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

文档序号:417903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采后保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绿芦笋的贮运流通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别名石刁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其肥嫩的幼茎。芦笋营养丰富,且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是我国的主要出口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芦笋的国内消费量也迅速增加。但是,芦笋采后保鲜期短,这影响了国内外市场供应和流通。目前,生产上急需易操作、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的绿芦笋保鲜方法。
绿芦笋是在快速生长阶段采收的,采后生理代谢仍然十分旺盛。它呼吸强度高,易蒸腾失水、衰老、弯曲,也极易发生细菌性软腐病和霉菌病害,这些变化均导致芦笋很快失去商品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前人采取了如CN1073810C专利中高阻隔薄膜和次高阻隔膜包装结合使用保鲜液处理的技术,沈莲清等论文(浙江农业学报16(1)42-46)中也采取了双乙酸钠、桂皮醛处理结合普通低密度聚乙烯包装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前者使用的保鲜液毒性大,其中的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只允许在花卉保鲜上使用,尚未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范围,后者包装袋内容易结露从而增加湿度使得防腐保鲜效果差,保鲜期短。
臭氧O3杀菌能力强,也可以很好地氧化乙烯等有害气体。臭氧的分解产物为氧气,无残留无毒,前人曾用于多种果蔬的保鲜。双乙酸钠是国家批准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它食用安全高,具有很好的抑制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高分子吸水性材料具有吸水保水功能,可以减轻或防止包装袋内结露。目前尚未见臭氧和高分子吸水材料用于芦笋保鲜的报道,也未见双乙酸钠与防结露保鲜膜结合使用的报道。更未曾发现防结露保鲜膜与臭氧或高分子吸水材料结合用于绿芦笋保鲜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绿芦笋贮运流通保鲜的技术方法,解决以往绿芦笋保鲜中包装袋易结露、保鲜液食用安全性低、易生霉、软腐、保鲜期短的问题。
本发明的内容包括1、绿芦笋包装的技术要求。本发明所用包装袋为食品级聚氯乙烯袋、含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保鲜袋,添加食品级无滴剂的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袋或含EVA又添加了食品级无滴剂的低密度聚乙烯袋中的一种。厚度分别为食品级聚氯乙烯袋,单面30-60微米;含EVA的保鲜袋,添加食品级无滴剂的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袋或含EVA又添加了食品级无滴剂的低密度聚乙烯袋,单面厚度40-70微米。装袋技术要求为芦笋与袋长平行放置。扎口时充入部分空气,使笋尖与袋口薄膜不接触,但距扎口位置不大于12厘米。
2、防止绿芦笋采后微生物病害的技术—臭氧处理和双乙酸钠浸蘸法。臭氧处理浓度为2-6ppm,与其对应的处理频率为每天3次到每3天1次,处理方法为向已扎口的包装袋内充入臭氧气体。双乙酸钠溶液浓度为0.3%-1.5%,处理方法为芦笋采后至装袋贮运前浸入双乙酸钠水溶液中,浸蘸后取出晾干。浸蘸时间为如只处理笋根,浸蘸时间为20-120分钟,如处理笋尖或整枝芦笋,则浸湿取出即可。
臭氧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霉菌病害,双乙酸钠处理主要目的是防止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3、利用高分子吸水保水材料提高包装袋内侧的防结露效果。这些吸水保水材料为下列材料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淀粉系高吸水材料包括淀粉接枝高吸水材料,改性淀粉及其衍生物高吸水材料,淀粉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材料包括纤维素衍生物系高吸水材料、纤维素接枝高吸水材料,纤维素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合成高分子系吸水材料包括聚丙烯酰胺系、聚炳烯酸系和其它合成系高吸水性材料;天然高分子系高吸水材料包括壳聚糖、魔芋淀粉、果胶、海藻酸、琼脂、黄原胶等多糖类高吸水性材料以及豆蛋白、明胶、蚕丝、酪素等蛋白类高吸水材料。上述高分子吸水材料的使用方法为将高分子吸水材料混入纸浆中加工成吸水纸,将吸水材料包于两张透气纸中间做成吸水垫或把吸水材料包于透气纸袋、布袋、尼龙袋中做成吸水包。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用量为2-15克/公斤芦笋。放置时间包装袋扎口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所用保鲜液食用安全性高,防霉措施无药物残留,两者均更好地符合现代食品的安全性需要。2、较好地解决芦笋包装袋内结露、采后微生物病害的技术难题,保鲜期长,不同品种保鲜期长达45-90天。


图1、绿芦笋保鲜工艺流程示意1中1为采收;2为装箱;3为运输;4为预冷;5为挑选加工;6为保鲜剂处理;7为降温;8为装袋;9为扎口;10为贮运;11为销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例11、采收。选择晴朗天气的早上露水干后、上午9点以前和傍晚时间采收。芦笋直径要求0.9-1.8厘米,长度≥27厘米,成熟度须符合要求,笋条直,笋尖不开蕾。采收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机械伤。切口尽量平。
2、装箱。采收的芦笋,直接放入底层垫有软纸的透风良好的塑料箱中。
3、运输。用冷藏车尽快运输至预冷库。
4、预冷。在芦笋入库之前至少1天,把库温降至0-1℃。芦笋入库后,4小时内把品温降至1-3℃。
5、挑选、加工。在1-5℃库房内,剔除有机械伤、直径、长度不符合要求、弯曲、老化、开蕾的芦笋,剩余质量较好的芦笋切除笋根白色衰老部分,保留长度21厘米,并用细绳捆扎好,每捆0.5公斤。
6、保鲜剂处理。捆扎好的芦笋直立放于2厘米深的0.8%的双乙酸钠溶液中处理30分钟,然后取出沥净表面溶液并晾干。
7、降温。把芦笋品温继续降至0.5-1.5℃。
8、装袋。把芦笋装入45微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保鲜袋中,每袋装量4-10公斤。装袋技术要求为芦笋与袋长平行放置,在芦笋底部或上部放上用滤纸包好的、吸水能力为300倍的聚丙烯酰胺吸水材料,用量3克/公斤芦笋。
9、扎口。扎口前充入空气,轻轻按压以检漏,如漏气需换袋。如包装袋不漏气,则调整袋内空气量,使笋尖与袋口薄膜不接触,但距扎口位置10厘米左右,然后扎紧袋口。扎口时,在袋口捆扎一顶端带乳胶管的硬质塑胶管,以备充臭氧气体。将乳胶管密封好。
10、贮运。贮运期间控制温度0-1℃。每天打开乳胶管,迅速充入一定量的臭氧气体,使袋内臭氧浓度约为3ppm。充入的臭氧气体体积根据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的浓度和保鲜袋的体积计算。静态贮藏过程中,采用针管或自动定量设备充气。运输流通过程中,采用车载臭氧发生器和自动定量设备充气。充气后重新密封乳胶管,以防漏气。
11、销售。销售过程中,环境温度也要控制0-1℃,尽量1次出库销售完毕,以防频繁出库造成温度波动,缩短保鲜期。
实例2经挑选加工的绿芦笋用0.6%的双乙酸钠溶液处理,降温后装入含30%EVA、单面厚度为50微米的聚乙烯保鲜袋中,每2天充臭氧气体1次,处理浓度为4ppm,其它操作及技术要求同实例1。
实例3经挑选加工的绿芦笋用0.4%的双乙酸钠溶液处理,降温后装入含5%食品级无滴剂、单面厚度为60微米的聚乙烯保鲜袋中,每3天充臭氧气体1次,处理浓度为6ppm,其它操作及技术要求同实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芦笋采后用防结露、透湿袋包装,并结合使用臭氧处理、双乙酸钠浸蘸或放置吸水材料的方法进行贮运保鲜,使用的防结露、透湿袋为单面30-60微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保鲜袋,单面40-70微米厚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保鲜袋、添加了食品级无毒无滴剂的聚乙烯保鲜袋或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又添加了无毒无滴剂的聚乙烯保鲜袋其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氧处理为向保鲜袋中充入臭氧气体,使袋内臭氧浓度为2-6ppm,与其相对应的充气频率为每天3次到每3天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双乙酸钠处理是将芦笋浸入0.3%-1.5%的双乙酸钠水溶液中,如只浸蘸笋根,浸蘸时间为20-120分钟,如浸蘸笋尖或整枝芦笋,则浸湿取出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为淀粉系高吸水材料、纤维素系高吸水材料、合成高分子系吸水材料、天然高分子吸水材料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用量为2-15克/公斤芦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绿芦笋的贮运流通和销售。具体地说,是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技术。该技术是绿芦笋采后应用防结露、透湿袋包装,并结合采用臭氧处理、双乙酸钠浸蘸处理或放置吸湿材料的方法进行贮运保鲜。本技术可同时解决芦笋采后易衰老、长霉、软腐、袋内易结露的难题,具有保鲜期长,所用防腐保鲜剂食用安全性高,防霉措施无残留,能很好地符合现代食品的安全性需要之优点。
文档编号B65B31/02GK1765189SQ20051010421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0日
发明者王庆国, 李艳华 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