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34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大致平的阀结构。更特别是,本发明涉及 容纳出口机构的柔性阀,出口机构使得与这种阀相关的容器倒空其中 所含的流体。
背景技术
简单和廉价的柔性阀在本领域是公知的。这种阀通常由并置和密 封在 一起的两个或多个柔性薄膜以便形成具有平抅造以及流体从中流 过的内部流体流过通道结构的构成。这种阀通常是单向、自密封阀, 使得流体在一个方向上流动,但是基本上防止流体在相反方向上流动。 在使用时,阀通常结合到通常是柔性容器的容器内,以便提供流体经 由其中注射到容器内的入口孔口 。这种容器的大多数常见实例包括例
如气球、玩具和衬垫物的可充气物品。衬垫物是在硬纸箱壁和将被运 输的产品之间放置在运输硬纸箱内的可充气容器,由此在运输过程中 保护产品。可以使用柔性阀的容器的另一实例是含有液体的物品,例 如含水袋。
传统上柔性阀通常通过包括延伸到容器内的入口通道来操作并且 通过两个并置的薄膜板片形成。 一旦容器填充,例如充气,容器内的 内部压力将总体高于大气压力。此升高压力将两个入口通道板推在一 起,由此将通道密封关闭,并且因此防止流体从容器流出。
与传统柔性阀相关的一个缺陷涉及结合有这种阀的容器放气或倒 空的方式。通常,为了倒空与这种阀相关的容器,入口通道必须通过 例如杆或棒的外界物体撑开,以便使得气体或液体离开,阀局限在容 器内。这种技术会损坏阀的通常由相对薄的柔性薄膜形成的内部部件, 由此在与该阀相关的容器随后重新使用时,造成泄漏。此外,需要将 适当的外界物体定位到阀内非常费时,并且可在高速包装情况下造成 不希望的延迟。
因此,本领i或需要一种具有出口沖几构的改进的柔性阀。

发明内容
所迷需要通过本发明来实现,在一个方面,提供柔性阀,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
(ply),其中阀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
a. 入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阀,例如进入与阀相关 的容器;
b.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阀;以及
c. 出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阀,例如离开与阀相关 的容器。
有利的是,在阀位于出口位置时,阀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开构造, 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动,例如离开容器,而不需要阀的外部操作。
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针对包括容器壳体和所述柔性阀的容器,柔性 阀与容器壳体流体连通,例如结合到容器壳体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 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阀包括
a. 入口通道,^f吏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入口通道,^f旦是基本上 防止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入口通道;以及
b. 出口通道,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
(1)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出口通道;以及
(2) 出口位置,使得流体流过出口通道。
参考以下的il明书和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 和特征。


图l是现有技术的柔性、自关闭阀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柔性阀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A是表示结合到例如可充气垫的容器内的图2的阀的透视图, 其中阀在入口位置,并且从流体注射装置接收流体;
图3B除了阀在密封位置之外类似于图3A,造成没有流体流过阀;
图3C除了阀在出口位置之外类似于图3A,使得流体流出容器;
图4A是包括图2的组装形式的阀结构的三个部件的平面图4B是密封在一起的图4A所示的两个部件的平面图4C是密封在一起的图4A所示的所有三个部件的平面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柔性阀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6A是表示结合到容器内的图5的阀的透视图,其中阀位于入口位置,并且从流体注射装置接收流体;
图6B是图5的阀的透视图,表示折叠到主体内的颈部; 图6C除了阀在密封位置之外类似于图6A,造成没有流体流过阀; 图6D除了阀在出口位置之外类似于图6A,使得流体流出容器; 图7A是按照本发明的包括进入轴环的柔性阀的另 一 实施例的平面
图7B是表示结合到容器内的图7A的阀的局部平面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包括多个分流入口通道的柔性阀的另一实施例 的平面图9是通过例如气球的颈部结合到可充气结构的图5的阀结构的 局部平面图10A是按照本发明包括锥形出口通道的柔性阀的另一实施例的 平面图IOB是图IOA所示的阀的分开部件的平面图UA是用于制造图5的制造操作的示意图IIB是用于图1U所示制造过程的薄膜的分开幅材的平面图11C是相互叠置成合成薄膜幅材的图IIB所示的薄膜分离幅材 的平面图,在图11A所示的制造过程的特定步骤过程中的情况;
图UD是沿着特定焊接线热密封的图11C的分层幅材的平面图IIE是切割操作之后的图IID所示薄膜的热密封幅材的平面图, 造成图11A所示的制造操作完成;
图12A是按照本发明的包4奮变型出口通道的柔性阀的另一实施例 的平面图12B是图12A所示的阀的透#见图,其中流体流过入口通道; 困12C是图12A所示的阀的透^见图,其中流体流过出口通道; 图12D是图12A所示的分开部件的平面图;以及 图13A-13C是图12A所示的阀的制造过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表示了总体通过参考标号2表示的现有技术的柔性、自 密封阀。附图中的自密封阀包括整体相互平行和共面的热塑材料的第 一薄膜板片4以及热塑材料的第二薄膜板片6。第一和第二薄膜板片4、 6沿着薄膜板片的纵向側部在焊接线8、 IO处固定在一起,并且一起限
8定通道。还表示了施加在薄膜板片4上的耐热涂层14。耐热涂层防止 通道在阀结合到物品内时通过热密封装置意外封闭。
现有技术的柔性、平阀的搡作涉及通常为空气的气体经由薄膜板 片4、 6和焊接部8、 10限定的通道注射到将^皮充气的物品(未示出) 内。 一旦物品部分或整体充气,内部气体压力将两个薄膜板片4、 6压 迫在一起。这具有防止任何流过从充气物品的内部流过通道的作用, 由此实现物品的自动密封。但是,没有结合到阀内的机构,使得充气 物品放气。为了使得结合有图1所示阀的物品放气,通道必须经由例 如杆或棒的外界物体的插入而撑开。气体接着经由杆或围绕棒的边缘 逃逸,并且物品被放气。现有技术的大多数阀以此方式操作而不考虑 气多种结构变化。
参考图2-4,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柔性阀20,该柔性阀包括通 过密封件30、 32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22、 24、 26。 阀20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
a. 入口位置(图3A),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43a上流过阀;
b. 密封位置(图3B),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阀;以及
c. 出口位置(图3C),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43b上流过阀。
阀20的结构使得在图3C所示的出口位置上,阀能够将其保持在 打开构造,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43b上流动,而不需要阀的外部操作。 以此方式,阀20可从与阀相关的容器释放流体,而不需要如通常传统 阀所需那样通过例如杆或棒的外部物体撑开。
包括薄膜板片22、 24、 26的柔性阀20的每个部件可包括任何柔 性材料,可以如这里描迷那样包围流体,该材料包括多种热塑材料, 例如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等。适当热塑聚 合物的非限定示例包括聚乙烯均聚物,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 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聚乙烯共聚物,例如离聚物、EVA、 EMA、 异质(Zeigler-Natta催化)乙烯/oc烯共聚物、以及同质(茂金属、 单方催化)乙烯/a烯共聚物。乙烯/oc烯共聚物是乙烯与一种或多种 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共聚单体选自C3-C2。a烯,例如1-丁烯、1-戊烯、 l-己烯、l-辛烯、曱基戊烯和类似物,其中交换网分子包括具有相对 少的侧链分支的长链,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中密度 聚乙烯(LM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 )。多种其它材料也是适用的,例如聚丙烯均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例如 丙稀/乙烯共聚物)、聚酯、聚笨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薄膜可 以是单层或者多层,并且可经由任何公知的混合挤压成形工艺通过组 成共聚物并且将其挤压或混合挤压经过一个或多个平或环形模具来制 成。例如多层的组合材料可用来提供多种附加性能,例如耐用性、增 强的隔气作用。
将薄膜板片结合在一起的密封件可以是任何传统和/或适当类型 的密封件,包括热焊接、粘合剂粘接、粘着粘接等,包括以上的组合。
如这里使用那样,术语"柔性"指的是材料,包括这种材料的阀 是柔顺的,并且能够进行多种形状变化,例如弯曲、折皱、折叠、滚
压、揉皱等,为响应所施加力的作用而大致没有损坏;柔性材料还能 够在所施加的力去除时基本上返回其总体原始形状。柔性阀因此不同
于包括能够只沿着限定、预定路径运动的非柔性部件的刚性阀,例如 用于车辆和自行车轮胎上的管状阀。
如所示,柔性阀20可包括主体21和固定在主体上的颈部23。颈 部2 3可相对于主体21运动。例如,在阀20在入口 (图3A)或出口 (图 3C)位置时,颈部23从主体21向外延伸。相比之下,在阀卩0在密封 位置(图3B)时,颈部23例如通过折叠至少部分容纳在主体21内, 使得至少一部分如所示容納在主体内。
同样如所示,主体21可包括主体通道25;类似地,颈部23可包 括颈部通道27。每个通道25、 27可形成在两个薄膜板片之间,如下面 进一步详细描述那样。
如上所迷,阀20可由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构成,在此实施 例中,包括热塑薄膜材料的三个薄膜板片22、 24、 26。图々A分开表示 这些薄膜板片。每个薄膜板片在组装到阀20内之前被预制(例如切割) 成所需形状。薄膜板片22可包括孔28,孔可以是所示的矩形形状,或 者具有任何其它所需形状,例如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另外,薄膜 板片的下側26可印制耐热涂层36。
图4B表示阀20的组装中的第一步骤。U形焊接线30可用来将薄 膜板片22与薄膜板片24结合,如所示后者密封在前者的顶部上。焊 接部30如所示在两个薄膜板片22、 24之间限定颈部通道27。
在图4C中,薄膜板片26通过另一U形焊接线32结合在薄膜板片22的顶部上。焊接部32如所示在薄膜板片22、 26之间以及在薄膜板 片24、 26 (靠近孔口 28)之间限定主体通道25。
完成的阀20可结合到例如气球、衬垫袋、液嚢的适当容器或另外 与该容器相关。这种结合表示在图3A中,其中阀20放置在容器45的 两个对准的热塑材料薄膜板片38、 39之间,如所示后者在前者之下。 这两个薄膜板片限定容器的壳体,而不管它是气球、衬垫袋、例如用 于食品的柔性包装容器或者任何其它的可充气(含有气体)或含有液 体的物品,只要按照本发明的柔性阀可用于液体或气态流体即可。容 器薄膜板片38、 39可经由焊接线40相互结合。此热密封焊接部还将 顶部薄膜板片38结合到阀部件薄膜板片26上。另一焊接线41可形成 在薄膜板片39和阀部件薄膜板片22之间,焊接部31如所示施加在物 品的下侧上。两个焊接线因此同时或顺序施加,将阀结构20气密地固 定在容器45内,并且使得阀20与容器内部流体连通。
可包括耐热涂层36 (图3A未示出),用来在焊接部40施加过程 中防止薄膜板片26不希望地结合到薄膜板片24上,以便其中保持开 口 37 (图2)。开口 37可以接近主体通道25,其原因将在下面描述。 如杲希望,例如由于热密封温度的变化,另外的耐热涂层可围绕薄膜 板片22上的孔28和/或在薄膜板片24上的孔28上施加,以防止这些 孔口意外闭合。施加耐热涂层以防止热塑薄膜意外密封是本领域公知 的技术。
因此,在按照如上所述构造时,可理解到阀20包括位于颈部23 远端区域M的第一孔口 29,其中第一孔口 29与颈部通道27流体连通。 阀20还可包括通过孔28形成的第二孔口 (此前称为"第二孔口 28", 该孔口位于颈部23的近端区域33,并且也与颈部通道27流体连通。 如所示,颈部23的近端区&戈33是阀20的将颈部固定在主体21上的 总体区域;远端区域31是颈部23的从近端区域33向外延伸的总体区 域。
特别参考图3A,可以看出第一孔口 29可适用于在阀20位于入口 位置时如所示接收流体注射装置42,由此造成流体在第一方向43a上 流过颈部通道27并在阀如图3A所示位于入口位置时经由第二孔口 28 离幵阀20。流体43a接着如所示流入容器45的内部,由此将此容器填 充到所需程度。流体注射装置42可以是用来以所需方式引导流动流体的任何装 置,例如喷嘴或类似物,根据终端用户对于容器45的应用,例如空气、 氦、氮、二氧化碳、氧等不同气体可流过其中,或者例如水、可流动 食品(番茄酱、汤、酱汁、糖浆等)、工业溶液等的多种液体可流过 其中。一旦注射装置42从第一孔口 29去除,流体从容器45自由逃逸。 这是由于只有大气压力作用在颈部23和颈部通道27上;相比之下, 容器45内的压力将总体大于大气;流体流动可因此不受阻碍地从容器 继续。这种流出可通过运动颈部23来防止(至少直到需要这种流出时), 使得阀20采取图3B所示的密封位置。这可通过折叠颈部23并将其远 端区域31经由开口 37插入主体通道25来实现。如上所述,通过未密 封的开口 37可以接近主体通道25。由于阀20的原来在外部的颈部23 几乎整体容纳在填充(例如充气)的容器45内(虽然在主体通道25 内),它可通过容器内升高的流体压力来作用(假设足够量的流体43a 引入容器来升高其内部压力)。换言之,用来将薄膜板片22和26之 间的主体通道25压在一起的相同压力也将作用在颈部23的壁22、 24 上,并且由此将颈部通道27密封关闭。除了防止或者至少大大降低经 由颈部通道27的流体流动,此压力还用来将颈部23〗呆持在主体通道 25内,同时阀20位于图3B所示的密封位置。由于通过第一和第二孔 口 29、 28和颈部通道27提供的流体流动通道是位于容器45的内部和 环境之间的唯一通道(^_设没有其它的与此容器相关的孔或阀),阀 20所采取的密封位置有效地将流体密封在容器内。在希望排出或以另外方式从容器45去除流体时,阀20可运动到 图3C所示的出口位置。这可以如所示通过从主体通道25去除颈部23、 即通过展开颈部并将其放入或使其采取图3C所示的延伸/展开构造来 实现。以此方式,在阀位于图3C所示的出口位置时,通过流入阀20 经由第二孔口 28、经由颈部通道27并经由第一孔口 29离开阀20,来 自于容器45内的流体可在第二方向43b上流动。在类似于图3A所示 的入口位置的位置上,只有大气压力作用在颈部23以及颈部通道27 上。相比之下,根据例如注射到容器的流体量,容器45内的压力将总 体大于大气压力。另外,其中具有颈部通道27的颈部23能够如所示 自支承。在阀20位于出口位置时,流体流动43b可因此/人容器经由第一和第二孔口 29、 28和通道27不受到阻碍地继续,而不需要阀的外 部操作,来保持流体流出容器的打开构造。以此方式,不同于传统阀, 阀20不需要例如通过杆或棒撑开以使得流体从容器流出。图5-6表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即柔性阀50),柔性阀包括通过 一个或多个密封件60、 62和64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 板片52、 54、 56。类似于阀20,阀50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a. 入口位置(图6A),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53a上流过阀;b. 密封位置(图6C),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阀;以及c. 出口位置(图6D),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53b上流过阀。 类似于阀20,柔性阀50可包括主体57和固定在主体上的颈部59,颈部59可相对于主体57运动,以便实现密封和出口位置。在阀50位于出口位置(图6D)时,颈部59从主体57向外延伸。 相比之下,在阀50在入口 (图6A)或密封位置(图6C)位置时,颈 部59例如通过折叠至少部分容纳在主体57内,使得至少其一部分如所示容纳在主体内。如所示,主体57可包括主体通道51;出于将变得明白的原因,对 于阀50代表的实施例来说,"主体通道"51将指的是"入口通道"51。 类似地,颈部5 9可包括颈部通道55,但是同样出于将变得明白的原因, "颈部通道"此后将指的是"出口通道"55。阀50可通过与有关阀20 (图4A、 4B和4C )描述的几乎相同的方 式组装。热塑薄膜板片52是如图5所示的最底部阀层,并且包括孔58。 热塑薄膜板片54通过焊接部60结合到薄膜板片52上。第三热塑薄膜 板片56容纳位于其下側上的耐热涂层66,并且此薄膜板片56通过两 个平行的热密封焊接部62和64结合到薄膜板片52的顶部上。作为选 择或者另外,涂层66可施加在薄膜板片54的上側上。阀50和所述的阀2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双重折叠。首先,阀 50通过限定开口导管(即出口通道51)的两个平行焊接线62和64部 分组装,而阀20通过限定主体通道25作为闭合导管或"袋口"的单 个U形焊接部32部分组装。其次,阀50的下部区段(通过焊接部62 和674结合的区,史)最好长于阀20的下部区段(通过焊接部32结合 的区段)。通过图5的括号61强调的此另外长度使得通道51用作"单 向,,导管,即通过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动,并且基本上防止流体在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53b)上流动。因此,如图6A所示,在流体例如经由流体注射装置引入通道时, 入口通道51佳:得流体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动。在阀50如图6A所示固 定在容器63上时,在第二方向53a上流动的流体通常来自于容器外部 的流体源、经由入口通道51进入容器;因此称为"入口通道"。但是, 由于入口通道51的额外长度,它基本上防止流体在相反方向(即第二 方向53b)上流动.如图6A所示,阀50与容器63流体连通,例如结合到容器63内, 其中流体53a经由阀引入并且通过流体注射器42进入容器。对于所述 的容器45来说,容器63可由容器壳体形成,容器壳体包括顶部薄膜 板片38和下部薄膜板片39,即柔性热塑薄膜板片。焊接线68可结合 薄膜板片38、 39,并且还将薄膜板片38结合到上部阀板片56上。另 外的焊接线69如所示施加在物品的下侧上,将容器板39结合到下部 阀板片52上。以此方式,阀50可气密密封在容器63内,使得阀50 只提供流体从中引入或排出容器(不采用其它的阀或容器中的开口) 的进出点。可包括耐热涂层66以便在焊接部68的施加过程中防止上部薄膜 板片56不希望地结合到中间薄膜板片54上,从而保持两个薄膜板片(图5、 6B)之间的开口 65。开口 65可以接近入口通道51。阀50可包^^四个(4)不同的孔口,如下描述。如同阀20,第一 孔口 67可定位在颈部59的远端区i戈70处,使得孔口 67与出口通道 55流体连通。如所示,第一孔口 67可通过薄膜板片52和M之间的未 密封间隙来形成。类似地,阀50还可包括通过孔58 (此前称为"第二 孔58"),该孔可定位在颈部59的近端区域71处,并且同样与出口 通道55流体连通。如所示,第二孔口颈部59的近端区域71在阀50 的将颈部固定在主体57上的总体区域;远端区域70是颈部59的从近 端区域71向外延伸的总体区域。阀50还可包括位于主体57的远端区域73处的第三孔口 72,使得 孔口 72与入口通道51流体连通。如所示,第三孔口 72通过薄膜板片 52和56之间的未密封间隙来形成。开口 65可用作位于主体57的近端 区域74处的第四孔口。这种开口/第四孔口 65还可通向入口通道51(即与其流体连通),并且适用于在阀50位于图6A所示的入口位置时接收流体注射装置42,由此造成流体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动。因此, 在阀位于图6A所示的入口位置时,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动的流体可因 此进入第三孔口 72流入阀50,并且经由笫三孔口 72离开出口通道51/ 阀50。流体53a可如所示接着流入容器63的内部,由此将此容器填充 到所需程度。如图6A所示,在阀50位于入口位置时,颈部59可至少部分容纳 在主体57内,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53上流动。如图6B最清楚所示, 可以通过折叠颈部59并将其远端区域70经由开口/第四孔口 65褶入 入口通道51来实现,非常类似于在阀20位于密封位置(图3B)时颈 部23经由开口 37插入主体通道25。但是,虽然主体通道25主要只用 于在阀20位于密封位置时容纳颈部23,阀20的入口通道51起到用于 流体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入容器63的导管的附加作用。因此,在流体 53a经由阀引入的过程中,流体注射器42可在折叠颈部59和上部阀板 片56之间插入开口/第四孔口 65。以此方式,在第一方向53a上流动 的流体不流过颈部59,或者更特别是,不流过出口 (颈部)通道55。 相反,流动的流体53a实际上流过折叠颈部59之上,并且在进入容器 63的内部之前接着继续流过入口通道51的其它部分(图6A)。在所需量的流体引入容器63时,使用者停止流体流53a流入容器 并且去除流体注射器42。在所示实施例中, 一旦流体流动停止。阀50 自动密封闭合,使得容器63将在其中保持流体,例如如果流体53a是 气体,保持充气,而使用者不需要进一步动作。即如杲主体57制成足 够长,填充容器63内的升高压力将构成主体57的阀薄膜板片56 推在一起,由此防止任何流体经由入口通道51流出。如上所述,这可 通过将主体57在远端区域73内构造有延伸区段61来实现(图5), 其中阀板片52、 56可通过容器63内的内部压力(一旦流体流53a停 止)相互压迫平齐。延伸区段61的所需长度容易通过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凭借简单的经验观察来确定。例如,如杲观察到折叠颈部59将 入口通道51保持撑开,区段61可能过短,并且需要进一步延伸,以 便基本上防止流体在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53b)上流过入口通道51。出于结合图3B所述的原因,在颈部折叠到入口通道51内时,容 器63内的作用在入口通道51上的相同压力将同样防止任何流体流过 颈部59内的出口通道55。可以理解到,在阀50位于入口位置(图6A)和密封位置(图6C)时,颈部59可折叠到入口通道51内。在阀50已 经在密封位置时,即(1 )颈部59折叠以及(2 )注射装置42插入第 四孑L口,流体可因此流过入口通道51经由第四孑L口/开口 65。以此方 式,在从第四孔口 65去除流体注射装置42时,阀50将自动位于图6C 所示的密封位置,以便将流体保持在容器63内。阀50构造成使得入口通道51和出口通道55不相互直接流体连通。 因此,虽然入口通道51使得流体只在第一方向53a (即进入容器)上 流动,在颈部59 4斤叠到第四孔口 65内时,这些流体不同时和不希望 地经由入口通道55流出容器。但是,在希望从容器63排出流体时, 颈部59可展开,使得阀50采取图6D所示的出口位置。这使得流体在 方向53b上流过出口通道55,并且如所示离开容器63,但是在此过程 中基本上没有流体流过入口通道51D可以理解到,在流出过程中,阀50的颈部59以非常类似于阀20 的颈部23的操作的方式操作。但是,虽然在阀20的实施例中颈部23 的通道27提供入口和出口流动,阀50的颈部59内的通道55只用于 流出容器63。因此,使用术语"出口通道"而不是"颈部通道"来描 述阀50的颈部59内的通道55。在将图6C和图6D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颈部59/出口通道55在 如下位置之间运动(1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路过出口通道55 (图6C);以及(2)出口位置,使得流体流过出口通道55 (图6D)。 类似于阀20,在阀50的出口通道55位于图6D所示的出口位置时, 容器63内的流体可经由第二孔口 58流入出口通道55,并且经由第一 孔口 67离开出口通道和阀。同冲丰如同阀20,在出口通道55位于出口 位置时,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开构造,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53b上流动, 而不需要通道的外部操作。以此方式,阀50可从容器63释方i:流体, 而不如同传统阀通常所需那样需要例如通过杆或棒的外部物体撑开。相反,使用者为了驱动流体从容器63持续排出而必须作的是从入 口通道51内的第四孔口/开口 65去除颈部59。在颈部由此去除时,填 充容器内不再受到密封压力。流体将持续从容器63的相对加压的内部 流过第二孔口 58、流过出口通道55并且经由第一孔口 67进入外部环境。此流体流通过图6D所示的箭头53b所示。因此,如所述可以理解到,阀50可以描述为柔性、平放、双向、 自密封以及自排出阀,其中分开的入口和出口通道提供双重功能。现在参考图7A和7B,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此阀结构的通 过参考标号80总体表示的组件的基本形式几乎与所示的阀结构相同。 主要包括孔88并成形为与整个阀结构的轮廓相同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热 塑片材或薄膜板片82是所示的结构的最底部层。第二热塑片材84通 过U形焊接部90结合到片材82的顶部上(术语"片材"和"薄膜板 片,,这里互换地使用)。结构的第三和最终层是通过焊接部93结合到 片材82上的热塑片材86。片材86的下侧印制耐热涂层94,以4更防止 阀结构部件在通过热密封方法结合到容器内的过程中不希望的结合。图7B表示阀80结合到可充气或含有液体的容器81。容器81可与 以上所述相同,即包括两个热塑片材38和39。同样,热密封焊接部 96和97可以所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同样方法施加。更特别是,焊接部 96结合片材38和39,并且将片材38结合到阀部件86上;并且焊接 部97结合片材39和部件82。阀80与容器的结合以及所述阀的结合之 间的唯一区别在于第三焊接部98的施加。焊接部98沿着焊接部96覆 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将片材38结合到阀部件86上。此附加焊接部98 的意义将在下面的阀80的操作描述中变得清楚。阀结构80以与所述的阀结构20相同的方式操作。U形焊接部90 限定阀结构的颈部85内的颈部通道83,而较大的U形烊接部92限定 主体89内的袋式主体通道87。如同阀20和50,此通道87通过将颈 部85在其中折叠而使得阀闭合,使得容器81内的内部压力可使得颈 部密封闭合。阀80和阀20之间的区别在于通过焊接部92 (图7A)限 定的进入通道87内的开口 91 (即"第四孔口,,)。如所示,开口 91 是漏斗或套环形状,而不是所述阀的矩形。阀80的具有套环的这种特 殊结构有利于使得使用者在密封阀和容器81时更容易将阀颈部85折 叠到主体通道87内。同样注意到的是附加焊接部98;需要此烊接部来 在流体填充之后以及增加压力过程中(在填充容器被挤压时)防止主 体89被推出容器81。如同阀结构20的情况,为了密封阀结构80,使用者可将阀颈部 85折叠到主体通道87内。如果希望,阀80的袋形主体通道8"7可在图5的61处加长(大约是所示长度的两倍或更多),并且U形焊接部92的水平底部可被省略,以便将"袋口"转换成开口阀通道,类似于阀 50中的通道51。采用这种变化,阀80变成具有分开释放机构(即经 由颈部85)的自密封阀。另外,由于主体区段89是漏斗或套环形状, 液体可容易经由主体通道87注入(并且自动密封在)容器81内。并 且,在它从主体通道87去除时,刚好在流体可经由阀颈部85释放的 情况下,引入容器81的液体可随后经由颈部85从容器注入。虽然颈部85表示在漏斗形状套环/开口内对中地进入主体通道 87,但不必须这样。实际上,套环可变宽或者偏移。这种阀在结合到 适当容器内时,有助于这种容器的液体填充,这是由于套环用作大漏 斗,将液体引导经过主体通道并进入容器。图8表示按照本发明的阀IOO的另一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阀 50的自密封结构改变,以便形成具有分离入口通道103的主体101, 具有一对排出孔口 105a、 b (与阀50内的主体57的单个排出孔口 72 不同)。组装阀IOO所需的步骤相当类似于阀50釆用的步骤。其形状 通过采取图8所示的结构的整个轮廓而识别并具有孔108的热塑片材 102是所示的最底部层。使用U形焊接部llO,将热塑片材1(M结合到 片材102上;焊接部110在阀结构的颈部109内限定片材102和104 之间的出口通道107。第三热塑片材106通过三个焊接部112、 114和 116结合到片材102上。这些焊接部限定入口通道103,该入口通道分 成终止于各自排出孔口 105a、 b的两个分开的通道。如上所述,耐热 涂层118可在任一或两个片材的表面上包括在片材l(H和106之间, 以便在阀100热焊接在容器过程中防止这种片材不希望地粘接在此区 域内。图9简单描述将阀结构50结合到具有锥形颈部的可充气物品1" 内,例如通常是某些类型的新颖气球的情况。物品包括相互叠置的两 个热塑材料片材120和121。岡结构50放置在片材120和121之间。 热密封焊接部122围绕物品的周边施加,结合片材120和121的边缘。 施加在锥形颈部的端部上的两个附加的焊接部124和125分别将片材 120结合到阀部件56上,并且将片材121结合到阀部件52上。焊接部 122和124可与本领^/〉知的热密封和粘合剂施加4支术同时形成。此阀 50在具有锥形颈部的气球形状的物品内的操作几乎与任何类型的物品内采用阀50的操作相同。图10A描述按照本发明具有自保持入口机构的自密封阀结构的又 一可选择实施例。通过参考标号130总体表示的这种阀结构的基本形 式几乎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阀相同。通常包括孔138并具有特定形 状的热塑片材132如所示是结构的最底部层。笫二热塑片材134通过 开口 "梨形,,焊接部140结合到片材132的顶部上。该结构的第三和 最终层是通过平行焊接部142和144结合到片材132上的热塑片材 136。片材136的下側和/或片材134的上侧可以印制耐热涂层146,以 便防止阀结构部件在通过热密封方法结合到物品内的过程中不希望的 结合。为了清楚起见,三个阀片材部件132、 134和136分别表示在图 10B中。阀结构130的操作非常类似于如上所述的阀50的操作。但是此特 殊的阀130可以在最终使用目的是在例如水袋的物品内包含液体时特 别有利。如同阀50,阀130将使得在经由焊接部142和144限定的入 口通道131注入时液体自动密封在容器内。另外,液体可容易在使用 者的支配下经由出口通道133分配。这种分配可通过颈部135的形状 来辅助,颈部是锥形形状。这可以更加容易控制液体从物品注入。另 外,最底部片材132内的孔138可基本上大于所示阀结构的相应孔。 与可以流过其它实施例的较小孔的流速相比,较大的孔138使得流速 更大,在目的在于包含和分配液体的情况下赋予阀结构130更大的实 用性。现在参考图11A,将描述用于连续制造包括三个薄膜片材的平、柔 性阀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描迷将基于阀50的组装。但是应该 理解到所述的制造方法的性质更加通用,并且可用于具有三层或多层 部件的多种平阀的制造中,例如以上描迷的那些阀。薄膜幅材156、 158 和160分别/人展开心轴150、 152和154上连续供应。每个薄膜幅材具 有变化宽度,与将被转换到心轴下游的最终阀部件的宽度相对应。注 意到本文中的术语"连续地,,包括以步进方式或分度方式供应到生产 线的材料滚筒或巻筒的含义,以便满足生产线中出现的步进式单元操 作(例如模切)。幅材158在引导辊176之下从心轴152运行,并经过包括砧座辊 子178和切割刀片162的沖制组件。冲制组件在幅材"8内切割一系列适当的孔和形状,形成称为薄膜159的变型薄膜。所得薄膜159的 一部分表示在图11B中。薄膜幅材160在它被供应经过引导辊子182 之上并经过包括砧座辊子184和切割刀片164的沖制组件时进行类似 处理。此冲制组件将在幅材160内切割一系列适当的孔和形状,形成 称为薄膜161的变型薄膜。所得薄膜161的一部分表示在图11B中; 注意到,孑L 58与图5首先表示的阀结构50中的相同的孔58相对应。两个刚刚切割的薄膜幅材159和161最好形成为使其保持足够结 构,而不管最初的切割过程,以便在組装过程中作为连续长度的薄膜 被可靠地拉动。另外,来自于展开心轴的薄膜在它们进入相应冲制组 件之前可具有变化宽度,如上所述,以便减小来自于切割步骤的材料 浪费。薄膜159和161在供应辊子〗80处结合在一起。在经过引导辊子 172之上之后,来自于最顶部心轴150的薄膜156在第二组供应辊子 174处与薄膜159和161结合。包括三层薄膜的所得薄膜幅材170接着 运行到密封4莫块168。由于以下描述参考阀结构50的组装来进行,读 者应该注意到薄膜156与阀部件56相对应;薄膜159与阀部件54相 对应;并且薄膜161与阀部件52相对应(图5)。分层幅材170在进 入密封模块之前的截面图表示在图iic中。密封模块168可采用任何数量的公知装置来沿着焊接部60、 62和 64表示的区域将三层薄膜结合在一起(图5)。例如,公知的热密封 技术(例如传导、脉沖、超声波、电介质或RF密封)可用来将薄膜幅 材170暴露于热量和压力下并长达充分的时间,以便将薄膜密封在一 起。如杲热密封是所采用的技术,注意到热量最好如所示施加在幅材 170的底部上,这是由于以此方式,焊接部60 (图5 )可避免意外地将 薄膜159结合到薄膜156上。如上所述,适当放置的耐热涂层还可用 来防止薄膜部件的不希望的结合。作为热密封的选择的是将适当粘合剂施加在密封模块168上游的 三个薄膜的所选区域上,例如刚好在薄膜离开各自展开心轴的出发点 之后。密封模块168可接着将结合的幅材no暴露于适当的固化剂, 而不管它是热空气或UV光或者本领域的任何多种现有技术u以这种方 式,包括幅材170的薄膜可沿着适当区域结合在一起,形成薄膜幅材 171。具有适当焊接部的此幅材171表示在图11D中。幅材171是有效的多种平行连接的阀结构,在此特殊情况下是多 个阀结构50。此幅材171可经过一组供应辊子186、经过储备辊子组 件190以及围绕引导辊子192。如同本领域公知那样,储备辊子组件包块可在不同速度下相对操作的多个辊子。虽然出于简明目的,在此特 定制造操作中包括单个储备辊子组件,另外的储备辊子组件可包括在生产线的上游,特别是在切割和结合操作之前。幅材171可接着供应经过马达驱动的成组供应辊子194,并最后进 入包括砧座辊子196和切割刀片166的冲制组件。在此特定情况下, 此冲制组件沿着整个阀结构50的总体轮廓切割幅材。此最终步骤的结 果是具有阀50结构的多个完整限定的阀,阀50可叠摞在阀叠摞198 中以便随后结合到适当物品内。此最终操作的结果表示在图11E中。 同样注意到虽然在此特定实施例中,'阀被切割并叠摞,最后的切割操 作可被去除。相反,幅材171可供应到展开心轴上,形成可随后在独 立设施处切割成单个阀的巻筒。从以上的制造操作的描述中,应该清楚的是在结合到幅材170之 前切割适当薄膜幅材(如图IIB所示的薄膜161和159)使得随后是单 个周边切割步骤的单个密封步骤将多个阀与释放机构完整组装。将幅 材158转换成薄膜59并且同样将薄膜160转换成薄膜161的这种"预切,,同样使得多层平阀(具有三层或多层的部件)以连续方式组装, 所有部件位于连续薄膜幅材的多个区段内。最后注意到,耐热涂层的适当区域可施加在多个薄膜幅材上。这 最好在幅材结合在一起之前完成,并且可容易刚好在薄膜幅材从齐心 轴上展开之后添加。将组装的阀结合到适当可充气和含有液体的物品 内可经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来实现,并且不在这里重复 说明。图12A-D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通过参考标号200总体表示 的阀采用用于出口通道的可选择的第二孔口 。热塑片材202是所示结 构的最底部层。第二热塑片材204通过两个或多个焊接部208和210 结合到片材202的顶部上。该结构的第三层是通过大致平行的焊接部 212和214结合到片材204上的热塑片材206。为了在将阀结合到容器 内的过程中防止部件的意外焊接,片材204的两側可印制耐热涂层216。为了清楚起见,三个阀片材部件202、 204和206分开表示在图 12D中。
除了出口通道的操作之外,此阀结构200的操作几乎与所迷的阀 130的操作相同。颈部218其中包括出口通道220 (图12C)。出口通 道220通过片材202和204之间的空间来限定。在流体从与阀200相 关的容器排出的过程中,流体将流入第二孔口 222,经过出口通道220 并如图12的箭头226所示经由第一孔口 224流出阀200(并流出容器)。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孔口 222通过片材202的非密封下边缘和相邻阀 片材204的平表面之间的间隙来限定。相比之下,阀50的第二孔口 58 以及阀130的第二孔口 138例如经由切制在片材内的孔布置在这种阀 的颈部的大致平的表面内,即在阀20的片材52内以及阀130的片材 132内。流体流动方向226因此类似于离开阀50的"第二方向"流体 流动方向53b (图6D)。
如同阀50和130,阀200还包才舌阀主体230内的入口通道228 (图 12B)。经由阀200流入容器的流体可因此流入第四孔口 234,如图12B 的箭头236所示。如同阀50和130的情况,在容器填充操作过程中, 阀200的颈部218可折叠到入口通道228内(经由第四孔口 232 ),由 此"预密封,,入口通道220。以此方式,在流体注射组装从第四孔232 去除时,阀200和与其相关的容器将自动密封(假设入口通道228也 如上所述构造成自密封)。
图12A-12D所示的实施例可如下制造,即通过重叠三个不同宽度 的薄膜,接着进行单个热焊接操作,并随后单个模切操作。这些制造 步骤表示在图13A、 13B和13C中。注意到出于简明目的,通常适用于 此实施例的耐热涂层216没有示出。图13A表示三个热塑薄膜片材202、 204和206的重叠。图13B表示热焊接操作,该操作可通过从所示重叠 片材的单个侧面施加的单个焊接图案来实现。图13C表示模切操作,由此单个阀组件可从焊接连续片材组件上切割。注意到为了减小热塑 切割废料,相对于所示成排阀以180度转动定向的另外的成排阀可结 合到制造过程中。
因此,本发明的柔性阀提供优于传统柔性阀的多种优点。在本发 明的优选宰施例中,阀包括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开构造使得流体流出容 器的出口/颈部通道,而不需要通道的外部操作或支承。因此,使用者不再被迫采用现有技术的烦瑣和可能有害的流体释放技术,例如将外 界物体(例如杆、棒和类似物)插入阀通道使得流体释放。相反,按 照本发明的被结合的阀释放机构可容易通过使用者将阀颈部简单拉出 阀主体来实现,因此进行流体释放,而不需要外界物体,并且不可能 经由与这种外界物体接触而损坏阀内部。此外,按照本发明的柔性阀可由热塑薄膜整体构造,使得阀在不 使用时(即在没有流体路过阀时)基本上是平的。另外,阀可完全由 单种材料制成,例如可热密封的热塑薄膜、具有粘合剂的耐热薄膜或 者简化这种阀制造的任何其它的可能物质。本发明的阀在从工业包装到新式玩具的领域种具有广泛最终应 用。例如,具有华皮结合的出口机构(可动颈部)的平柔性阀可增加例 如货舱中所使用的庞大支承衬垫袋的充气速度。类似地,用于小规模包装应用的较小零售衬垫袋可得利于具有自支承出口机构的阀;消费 者可以方便地使得袋放气以有助于袋处理以及袋的重新使用。消费者 便于放气有利于闭合回路的包装链,其中消费者在接收包装并充气衬 垫袋时可以容易地对袋放气,并且使其以事先写好姓名地址的已经付 费邮件形式返回经销商以便重新使用。在这种闭合回路的配置中,经 销商得利于较低的包装成本,并且由于基本上没有包装废物,有利于 环保。类似的方法可用于所有类型的可充气包装物品中;例如US专利 No. 5588532 (1996)中通过Pharo描述的"蛤壳"填充空气的包装件可得利于具有出口机构的本发明的阀和相关闭合回路,即"无废物"包 装链。当前采用传统平阀的所有这些装置可结合本发明的具有出口机 构的平阀,并实现所有得利于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阀不局限于包装件;实际上其中使用传统柔性阀的任何 应用可采用本发明的柔性阀。某些实例包括气球、漂浮装置(例如充 气筏)、充气玩具等。本发明柔性阀的某些实施例可结合到液体容器内,例如液密袋或 刚性容器,因此形成具有内置注入管嘴(即可动颈部/出口通道)的廉 价自密封物品。传统柔性阀通常不能实现水或其它液体的包含以及使 用者随后进行的流体释放。本发明的柔性阀可以制造由塑性薄膜整体 构成的功能性的含有液体的物品。物品不仅可应用于工业包装,而且具有便利和可控制出口机构的含有液体的袋可应用于其它领域,例如 用于紧急情况的太阳能水消毒和其它应用。这里描述的阀的总体尺寸可才艮据应用不同而变化。类似地,阀部 件的相对尺寸还可以变化到一定程度,其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得以保持。 例如,阀颈部的宽度可减小,并且阀功能将总体得以保持。虽然本发明的阀可在许多应用中可靠密封,考虑到包含例如氦的 轻于空气的气体时,制造商还是希望提高阀的功能。本领域公知的是 许多技术可用于这种提高,例如将例如硅酮的少量涂层施加在入口通 道的内部。另外,例如以类似方式施加的甘油、矿物油、可重新定位 (非永久性/黏性)粘合剂的可剥离/重新使用的粘合剂物质可用于增 加阀通道的密封性能的同样目的。因此,本发明的柔性阀具有用于包含气体和液体的应用。同样, 阀不需要局限于涉及平柔性容器的应用,例如袋或气球。实际上,刚 性容器也得利于这里披露的阀的使用和成本有效性。出于说明和描述目的给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不打 算完全将本发明局限于所披露的特定形式,在以上教导中或者可从本 发明的实施中可以得到多种变型和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其中所述阀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a.入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所述阀;b.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所述阀;以及c.出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所述阀。其中在阀位于所述出口位置时,所述阀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开构造,使得流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流动,而不需要阀的外部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包括主体和 固定在所述主体上的颈部,所述颈部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运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迷阀位于所述 密封位置时,所述颈部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主体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通道;以及所述颈部包4舌颈部通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通道和所 述颈部通道不相互直接流体连通。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至少还包括位于所述颈部的远端区域处的第一孔口 ;以及 所述第一孔口与所述颈部通道流体连通。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位于所述 入口位置时,所述第一孔口适用于接收流体注射装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位于出口 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流动的流体流过所述颈部通道,并且经由 所述第一孔口离开所迷阀。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还包4舌位于所述颈部的近端区域处的第二孔口 ;以及 所述第二孔口与所迷颈部通道流体连通。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位于所 迷入口位置时,在所迷第一方向上流动的流体经由所迷第一孔口流入 所述阀,流过所述颈部通道,并且经由所述第二孔口离开所述阀。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位于所述出口位置时,在所述笫二方向上流动的流体经由所述第二孔口流入 所述阀,流过所迷颈部通道,并且经由所迷第一孔口离开所述阀。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远端区域出的第三孔口;以及 所述第三孔口与所述主体通道流体连通。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迷阀位于所 述入口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流动的流体流过所述主体通道,并 且经由所迷第三孔口离开所迷阀。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通道适 用于基本上防止流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流动。
15. —种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所述阀包括a. 入口通道,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所迷入口通道,但是基 本上防止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所述入口通道;以及b. 出口通道,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1)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所述出口通道;以及(2) 出口位置,使得流体流过所述出口通道。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通道 位于所述出口位置时,所迷出口通道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幵构造,使得 流体流动,而不需要所迷通道的外部操作。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包括主体和固定在所述主体上的颈部; 所述主体包4舌所述入口通道;所述颈部包括所述出口通道;以及所述颈部可相对于所迷主体运动,以便实现所迷密封和出口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通道 位于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颈部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主体内。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迷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流体在所述第 一方向上流过所述入口通道时,所述颈部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主体内》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和 所迷出口通道不相互直接流体连通。
21.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至少还包括位于所述颈部的远端区^戈处的第一孔口 ;以及 所述笫 一孔口与所述出口通道流体连通。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迷出口通道 位于所述出口位置时,流体可流过所述出口通道并且经由所述第一孔 口离开所述阀。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还包括位于所述颈部的近端区域处的第二孔口 ;以及 所述第二孔口与所述出口通道流体连通。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位于 所迷出口位置时,流体可经由所迷第二孔口流入所述出口通道。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迷阀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远端区域出的第三孔口 ;以及 所述第三孔口与所述入口通道流体连通。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 上流动的流体流过所述入口通道,并且经由所述第三孔口离开所迷阀。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迷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还包^"位于所述主体的近端区域处的第四孔口 ;以及 所述第四孔口与所迷入口通道流体连通。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通道 位于所述密封位置时,流体可经由所述第四孔口流入所述入口通道。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通道 位于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颈部折叠在所述第四孔口内。
30.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柔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孔是漏 斗形状的。
31. —种容器,包括容器壳体和与所迷容器壳体流体连通的柔性 阀,所述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 并置的薄膜板片,其中所迷阀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a. 入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所述阀,并进入所述容 器壳体;b.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所述阀;以及c. 出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所述阀,并离开所述容 器壳体;其中在所述阀位于所述出口位置时,所迷阀能够将其保持在打开 构造,使得流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流动,而不需要所述阀的外部搡作。
32. —种容器,包括容器壳体和与所述容器壳体流体连通的柔性 阀,所迷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 并置的薄膜板片,所述阀包括a. 入口通道,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所述入口通道并进入所 述容器,但是基本上防止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所述入口通道;以及b. 出口通道,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1) 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所述出口通道;以及(2) 出口位置,使得流体流过所述出口通道并离开所述容器。
全文摘要
一种柔性阀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并置的薄膜板片,其中所述阀可在如下位置之间运动(1)入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一方向上流过所述阀,例如进入与阀相关的容器;(2)密封位置,基本上防止流体流过所述阀;以及(3)出口位置,使得流体在第二方向上流过所述阀,例如离开与阀相关的容器。
文档编号B65D30/24GK101272960SQ20068003341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2日
发明者S·弗雷恩 申请人:密封空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