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差速环及其差速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差速环及其差速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转式加工设备的差速轴,特别是涉及一 种具有差速环的差速轴。
背景技术:
有关薄膜状的胶带、纸、布,及金属箔等材料,在储存、运送, 及加工时常常以巻筒型式存在,其巻筒型式的收、放料是配合一台轮 转式加工设备运作,例如分条机、涂布机、复巻机等。为使该轮转 式加工设备上多个巻筒一起作动,需要使用一根可让个别巻筒以不同 转速转动的差速轴,用以达到每一个巻筒上的薄膜状材料能以紧实平 顺的方式进行收、放料动作。
参阅图1,说明现有一种适用于一种薄膜状材料11以巻筒12进
行收料动作的差速轴,包括一个摩擦筒2,及数个差速环3(图l所示 为一个差速环的剖面)。该摩擦筒2包括一个筒体单元21,及一个设 置于该筒体单元21内的气囊22;而该筒体单元21具有一筒体外周 面211、数个穿孔212,及数个分别设置于上述穿孔212的摩擦块213。 该差速环3包括一个轴套31, 一个围绕该轴套31的转动套32,及数 个键齿33;而该轴套31具有一轴套内周面311、四个分隔部312, 及四个介于相邻分隔部312之间的凸轮部313;该转动套32具有一 转动套外周面321,及数个供上述键齿33分别穿设的作动孔322,及 四个定位珠323。
在进行收料动作时,驱动该摩擦筒2转动,并对该气囊22充气 迫使上述摩擦块213凸出于该筒体外周面211,带动上述差速环3转 动,利用上述差速环3轴套31的凸轮部313使上述键齿33凸出于该 转动套外周面321并顶紧上述巻筒12,如此,上述巻筒12随着该摩 擦筒2转动可进行收料。另外,进行放料动作时除了该摩擦筒2不动,
差速环3以反向转动之外,其余大同小异;所以,为简化说明,以下 只以收料动作为例继续说明。
当数个巻筒12 —起进行收料时,因为每一个巻筒12的半径尺 寸有所差异,及薄膜状材料ll的厚度不均匀等等原因,使得每一个 巻筒12加上当时已巻收的薄膜状材料11后的一转动半径各有不同; 当每一个巻筒12以同一转速转动,则转动半径较大的巻筒12会收料 较多,转动半径较小的巻筒12会收料较少,如此,会造成转动半径 较小的巻筒12为了与转动半径较大的巻筒12收料一样多,而无法以 紧实平顺的方式进行收料动作。所以,现有差速轴利用对该气囊22 充气的饱满程度改变上述摩擦块213凸出于该筒体外周面211的高 度,及每一个差速环3对应有多少数量的摩擦块213,间接控制每一 个巻筒12的转速,使每一个巻筒12的转速有所差别,并以紧实平顺 的方式进行收料动作。
但是现有差速轴的差速环3除了受上述摩擦块213摩擦之外, 该差速环3的轴套内周面311与摩擦筒2的筒体外周面211更有面与 面之间的摩擦,而且该面与面之间大面积摩擦对该差速环3转速的影 响,是远大于上述摩擦块213小面积摩擦对该差速环3转速的影响, 所以,现有差速轴即使调整了对该气囊22充气的饱满程度及摩擦块 213的数量,能造成每一个巻筒12转速上的差别效果,还是相当有 限;为避免每一个巻筒12因转速上的差别效果有限而造成巻收状态 不够紧实平顺,或薄膜状材料ll断裂,实有必要改善该差速环3与 摩擦筒2之间的摩擦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差速环与摩擦筒之 间的摩擦力而具有良好差速效果的差速环及其差速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环,包含有一个 套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包括一个轴套, 及一个围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该轴套具有一围绕一条轴线的轴套内周 面、数个呈环状排列的分隔部、数个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凸轮部,
及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的接触件,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 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 分布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该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 上述作动孔的掣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差速轴,包含一个摩擦筒,及数个套设 在该摩擦筒上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
该摩擦筒,包括一个围绕一条轴线界定出一个腔室的筒体单元, 及一个设置于该腔室中的气胀单元,该筒体单元具有一筒体外周面、 数个由该筒体外周面向内凹设并连通该腔室的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 于上述穿孔的摩擦块,而该气胀单元具有一个会改变体积的气囊;
每一个差速环,包括有一个套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该套筒 单元包括一个轴套,及一个围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而该轴套具有一邻 近该筒体外周面的轴套内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的分隔部、数个介于 相邻分隔部之间的凸轮部,及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并接触该 筒体外周面的接触件,另外,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周面、数个呈 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分布于该转动 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而该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的 掣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及其差速轴包含一个摩擦筒及数 个差速环;该摩擦筒包括一个围绕一条轴线界定出一个腔室的筒体单 元,及一个设置于该腔室中的气胀单元,其中,该筒体单元具有一个 筒体外周面、数个由该筒体外周面向内凹设并连通该腔室的穿孔,及 数个分别设置于上述穿孔的摩擦块,而该气胀单元具有一个会改变体 积的气囊;上述差速环套设在该摩擦筒,每一个差速环包括有一个套 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其中,该套筒单元包括一个轴套,及一个围 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而该轴套具有一邻近该筒体外周面的轴套内周 面、数个呈环状排列的分隔部、数个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凸轮部, 及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并接触该筒体外周面的接触件,另 外,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 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分布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而该
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的掣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差速环轴套具有数个部份突出于 该轴套内周面并接触该筒体外周面的接触件,如此,以上述接触件与 该筒体外周面之间小面积的摩擦,取代了该差速环轴套内周面与摩擦 筒筒体外周面之间面与面的大面积摩擦,让对该气囊充气的饱满程度 及摩擦块数量的调整,可达到良好的差速效果。
图l是现有一种差速轴进行一收料动作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及其差速轴的一个 较佳实施例;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一组合示意图4是沿图3中的线4-4所取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其中 一个摩擦筒及一个差速环;
图5是类似图4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进行一收料动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及其差速轴,包含一个 摩擦筒4、数个差速环5、数个间隔环81,及数个减低阻力环82;并 适用于一种薄膜状材料91(如图5所示),例如,薄膜状的胶带、纸、 布,及金属箔等材料,以数个分别套在上述差速环5上的巻筒92(如 图5所示),进行收、放料动作,且使每一个巻筒92的转速上有所差 别。
该摩擦筒4包括一个围绕一条轴线L界定出一个腔室41的筒体 单元42,及一个设置于该腔室41中的气胀单元43。该筒体单元42 具有一圆柱形的筒体外周面421、数个由该筒体外周面421向内凹设 并连通该腔室41的穿孔422,及数个分别设置于上述穿孔422并呈 圆柱形的摩擦块42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摩擦块423均是由一耐磨
材料制成,例如电木。该气胀单元43具有一个会改变体积的气囊
431、 二个用于固定该气囊43的固定端432,及数片介于上述固定端 432之间并设置于该气囊431 —气囊外周面4311的保护垫片433。
配合图4,上述差速环5套设在该摩擦筒4,而每一个差速环5 包括有一个套筒单元6及一个带动单元7;其中,该套筒单元6包括 一个轴套61,及一个围绕该轴套61的转动套62;而该轴套61具有 二个邻近于该筒体外周面421并可共同界定一轴套内周面612的基环 611、四根分别沿该轴线L方向上贯穿上述基环611的轴杆613,及 八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612且接触于该筒体外周面421的接触 件614;而每一个基环611具有四个呈环状排列并沿一径向朝远离该 轴套内周面612方向延伸的分隔部6111,及四个分别介于相邻分隔 部6111之间并沿该径向呈不等长的凸轮部6112;而每一根轴杆613 分别贯穿上述基环611上对应的二个分隔部6111,而上述接触件614 以每组二个型态分别连接于每一根轴杆613的两端;如此,上述基环 611可借上述轴杆613与接触件614组合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每 一个接触件614各是一个可绕该轴杆613转动的轴承;也可以各是一 个具有一内弧面的接触块,而该内弧面是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612并 与该筒体外周面421接触。
另外,该转动套62具有四个呈环状排列的限位部621、四个分 别连接相邻限位部621的连接部622、 一由上述限位部621与连接部 622共同界定的转动套外周面623、四个分布于该转动套外周面623 的作动孔624,及四个设置于该转动套外周面623的定位珠625。其 中,每一个限位部621被二个相邻的分隔部6111限位,使得该转动 套62只可绕该轴线L在一预定角度内来回地转动;在本实施例中, 该预定角度小于45度。
该带动单元7具有四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624的掣动件71, 及四个分别设置于上述掣动件71的磁铁72;其中,每一个掣动件71 各具有一个沿该径向上介于该轴套61与转动套62之间的基座部711, 及一个由该基座部711延伸并穿设于一个作动孔624的齿部712;在 本实施例中,上述磁铁72分别设置于上述掣动件71的基座部711,
如此上述掣动件71的基座部711可随时吸附于该轴套61上。值得说 明的是,可以在每一个掣动件71的齿部712上设置一个橡胶块,避 免材料过软的巻筒92被破坏。
另外,每一个间隔环81各是一个沿该轴线L上具有一与该差速 环5相等厚度的金属环,并套设在该摩擦筒4上;为让生产使用时设 置于差速轴上的巻筒92数量更有弹性,该摩擦筒4上的差速环5可 以对应巻筒92数量增减,如此,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相等厚度的间隔 环81 ,与上述差速环5 —起叠套在该摩擦筒4上(如图3所示)。
另外,每一个减低阻力环82各是一外径略大于该摩擦筒4 一外 径的金属环,并套设在该摩擦筒4上;当该摩擦筒4上均是套设差速 环5而没有间隔环81时,上述减低阻力环82是介于相邻的二个差速 环5之间,用以减低上述差速环5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另外,当该摩 擦筒4上具有一些叠套的差速环5与间隔环81时,则上述减低阻力 环82是介于相邻差速环5之间及相邻差速环5与间隔环81之间(如 图2所示),用以减低上述差速环5之间及相邻差速环5与间隔环81
之间的接触摩擦力。
配合图5,以下说明套设于本实用新型差速轴上的巻筒92,如 何进行收料动作及因为降低该差速环5与摩擦筒4之间的摩擦力而达
到具有良好的差速效果
进行收料动作时,每一个巻筒92套设在本实用新型差速轴的一 个差速环5上,而设置于每一转动套外周面623的四个定位珠625, 顶抵每一个巻筒92 —内周面921;并利用该摩擦筒4气胀单元43的 气囊431充气,迫使上述摩擦块423凸出于该筒体外周面421并顶抵 每一个差速环5的一轴套内周面612,使得原本每一个差速环5与该 摩擦筒4之间只有八个接触件614与筒体外周面421之间的摩擦,各 增加了上述摩擦块423的摩擦;当该摩擦筒4以一方向I(如图5所 示)转动时,上述接触件614与筒体外周面421之间及上述摩擦块423 与轴套内周面612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每一个差速环5轴套61也沿 该方向I转动,因为上述凸轮部6112的作用,使得上述掣动件71被 迫使突出于该转动套外周面623并紧顶每一个巻筒92内周面921,
此时,上述定位珠625不再顶住该内周面921;然后,利用上述掣动 件71紧紧顶住每一个巻筒92并带动一起沿该方向I转动,如此,即 可进行收料。
另外,在进行放料动作时,与收料动作的差异在于该摩擦筒2
不动,及巻筒92与差速环3以相反于该方向I转动。为简化说明, 以下只以收料动作说明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及其差速轴所产生的差速 效果。
当套设于本实用新型差速轴上的各巻筒92在进行收料时,因为 每一个巻筒92的半径尺寸有所差异,或薄膜状材料91的厚度不均匀 等等原因,使得每一个巻筒92加上当时已巻收的薄膜状材料91后的 一转动半径II(如图5所示)各有不同。为避免转动半径II较小的巻 筒92与转动半径II较大的巻筒92以同一转速转动时,该转动半径 II较小的巻筒92将无法紧实平顺地进行收料,所以需要对转动半径 II较大的巻筒92所套设的差速环5,增加与该摩擦筒4之间的摩擦 力,例如,增加会摩擦该差速环5的摩擦块423数量,用以降低其转 速;如此,转动半径II较小的巻筒92与转动半径II较大的巻筒92 会以不同的转速转动,达到每一个巻筒92皆紧实平顺地进行收料。
而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利用在每一个差速环5轴套61所设置的轴 杆613、接触件614,可有效地降低差速环5与摩擦筒4之间的摩擦 力,使得调整会摩擦到该差速环5的摩擦块423数量时,效果能明显
地显现。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差速轴是将现有差速轴中,差速环的 轴套内周面与摩擦筒的筒体外周面之间面与面的摩擦,利用小面积接
触的接触件614有效地降低摩擦,进而相对地提高了上述摩擦块423 对差速环5轴套内周面612摩擦而产生的差速效果。
而上述减低阻力环82的设置,更进一步地让上述差速环5之间 及相邻差速环5与间隔环81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能有效地降低,也 相对地提高了上述摩擦块423的差速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差速环5转动套62的每一个连接部 622,其面积是小于上述限位部621的面积,如此,转动套62的整体 面积将不会覆盖该轴套61的整体面积,所以,由上述接触件614对
该摩擦筒4及上述摩擦块423对轴套61因为摩擦产生的热量,除了 可经由该轴套61、该转动套62、传导到该转动套外周面623散热之 外,还可经由该轴套61未被该转动套62覆盖的面积直接散热,达成 更佳的散热效果。
另外,为避免该气胀单元43的气囊431在多次充气、压迫驱动 上述摩擦块423后会被磨损,导致使用期限的縮短;本实用新型差速 轴利用数个介于上述固定端432之间并设置于该气囊431气囊外周面 4311的保护垫片433,达到延长该气囊431使用期限的目的。
由以上说明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差速环及其差速轴利用在每一 个差速环5的轴套61上,设置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612并 接触该筒体外周面421的接触件614,以上述接触件614与该筒体外 周面421之间小面积的摩擦,有效地降低每一个差速环5与摩擦筒4 之间的摩擦力,让对该气囊431充气的饱满程度及摩擦块423数量的 调整,有良好的差速效果,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环,包含有一个套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包括一个轴套,及一个围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该轴套具有一围绕一条轴线的轴套内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的分隔部、数个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凸轮部,及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的接触件,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分布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该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的掣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轴套 的每一个分隔部各设置二个沿该轴线方向上相间隔排列的接触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轴套还具有数 根分别沿该轴线方向上贯穿上述分隔部的轴杆,而每一根轴杆的两端 各连接于一个接触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轴套的每一个 接触件各是一个轴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转动 套还包括数个设置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定位珠。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带动单元的每 一个掣动件各具有一个沿一径向上介于该轴套与转动套之间的基座 部,及一个由该基座部延伸并穿设于一个作动孔的齿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带动单元还具有数个分别设置于上述掣动件基座部的磁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带动单元的每 一个掣动件各具有一个设置该齿部上的橡胶块。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轴套的每一个 接触件各是一个具有一内弧面的接触块;该内弧面是突出于该轴套内 周面。
10.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差速环转动套 的上述限位部借由上述轴套分隔部的限位,该转动套会绕该轴线在一 预定角度内来回地转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套还具 有数个分别连接相邻限位部的连接部;而每一个连接部的一面积各是小于每一个限位部的 一面积。
12. —种差速轴,包含一个摩擦筒,及数个套设在该摩擦筒上的 差速环;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筒,包括一个围绕一条轴线界定出一个腔室的筒体单元, 及一个设置于该腔室中的气胀单元,该筒体单元具有一筒体外周面、 数个由该筒体外周面向内凹设并连通该腔室的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 于上述穿孔的摩擦块,而该气胀单元具有一个会改变体积的气囊;每一个差速环,包括有一个套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该套筒 单元包括一个轴套,及一个围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而该轴套具有一邻 近该筒体外周面的轴套内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的分隔部、数个介于 相邻分隔部之间的凸轮部,及数个部份突出于该轴套内周面并接触该 筒体外周面的接触件,另外,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周面、数个呈 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分布于该转动 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而该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的 掣动件。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轴 套的每一个分隔部各设置二个沿该轴线方向上相间隔排列的接触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轴套还具有 数根分别沿该轴线方向上贯穿上述分隔部的轴杆,而每一根轴杆的两 端各连接于一个接触件。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轴套的每一个接触件各是一个轴承。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单元转动套还包括数个设置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定位珠。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筒还包 括数个套设于该筒体外周面上并分别介于相邻差速环之间的减低阻 力环。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数个套设于该筒体外周面上的间隔环。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数个套设于该摩擦筒筒体外周面上,并分别介于相邻差速环之间及相邻差速 环与间隔环之间的减低阻力环。
20.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筒气胀单元还具有数片设置于该气囊一气囊外周面的保护垫片。
21.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差速轴,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筒筒体 单元的上述摩擦块均是由 一耐磨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差速环及其差速轴,该差速轴包含一个摩擦筒及数个差速环;该摩擦筒包括一个筒体单元及一个气胀单元;该筒体单元具有一筒体外周面、数个穿孔,及数个摩擦块;该气胀单元具有一个气囊;而上述差速环套设在该摩擦筒,每一个差速环包括一个套筒单元及一个带动单元;该套筒单元包括一个轴套及一个围绕该轴套的转动套,该轴套具有一轴套内周面、数个分隔部、数个介于相邻分隔部间的凸轮部,及数个接触该筒体外周面的接触件;该转动套具有一转动套外周面、数个呈环状排列并分别介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限位部,及数个分布于该转动套外周面的作动孔;而该带动单元包括数个分别穿设于上述作动孔的掣动件。
文档编号B65H18/08GK201012868SQ200720001658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1日
发明者陈锡彩 申请人:永易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