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154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厢式货车及类似运输单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
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标准集装箱的外部长、宽、高尺寸符合集 装箱ISO标准的规定。 目前,集装箱、厢式货车等运输单元的角柱和角件经铸造而成,且均未圆化或只具 有小圆角,使得集装箱、厢式货车等运输单元在运输过程中,气流在该处产生紊流,形成旋 涡,导致风阻系数增大。这种情况在运输单元高速运行时(例如速度为120km/h)表现得更 为突出,使得载有运输单元的运输工具整体受风阻影响十分明显,导致运输工具能耗增大, 进而影响运输的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
包括前角柱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上、下端的顶角件和底角件,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
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 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 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是实例中顶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是实例中底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底角件与集装箱角柱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包括前角柱1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1上、下端的顶角件2和底角件3,所述前角柱1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所述前角柱1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11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0016] 以下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集装箱的前端面4、侧面5、端门6以及底架7等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大致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前角柱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在所述前端面4的两侧。每一前角柱1上均设有第一过渡曲面11 。第一过渡曲面11由一第一曲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一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成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加工,所述曲线段为圆弧线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为30毫米 100毫米。在不影响运输单元内部装载、不影响运输单元机械装卸设备操作和角柱强度的前提下,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尽可能大,使得迎面而来的气流平顺通过,并大大减少涡流的产生,从而减少风阻影响。 请参照图4,为本实施例中顶角件2的立体示意图,为符合标准,所述顶角件2设有用于容纳符合集装箱ISO标准转锁的内腔,并具有顶孔22、端孔23以及侧孔24,用以满足堆码和吊运的要求。顶角件2在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二过渡曲面21 ,这样,通过在所述顶角件2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上设置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二过渡曲面21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所述第二过渡曲面21由一第二曲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二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成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等。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方便,所述曲线段为圆弧线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可为20毫米 90毫米。在不影响运输单元内部装载、不影响运输单元机械装卸设备操作和角件强度的前提下,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尽可能大,使得迎面而来的气流平顺通过,并大大减少涡流的产生,减少风阻影响。 请参照图5,为本实施例中底角件3的立体示意图,为符合标准,所述底角件3中同样设有用于容纳符合集装箱ISO标准转锁的内腔,所述底角件也同样具有底孔(图中未示出)、端孔32以及侧孔33,用以满足堆码和吊运的要求。 第二过渡曲面31设在所述端孔32以及侧孔33之间(即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所述过渡曲面31的形成方式和结构与上述顶角件2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图6和图7示出了底角件3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关系,两者的连接可依现有技术来加以实现,如采用焊接等方式。 这样,上述位于前角柱1上的第一过渡曲面11和分别位于顶角件2和底角件3上
的第二过渡曲面21、31相结合,使得运输单元在运输过程中的阻力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包括前角柱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上、下端的顶角件和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曲面由一第一曲 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一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成 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为圆弧线 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为30毫米 100毫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件和底角件对应 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二过渡曲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由一第 二曲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二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 成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线段为圆弧线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为20毫米 9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包括前角柱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上、下端的顶角件和底角件,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D90/00GK201472910SQ2009202047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何思东, 胡锦平, 谢良富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