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383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底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作为货运重要工具的集装箱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集装箱在装载完货物之后往往需要将其固定在运输载体上进行运输,在运输途中随着运输 载体的颠簸,集装箱底架上的底架主横梁以及底横梁会受到箱内所装载货物重量所产生的 极大冲击力,并且所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底侧梁向其连接区域传递,久而久之,会造成与底 架主横梁以及底横梁连接的底侧梁的局部出现变形。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所采取的方法 是在集装箱底架上加设加强角钢。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集装箱底架的示意图,该集装 箱底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底侧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架主横梁2、多根底横 梁3以及多块波纹地板4,所述底侧梁的底侧梁上缘11的内侧焊接有加强角钢5’,然而,目 前的加强角钢5’所采用的是一种通长结构,将其焊接在底侧梁上缘11的部分区域上时,经 常会出现某些底横梁3的上方对应位置未设置有加强角钢5的情况,运输时容易间接造成 底侧梁1相应区域局部变形;如若加强角钢5’在底侧梁上缘11的整个长度上通长焊接,往 往又会大量增加箱体的自重,不利于箱体自重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集装箱底架底侧梁强度低、易产生局部变形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纵向平行设置的 两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上下连接的一底侧梁上缘以及一底侧梁本体,所述两底侧梁本 体之间间隔连接有底架主横梁以及多根底横梁,所述底侧梁上缘焊接有加强角钢,所述加 强角钢沿着所述底侧梁上缘间隔排布设置且位于底架主横梁以及所有底横梁与底侧梁连 接处上方的对应区域。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内侧和/或外 侧。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的横截面呈倒L形,所述加强角钢的边缘 与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以在所述加强角钢与所述底侧梁上缘之间形成一通腔。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的两端位于所述通腔开口处设置有封板, 以在所述加强角钢与所述底侧梁上缘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空腔。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缘内侧的形状相 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的各部分外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内侧面上。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缘外侧的形状相 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的各部分内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外侧面上。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上半部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缘外侧的形状相适配且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外侧面上,所述加强角钢的下半部向下延伸至 所述底侧梁本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底侧梁本体的外侧面相焊接。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在集装箱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为300mm 1500mmo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中,所述加强角钢为一平板弯折而成,所述平板的厚度为 1. 6mm 10mmo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在集装箱装载货物运输时,由于该底侧梁与该底架主横梁以及底横梁连接处上方的该底侧梁上缘上均设置有加强 角钢,故而可有效避免底侧梁由于局部过度受力而产生变形,且由于该加强角钢的设置位 置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性设置,而并非是在底侧梁上缘的整个长度方向上通长设置,故而不 会大量增加箱体的自重,也不会引起制造成本的大幅提高。

图1是现有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加强角钢与底侧梁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加强角钢与底侧梁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加强角钢与底侧梁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加强角钢与底侧梁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包括两底侧梁1、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1之间的底架主横梁2和多根底横梁3、多个波纹地板4以及设置于所述底侧梁1上 的多个加强角钢5a/5b/5c/5d。所述两底侧梁1沿着集装箱的纵向延伸且相对平行设置,每一底侧梁1包括上下焊接的一底侧梁上缘11以及一底侧梁本体12,所述底侧梁上缘11以及底侧梁本体12的结 构为本领域所常用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底架主横梁2、所述底横梁3以及所述波纹地板4焊接在所述两底侧梁本体12之间,且所述底架主横梁2以及所述底横梁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底架主横梁2以及底横 梁3的两端与所述底侧梁本体12的内侧面相焊接,所述波纹地板4焊接在相邻两底横梁3 之间或相邻的底架主横梁2与底横梁3之间。所述加强角钢沿着所述底侧梁上缘11间隔排布设置,且焊接于底架主横梁2以及所有底横梁3与底侧梁1连接处上方的对应区域。所述加强角钢在集装箱长度方向上的 宽度为300mm 1500mm。所述加强角钢可为一平板弯折而成,所述平板的厚度为1. 6mm 10mm。所述加强角钢可位于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内侧和/或外侧。由于设置位置的不同, 该加强角钢的截面结构会有所不同,以下分为几个不同的实施例分别进行说明实施例一[0026]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角钢5a的横截面呈倒L形,所述加强 角钢5a设置在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内侧,且所述加强角钢5a的边缘与所述底侧梁上缘11 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以在所述加强角钢5a与所述底侧梁上缘11之间形成一通腔。如有需要, 还可在所述加强角钢5a的两端位于所述通腔开口的位置焊接封板或直接由加强角钢5a两 端折弯成形呈盒装体(图中未示出),以在所述加强角钢5a与所述底侧梁上缘11之间形成 一密闭的空腔。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角钢5b外侧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缘11内 侧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5b的各部分的外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内 侧面上。实施例三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角钢5c内侧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缘11外 侧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5c的各部分的内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外 侧面上。实施例四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角钢5d的上半部内侧的形状与所述底侧梁上 缘11外侧的形状相适配且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外侧面上,所述加强角钢5d的 下半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底侧梁本体12的外侧且与所述底侧梁本体12的外侧面相焊接。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底侧梁上缘11上焊接的多个加强角钢可为实施例一至四中的 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且可同时焊接于所述底侧梁上缘11的内、外侧。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在集装箱装载货物运输时,由于该底侧梁1与该底架主 横梁2以及底横梁3连接处上方的该底侧梁上缘11上均设置有加强角钢,故而可有效避免 底侧梁1由于局部过度受力而产生变形,且由于该加强角钢的设置位置是有针对性的选择 性设置,而并非是在底侧梁上缘11的整个长度方向上通长设置,故而不会大量增加箱体的 自重,也不会引起制造成本的大幅提高。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纵向平行设置的两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上下连接的一底侧梁上缘以及一底侧梁本体,所述两底侧梁本体之间间隔连接有底架主横梁以及多根底横梁,所述底侧梁上缘焊接有加强角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沿着所述底侧梁上缘间隔排布设置且位于底架主横梁以及所有底横梁与底侧梁连接处上方的对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焊接在所述底侧梁 上缘的内侧和/或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的横截面呈倒L形, 所述加强角钢的边缘与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以在所述加强角钢与所述底侧 梁上缘之间形成一通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的两端位于所述通 腔开口处设置有封板,以在所述加强角钢与所述底侧梁上缘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的形状与所述底侧 梁上缘内侧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的各部分的外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 内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的形状与所述底侧 梁上缘外侧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加强角钢的各部分的内侧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 外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上半部的形状与所 述底侧梁上缘外侧的形状相适配且紧贴焊接在所述底侧梁上缘的外侧面上,所述加强角钢 的下半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底侧梁本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底侧梁本体的外侧面相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在集装箱箱长度方 向上的宽度为300mm 1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角钢为一平板弯折而成, 所述平板的厚度为1. 6mm 10mm。
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纵向平行设置的两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上下连接的一底侧梁上缘以及一底侧梁本体,所述两底侧梁本体之间间隔连接有底架主横梁以及多根底横梁,所述底侧梁上缘焊接有加强角钢,所述加强角钢沿着所述底侧梁上缘间隔排布设置,且位于底架主横梁以及所有底横梁与底侧梁连接处上方的对应区域。本实用新型的的集装箱底架在集装箱装载货物运输时,可有效避免底侧梁由于局部过度受力而产生变形,且由于该加强角钢的设置位置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性设置,而并非是在底侧梁上缘的整个长度方向上通长设置,故而不会大量增加箱体的自重,也不会引起制造成本的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1587687SQ20092026781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孙建顺, 王军海, 黄国浩, 黄田化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