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510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尤其是指一种即使薄膜原料带有静电,也不会黏附在下料摆动阀上,使整个系统维持稳定的作业流程,而不会有跳机或系统停止运转的情形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其是于集料桶11的入料端111衔接一输送料管112,并在输送料管112一端对应吸罩12组立之处组设多数吸料口121,再于集料桶11的入料端111的旁侧衔接组设第一吸风管路13,于第一吸风管路13上设有第一风扇131,另在集料桶11下方的出料端113处装设有第二吸风管路14,于第二吸风管路14上装设有第二风扇141,并在出料端113的出料口处及送风管路15之间装设一卸料阀16,并且此送风管路15上装置有第三风扇151,最后于该送风管路15上设有一打包机17。
据此,第一风扇131及第二风扇141同时抽风,将薄膜原料自吸罩12经输送料管112输送到集料桶11中,然后经卸料阀16往下掉,且在第三风扇151的吹送下进入打包机17内,以进行挤压呈块状的打包回收作业。
然而,上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于实际使用上,却因薄膜原料在输送过程中,因摩擦产生静电,而极容易黏附在卸料阀的转子上,而被薄膜原料黏附的转子会像滚雪球似的愈滚愈大,最终致使驱动转子转动的驱动马达禁不起负荷而跳机,并因此导致系统停止运转,甚至造成下料阀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即使薄膜原料带有静电,也不会黏附在下料摆动阀上,使整个系统维持稳定的作业流程,而不会有跳机或系统停止运转的情形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于集料桶的入料端衔接一输送料管,并在输送料管一端对应吸罩组立之处组设多数吸料口,于集料桶的入料端的旁侧衔接组设第一吸风管路,于第一吸风管路上依序设有第一气动阀及第一风扇,另在集料桶下方的出料端处装设有第二吸风管路,于第二吸风管路上装设有第二气动阀及第二风扇,并在出料端的出料口处及送风管路之间装设一下料摆动阀,此送风管路上装置有第三风扇。
于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上组立一过滤器,将吸入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中的风经过滤器过滤后送回吸罩内。
在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上设另一预备风扇,以当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损坏时,可启动该预备风扇进行吸风动作,以避免回收薄膜原料的作业程序停顿。
所述送风管路上设有打包机。
在打包机的输出端衔接有输送带。
该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的末端连接至吸罩处。
由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与下料摆动阀之间形成交错间歇的启闭作动,使薄膜原料能够顺利成间续性的被向下吸引送出,且不致影响后续的挤压回收作业。


图1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架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架构图。
附图标号11集料桶111入料端112输送料管 12吸罩121吸料口 13第一吸风管路131第一风扇 113出料端14第二吸风管路 141第二风扇15送风管路 16卸料阀151第三风扇 17打包机2集料桶 21入料端22输送料管 23吸料口24出料端241出料口25下料摆动阀3吸罩4第一吸风管路 41第一气动阀42第一风扇 5第二吸风管路51第二气动阀52第二风扇6送风管路 61第三风扇62打包机63输送带7过滤器 8预备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架构简图,其是于集料桶2的入料端21衔接一输送料管22,并在输送料管22一端对应吸罩3组立之处组设多数吸料口23,再于集料桶2的入料端21的旁侧衔接组设第一吸风管路4,于第一吸风管路4上依序设有第一气动阀41及第一风扇42,另在集料桶2下方的出料端24处装设有第二吸风管路5,于第二吸风管路5上装设有第二气动阀51及第二风扇52,并在出料端24的出料口241处及送风管路6之间装设一下料摆动阀25,且此送风管路6上装置有第三风扇61,最后于该送风管路6上设打包机62,并在打包机62的输出端设输送带63,以将送出的薄膜原料输送至打包机进行后续的挤压呈块状打包回收作业,之后由输送带63送出,另于该第一吸风管路4及第二吸风管路5上还可再组立一过滤器7,且将该第一吸风管路4及第二吸风管路5的末端连接至吸罩3处,以将吸入第一吸风管路4及第二吸风管路5中的风经过滤器7过滤后送回吸罩3内。
此外,可分别在第一吸风管路4及第二吸风管路5上并设另一预备风扇8,当第一风扇42或第二风扇52损坏时,可启动该预备风扇8进行吸风动作,以避免回收薄膜原料的作业程序停顿。
当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开始进行薄膜原料的回收作业时,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52及第三风扇61将被持续启动运转,以分别进行吸风与送风的动作,而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与下料摆动阀25之间则呈间续性的交错启闭。即当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呈开启状态时,该下料摆动阀25将呈关闭状态,此时对应位于吸罩3内的吸料口23处的薄膜原料,将受到第一风扇42及第二风扇52的吸力的吸引进入集料桶2中,并集中于出料端24处,等到间隔一段系统预设的时间后,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将呈关闭状态,而下料摆动阀25则呈开启状态,此时由第三风扇61吹送的风将集中于出料端24处的薄膜原料吹入至打包机62中并予以挤压呈块状,之后经输送带63将挤压呈块状的薄膜原料输送出去进行回收作业;待再经一段系统预设的时间后,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将回复呈开启状态,而下料摆动阀25也将回复呈关闭状态,此时对应位于吸罩3内的吸料口23处的薄膜原料将再受第一风扇42及第二风扇52的吸力的吸引而进入集料桶2中,且集中于出料端24处,等待下一次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呈关闭状态、下料摆动阀25呈开启状态时,由第三风扇61吹送的风将集中于出料端24处的薄膜原料吹入至打包机62处,并将打包机62挤压呈块状的薄膜原料经输送带63输送至回收处;如此反复间歇性的下料作业,即使薄膜原料带有静电,也不会黏附在下料摆动阀25上,而可确实避免因薄膜原料产生静电黏附在下料摆动阀25上所造成的下料不确实的情形发生。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因利用第一气动阀41、第二气动阀51与下料摆动阀25间呈间续性的交错启闭运作,并配合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52及第三风扇61的持续启动运转,使得薄膜原料的下料作业形成反复间歇性的运作,因此,即使薄膜原料带有静电,也不会黏附在下料摆动阀25上,使整个系统维持稳定的作业流程,而不会有跳机或系统停止运转的情形。
权利要求1.一种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于集料桶的入料端衔接一输送料管,并在输送料管一端对应吸罩组立之处组设多数吸料口,于集料桶的入料端的旁侧衔接组设第一吸风管路,于第一吸风管路上依序设有第一气动阀及第一风扇,另在集料桶下方的出料端处装设有第二吸风管路,于第二吸风管路上装设有第二气动阀及第二风扇,并在出料端的出料口处及送风管路之间装设一下料摆动阀,此送风管路上装置有第三风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于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上组立一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上设另一预备风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上设有打包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打包机的输出端衔接有输送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风管路及第二吸风管路的末端连接至吸罩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质量轻、大面积薄膜输送系统的下料机构,其主要是分别在集料桶的入料端及出料端处各与其一、其二风扇相设的第一、第二吸风管路上装设有第一、第二气动阀,并在集料桶出料端的出料口及送风管路之间设立一下料摆动阀;由此,以利用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与下料摆动阀间成交错间歇的启闭作动,使薄膜原料能够顺利成间续性的被向下吸引送出,且不致影响后续的挤压回收作业,即使薄膜原料带有静电,也不会黏附在下料摆动阀上,使整个系统维持稳定的作业流程,而不会有跳机或系统停止运转的情形。
文档编号B65B37/14GK2878291SQ20052014680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1日
发明者江忠焜 申请人:江忠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