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692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柔性带、柔性线的快速拉吊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可用于柔性带、柔性线的快速拉吊收线装置,CN2411701Y公开的收线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其结构较复杂、组成零件多、体积大、运动不够稳定,且常常回出现机械失灵如卡线不紧、打滑或抱死不收线等现象,故其装配工序多且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紧凑、操作灵活、稳定可靠、安装简便且生产效率高的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绕线轮呈圆形并以圆心为转轴,具有后壳(1)和前壳(2)并具壳腔,该收放器还具有中壳(3)、带状弹簧(4)、拉钩(5)、拉伸弹簧(6)、拔杆(7)、触动按钮(8)和拉线(9),中壳(3)的外沿有均匀分布的齿槽(12),缠绕圈数多于拉线(9)完全缠绕时圈数的带状弹簧(4)位于中壳(3)的壳腔内且其绕向与拉线(9)的绕向相反,拉伸弹簧(6)的一端通过拔杆(7)上的孔与由锣丝或铆钉(11)固定于后壳(1)上的拔杆(7)相连,位于壳体外沿的呈活动状态的圆柱形触动按钮(8)与拔杆(7)的一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并由拔杆(7)顶住触动按钮(8),拔杆(7)的另一端搭在中壳(3)的齿形线上并于锁定状态下位于齿槽(12)内,拔杆(7)与齿槽(12)的接触端的大小和形状与齿槽(12)相适应,端部带有拉钩(5)的拉线(9)的另一端固定在中壳(3)上并绕在中壳(3)的外沿。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壳体边缘上下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走线槽(10),此外,壳体的相应位置上还具有两个装配用的螺丝孔(15)以及两只固定螺丝钉用的螺柱(16),由于在使用中是将所述的两只收放器背靠背并联使用,加有前述的结构便于其二者互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触动按钮(8)的前端具有扩大端,顶端为可以与齿槽(12)相吻合的圆弧形,触动按钮(8)所在的导孔(14)的大小和形状与其相适应。此设计是为了限制触动按钮(8)的滑动距离并保证其不会脱出导孔(14),顶端为可以与齿槽(12)相吻合的半圆形是为了使触动按钮(8)在齿槽(12)内活动自如。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又可以是齿槽(12)两边的齿头(13)的一边为圆滑的弧线,另一边有由内弯弧形齿槽面与齿面形成的尖端。这样,可以保证触动按钮(8)在运行中适时且在适当位置上活动自如地脱出或进入齿槽(12)内,以顺利的完成放线或收线操作。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绕线装置以圆心为转轴,绕线保持在圆周上,保证了在拉线时均匀顺畅,收线时沿切线方向缠绕,装置运动自如;带状弹簧(4)位于中壳(3)的的壳腔内且其绕向与拉线(9)的绕向相反,带状弹簧(4)的缠绕圈数多于拉线(9)完全缠绕时的圈数,为收线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源,使动力随拉线的幅度增大而增大;拔杆(7)为变形杠杆,杠杆的支承点固定在壳体上,拔杆可以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绕支承点转动,拔杆的复位是通过在拔杆锁紧的另一端安装拉伸弹簧(6),拉伸弹簧(6)的弹力迫使拔杆复位。在拉伸弹簧(6)的作用下,触动按钮(8)与拔杆(7)的一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并由拔杆(7)顶住触动按钮,另一端搭在中壳(3)的齿形线上,一旦该端运动进入齿槽,运动即被锁定,拉线(9)运动停止,当拉线(9)受力超过一定值,拔杆(7)搭在齿形线上的一端就被迫退出齿槽,拉线运动即继续进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拔杆(7)与中壳(3)的接触端形状最好为半圆柱形,中壳(3)上的齿槽底部最好为圆弧形,以减小拔杆锁紧端的滑动阻力和磨损,使收放线操作运动自如。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拉钩(5)在力的作用下,牵引与其相连的拉线(9)使其向外拉出,中壳(3)在切线方向力的作用下绕中心轴转动,中壳(3)的转动迫使外端固定在其上的带状弹簧(4)绕中壳轴心方向收紧,中壳(3)的转动对拔杆(7)嵌入齿槽产生一绕拔杆自身轴转动的力矩,使拔杆嵌入端脱离。停止拉线,拉线(9)受力消除,中壳(3)在带状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有回转的倾向,拔杆(7)在拉伸弹簧(6)的作用下嵌入中壳(3)的齿槽,机构处于稳定状态。当触动按钮(8)受到揿压时,拔杆(7)嵌入齿槽端脱出齿槽,中壳(3)在带状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回转带动拉线(9)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根据收线和控制部分的结构需要,采用圆形作为壳体的整体结构,触动按钮安装在喀壳体的圆周上,极大地减小了其体积和占地空间;2、操作灵活、运行稳定可靠且使用效率高由于其结构合理且零件少,不会产生机械故障和机构失灵,不会发生线卡不紧、打滑和抱死不收线等现象。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收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1是后壳,2是前壳3是中壳,4是带状弹簧,5是拉钩,6是拉伸弹簧,7是拔杆,8是触动按钮,9是拉线,10是走线槽,11是固定螺丝或铆钉,12是齿槽,13是齿头,14是导孔,15是螺丝孔,16是螺柱。
图2中,收放器处于拉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地描述参照图1和图4,,中壳(3)的外沿有均匀分布的齿槽(12),缠绕圈数多于拉线(9)完全缠绕时圈数的带状弹簧(4)位于中壳(3)的壳腔内且其绕向与拉线(9)的绕向相反,拉伸弹簧(6)的一端通过拔杆(7)上的孔与由锣丝或铆钉(11)固定于后壳(1)上的拔杆(7)相连,位于壳体外沿的呈活动状态的圆柱形触动按钮(8)与拔杆(7)的一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并由拔杆(7)顶住触动按钮(8),拔杆(7)的另一端搭在中壳(3)的齿形线上并于锁定状态下位于齿槽(12)内,拔杆(7)与齿槽(12)的接触端的大小和形状与齿槽(12)相适应,端部带有拉钩(5)的拉线(9)的另一端固定在中壳(3)上并绕在中壳(3)的外沿。
参照图1和图2,壳体边缘上下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走线槽(10),壳体的相应位置上还具有两个装配用的螺丝孔(15)以及两只固定螺丝钉用的螺柱(16),图2中拔杆(7)嵌入中壳(3)齿槽的一端脱离了齿槽,处于收线状态。
参照图3,触动按钮(8)的前端具有扩大端,顶端为可以与齿槽(12)相吻合的圆弧形,触动按钮(8)所在的导孔(14)的大小和形状与其相适应;齿槽(12)两边的齿头(13)的一边为圆滑的弧线,另一边有由内弯弧形齿槽面与齿面形成的尖端。
权利要求1.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绕线轮呈圆形并以圆心为转轴,具有后壳(1)和前壳(2)并具壳腔,其特征在于收放器还具有中壳(3)、带状弹簧(4)、拉钩(5)、拉伸弹簧(6)、拔杆(7)、触动按钮(8)和拉线(9),中壳(3)的外沿有均匀分布的齿槽(12),缠绕圈数多于拉线(9)完全缠绕时圈数的带状弹簧(4)位于中壳(3)的壳腔内且其绕向与拉线(9)的绕向相反,拉伸弹簧(6)的一端通过拔杆(7)上的孔与由锣丝或铆钉(11)固定于后壳(1)上的拔杆(7)相连,位于壳体外沿的呈活动状态的圆柱形触动按钮(8)与拔杆(7)的一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并由拔杆(7)顶住触动按钮(8),拔杆(7)的另一端搭在中壳(3)的齿形线上并于锁定状态下位于齿槽(12)内,拔杆(7)与齿槽(12)的接触端的大小和形状与齿槽(12)相适应,端部带有拉钩(5)的拉线(9)的另一端固定在中壳(3)上并绕在中壳(3)的外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器,其特征在于壳体边缘上下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走线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器,其特征在于触动按钮(8)的前端具有扩大端,顶端为可以与齿槽(12)相吻合的圆弧形,触动按钮(8)所在的导孔(14)的大小和形状与其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器,其特征在于齿槽(12)两边的齿头(13)的一边为圆滑的弧线,另一边有由内弯弧形齿槽面与齿面形成的尖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随动式柔线快速收放器,由后壳(1)、前壳(2)、中壳(3)、带状弹簧(4)、拉钩(5)、拉伸弹簧(6)、拔杆(7)、触动按钮(8)和拉线(9)构成,中壳(3)的外沿有均匀分布的齿槽(12),带状弹簧(4)位于中壳(3)的壳腔内且其绕向与拉线(9)的绕向相反,带状弹簧(4)的缠绕圈数多于拉线(9)完全缠绕时的圈数,触动按钮(8)与拔杆(7)的一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并由拔杆(7)顶住触动按钮(8),解决了现有收放器结构复杂、体积大、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结构紧凑、操作灵活、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并联使用且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广泛适合于工业、日用品或其他行业中收放柔性带和柔性线使用。
文档编号B65H75/34GK2512754SQ01257839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4日
发明者杨齐俊 申请人:深圳市美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