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试验夹具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支承机构。飞机支承机构包括:前支承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飞机发房底部外挂接头的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接头;后支承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飞机发房底部内侧的发动机推力销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接头;轨道车,底部设置有滚轮,前支承架和后支承架分别固定设置在轨道车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能够通过固定设置在飞机底部的前支承架和后支承架来代替起落装置对飞机进行支撑,以方便进行试验,另外,能够通过轨道车对前支承架、后支承架上以及固定设置在前支承架和后支承架上的飞机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试验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专利说明】
_种飞机支承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试验夹具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支承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飞机在进行天线辐射类试验时,通常要求飞机架在一定高度位置。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导致试验时无法使用飞机起落装置支承飞机机体,只能采用其它途径方法。此夕卜,飞机三处起落装置位置较为分散,不集中,容易造成辐射信号多次反射问题,给试验测试工作带来麻烦。为此,如何找到一种替代起落装置而又降低射频信号反射的机械结构成为摆在飞机测试工程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飞机支承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飞机支承机构,包括:
[0006]前支承架,位于飞机发房底部,所述前支承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飞机发房底部外挂接头的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接头;
[0007]后支承架,位于飞机发房底部内侧,所述后支承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飞机发房底部内侧的发动机推力销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接头;
[0008]轨道车,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前支承架和所述后支承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车的顶部。
[0009]可选的,所述前支承架包括:
[0010]第一过渡梁,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1]两个第一连接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梁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轨道车底部固定连接;
[0012]两个第一对接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梁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接头。
[0013]可选的,所述后支承架包括:
[0014]第二过渡梁,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5]两个第二连接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轨道车底部固定连接;
[0016]两个第二对接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接头。
[0017]可选的,所述后支承架还包括:
[0018]第三对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对接板之间,用于与飞机的支承杆固定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轨道车包括:
[0020]车体框架,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的底部;
[0021]第三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滚轮包括有刹车。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渡梁和所述第二过渡梁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002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25]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能够通过固定设置在飞机底部的前支承架和后支承架来代替起落装置对飞机进行支撑,以方便进行试验,另外,能够通过轨道车对前支承架、后支承架上以及固定设置在前支承架和后支承架上的飞机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试验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飞机支承机构中前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飞机支承机构中后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飞机支承机构中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飞机支承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支承机构,包括轨道车3以及设置在轨道车3上的前支承架I和后支承架2。
[0033]具体地,前支承架I位于飞机发房底部;前支承架I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飞机发房底部外挂接头的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接头11;试验时,第一连接接头11能够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安装孔中,从而实现前支承架I与飞机发房底部外挂接头的固定。
[0034]后支承架2位于飞机发房底部内侧;后支承架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飞机发房底部内侧的发动机推力销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接头21;同样,试验时,第二连接接头21能够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发动机推力销孔中,从而实现后支承架2与发动机推力销的固定。
[0035]轨道车3底部设置有滚轮31,以方便移动;前支承架I和后支承架2分别固定设置在轨道车3的顶部;试验时,能够通过轨道车3将前支承架1、后支承架2以及飞机移动至需要的位置。
[0036]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能够通过固定设置在飞机底部的前支承架I和后支承架2来代替起落装置对飞机进行支撑,以方便进行试验;另外,能够通过轨道车3对前支承架1、后支承架2以及飞机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试验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0037]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中,前支承架I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种适合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前支承架I包括第一过渡梁12、第一连接板13以及第一对接板14。
[0038]第一过渡梁12沿水平方向设置,其横截面优选为矩形,以提高整体强度。第一连接板13数量优选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过渡梁12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轨道车3底部固定连接,对称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固定效果更稳定。进一步,第一对接板14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连接接头11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两个第一对接板14对称设置在第一过渡梁12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第一连接接头U。其中,上述提及(以及后续将要提及)的固定连接处,均优选采用螺栓连接(图中未示出),以方便拆装。
[0039]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飞机与轨道车3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优选具有400mm距离),在第一对接板14与第一过渡梁12顶部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一支撑柱15,第一支撑柱15与第一过渡梁12—体成型,第一支撑柱15的顶部与第一对接板14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柱15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合的选择。
[0040]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中,后支承架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种适合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后支承架2包括第二过渡梁22、第二连接板23、第二对接板24以及第三对接板25。
[0041]第二过渡梁22沿水平方向设置,其横截面优选为矩形,以提高整体强度。第二连接板23数量优选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过渡梁22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轨道车3底部固定连接,对称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固定效果更稳定。进一步,第二对接板24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二连接接头21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两个第二对接板24对称设置在第二过渡梁22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第二对接板24 ο第三对接板25固定设置在第二过渡梁2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二对接板24之间,具体位置是与飞机的支承杆位置相匹配,用于与支承杆固定连接。
[0042]同样,为了保证飞机与轨道车3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优选具有400mm距离),在第二对接板24和第三对接板25与第二过渡梁22顶部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支撑柱26,第二支撑柱26与第二过渡梁22—体成型,第二支撑柱26的顶部与第二对接板24和第三对接板25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柱26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合的选择。
[0043]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中,轨道车3同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种适合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轨道车3包括滚轮31、车体框架32、第三连接板33以及刹车等。
[0044]车体框架32有多根横纵梁焊接构成,呈矩形框架结构;滚轮31固定设置在车体框架32的底部;第三连接板33固定设置在车体框架32的顶部,设置数量与位置可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3的安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八个,每两个为一组,一组便能够用于与第一连接板13或者第二连接板23固定连接。
[0045]进一步,滚轮31还包括有刹车;并且,滚轮31可以分为运动轮、刹车轮等,在车体框架32上还可以设置防侧翻机构。
[0046]本实用新型的飞机支承机构能够使飞机可以架在转台塔上,支承座结构外形规贝1J;另外,可以在飞机支承机构外表面额外粘铺已知的吸波材料,以降低射频信号反射。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支承架(I),位于飞机发房底部,所述前支承架(I)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飞机发房底部外挂接头的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接头(11); 后支承架(2),位于飞机发房底部内侧,所述后支承架(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飞机发房底部内侧的发动机推力销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接头(21); 轨道车(3),底部设置有滚轮(31),所述前支承架(I)和所述后支承架(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车(3)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架(I)包括: 第一过渡梁(12),沿水平方向设置; 两个第一连接板(1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梁(12)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轨道车(3)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对接板(1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梁(12)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接头(U)。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承架(2)包括: 第二过渡梁(22 ),沿水平方向设置; 两个第二连接板(2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22)的轴线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轨道车(3)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对接板(2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22)的顶部,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接头(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承架(2)还包括: 第三对接板(2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梁(2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对接板(24)之间,用于与飞机的支承杆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3)包括: 车体框架(32),所述滚轮(31)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32)的底部; 第三连接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32)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板(23)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1)包括有刹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梁(12)和所述第二过渡梁(2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文档编号】B64F5/00GK205525034SQ20162007168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李清波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