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642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曲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弯曲传输机系统中的弯曲带。
背景技术
:当所述的带受到驱动的时候,该带的背侧相继地与带驱动辊子相接触以及发生分离,并在该辊子和带之间发生摩擦(包括滑动)。结果,静电聚集在所述带上。当静电聚集在所述带上的时候,由于带上粘附有灰尘或轻质的物体(例如纸),而更可能发生传输故障。另外,当电荷的电压较高的时候,可释放火花,从而可发生电气系统故障或发生火灾。因此,提出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传输系统。通常,已知的防静电的方法为,通过在绝缘体带织物上使用一种包含表面活性剂或碳(为导体材料)的粘合剂来防止在带上聚集起静电电荷。然而,这种类型的带并不非常耐用。还有一种防静电的带,其在带驱动方向上设置有传导构件(例如纤维)。举例来说,在直线传输机的情况下,已知的是使用包括传导纤维的纱线方法,该传导纤维在带驱动的方向上被部分地织入所述带中的带织物中(参考专利弓I证文件1)。
发明内容然而,至于弯曲带,所述带织物由毛边织物裁剪成局部为环状,然后通过将两端连接而形成截头圆锥形。因此,所述织物纱线的方向和所述带驱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不可能利用与作用于线性带的相同的结构而构建这样一种带,其中传导构件(纤维)的方向与带驱动方向在整个弯曲带上保持一致。从而,只能在弯曲带的某些区域上防止静电的产生。另外,在生产方面,将传导构件沿着弯曲带的弧布置成与带驱动方向的方向相一致不仅非常困难,而且其成本咼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弯曲传输机的带,其具有改进的耐用性和防静电性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弯曲带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其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带织物中;第二导电构件,其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设置在带织物中。通过该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遍及所述弯曲带,积聚在整个弯曲带上的静电被消除。在优选的实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相交。另外,所述弯曲带可包括带织物层和覆盖构件层。在这一实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可为所述带织物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各自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所述带织物上。另外,所述弯曲带被设置成截头圆锥形。[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有用于弯曲传输机的带,其具有改进的耐用性和防静电性能,并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专利引证文件]公开号为H09-142687的未经实审的日本专利。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弯曲传输机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弯曲带的截面图。图3为毛边织物的俯视图,该毛边织物裁剪出图1的弯曲带。图4为弯曲带的示意性立体图,该弯曲带通过将图3中所示的局部环形的两端相连接而形成截头圆锥形。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用于测试带的静电消除的装置,其用于对比实例和本发明的实例中。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对比实例1中使用的带的结构。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对比实例2中使用的带的结构。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对比实例3中使用的带的结构。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实例1中使用的带的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0弯曲传输机11弯曲带12a,12b导电构件12织物13覆盖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弯曲传输机的俯视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弯曲带应用于该弯曲传输机上。在弯曲传输机10中,弯曲带11绕两个端部辊子20而被拖动,所述端部辊子20以预定的角度相分离。从而,从俯视的视角观察,弯曲带11在两个端部辊子20之间被展开,并具有局部环形的外形。弯曲带11具有粗节纱(bead)31,该粗节纱31被连接在沿着弯曲带外围边缘的位置上。所述粗节纱每一个均各自具有与导向构件33相接合的凸起部,其中导向构件33固定于传输机机体10上,从而,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由于向心力而导致所述弯曲带向上述环形的中心滑动。导向构件33包括弓形杆,并且该导向构件33通过支承构件32而被固定在传输机机体10上。该导向构件33沿着弯曲带11的外围设置,以使得所述弓形杆与粗节纱31的凸起部相接合。从而,弯曲带11在不发生向心偏移的状态下受到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一种具有一连串隔离的粗节纱31的结构,该粗节纱由杆型导向构件所保持。然而,还可使用一种沿弯曲带的外围边缘设置的连续粗节纱。在这一实例中,粗节纱可由辊子保持,从而保持弯曲带ll的外围。弯曲传输机10的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41和驱动辊子42。该驱动辊子42连接于电动机41,弯曲带11在驱动辊子42和紧带辊子之间被夹紧。当电动机41转动驱动辊子的时候,在驱动辊子42和紧带辊子之间被夹紧的弯曲带11受到驱动。图2为弯曲带11的截面图。举例来说,弯曲带11包括织物12和覆盖构件13,例如聚亚安酯,该覆盖构件13被层叠于织物12上。如图1所示,弯曲带11绕端部辊子20被拖动,从而织物12被布置在内部而覆盖构件12被布置在外部。图3为毛边织物14的俯视图,所述弯曲带11由该毛边织物裁剪得到。毛边织物14通过使用覆盖构件13来对织物12进行覆盖而被叠成层状。举例来说,织物12为电绝缘体纤维的纺织织物,该电绝缘体纤维例如为聚酯纤维。然而,具有导电性的经纱12a和纬纱12b(导电纤维)以预定的间隔距离被纺入其中。图2为毛边织物14或带11沿着图3的线II-II(其中该线是纬纱12b与径向方向相一致的那条线)的截面图。虽然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在每六条电绝缘体纤维或者纱线之中所纺入的导电纤维或者纱线12b,而事实上,大量的导电纤维作为经纱和纬纱而被密实地纺入其中。至于导电经纱12a和讳纱12b,举例来说,其可由金属纤维、碳化纤维等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结合物而构成;或者其可由纱线构成,在该纱线中,电绝缘体纤维与上述的导电纤维绞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弯曲带11由毛边织物14剪裁而形成具有预定弧尺寸的局部环形。在本实施例中,弯曲带11被裁剪成具有大约180度的弧度的局部环形。如图4所示,裁剪出的局部环形弯曲带ll的两端被连接起来,从而弯曲带ll构成截头圆锥形的环形带。如图1所示,当截头圆锥形的弯曲带11绕端部辊子20被拖动的时候,其展开成为具有局部环形外形的形状,其弧度大约为90度。如图1所示,弯曲带11在A方向上沿着弧受到驱动。如果在此工作过程中,采用没有导电纤维的弯曲带并对其进行驱动的话,则静电聚集在弯曲带上,这些静电是通过连续地发生在带的背侧和端部辊子20或驱动辊子24之间的与辊子重复的接触和分离、以及通过带11和辊子20和24之间的摩擦(包括滑动)所产生的。在所述带上的净电电荷的产生一般可通过在带驱动方向纺入导电纤维而进行防止。静电消除的效率取决于导电纤维相对于带驱动方向的定向。当导电纤维排列在平行于带驱动方向的方向上时,静电可以有效地消除。然而,当导电纤维排列在垂直于带驱动方向的方向上时,静电没有被有效地消除。换言之,当带驱动方向和导电纤维以零度角相交(平行定向)时,静电消除的效率最高,随着角度逐渐接近90度(垂直定向)效率逐渐下降,在90度的时候效率最低。对于直线型传输机,带驱动方向可以一直与织物的纬纱或者经纱的方向排列一致。然而,在包括经纱12a和纬纱12b的弯曲带11的情况下,带驱动方向和经纱12a或纬纱12b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根据带11的位置而不同。当研究经纱12a或纬纱12b的时候,导电纤维和带驱动方向一般相一致的区域被限定在某一区域。举例来说,在图3的线II-II周围的弯曲带11的区域内,经纱12a的方向与带驱动方向(切线方向)相一致,从而经纱12a大体上有助于静电的消除,而垂直于带驱动方向的纬纱12b则几乎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弯曲带11的连接端周围的区域中,纬纱12b的方向与带驱动方向(切线方向)相一致,从而大体上有助于静电的消除,而经纱12a对静电消除几乎不发挥作用,因为其垂直于带驱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纤维在经纱12a和纬纱12b中均有使用,从而在弯曲带ll的任何部分均可高效地进行静电消除。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弯曲带11中,在弯曲带11的任何位置上,经纱12a或纬纱12b与带驱动方向相交成45度以内的角。在图3的区域B的内部,经纱12a和纬纱12b均与带驱动方向(切线方向)相交成大约45度角。因此,尽管由于经纱12a或纬纱12b的静电消除的效率与排列在带驱动方向上的导电纤维的静电消除的效率相比,减少了大约一半,但总的效率大体上与通过在线II-II周围的区域中排列在带驱动方向上的经纱12a所获得效率相同。注意,当经纱12a相对于带驱动方向的角度增大的时候,纬纱12b的角度相反地降低。因此,静电消除的总效率在弯曲带ll上的所有地方保持均衡。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弯曲带,由带的工作所产生的静电可在弯曲带的任何位置被有效地消除。注意,本实施例的弯曲带还可为螺旋传输机带。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纤维或纱线被纺入每六根纤维的位置,但是导电经纱和纬纱被纺入织物的频率是可选择的,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另外,导电构件(纤维或纱线)仅需要被布置在两个方向上,其并不限于经纱和纬纱。换言之,所述导电纤维或纱线可被缝至带织物中。导电构件被布置的方向不需要垂直,而仅需要彼此独立。另外,也可提供三组或者更多组导电构件,其中每组导电构件具有相同的定向。在本实施例中,所做的描述是基于单股型的带,这种带具有两层的结构,其包括一个织物层和一个覆盖构件层。然而,带的结构不限于这种类型,其可被应用于具有多个层的结构中。举例来说,其可被用于具有包括两个织物层和两个覆盖层交替叠压的四层结构的两股型的带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电构件设置在两个覆盖构件层之间插入的织物上或者背面表面织物上,就足够了。另外,可选地,织物层和覆盖构件层的结合可被选择。接下来,将参考对比实例和本发明的实例解释本实施例的效果。该实验研究了对比实例和本发明的实例的静电消除效果,其中使用了包括在两个方向上纺入的导电构件(纤维)的织物。注意,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直线带取代了弯曲带,聚酯纤维被用作织物层,聚氯乙烯树脂被用作覆盖构件。图5为测试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对对比实例和本发明的实例进行的静电消除测试。如图5所示,在该测试装置中,直线带103绕驱动皮带轮100而被拖动,从动皮带轮101在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上受到驱动。静电电荷的能级分别在三个点Pl、P2和P3处进行测量。首先,将说明对比实例1的结果。对于对比实例1,如图6中示意性所示,使用两股的直线带,没有导电构件(纤维)被纺入其中。对于两股直线带的测量结果,对比实例1的样品1和样品2的结果被列在表1中。如表l中所列,对于样品l和2,当未使用导电构件的时候,分别从点Pl-P3测量得到-0.10、-0.15和-0.20(kV)的静电电荷。[表l]对比实例1PlP2P3样本l-0.10kV-0.15kV画0.20kV样本2-0.10kV-0.15kV-0.20kV接下来,将说明对比实例2的结果。在对比实例2中,如图7示例性所示,使用了一种两股的直线带,其中导电构件(纤维)布置在带横向方向(垂直于带驱动方向的方向)上。注意,导电构件只被纺入外部织物中。对于对比实例2的两个样品(样品1和2)的测量结果列在表2中。如表2所列,当导电构件被布置在带的横向方向(垂直于带的驱动方向)上时,静电电荷在点Pl处被消除,但分别在点P2和P3处探测出-0.10和-0.20(kv)的静电电荷。换言之,静电消除的效果受到限制,在远离皮带轮的位置上几乎不能获得该效果。对比实例2PlP2P3样本lO.OOkV-0.1OkV-0.20kV样本2O.OOkV-0.1OkV-0.20kV接下来,将说明对比实例3的结果。在对比实例3中,如图8中实例性所示,使用了单股的直线带,其中导电构件(纤维)以与带驱动方向相交成45度角而布置在织物中。该实验仍然由两个样品来完成(样品1和2)。如表3所示,在样品1和2的点Pl处仍没有探测出静电电荷,但是在样品1的点P2和P3处分别探测出-0.10和-0.20(kV)的静电电荷,在样品2的点P2和P3处分别探测出-0.05和-0.15(kV)的静电电荷。换言之,点P2和P3处的静电消除并不充分。对比实例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实例1的结果。对于本发明的实例1,使用了一种单股的直线带。示意性地如图9所示,使用了具有在两个正交方向上纺织的导电构件(纤维)。另外,布置在两个方向上的导电构件设置成每一构件与带的驱动方向相交成45度角。如表4中所列,在样品1和2的任何一点Pl-P3处均未探测出静电电荷。因此,静电电荷被有效地消除了。发明的实例l(发明的实例2和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另外,在图9所示的系统中完成了对两股直线带的本发明的实例2和3的相同的测试。在该测试中,获得了表4中所列的相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静电被有效地移除。注意,对于使用于本发明的实例2中的带,两个织物层均具有纺在两个方向上的导电构件(纤维)。对于使用于本发明的实例3中的带,只有外层的织物层提供有纺入两个方向上的导电构件(纤维)。从而,由本发明的实例1-3和对比实例1-3之间的对比可清楚的表明,静电消除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布置在两个分开方向上的导电构件的结合而获得了充分改进,其中这两个方向不同于带的驱动方向。虽然,通过参考附图在此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很显然,本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许多更改和改变。本公开的内容涉及包含在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84145号(于2007年3月28日提交)的主题内容,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清楚地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本文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弯曲带,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其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带织物;以及第二导电构件,其在第二方向上设置于带织物,该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积聚在弯曲带上的静电在遍布所述弯曲带的范围内被消除。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弯曲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弯曲带,包括带织物层和覆盖构件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包括所述带织物的经纱和纬纱。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曲带,其中,所述弯曲带具有截头圆锥形外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曲带,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各自以预定的间隔距离设置在所述带织物中。全文摘要本发明的弯曲带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其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带织物中;第二导电构件,其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带织物中。通过第一和第二导电构件,积聚在弯曲带中的静电在遍及弯曲带的范围内被消除。文档编号B65G15/34GK101541652SQ20088000075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发明者石切山靖顺,谷口泰章申请人:新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