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及其装载方法

文档序号:433945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及其装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及其装载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8所示,自动扶梯的桁架1是将上桁架结构体2、下桁架结构体3和中桁架 结构体4相互组装而成的。各桁架结构体2、3、4是能够被连接部2a、3a、4a、4b分割 的结构。而且,在利用集装箱运送这些各桁架结构体2、3时,将这些桁架结构体分割进 行运送。在日本特开2008-207913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自动扶梯的桁架结构体2、3远距 离运送至海外等时的运送方法。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将上桁架结构体2与下桁架结 构体3在集装箱5内部排列配置2个或3个而进行运送。在日本特开2008-207913号公报的运送方法中,对于1个集装箱5而言,如图19 所示,仅能够容纳并运送上桁架结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这2个(1个自动扶梯的量), 或如图20所示,仅能够容纳并运送3个(1.5个自动扶梯的量),从而存在运送效率差, 运送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能够在集装箱内部高效地配置上桁架结构体 和下桁架结构体的集装箱专用机架以其装载方法。本发明是一种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具备第一机架,用于载置具备上 水平部和从上述上水平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上倾斜部的上桁架结构体;和第二机 架,用于载置具备下水平部和从上述下水平部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下倾斜部的下桁架 结构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机架具备第一框架,载置在集装箱上;第一桁架承受 部,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前部,支撑上述上倾斜部的前下端部;以及左右一对第一支 撑梁,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两侧部立起,以大致水平状态支撑上述上水平部;上述 第二机架具备第二框架,载置在上述集装箱上;以及第二支撑梁,从上述第二框架的 后部立设,以上述下桁架结构体越靠后部越向上方倾斜的方式支撑上述下桁架结构体; 在将上述第二框架连接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状态下,配置成上述下桁架结构体的下 倾斜部嵌入上述上桁架结构体的上水平部的下方。另外,本发明是一种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的装载方法,用于将上桁架结 构体和下桁架结构体装载在集装箱中,所述上桁架结构体具备上水平部和从上述上水平 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上倾斜部,所述下桁架结构体具备下水平部和从上述下水平部 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下倾斜部,该装载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从上述集装箱的入口对载 置在第一机架上的上述上桁架结构体进行装载之后,该第一机架具备载置在上述集装箱 上的第一框架、以及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前部、支撑上述上倾斜部的前下端部的第一 桁架承受部;通过设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以大致水平状态支撑上述上水平部;从上述集装箱的上述入口对载置在第二机架上的上述下桁 架结构体进行装载,该第二机架具备载置在上述集装箱上的第二框架、以及从上述第二 框架的后部立设、以上述下桁架结构体越靠后部越向上方倾斜的方式支撑上述下桁架结 构体的第二支撑梁;将上述第二框架连接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配置成上述下桁架结 构体的下倾斜部嵌入上述上桁架结构体的上水平部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下桁架结构体进入配置上桁架结构体的下方,能够在集装 箱内部高效地装载上下桁架结构体。


图1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一的专用机架装载集装箱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机架的立体图。
图3是在第二机架上载置有下桁架结构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第二机架的俯视图。
图5是将载置有上桁架结构体的第一机架装载在集装箱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在集装箱内部将上桁架结构体抬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将上桁架结构体载置在左右一对支撑梁上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将载置有下桁架结构体的第二机架装载在集装箱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在1个集装箱中装载4个桁架结构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二的载置有上桁架结构体的第一机架的侧视图
图11是第一机架的俯视图。
图12是使支撑梁立起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3是将载置有上桁架结构体的第一机架装载在集装箱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在集装箱内部将上桁架结构体抬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装载有下桁架结构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在1个集装箱中装载4个桁架结构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专用机架和上下桁架结构体的说明图。
图18是桁架的说明图。
图19是现有技术的桁架结构体的装载的说明图。
图20是现有技术的桁架结构体的装载的其他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集装箱专用机架10。(实施例一)以下,基于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集装箱专用机架10。图1是在集装箱5内部装载有专用机架10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 施例的专用机架10被装载在集装箱5内部,并由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12构成,在第 一机架11上载置有上桁架结构体2,在第二机架12上载置有下桁架结构体3。此外,在 对上桁架结构体2或下桁架结构体3进行运送时,在设置有马达、包括控制盘的电气系统 部及台阶中的至少一个的状态下进行运送。
如图1所示,上桁架结构体2具有上水平部202和从该上水平部202的前端部向 下方倾斜的上倾斜部204。如图1所示,下桁架结构体3具有下水平部302和从该下水平部302后端部向上 方延伸的下倾斜部304。(1)第一机架11的结构首先,基于图1和图2说明第一机架11的结构。图2是第一机架11的立体图。第一机架11具有用于载置在集装箱5的底面上的第一框架14。该第一框架14 对应集装箱5的大小而设计,由棒状的第一左框架16、第一右框架18、第一前框架20构 成框状,在该第一框架14的中央的左右方向上架设有第一中框架24,在第一中框架24至 第一前框架20之间,平行地设置第一左中框架26和第一右中框架28。另外,在第一左 中框架26和第一左框架16之间架设有第一左安装部30,在第一右中框架28和第一右框 架18之间架设有第一右安装部32。另外,从第一前框架20突出有左右一对挡块34。在第一左安装部30和第一右安装部32上分别设置“ <,,字状的第一桁架承受 部36、36。该左右一对第一桁架承受部36、36位于第一框架14的前部。在第一框架14的第一左框架16和第一右框架18的后部分别以立起状态立设有 支撑梁38、40。该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为“二”字状,在上部附近设置用于使 支撑轴42在前后方向上通过的支撑孔44。另外,在该左右一对支撑轴42上支撑有架设 在左右方向上支撑体46。(2)第二机架12的结构接着,基于图3和图4说明第二机架12的结构。第二机架12具有载置在集装箱5上的第二框架48,该第二框架48由第二左框 架50、第二右框架52、第二前框架54、第二后框架56构成框状,在该第二框架48的中 央部,在左右方向上架设有第二中框架58。而且,在前后方向上架设有第二左中框架62 和第二右中框架64。如图3所示,在第二左中框架62的后部突出有三角状的第二支撑梁66,从第二 右中框架64也突出有三角状的第二支撑梁68。另外,在第二左框架50和第二右框架52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桁 架承受部70。(3)装载方法接着,说明专用机架10的装载方法。(3-1)第一工序基于图5说明第一工序。首先,在工厂的发货阶段,使上倾斜部204的前下端部与第一桁架承受部36抵 接,将上水平部202的后端部载置在第一框架14上。此时,在上水平部202的下端,将 棒状的支撑体46夹持在左右方向上。在第一工序中,如图5所示,叉车400从集装箱5的入口搬入第一机架11。然 后,推入第一机架11,直到挡块34与集装箱5的前壁502碰触为止。由此,能够进行定 位。(3-2)第二工序
基于图6说明第二工序。如图6所示,在第二工序中,使叉车400的爪402向上方移动,抬起支撑体46 和上桁架结构体2的上水平部202。然后,在支撑体46到达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 的上端部的位置,使叉车400的爪402停止移动。此时,通过爪402抬起支撑体46,上 水平部202也被抬起。(3-3)第三工序基于图7说明第三工序。在第三工序中,如图7所示,在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各自的支撑孔44 中,在水平方向上插入支撑轴42。由此,支撑体46被固定。(3-4)第四工序基于图3说明第四工序。在第四工序中,如图3所示,在第二机架12上载置下桁架结构体3。此时,使 下水平部302的前下端部与第二桁架承受部70抵接,将下倾斜部304载置在第二支撑梁 66、68上。由此,下桁架结构体3能够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θ°的状态被载置。(3-5)第五工序基于图8和图1说明第五工序。在第五工序中,如图8所示,通过叉车400从集装箱5的入口对载置在第二机架 12上的下桁架结构体3进行装载,并连接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48。此时,第二桁架 结构体3的下倾斜部304嵌入(潜 込 )配置在第一桁架结构体2的上水平部202的下方。此后,使叉车400离开,由此如图1所示,第一组的上桁架结构体2和下桁架结 构体3的装载作业结束。(3-6)第 6 工序基于图9说明第6工序。在第6工序中,如图9所示,在装载第一组的下桁架结构体3之后,将第二组的 上桁架结构体2载置在第一机架11上,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装载,而且,将下桁架 结构体3载置在第二机架12上,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装载。(4)效果根据本实施例的专用机架10的装载方法,如图9所示,能够在1个集装箱5中 分别容纳2组的上桁架结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即容纳2台自动扶梯的量的上桁架结 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另外,由于下桁架结构体3倾斜θ°,所以能够防止上下桁架结构体2、3的干 涉,增加上下桁架结构体2、3重叠的量,因此,能够装载2组。由此,能够提高集装箱5运送上桁架结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的运送效率,减 少运送成本。(5)变更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若设计成能够将第一支撑梁38、40从第一框架14卸下,则在将上桁架结 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运送至海外之后而将集装箱5返回日本时,能够卸下第一支撑梁38、40来进行运送。(实施例二)接着,基于图10 图16说明实施例二的专用机架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支撑梁38、40的结构。实施例一的第一 支撑梁38、40固定在第一框架14的后端部,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38、40是能 够从放倒状态向立起状态进行变形的结构。(1)第一机架11的结构如图10所示,第一桁架承受部36被轴102支撑而能够自由旋转。轴102分别 固定在第一左框架16与第一左中框架26之间,以及第一右框架18与第一右中框架28之 间。在第一机架11的第一左框架16和第一右框架18的后部,左右一对滑动板104、 104分别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配置。棒状的第一支撑梁38、40的前端部 经由轴106、106以能够从放倒状态向立起状态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在该滑动板104、104 的前端部,第一支撑梁38、40的后端部经由轴108、108与第一后桁架承受部110连接。(2)上桁架结构体2的装载方法接着,说明在第一机架11上装载上桁架结构体2的方法。(2-1)第一工序基于图10、图11说明第一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如图10、图11所示,在第一支撑梁38、40放倒为水平状态的 状态下,将上桁架结构体2载置在第一机架11上。此时,上倾斜部204的前下端部与第 一桁架承受部36抵接,上水平部202的后下端部与第一后桁架承受部110抵接。另外, 滑动板104通过销112被预先固定。对通过该销112进行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固定部 114从第一左框架16的侧部突出。在滑动板104的上表面开设孔,若将销112从该孔插 入,则销112与固定部114抵接,从而滑动板104被固定。在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的 放倒的位置以及立起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该固定部114。该固定部114不仅发挥固定销112 的功能,还发挥在滑动板104在第一框架14上沿前后方向移动时防止左右晃动的功能。 对于第一右框架18,同样为了固定销112设置有固定部114。(2-2)第二工序基于图13说明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如图13所示,在第一工序的状态下,将第一机架11装载至集装 箱5,推入第一机架11,直到挡块34与集装箱5的前壁502抵接为止。此时,由于通过 销112使滑动板104以及第一支撑梁38、40被固定,所以若通过叉车400的爪402将轴 108抬起,则第一框架14也被抬起。(2-3)第三工序基于图12和图14说明第三工序。在第三工序中,如图12、图14所示,拔出销112,通过叉车400的爪402抬起 轴108,由此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以轴106为中心从放倒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从而上 桁架结构体2的上水平部202被抬起,滑动板104也向后方移动。在通过叉车400将上桁架结构体2抬起的状态下,将拔出的销112插入固定于滑动板104。图12是将该上桁架结构体2抬起时的剖视图。(2-4)第四工序基于图15说明第四工序。在第三工序中,如图15所示,若搬入第一组的上桁架结构体2,则与第一实施 方式一样搬入下桁架结构体3,之后同样地搬入第二组的上下桁架结构体2、3。(3)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容纳共4个上下桁架结构体2、3(2台自动扶梯2的量), 能够提高运送效率,减少运送成本。另外,在不需要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时,使其成为放倒状态即可。(实施例三)接着,基于图17说明实施例三的专用机架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机架11与第二机 架12是被分割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架11与第二机架12—体,另外,对上桁架结构 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进行的载置,不是在集装箱5内部,而是在工厂中进行载置,将专 用机架10运送至集装箱5而原样装载至集装箱。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三的专用机架10上立设有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38、40, 在该第一支撑梁38、40的上端部设置有板状的支撑体46。并且,在该支撑体46上载置 上桁架结构体2的上水平部202。另外,在第二机架12上载置下桁架结构体3。此时, 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地将下桁架结构体3配置成嵌入上桁架结构体2之下。在这样载置上下桁架结构体2、3之后,将专用机架10整个运送至集装箱5的位 置,然后装载至集装箱中。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高效地容纳上桁架结构体2和下桁架结构体3,减少运送 成本。在此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并不限定发明 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得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 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宗 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该发明等同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具备第一机架,用于载置具备上水平部和从 上述上水平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上倾斜部的上桁架结构体;和第二机架,用于载置 具备下水平部和从上述下水平部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下倾斜部的下桁架结构体,其特 征在于,上述第一机架具备第一框架,载置在集装箱上;第一桁架承受部,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前部,支撑上述上倾斜部的前下端部;以及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两侧部立起,以大致水平状态支撑 上述上水平部;上述第二机架具备第二框架,载置在上述集装箱上;以及第二支撑梁,从上述第二框架的后部立设,以越靠后部越向上方倾斜的方式支撑上 述下桁架结构体;在将上述第二框架连接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状态下,配置成上述下桁架结构体 的下倾斜部嵌入上述上桁架结构体的上水平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机架的左右一对上述第一支撑梁具备架设在左右一对上述第一支撑梁之间 的支撑体,在上述支撑体上载置上述上水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对上述第一支撑梁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立起并被固定,并且,相对于上述第 一框架可自由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对上述第一支撑梁以各自的下端能够自由滑动且能够从放倒状态向立起状态 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两侧部,上述第一支撑梁的下端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滑动并转动,由此上述第一支撑梁相对 于上述第一框架立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机架与上述第二机架是一体。
6.—种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的装载方法,用于将上桁架结构体和下桁架结构 体装载在集装箱中,所述上桁架结构体具备上水平部和从上述上水平部的前端部向下方 延伸的上倾斜部,所述下桁架结构体具备下水平部和从上述下水平部的后端部向上方延 伸的下倾斜部,该装载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从上述集装箱的入口对载置在第一机架上的上述上桁架结构体进行装载之后,该 第一机架具备载置在上述集装箱上的第一框架、以及配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前部、支撑 上述上倾斜部的前下端部的第一桁架承受部,通过设置在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的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第一支撑梁,以大致水平状态 支撑上述上水平部,从上述集装箱的上述入口对载置在第二机架上的上述下桁架结构体进行装载,该第 二机架具备载置在上述集装箱上的第二框架、以及从上述第二框架的后部立设、以上述 下桁架结构体越靠后部越向上方倾斜的方式支撑上述下桁架结构体的第二支撑梁,将上述第二框架连接于上述第一框架的后部,配置成上述下桁架结构体的下倾斜部 嵌入上述上桁架结构体的上水平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的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左右一对上述第一支撑梁在装载至上述集装箱之后在上述集装箱内立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的集装箱专用机架及其装载方法,上桁架结构体(2)具备上水平部(202)和上倾斜部(204),下桁架结构体(3)具备下水平部(302)和下倾斜部(304),在将载置有上述上桁架结构体(2)的第一机架(11)和载置有上述下桁架结构体(3)的第二机架装载在集装箱(5)内部时,配置成下倾斜部(304)嵌入上水平部(202)的下方。
文档编号B65D90/20GK102009806SQ20101024683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中山伊知郎, 北川哲也, 多田信吾, 大野智史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