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梯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吊顶结构,包括吊顶框架、分别可开闭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其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左侧之间通过第一锁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也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第一顶板并列设置,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右侧之间通过第二锁止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结构采用两块可分别单独开闭的顶板组合,不仅减小了单个顶板的尺寸,减轻了单个顶板的重量,避免吊顶顶板变形的缺陷,而且两块顶板可单独开闭,可根据需要仅打开一块顶板或两块都打开,下方还有站人维修的空间,更方便于维修人员站在轿厢内对电梯吊顶上方进行维修。
【专利说明】一种电梯吊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的吊顶结构,尤其是一种组合的电梯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电梯吊顶结构都是由一块顶板构成,如果轿厢尺寸较大,则吊顶结构的顶板不仅尺寸大,而且重量也会比较大,造成顶板容易变形。在传统电梯轿厢中采用这种一片式的可开闭的吊顶结构时,当吊顶内的灯坏了,轿厢内的人要打开吊顶的时候,由于顶板重量大,不仅开启困难,而且大尺寸的顶板向内打开时,轿厢内的人难以避开,轿厢内无法站人进行维修,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变形,开闭更方便、省力的电梯吊顶结构,这种电梯吊顶结构在吊顶向内开启后轿厢内还有站人维修的空间。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框架、分别可开闭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其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左侧之间通过第一锁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也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第一顶板并列设置,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右侧之间通过第二锁止机构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为第一偏心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为第二偏心锁止机构。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锁钩、转动连接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个上的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一锁舌,所述第一偏心轮旋转后所述第一锁舌与所述第一锁钩相扣紧;所述第二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二锁钩、转动连接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二锁舌,所述第二偏心轮旋转后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第二锁钩相扣紧。
[000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心轮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偏心轮上设有第二把手。
[0009]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结构采用两块并列可分别开闭的顶板,代替传统的一整块顶板,减小了单个顶板的尺寸,减轻了单个顶板的重量,避免吊顶顶板变形的缺陷,而且两块顶板可单独开闭的设计,开闭更容易,维修时可根据需要仅打开一块顶板或两块都打开,当第一顶板和/或第二顶板打开时,下方还有站人维修的空间,维修吊顶内的灯时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2]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5]请参阅图1至4,一种电梯吊顶结构,包括吊顶框架1、分别可开闭的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3。吊顶框架I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安装座11、12,第一顶板2的一端铰接在吊顶框架I的中部左侧的旋转安装座11上,其另一端在关闭时与吊顶框架I的左侧之间通过第一锁止机构4连接。第二顶板3的一端铰接在吊顶框架I的中部右侧的旋转安装座12上,第二顶板3与第一顶板2并列设置,第二顶板3的另一端在关闭时与吊顶框架I的右侧之间通过第二锁止机构5连接。
[0016]如图2所示,第一锁止机构4为第一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吊顶框架I和第一顶板2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锁钩、转动连接在吊顶框架I和第一顶板2的另一个上的第一偏心轮。本实施例中,第一锁钩41设置在吊顶框架I上,第一偏心轮42设置在第一顶板2上,第一偏心轮42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一锁舌43,第一偏心轮42上设有第一把手44。操作第一把44手令第一偏心轮42逆时针旋转后第一锁舌43与第一锁钩41相扣紧,从而使第一顶板2保持在关闭状态。
[0017]如图3所示,第二锁止机构5为第二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吊顶框架I和第二顶板3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二锁钩、转动连接在吊顶框架I和第二顶板3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偏心轮。本实施例中,第二锁钩51设置在吊顶框架I上,第二偏心轮52设置在第二顶板3上,第二偏心轮52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二锁舌53,第二偏心轮52上设有第二把手54。操作第二把54手令第二偏心轮42顺时针旋转后第二锁舌53与第二锁钩51相扣紧,从而使第二顶板3保持在关闭状态。
[0018]请参阅图4,在分别打开第一锁止机构4和第二锁止机构5后,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3在各自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旋转开启,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3呈并列垂挂在吊顶框架I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3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打开,这里不在赘述。
[0019]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梯吊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仅减小了单个顶板的尺寸,减轻了单个顶板的重量,避免吊顶顶板变形的缺陷,而且两块顶板可单独开闭,维修时可根据需要仅打开一块顶板或两块都打开,下方还有站人维修的空间,更方便于维修人员站在轿厢内对电梯吊顶上方进行维修。
[002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框架、分别可开闭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其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左侧之间通过第一锁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也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第一顶板并列设置,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在关闭时与所述吊顶框架的右侧之间通过第二锁止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为第一偏心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为第二偏心锁止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锁钩、转动连接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另一个上的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一锁舌,所述第一偏心轮旋转后所述第一锁舌与所述第一锁钩相扣紧;所述第二偏心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二锁钩、转动连接在所述吊顶框架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的边缘设有半环状的第二锁舌,所述第二偏心轮旋转后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第二锁钩相扣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偏心轮上设有第二把手。
【文档编号】B66B11-02GK204280985SQ201420706932
【发明者】陈焕滨, 王春香, 任明权 [申请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