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12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粘贴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将宣传广告及指示标识等印刷标签 正确无误地粘贴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扶手带指定位置的标签粘贴装置。
(二)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扶手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简称粘贴装置)都是将粘 贴装置本身固定在扶手一侧的固定框架上。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 — 537200;日本专利公 开号2005 — 170586。使用已有粘贴装置粘贴标签时,先将设计在粘贴装置主体上的固定件夹 持住自动扶梯栏杆,采用将粘贴装置固定在自动扶梯上的方式。但由于自动扶梯等扶手带横 向中心位置并不一定与护栏横向中心位置保持一致,所以会产生诸如难以保证将标签粘贴于 指定位置上的问题。并且,为修正中心偏移,还需花费额外的工时。除此之外,已有的粘贴 装置结构复杂,分量又重,将其安装于扶手带上所需时间较长,设备的拆卸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保证 粘贴装置位于自动扶梯扶手带横向中心位置、保证将标签粘贴于指定位置的问题;除此之 外,还要解决以往的粘贴装置结构复杂、分量太重、安装烦琐,且不易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主要包括机架l、标签供给部分2、分离滚轮3、 标签导向轮4、剥离层导向轮5、压紧部分6、剥离层排出部分7和夹持部分11,其特征在于
机架1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体101,在边框体的前后两端连有门形支撑体103,在门形支 撑体103的下部两内侧连有固定件104,固定件104的内端连有顶头105,在两个边框体101的 后半部一侧边连接一个支板106,另一侧边对称连接一个U形开口板108,在两个边框体IOI 之间横向连接一至二个横梁107。
标签供给部分2包括一个标签巻筒21和标签巻筒轴芯22,标签巻筒轴芯22两端架支于上 述支板106和U形开口板108之间。
用于将标签剥离层分开的分离滚轮3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下方,分离滚轮的轴芯两端
与两个边框体101连接。
用于压贴分离后标签的标签导向轮4位于分离滚轮3的前下方,标签导向轮的轴芯两端与 两个边框体101连接。
用于将剥离层排出机外的剥离层导向轮5有一至两对,分别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后, 且位于分离滚轮3的后下方,剥离层自两剥离层导向轮的切线方向排出机外,剥离层导向轮 轴芯两端与边框体101连接。
压紧部分6位于机架1的最前面,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压件61 。
剥离层排出部分7位于机架1的最后面,至少包括一块位于两剥离层导向轮5切线下方的 防巻入导向板7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边框体101上有抓手102。
上述横梁107之下、在两边框体101之间连接有夹持部分11,该夹持部分ll由一根具有两 段对称螺纹的螺杆115横穿两边框体101 ,螺杆115的端部与可拆装手柄116连接,螺杆115上 对称套有两个分别与上述两段螺纹连接的支撑臂112,在支撑臂112的两脚部,对称铰支两个 位于扶手带两侧面的滚筒lll,在螺杆115的中段套有一个紧钉支体113,紧钉支体113内连接 一个与螺杆垂直的紧钉螺丝114,紧钉螺丝114的头部上穿横梁107、并与横梁107螺纹连接。
上述支板106可分为上下两块,下块与边框体101固定,上块开有连接标签巻筒轴芯22的 孔,上下两块之间由铰页109连接。
上述支板106内面或U形开口板108内面开有螺孔,螺孔内连接一个弹性调速突出体IO, 该弹性调速突出体10与标签巻筒21的端板接触连接。
上述U形开口板108—侧有一个紧固螺丝110与标签巻筒轴芯22配合连接。上述弹性压件 61是直板形或两侧底边呈弧形的橡胶板或排刷,弹性压件61由连接件62连接在压紧轮63前 侧,压紧轮63的轴芯与边框体101铰接,压紧轮63的上面与垂直的固定螺栓64紧钉连接,固 定螺栓64由支撑体65与机架1连接。
上述防巻入导向板71的横截面可为L形,竖向的板面上开有挂孔,挂于连接于机架上的 挂板72上。
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两对剥离层导向轮其中前一对剥离层导向轮5位于标签供给 部分2的前下方,后剥离层导向轮52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后下方,后剥离层导向轮52位于后 夹持部分12之前或之后。上述两剥离层导向轮的轴芯之间连有拉紧弹簧5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标签粘贴装置可将宣传广告及指示标识等印刷标签正确无误地粘贴在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扶手带指定位置上,该装置具有拆装方便和轻便的特点。此外,在扶 手带一侧的固定框架上设计有固定本机的固定位置,将本装置固定于该位置后在扶手带运转 时广告等印刷标签即可自动进行粘贴。在扶手带夹持部分配置了可调节滚轮间隔距离的间距 调整设计,可更正确地将标签粘贴于扶手带表面指定位置上。保证粘贴装置中心位置准确位 于两栏杆之间横向中心的位置上。
在标签供给部分至少一个侧面上搭接的弹性突出体用于标签供给时,可充分调控标签供 给部分的运转速度。在弹性突出体的突出量可调控时,标签供给部分的运转速度可得到进一 步的调控。
机架的设计更加合理、轻便,支板与铰页的连接形式,更有利于拆卸更换标签巻筒,操 作更加快捷简便。
剥离层排出部分的结构更加简捷,省去了回巻剥离层的巻筒,减少了维修作业,并可防 止剥离层巻入机内。 以下结合附图和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标签供给部分与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标签供给部分与U形开口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标签供给部分方便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机架与扶手带的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图9是夹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l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防巻入导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防巻入导向板的与挂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l一机架、101—边框体、102 —抓手、103—门形支撑体、104—固定件、105U形开口板、109—铰页、IIO —紧固螺丝。 22 —标签巻筒轴芯。
52 —后剥离层导向轮。
连接件、63 —压紧轮、64—固定螺栓、65 —支撑体
7 —剥离层排出部分、71 —防巻入导向板、72 —挂板。
8 —带剥离层标签、81—标签、82 —剥离层。 9一扶手带、91一连接颈部、92 —护栏。
IO —弹性调速突出体。
ll一夹持部分、lll一滚筒、112 —支撑臂、113 —紧钉支体、114一紧钉螺丝、115 —螺 杆、116 —可拆装手柄,12 —后夹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l、 2、 14所示,这种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主要包括机架l 、标签供给部分2、分离滚轮3、标签导向轮4、剥离层导向轮5、压紧部分6、剥离层排出部 分7和夹持部分11。
机架1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体101,在边框体的前后两端连有门形支撑体103,在门形支 撑体103的下部两内侧连有固定件104,固定件104的内端连有顶头105,参见图8,固定件可 设于一处,也可设于多处。但最好在本装置机架前后处至少各配置一处。
门形支撑体103可从边框体101处拆装,由配置在边框体101的-字型台座及扶手带9与护 栏92的连接部91侧面的固定件104、顶头105,用可拆卸手柄的旋转来固定连接颈部91。门形 支撑体103位于前述的边框体101的前后侧。本实用新型之标签粘贴装置也可考虑在前述扶手 带的支撑体上设计配上可固定本机的固定部位。所谓支撑体是指自动扶梯等扶手带以外的 部分,没有特别限定的条件,但通常是在自动扶梯等的栏杆或栏杆与扶手带之间的连接部。
如图8所示,扶手带9与护栏92的连接部91的侧面设计了固定件104、顶头105,该门形支 撑体103设计成本装置可拆装的方式。门形支撑体103可设于一处,也可设于多处。但最好在 本装置机架前后处至少各配置一处。
本实用新型之标签粘贴装置设计了门形支撑体103,本装置与自动扶梯等的支撑体可凭 借门形支撑体103予以固定。在进行标签粘贴作业时,因自动扶梯等的扶手带自动前行产生
一顶头、106 —支板、107 —横梁、108 —
2 —标签供给部分、21—标签巻筒、
3 —分离滚轮。 4一标签导向轮。
5 —剥离层导向轮,51 —拉紧弹簧、
6 —压紧部分、61 —弹性压件、62 —
的动力驱动了本装置各部分的滚轮,从而可实现扶手带表面标签的自动粘贴。如果不采用本 装置与自动扶梯的支撑和固定部分的固定方式进行标签的粘贴作业、或是采用没有固定部分 加以固定的标签粘贴装置进行粘贴作业时,可将本装置紧贴在扶手带表面反向移动,即可利 用本装置各滚轮获取的驱动力,在扶手带表面采用手工方式粘贴标签。从上述可知,使用本 实用新型之标签粘贴装置进行扶手带表面标签的粘贴时,可根据扶手带长度、标签粘贴面积 以及扶手带的直行等不同情况(蜿蜒前行等具体情况),分别使用自动或手工方式粘贴。
在两个边框体101的后半部一边连接一个支板106,另一边对称连接一个U形开口板108 ,在两个边框体101之间横向连接前后两个横梁107。上述边框体101上有两个抓手102。
标签供给部分2包括一个标签巻筒21和标签巻筒轴芯22,标签巻筒轴芯22两端架支于上 述支板106和U形开口板108之间。标签巻筒巻有表面印制宣传广告或指示标识等印刷品,印 刷品的内层为可粘接标签、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剥离层。
标签供给部分2安装在边框体101的中心稍稍靠后处,如图3-6所示,使安装标签巻筒21 由水平向垂直方向立起的,参照图6的两个方向标记,位于安装标签巻筒21侧面的铰页109, 以及安装标签巻筒21另一侧起承受作用的U形开口板108组成。此外,为使安装滚轮能运转 自如,在标签巻筒轴芯22处加配了轴承。铰页109在相对于标签巻筒21的侧面可连接一个可 旋转的弹性调速突出体IO,弹性调速突出体10用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调速突出体与铰页 109形成的螺孔纹相配,突出量的调节可旋转弹性调速突出体10来实现。
所述标签供给部分2的标签巻筒21,包括表面预先印刷有宣传广告或指示标识的印刷层 和背面为粘接层的标签81、粘贴之前为保护粘接层的带剥离层标签8巻绕在标签巻筒21上。 标签巻筒21的横向中心可根据两侧任意配置的一定宽度的间隔调节至标签粘贴装置的横向中 心位置。
参见图l,用于将标签剥离层分开的分离滚轮3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下方,分离滚轮 的轴芯两端与两个边框体101连接。分离滚轮3由机架支撑且可运转自如,其主要作用是将标 签供给部分提供的带剥离层的标签分离为剥离层和单层标签。分离滚轮不受特定的条件限 制,可设于一处,也可设于多处。分离滚轮3处于前述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侧,由边框体IOI 支撑并可运转自如。标签导向轮4位于前述分离滚轮3的前侧,由边框体101支撑并可运转自 如。
参见图l,用于压贴分离后标签的标签导向轮4位于分离滚轮3的前下方,标签导向轮的
轴芯两端与两个边框体101连接。标签导向轮4由机架支撑,且可运转自如,其主要作用是将 分离后的标签导向至标签压紧部。标签导向轮不受特定的条件限制,可设于一处,也可设于 多处。
用于将剥离层排出机外的剥离层导向轮有两对,两对均位于分离滚轮3的后下方,其中 剥离层导向轮5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下方,后剥离层导向轮52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后下 方,后剥离层导向轮52位于后夹持部分12之前。剥离层导向轮的轴芯两端与边框体101连 接。剥离层导向轮5由机架支撑,且可运转自如,其作用是将分离后的剥离层导向至剥离层 排出部分。剥离层导向轮5可设于一处,也可设于多处。
上述两剥离层导向轮的轴芯之间连有拉紧弹簧51,也可在机架上设置紧钉调节螺钉,将 设置于两处的剥离层导向轮5的上下位置按照导向轮下侧的滚轮和扶手带9的可移动范围内的 压力进行调整(上下位置预先已调整的无须此工序)。压紧部分6的位置采用按固定螺栓64 紧钉的方式固定在橡胶弹性压件61,并通过标签81位于扶手带9的可移动范围内的压力进行 调整。剥离层导向轮5由边框体101支撑并可运转自如。剥离层82被上下配置的剥离层导向轮 5夹持,剥离层82处于可移动状态。剥离层导向轮5可按上下方向移动并可在所定高度范围内 进行调整。只要预先将高度位置调整到位,就无须在本机安装于扶手带时调整高度,就可简 单地将本装置安装于扶手带上。剥离层导向轮位于前述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侧(分离滚轮3的 后侧)和标签供给部分2的后侧。
参见图l、 2、 8,压紧部分6位于机架1的最前面,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压件61。弹性压件 61是直板形或两侧底边呈弧形的橡胶板或排刷,以便于将标签紧贴在扶手板上。弹性压件61 由连接件62夹持连接在压紧轮63被削平的前侧,转动压紧轮、旋动固定螺栓64,可调节弹性 压件61的倾斜角度,压紧轮63的轴芯与边框体101铰接,压紧轮63的上面为平面,并与垂直 的固定螺栓64紧钉连接,固定螺栓64由支撑体65与机架1连接。压紧部分主要是将分离后标 签以压紧方式粘贴在扶手带表面。压紧方式只要是能达到将标签粘贴在扶手带表面即可,没 有特别的条件限制。譬如,以金属、树脂或橡胶等制成。
参见图2、 7、 9,横梁107之下、在两边框体101之间连接有前后两个夹持部分,每个夹 持部分均由一根具有两段对称螺纹的螺杆115横穿两边框体101,螺杆115的端部与可拆装手 柄l 16连接,螺杆l 15上对称套有两个分别与上述两段螺纹连接的支撑臂112,在支撑臂l 12的 两脚部,对称铰支两个位于扶手带两侧面的滚筒lll,在螺杆115的中段套有一个紧钉支体 113,紧钉支体l 13内连接一个与螺杆垂直的紧钉螺丝l 14,紧钉螺丝l 14的头部上穿横梁107 、并与横梁107螺纹连接,形成可调节间隔距离的间距调整件。夹持部分安装在本装置机体
上,扶手带两侧至少应有一对滚轮将其夹持。夹持部分只要能保证夹持住扶手带,在结构上 并没有特别的限定条件。
扶手夹持部分11的结构如图7及图9所示包括支撑成对滚轮之一的滚筒lll,贯穿第一 螺孔攻丝后的第一支撑臂、成对滚轮中的另一滚筒;与第一螺孔设计成反向运转的贯穿螺孔 攻丝后的第二支撑臂,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互贯穿的配置;与各个螺孔相对应的部分是 可与第一螺孔、第二螺孔螺纹相匹配的螺杆115、螺杆115中没有攻丝的中部由紧钉螺丝114 加以控制,螺杆l 15的旋转控制由紧钉支体l 13执行。扶手带夹持部分l 1的螺杆l 15的端部安 装有可拆装手柄116,使手柄旋转即可调节成对滚筒lll的间隔距离。此外,扶手带夹持部分 11在前述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侧(压紧部与标签导向轮4之间)以及后侧(剥离层排出部分7 与剥离层导向滚轮5之间)各配置一处。
参见图3, 4、 5、 6,上述支板106分为上下两块,下块与边框体101固定,上块开有连接 标签巻筒轴芯22的孔,上下两块之间在外侧由铰页109连接,以方便标签巻筒21和标签巻筒 轴芯22拆卸。
上述支板106内面或U形开口板108内面开有螺孔,螺孔内连接至少一个弹性调速突出体 10,该弹性调速突出体10与标签巻筒21的端板配合连接,用于调控标签巻筒安装滚轮的运转 速度。弹性调速突出体10可以是以橡胶或树脂等弹性材料。
上述U形开口板108—侧有一个紧固螺丝110与标签巻筒轴芯22配合连接。
参见图IO、 11、 12、 13,剥离层排出部分7位于机架1的最后面,至少包括一块尖角状的 L形防巻入导向板71。剥离层排出部分7主要是将分离后剥离层排出机外。为防止从粘贴装置 后侧排出的剥离层跃上扶手带表面而从扶手带入口处巻入机内,最好将剥离层排出部分设计 成能防止剥离层巻入机内的结构。具体来说,譬如,可将位于本装置主体后侧的扶手带入口 处设计成能将剥离层再反推回去的匙状结构。当然,更好的方式是在剥离层排出部分设计 一个前端为尖角状的可将剥离层导向的防巻入导向板71。此外,为保证剥离层可安全可靠地 排出机外,还可采用对防巻入导向板加层的方式。
可安装带剥离层标签8的标签巻筒21的标签供给部分2、将标签供给部分提供的带剥离层 标签8的单层标签81与剥离层82分开的分离滚轮3、标签导向轮4引导标签81至扶手带9的表面 进行压贴的压紧部分6、剥离层导向轮5将剥离层82向机外排出的剥离层排出部分7、使粘贴 装置在扶手带9上获得支撑的扶手带夹持部分11、将粘贴装置固定在扶手带9与护栏92的连接 颈部91上的固定件104等,安装在上下呈开放式,且前后侧设计有抓手102的略现长方形的机 架1上。
粘贴装置的安装如图l所示,将标签粘贴装置按设计于二处的剥离层导向轮5下侧滚轮紧 贴扶手带表面的方式安装。使标签供给部分2的标签巻筒安装标签巻筒21按垂直方向立起, 标签巻筒21及根据实际需要将标签巻筒21的横向中心按粘贴装置的横向中心所给定的间隔设 定后,将安装标签巻筒21的另一端置于U形开口板108之上,同时,将弹性突出体10搭接于 标签巻绕体安装标签巻筒21的侧面。(参照图5、 6)
按照可拆卸手柄116的旋转方式调整设置二处的扶手带夹持部分11的成对滚筒111的间隔 距离,将粘贴装置的横向中心调整至扶手带9的横向中心,以扶手带夹持部分ll从两侧将扶 手带9夹持。为确保位置不致偏移,将紧钉支体113的紧钉螺丝114压紧在螺杆115后固定(参 照图7及图9)。将设置两处的门形支撑体103的固定件104以可拆卸方式手柄使其旋转,并由 固定件104从两侧将连接颈部91固定。
从标签巻筒21中抽出带剥离层的标签8并将其置于分离滚轮3后,使带剥离层标签8分离 为单层标签81和剥离层82。将剥离后的标签81置于标签导向轮4,使其处于压紧部4的橡胶 弹性压件61和扶手带9之间。将分离后的剥离层82通过二处剥离层导向轮5、 52上下的滚轮之 间,通过剥离层排出部分7从粘贴装置的后侧排出。
按扶手带9向前侧自动前进的方式获得各滚轮的驱动力(旋转力),可无须装置主体本 身的驱动力而在扶手带9的表面自动粘贴标签。此时,剥离层导向轮5将按扶手带9的前进速 度驱动。
实施例一的效果扶手带夹持部分ll的滚轮间距可调结构,可将宣传广告或指示标识的 印刷标签81正确地粘贴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的扶手带表面的指定位置。解决了以往粘 贴装置主体不易安装于扶手带中心的问题。如图7和图9所示,只要转动可拆装手柄即可调整 扶手带夹持部分l 1的成对滚轮l 11的间隔距离,而且,粘贴装置的横向中心也可自动调整到 扶手带9的横向中心位置。该标签粘贴装置的主体重量轻、拆装于扶手带时简单易行,所以 粘贴作业会比较轻松。从粘贴装置看,因标签巻筒21拆装时无须将装置本身分拆,如图6所 示,只要将标签供给部分2的标签巻绕安装标签巻筒21按垂直方向立起,即可按一键方式容 易地执行标签巻筒21的拆装作业。此外,标签粘贴装置的标签巻筒安装标签巻筒21的至少一 侧处搭接有弹性突出体IO,所以可充分调控标签巻筒安装标签巻筒21的旋转速度。再则,标 签粘贴装置的剥离层排出部分7设有防巻入导向板71,所以可防止剥离层82巻入机内。
实施例二参见图IO、 11、 12、 13,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后剥离层导向轮52位于后夹持
部分12之后。上述防巻入导向板71的横截面为L形,竖向的板面上开有挂孔,挂于连接于机 架上的挂板72上。防巻入导向板71可以是上下台阶状叠在一起的上下两层。剥离层82可从其 间隙通过。其效果是能有效防止排出的剥离层跃上扶手带表面从而导致这些剥离层巻入本装 置内。
实施例二的剥离层排出部分7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此外,后剥离层导向轮52和后夹 持部分12的配置前后相反,g口,后夹持部分12的后方配置了后剥离层导向轮52,这点与实施 例一有所不同。
扶手带标签的粘贴分离后的剥离层82通过设置在两处的后剥离层导向轮52的上下滚轮 之间后,再经防巻入导向板71从机架1后排出,除此之外同实施例一相同,可在扶手带9的表 面粘贴标签81。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内容,也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在本实用新 型范围内变更各种实施例。例如,参照
图1和
图10,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剥离层导向轮5、 扶手带夹持部分及门形支撑体103虽然都各自设置为两处,其实,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设计为 各一处或各三处。此外,使用此装置时,如需从边框体101处将固定件卸下后粘贴标签、或 不使用固定件将扶手带9之连接颈部91固定,即在不固定的状态下粘贴标签时,可考虑使用 抓手102,将标签粘贴装置紧贴扶手带9的表面并向后侧移动即可采用手动方式将标签粘贴在 扶手带9的表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标签供给部分(2)、分离滚轮(3)、标签导向轮(4)、剥离层导向轮(5)、压紧部分(6)、剥离层排出部分(7)和夹持部分(11),其特征在于机架(1)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体(101),在边框体的前后两端连有门形支撑体(103),在门形支撑体(103)的下部两内侧连有固定件(104),固定件(104)的内端连有顶头(105),在两个边框体(101)的后半部一侧边连接一个支板(106),另一侧边对称连接一个U形开口板(108),在两个边框体(101)之间横向连接一至二个横梁(107);标签供给部分(2)包括一个标签卷筒(21)和标签卷筒轴芯(22),标签卷筒轴芯(22)两端架支于上述支板(106)和U形开口板(108)之间;用于将标签剥离层分开的分离滚轮(3)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下方,分离滚轮的轴芯两端与两个边框体(101)连接;用于压贴分离后标签的标签导向轮(4)位于分离滚轮(3)的前下方,标签导向轮的轴芯两端与两个边框体(101)连接;用于将剥离层排出机外的剥离层导向轮(5)有一至两对,分别位于标签供给部分(2)的前后,且位于分离滚轮(3)的后下方,剥离层自两剥离层导向轮的切线方向排出机外,剥离层导向轮轴芯两端与边框体(101)连接;压紧部分(6)位于机架(1)的最前面,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压件(61);剥离层排出部分(7)位于机架(1)的最后面,至少包括一块位于两剥离层导向轮(5)切线下方的防卷入导向板(71)。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扶手带表面的标签粘贴装置,包括机架、标签供给部分、分离滚轮、标签导向轮、剥离层导向轮、压紧部分、剥离层排出部分和夹持部分,机架包括两个平行的边框体,在边框体的前后两端连有门形支撑体,在门形支撑体的下部两内侧连有固定件,固定件的内端连有顶头,在两个边框体的后半部一侧边连接接一个支板,另一侧边对称连接一个U形开口板,在两个边框体之间横向连接一至二个横梁,标签供给部分包括一个标签卷筒和标签卷筒轴芯,标签卷筒轴芯两端架支于上述支板和U形开口板之间。可保证将标签粘贴于指定的位置,解决了以往的粘贴装置结构复杂、分量太重、安装烦琐,且不易拆卸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C1/00GK201065191SQ20072020055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7日
发明者田恩国 申请人:田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