的凹腔连通,所述电机座4的横板上设置第三导线通过孔6与第二导线通过孔5对应。
[0030]所述多个悬臂2分为至少两组,各组悬臂2的端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多个悬臂2的端部分布为至少两层,相邻层的悬臂2之间错位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2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悬臂2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悬臂2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臂层9,另一组悬臂2沿斜上方延伸,形成斜翘臂层10。机架半径为0.65m。
[0031]参见图1至图5,为多旋翼无人机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
[0032]参见图3,包括机架,参见图1、图2、图5,所述悬臂2的端部设有螺旋桨7以及螺旋桨7的驱动电机8,所述机身I的上端设置上端盖11封口,所述机身I的下端设置下端盖12封口,形成密封结构的机身I,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I内设有螺钉座,所述上端盖U、下端盖12上设有螺钉孔,上端盖11、下端盖12与机身I内的螺钉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机身I内安装有驱动电机8的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电源、控制系统以及驱动电机8的导向延伸过第一导线通过孔3、悬臂2上的凹腔、第二导线通过孔5以及第三导线通过孔6。多旋翼无人机的半径约为2m。
[0033]参见图4,还包括固定在机身下方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两个H型架13,两个H型架13的横梁的中部通过螺栓铰接,形成可在水平方向收折的起落架,一般的轿车后备箱即可容纳。两个H型架13的立柱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机身I的L型缺口部,用于对机身I径向限位和轴向限位,L型缺口部与机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H型架13的立杆下部均设有弹性支撑腿14。所述弹性支撑腿14与H型架13的立杆滑动配合,并设置压缩弹簧作为缓冲。
[00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机身四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多个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悬臂分为至少两组,各组悬臂的端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多个悬臂的端部分布为至少两层,相邻层的悬臂之间错位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悬臂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悬臂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臂层,另一组悬臂沿斜上方延伸,形成斜翘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与悬臂采用镁合金材料铸造成型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呈从内到外逐渐变细的锥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横截面呈倒U型,使悬臂的下部形成用于容纳导线的凹腔,所述机身上设置第一导线通过孔与悬臂上的凹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端部一体成型有“Γ”型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竖板上设置第二导线通过孔与悬臂上的凹腔连通,所述电机座的横板上设置第三导线通过孔与第二导线通过孔对应。7.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机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端部设有螺旋桨以及所述螺旋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身的上端设置上端盖封口,所述机身的下端设置下端盖封口,形成密封结构的机身,机身内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机身下方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两个H型架,两个H型架的横梁的中部铰接,形成可收折的起落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H型架的立杆下部均设有弹性支撑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机架,它尺寸较小,制作成本较低。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机架包括机身,机身四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多个悬臂,所述多个悬臂分为至少两组,各组悬臂的端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多个悬臂的端部分布为至少两层,相邻层的悬臂之间错位对应。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所述的机架。
【IPC分类】B64C27/08, B64C1/06
【公开号】CN205239901
【申请号】CN201520647626
【发明人】吴会能
【申请人】吴会能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