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茶叶束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束包机。
背景技术:
现今茶叶束包机结构,请台湾专利公告第377702号,该案是在机台前后面的中段对应位置设有二滑轨,二滑轨中段设有置放盘;机台底部设置有马达,马达同时将动力传输至二减速器,每一减速器以一万向传动轴分别传动束包轮组,束包轮组在轮座内枢设有二束包轮,二束包轮底端同轴设有链轮,并以链条连结,而其中一链轮则连接万向传动轴,借由马达连动束包轮转动;其中二束包轮组的轮座下方分别枢设一连杆组,使气压缸以其推杆枢接连杆组的长连杆,且以气压缸末端的枢接座枢接另一连杆组的长连杆;而两连杆组包括长连杆、短连杆、横杆及适量的连杆,其短连杆、横杆及适量的连杆枢结成一四连杆组,且分别以长连杆、短连杆与二连杆的一端枢设于轮座下方侧,使两连杆组可因气压缸的动作而使二束包轮组而相对夹合或分离。
该案在气压缸动作时,使两连杆组平等摇摆,令二束包轮组以等速度或近乎等力向中央的置放盘夹合,配合束包轮自转而将茶叶束包于袋内,且不会使茶叶有压坏的缺点,然而,该案的束包轮组直接受气压缸及连杆组动作而同步位移,而该束包轮组、气压缸及连杆组呈一悬吊状态,故在承受束包的应力下,稳定性不足,常会有极大的噪音,且该结构容易出现震动散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束包机,其可支撑两束包轮组同步离合而增加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茶叶束包机,其主要具有一机台,该机台中间隔设有两束包轮组,束包轮组内设有受动力源及万向传动轴驱动而自转的束包轮,机台上还设有使两束包轮同步呈相对夹合或分离的连杆组及气压缸;其中该机台在两束包轮组一侧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由一固定座、两组齿盘、两辅助杆构成;该固定座设于两束包轮组一侧,其在相对两束包轮组中央位置间隔设有两可供枢轴穿枢的枢孔;两组齿盘纵向相接于两束包轮组中央,该齿盘设有啮齿,其转动中心设有枢孔,该枢孔由枢轴穿枢于固定座上,且两齿盘呈相互啮合状态,而两齿盘分别锁固有辅助杆;两辅助杆各枢连相对应的束包轮组。
该固定座限位滑移在机台内。
该两组齿盘各以两片为一组设置。
该齿盘呈半圆状,其圆弧面设有啮齿。
该齿盘在枢孔上、下方间隔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和所述的枢孔呈直线设置;而辅助杆在相对固定孔的位置设有锁孔,一螺栓穿过锁孔及齿盘的固定孔而和螺帽锁合,令辅助杆及齿盘结合成一体。
该辅助杆顶端设有第二枢孔,一轴件穿过该第二枢孔而穿枢于相对应的束包轮组底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机台的两束包轮组一侧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是由一固定座、两组齿盘、两辅助杆构成;而机台在两束包轮组中央的一侧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则枢设有两相互啮合的齿盘,两齿盘分别锁固有辅助杆,两辅助杆枢连相对应的束包轮组,因此当两束包轮组在相向夹合束包、或者反向分离时,其辅助杆会同步带动相对应的齿盘在固定座上啮合传动,配合两齿盘在固定座上的啮合不分离结构,使得其在进行茶叶束包时,能大幅提升在实施上的稳定程度,使整体结构性因连接一体而被有效强化,从而达到减震及消除噪音的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视的动作示意图。
图中1 机台 11 滑轨12 置放盘2 动力源21 万向传动轴 3束包轮组4 束包轮组 31 轮座41 轮座32 束包轮42 束包轮 33 链轮43 链轮 34 链条44 链条5 气压缸6 连杆组 7连杆组81 固定座810 枢孔811 枢轴82 齿盘 820 啮齿821 枢孔
822 固定孔 83 辅助杆830 枢孔831 锁孔832 螺栓 833 螺帽834 第二枢孔835 轴件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在机台1中段位置设有滑轨11,滑轨11中段设有置放盘12;机台1内设有动力源2,动力源2能同时将动力传输至两万向传动轴21,并分别传动两束包轮组3、4;束包轮组3、4是于轮座31、41内各并列枢设有二束包轮32、42,二束包轮32、42底端同轴设有链轮33、43,并以链条34、44连结,其中一链轮33、43则连接万向传动轴21;二束包轮组3、4于轮座31、41下方分别枢设一四连杆组6、7,两四连杆组6、7之间则横向枢连一气压缸5,使两连杆组6、7可因气压缸5的动作而同步控制二束包轮组3、4相对夹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机台1在两束包轮组3、4一侧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是由一固定座81、两组齿盘82、两辅助杆83构成;其中固定座81为一板体,并具有适当长度,该固定座81设在两束包轮组3、4一侧,其两端能在机台1内部上下限位滑移,而该固定座81在相对两束包轮组3、4中央位置间隔设有两枢孔810,以供枢轴811穿枢;两组齿盘82各以两片为一组而纵向相接于两束包轮组3、4中央,该齿盘82略呈半圆状,其圆弧面设有啮齿820,其转动中心设有枢孔821,该枢孔821可供枢轴811穿枢,使两组齿盘82枢设于固定座81上,且呈相互啮合状态,而两齿盘82在枢孔821上、下方间隔设有一固定孔822,该固定孔822和枢孔821呈直线设置;两辅助杆83分别组设于对应的齿盘82上,其下半部在相对枢孔821的位置设有枢孔830,以供枢轴811穿枢,而在相对固定孔822的位置则设有锁孔831,一螺栓832可穿过锁孔831及齿盘82的固定孔822而和螺帽833锁合,从而令辅助杆83与齿盘82结合成一体,并能以枢轴811为中心而作角度摆动,其两辅助杆83顶端则设有第二枢孔834,该第二枢孔834可供轴件835穿枢于相对应的束包轮组3、4底端。
如图3及图4所示,当气压缸5动作时,使两连杆组6、7平等摇摆,令二束包轮组3、4以等速度或近乎等力向中央的置放盘12夹合,配合束包轮32、42自转而将茶叶束包于袋内,其束包轮组3、4在直接受气压缸5及连杆组6、7动作而同步位移时,所述的辅助杆83便会以枢轴811为中心而摆动一角度,同时辅助杆83会以螺栓832带动齿盘82转动一角度,而两齿盘82同时由枢轴811枢连于固定座81上,其啮合情形不会分离,所以两齿盘82便会同步啮合转动一角度,以因应二束包轮组3、4的离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这一稳定结构可以将二束包轮组3、4连接,使得其在进行茶叶束包时,能大幅提升在实施上的稳定程度,并使整体结构被强化,以达到减震及消除噪音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机台的两束包轮组中央的一侧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则枢设有两相互啮合的齿盘,而两齿盘分别锁固有辅助杆,两辅助杆枢连相对应的束包轮组,故两束包轮组在离合时,可通过辅助杆同步带动相互啮合的齿盘在固定座上转动,使整体结构性因连接成一体而被有效强化,进而能达到减震及消除噪音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束包机,其主要具有一机台,该机台中间隔设有两束包轮组,束包轮组内设有受动力源及万向传动轴驱动而自转的束包轮,机台上还设有使两束包轮同步呈相对夹合或分离的连杆组及气压缸;其特征在于该机台在两束包轮组一侧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由一固定座、两组齿盘、两辅助杆构成;该固定座设于两束包轮组一侧,其在相对两束包轮组中央位置间隔设有两可供枢轴穿枢的枢孔;两组齿盘纵向相接于两束包轮组中央,该齿盘设有啮齿,其转动中心设有枢孔,该枢孔由枢轴穿枢于固定座上,且两齿盘呈相互啮合状态,而两齿盘分别锁固有辅助杆;两辅助杆各枢连相对应的束包轮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束包机,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限位滑移在机台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束包机,其特征在于该两组齿盘各以两片为一组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束包机,其特征在于该齿盘呈半圆状,其圆弧面设有啮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束包机,其特征在于该齿盘在枢孔上、下方间隔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和所述的枢孔呈直线设置;而辅助杆在相对固定孔的位置设有锁孔,一螺栓穿过锁孔及齿盘的固定孔而和螺帽锁合,令辅助杆及齿盘结合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束包机,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杆顶端设有第二枢孔,一轴件穿过该第二枢孔而穿枢于相对应的束包轮组底端。
专利摘要一种茶叶束包机,其机台中设有两束包轮组,该束包轮组内的束包轮受动力源及万向传动轴驱动而自转,而两束包轮同步受连杆组及气压缸牵引,并呈相对夹合或分离;其中机台在两束包轮组一侧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在两束包轮组中央位置枢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盘,两齿盘分别锁固有辅助杆,而两辅助杆则各枢连相对应的束包轮组,当两束包轮组在相向夹合束包、或者反向分离时,其辅助杆会同步带动相对应的齿盘在固定座上啮合传动,配合两齿盘在固定座上的啮合不分离结构,可大幅减少震动及噪音,进而促进整体结构在实施上的稳定程度。
文档编号B65B25/02GK2670235SQ200320118980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陈佳莲 申请人:陈佳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