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棚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30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棚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沿着沿设定移动路径设置在顶棚侧的导轨行进的行进部、悬挂支承在上述行进部上并且升降移动自如地支承物品的主体部、和分别接触在上述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将上述行进部沿着上述设定移动路径导引的一对导引体的顶棚输送车。
背景技术
这样的顶棚输送车构成为,将在导轨上行进的行进部用一对导引体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导引,在使行进部停止在对应于行进移动路径上的物品移载对象部位设定的物品移载位置上的状态下使物品升降移动,在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交接物品。并且,在这样的顶棚输送车中,以往,通过使一对导引体接触在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面上而限制行进部的相对于导轨的横宽方向上的移动,当使行进部停止时限制行进部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位置偏移。并且构成为,在这样限制行进部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位置偏移的状态下进行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以往的顶棚输送车中,导轨由在横宽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构成, 一对导引体在位于一对轨道部分之间的状态下设置,以使其分别接触在作为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面的轨道部分的对置的内面(右侧的轨道部分的左侧面和左侧的轨道部分的右侧面) 上。并且,将一对导引体构成或配设为,使得即使因一对轨道部分的设置误差或老化而在一对轨道部分中存在间隔较窄的部分、一对导引体也不会夹在该部分中而堵塞,构成为,使得行进部能够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一对导引体可弹性变形地用弹性体构成、或将一对导引体在能够向轨道部分侧施力而向远离轨道部分侧退避的状态下配设等,将一对导引体构成或配设为,使得一对导引体不会夹在一对轨道部分的间隔较窄的部分中而堵塞,构成为,使得行进部能够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专利文献1 特开2005 - 280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如以往的顶棚输送车那样、通过沿着行进移动路径导引行进部的一对导引体限制行进部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的结构中,有因为一对导引体的弹性变形等、行进部的停止位置相对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的情况,由此,如果悬挂支承在行进部上的主体部相对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则有可能不能准确地进行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特别是,在用顶棚输送车作为物品而输送收纳半导体基板的容器的情况下,对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要求较高的精度,在行进部的停止位置相对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地进行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的可能性较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行进部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物品的交接的顶棚输送车。
有关本发明的顶棚输送车,是具备沿着沿设定移动路径设置在顶棚侧上的导轨行进的行进部、悬挂支承在上述行进部上并且升降移动自如地支承物品的主体部、和分别接触在上述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将上述行进部沿着上述设定移动路径导引的一对导引体的顶棚输送车,具备一对接触体,能够沿着与上述行进部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进行相互远离的移动和相互接近的移动而支承在上述行进部和上述主体部的一个上;切换机构,为了切换为通过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接触在上述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而将上述行进部的相对于上述导轨的上述横宽方向上的位置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的保持状态、 和使上述一对接触体从上述导轨离开的保持解除状态,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远离及相互接近。S卩,在通过为了将切换机构切换为保持状态而使一对接触体相互远近移动、行进部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通过一个接触体先接触在导轨上而将导轨推压操作、由其反作用力使行进部在横宽方向上移动,能够将行进部的位置修正为物品移载位置。并且,如果将行进部的位置修正为物品移载位置,则一对接触体分别接触在导轨上而切换为保持状态,通过维持该保持状态,能够将行进部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能够准确地限制行进部的位置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通过这样准确地限制行进部的位置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也能够准确地限制悬挂支承在行进部上的主体部相对于物品移载位置在横宽方向上偏移,所以能够准确地进行与设在物品移载位置的下方的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并且,通过将切换机构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而使一对接触体从导轨离开,能够避免在使行进部沿着设定移动路径行进时一对接触体接触在导轨上,能够使行进部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因而,实现了能够提供行进部能够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物品的交接的顶棚输送车。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导轨由在上述横宽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构成;上述一对接触体位于上述一对轨道部分之间;上述切换机构构成为,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远离,切换为上述保持状态,并且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接近,切换为上述保持解除状态。S卩,通过将导轨用沿横宽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构成,能够在使行进部的横宽方向上的支承宽度变宽而做成行进部难以倾斜的结构的同时、抑制导轨的重量化。并且,一对导引体以位于沿横宽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之间的状态设置,通过这样利用形成在一对轨道部分之间的空间设置一对导引体,与例如设置一对导引体以使其位于一对轨道部分的横宽方向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顶棚输送车在横宽方向上紧凑地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主体部具备支承物品的支承体、使上述支承体升降移动的升降操作机构、和使上述升降操作机构及上述支承体相对于上述行进部在上述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到上述行进部的正下方的后退位置及相对于上述行进部在横宽方向上错开的突出位置上的滑动操作机构;上述一对接触体中的相对于上述后退位置与上述突出位置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接触体具备受上述行进部支承、并且接触在上述导轨的下表面上而限制上述行进部的倾斜的限制部分。即,通过由滑动操作机构使升降操作机构及支承体相对于行进部在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能够使升降操作机构及支承体滑动移动到行进部的正下方的后退位置或相对于行进部在横宽方向上错开的突出位置。并且,通过在使升降操作机构及支承体滑动移动到后退位置的状态下由升降操作机构使支承体升降移动,能够在与设在物品移载位置的正下方的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交接物品,此外,通过在使升降操作机构及支承体滑动移动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由升降操作机构使支承体升降移动,能够在与从物品移载位置的正下方沿横宽方向偏离设置的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交接物品,所以能够在沿横宽方向宽度较大的范围中交接物品。此外,由于在使升降操作机构及支承体滑动移动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主体部的载荷向横宽方向的一侧偏倚,所以有可能行进部的横宽方向的另一侧从导轨浮起而行进部倾斜,但由于在一对接触体中的相对于后退位置与突出位置所位于的棉相反侧的接触体上具备限制部分,所以通过该相反侧的接触体的限制部分接触在导轨的下表面上,能够限制行进部的横宽方向的另一侧从导轨浮起而行进部向一侧倾斜,所以能够准确地进行与物品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交接。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设在在行进方向观察时与上述一对导弓I体重复的位置上。S卩,通过将一对接触体分别设在在行进方向观察时与一对导引体重复的位置上, 能够使一对接触体接触在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的一对导引体接触的区域上,能够在一对导引体和一对接触体中共用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所以也可以不需要在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与使一对导引体接触的部分另外地上下排列而具备使一对接触体接触的面,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导轨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切换机构由使上述一对接触体连动的连动机构、和使上述连动机构动作的单一的致动器构成。S卩,通过用单一的致动器使连动机构动作,能够将一对接触体分别相互远近移动操作、将切换机构切换为保持状态和保持解除状态。并且,由于能够通过单一的致动器将一对接触体分别远近移动操作,所以与通过致动器使一对接触体分别各自不同地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致动器的数量,能够实现切换机构的结构的简单化。


图1是物品处理设备的侧视图。图2是物品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物品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4是顶棚输送车的侧视图。图5是顶棚输送车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接触体的保持解除状态和保持状态的行进部的主视图。图7是切换机构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体的保持解除状态和保持状态的行进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将本发明的顶棚输送车设置在物品处理设备中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
如图1 图3所示,在物品处理设备中,设有具备站1的多个处理装置2 (参照图2)、 悬挂支承在顶棚上、能够保管多个物品W的保管搁架3、和沿着预先设定为经由多个处理装置2及保管搁架3的设定移动路径沿设置在顶棚侧的导轨4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另外,物品W是收纳半导体基板的容器,处理装置2是对半导体基板的制造中途的半成品等进行规定的处理的装置。并且,顶棚输送车5能够在与设置在设定移动路径的下方的站1或设置在设定移动路径的横侧方的保管搁架3之间交接物品W而构成,能够在多个站1之间输送物品W、并且能够将其输送中途的物品W暂时保管到保管搁架3上而构成。〔导轨〕
作为导轨4,设有沿着设定在顶棚附近的高位置处的高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的高位置的导轨如、和沿着设定在比高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低的位置上的低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的低位置的导轨4b。并且,低位置的导轨4b配设在比高位置的导轨如靠下方,以使沿着低位置的导轨4b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与沿着高位置的导轨如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在横宽方向观察时不重叠。此外,低位置的导轨4b配设在相对于高位置的导轨如在横宽方向上错开的位置上,以使沿着低位置的导轨4b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与沿着高位置的导轨如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在上下方向观察时不重叠。顺便说一下,低位置的导轨4b与高位置的导轨如并列设置,以使其在沿横宽方向相邻的状态下平行地延伸。另外,所谓横宽方向,是沿着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的方向。高位置的导轨如通过沿着高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设置为使其通过站1的正上方。此外,低位置的导轨4b通过沿着低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设置为使其通过从站 1的正上方在横宽方向上偏移的部位。并且,如图2及图3所示,高位置的导轨如和低位置的导轨4b的各个导轨4由在横宽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7构成。一对轨道部分7通过由连结部件8相互连结, 将横宽方向上的相互的间隔保持为一定间隔。此外,将一对轨道部分7分别通过用悬挂部件9从顶棚悬挂支承而保持在一定高度。因而,轨道部分7的一个被与其对应的悬挂部件 9支承,轨道部分7的另一个被与其对应的悬挂部件9支承,一对轨道部分7相互通过连结部件8连结。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连结部件8的图示。如图5所示,高位置的导轨如的一对轨道部分7分别在其上端部上形成有向横宽方向内方侧突出的导引用突出部11、在下端部上形成有向横宽方向内方侧突出的供电线用突出部12,通过导引用突出部11接触导引顶棚用输送车5,在供电线用突出部12上支承着对顶棚输送车5供给驱动用电力的供电线13。另外,在低位置的导轨4b上,也与高位置的导轨如同样形成有导引用突出部11及供电线用突出部12。如图6所示,如果对导引用突出部11加以说明,则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的水平面,该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为行进部16的行进轮37滚动的行进面。此夕卜,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下表面形成为越是外方侧越位于下方的倾斜面。
如图1 图3所示,在低位置的导轨4b的正上方设有保管搁架3。该保管搁架3 由载置支承物品W的支承板14构成,构成为,将多个物品W在沿着高位置的设定移动路径排列的状态下支承在该支承板14上而保管多个物品W。顺便说一下,支承板14支承在低位置的导轨4b的连结部件8上。〔顶棚输送车〕
接着,对顶棚输送车5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顶棚输送车5具备在导轨4上行进的行进部16、和悬挂支承在行进部16上并且将物品W升降移动自如地支承的主体部17而构成,在将行进部16与主体部17连结的连结体18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之间的状态下设置。〔主体部〕
主体部17具备作为支承物品W的支承体的把持件21、使把持件21升降移动的升降操作机构22、使升降操作机构22及上述支承体21相对于行进部16在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到行进部16的正下方的后退位置及相对于行进部16在横宽方向上错开的突出位置的滑动操作机构23、和覆盖由把持件21支承的物品W的上方、前后两方及左右一方的盖体M而构成。此外,在主体部17上设有受电线圈25,以使其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之间,构成为,通过使交流电流通电到沿着导轨4配设的供电线13中而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使受电线圈25 产生在顶棚输送车5侧需要的电力,对顶棚输送车5以无接触状态进行供电。升降操作机构22具备卷绕多条(例如4条)的卷取带27并受升降用马达观旋转驱动的旋转鼓筒四、受卷取带27悬挂支承、通过把持用马达30的动作而将把持件21的姿势切换操作为把持物品W的把持姿势和将把持解除的把持解除姿势的切换机构31、和支承这些旋转鼓筒四及切换机构31的升降用支承体32而构成。可以代替卷取带27而使用金属线、绳索、及同步带等以往的柔软的连结原材料。并且,升降操作机构22构成为,通过用升降用马达洲旋转驱动旋转鼓筒29,能够使把持件21及支承在其上的物品W升降移动, 通过用把持用马达30使切换机构31动作、将把持件21切换操作为把持姿势和把持解除姿势,能够进行对物品W的把持及把持的解除。滑动操作机构23具备卷绕环状带33并受图外的滑动用马达旋转驱动的旋转带轮 34、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旋转带轮34的滑动用支承体35、装备在主体部17与滑动用支承体 3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一对滑动轨道、和装备在滑动用支承体35与升降用支承体3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一对滑动轨道而构成。这些滑动轨道分别属于以往技术,在其截面中,形成为上下方向中央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比上部和下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那样的形状,上部安装在一个零件上,下部安装在另一个零件上,构成为,能够在上部和下部的一个支承在对应的零件上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并且,滑动用支承体35在横宽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承在盖体M上、并且环状带33的上部连结在主体部17上,以使得随着环状带33的转动、滑动用支承体35相对于盖体M沿着横宽方向移动。此外,升降用支承体32在横宽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滑动用支承体35上、并且连结在环状带33的下部上,以使得随着环状带33的转动、升降用支承体32相对于滑动用支承体35沿着横宽方向移动。这样构成的滑动操作机构23构成为,通过用滑动用马达旋转驱动旋转带轮34而使环状带33向正反方向转动,滑动用支承体35相对于行进部16在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并且升降用支承体32相对于滑动用支承体35在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滑动用支承体35和升降用支承体32向横宽方向的相同侧滑动移动。并且,滑动操作机构构成为,能够将升降操作机构22及把持件21滑动移动到后退位置和突出位置,所述后退位置是如图5中用假想线表示那样使升降操作机构22及把持件21滑动移动以使其向行进部16侧后退、使升降操作机构22及把持件21位于行进部16的正下方的位置,所述突出位置是如图5中用实线表示那样使升降操作机构22及把持件21滑动移动以使其向横宽方向的一侧突出、使升降操作机构22及把持件21从行进部16的正下方向横宽方向的一侧偏移的位置。顺便说一下,突出位置设定在从上下方向观察、以升降操作机构22与行进部16及导轨4不重叠的程度、向横宽方向的一侧错开的部位。滑动操作机构23并不限定于具有上述结构,可以使用用来使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直线移动的其他以往机构。例如,也可以代替环状带33和旋转带轮34、而使用丝杠轴的一端固定在主体部17上、滚珠部相对于升降用支承体32固定的滚珠丝杠、采用通过使丝杠旋转而使升降用支承体32相对于主体部17移动那样的构造。作为另一例,也可以代替滚珠丝杠、而通过固定在一个部件上的小齿轮、和固定在另一个部件上、与小齿轮直接或经由其他齿轮间接地卡合的齿条移动。如图2所示,沿着高位置的导轨如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构成为,在使升降操作机构22位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使把持件21升降移动、在与站1之间交接物品W,在使升降操作机构22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使把持件21升降移动、在与保管搁架3之间交接物品W。 此外,如图3所示,沿着低位置的导轨4b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构成为,在使升降操作机构22 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使把持件21升降移动,在与站1之间交接物品W。另外,站1相当于沿着高位置的导轨如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以及沿着低位置的导轨4b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 的物品移载位置,保管搁架3相当于沿着高位置的导轨如行进的顶棚输送车5的物品移载位置。〔行进部〕
如图4 图6所示,在行进部16中,具备在导轨4上滚动的行进轮37、旋转驱动行进轮37的行进用马达38、和支承这些行进轮37及行进用马达38的行进用支承体39而构成。 并且,行进用支承体39在沿行进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设有一对,在该一对行进用支承体39的各自上,支承着分别对应于一对轨道部分7设置的一对行进轮37、和旋转驱动该一对行进轮37的单一的行进用马达38。此外,一对行进用支承体39分别经由连结体18绕上下轴心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主体部17上。在顶棚输送车5中,具备分别接触在导轨4的左右的横侧面上而将行进部16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导引的一对导引体40、能够沿着横宽方向相互远近移动(S卩,相互远离的移动和相互接近的移动)的一对接触体41、将该一对接触体41分别相互远近移动操作、能够切换为使一对接触体41分别接触在导轨4的左右的横侧面上而将行进部16的相对于导轨4 的横宽方向上的位置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的保持状态(参照图7及图8 (b))、以及使一对接触体41从导轨4离开的保持解除状态(参照图6及图8 (a))的切换机构42 (图 4)。这些一对导引体40、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支承在行进部16上。顺便说一下, 连结体18连结在行进部16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上,详细地讲,连结在行进用支承体39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如图6所示,将一对轨道部分7 (导轨4)的横宽方向的中心位置与行进部16的横宽方向的中心位置一致的位置设定为行进部16的物品移载位置,在行进部16位于物品移载位置的状态下,连结体18位于距一对轨道部分7为等间隔的位置。如图4所示,一对导引体40在一对行进用支承体39的各自上、在沿行进方向排列的状态下支承着两组,在顶棚输送车5中,设有共计4组导引体40。此外,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分别支承在一对行进用支承体39上,在顶棚输送车5中,设有共计两组接触体 41和两个切换机构42。并且,支承在前方侧的行进用支承体39上的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被支承,以使其位于比支承在前方侧的行进用支承体39上的两组导引体40靠前方,支承在后方侧的行进用支承体39上的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被支承,以使其位于比支承在后方侧的行进用支承体39上的两组导引体40靠后方。这样支承的一对接触体 41及切换机构42分别设在行进部1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导引体〕
一对导引体40分别由绕上下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辊构成。此外,一对导引体40以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之间的状态设置,以使其接触在一对轨道部分7的各自的导引用突出部 11的朝向内方的铅直面上。并且,一对导引体40构成为,当行进部16沿着设定移动路径行进时,通过一个导引体40接触在一个轨道部分7上而限制行进部16从设定移动路径向横宽方向的一侧位置偏移,通过另一个导引体40接触在另一个轨道部分7上而限制行进部 16从设定移动路径向横宽方向的另一侧位置偏移,将行进部16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导引。另夕卜,一对导引体分别由能够弹性变形的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切换机构〕
如图7所示,切换机构42具备使一对接触体41连动的连动机构44、和使连动机构44 动作的作为单一的致动器的保持用马达45而构成。并且,连动机构44具备分别各自不同地连结着一对接触体41的一对连杆部件46、和连结一对连杆部件46而绕上下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体47而构成,保持用马达45设计为,使旋转体47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一对连杆部件46以沿行进方向排列的状态并且以在横宽方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设置。一对连杆部件46分别在横宽方向的外方侧端部连结着接触体41、在横宽方向的内方侧端部上连接着旋转体47。旋转体47构成为,通过以位于连接一对连杆部件46的连接部位之间的点为中心点被保持用马达45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进行将一对连杆部件46分别向旋转体47侧拉入的拉入操作及向远离旋转体47的一侧推出的推出操作。另外,切换机构42构成为以旋转体47的中心点为中心点对称的形状,当切换为保持状态或保持解除状态时,使一对接触体41沿着横宽方向每次移动相同的量。此外,切换机构42支承在行进用支承体39上,以使旋转体47的中心位于行进部16的横宽方向的中心。并且,切换机构42构成为,从图7 (a)所示的状态起,通过用保持用马达45使旋转体47向正(一)方向旋转而将一对连杆部件46向远离旋转体47的一侧推出,如图7 (b) 所示,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离开,切换为保持状态。此外,切换机构42 构成为,从图7 (b)所示的状态起,通过用保持用马达45使旋转体47向相反(另一)方向旋转而将一对连杆部件46向旋转体47侧拉入操作,如图7 (a)所示,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接近,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接触体〕
如图6所示,一对接触体41以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之间的状态设置,在与一对导引体40在行进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设置。这样设置的一对接触体41设计为,在被切换为保持状态时,与一对导引体40同样,接触在一对轨道部分7的各自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朝向内方的铅直面上。另外,接触体由金属或塑料等硬质材料构成。如果对接触体41加以说明,则一对接触体41分别在其上端部形成向横宽方向外方侧突出的上方侧限制部48,在下端部形成有向横宽方向内外方突出的下方侧限制部49, 在上方侧限制部48与下方侧限制部49之间,形成有具备接触在导引用突出部11的铅直面上的接触面的接触部50。另外,下方侧限制部49相当于限制部分,导引用突出部11的铅直面相当于接触体41接触的导轨4的左右的横侧面。接触部50的接触面铅直地形成,上方侧限制部48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的水平面, 下方侧限制部49的上表面形成为越是外方侧越位于下方的倾斜面。并且,接触部50的接触面的上下宽度形成得比导引用突出部11的铅直面的上下宽度宽,在行进部16是水平姿势并且接触体41被切换为保持状态的状态下,在上方侧限制部48的下表面与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之间、以及下方侧限制部49的上表面与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下方侧限制部49的上表面形成得比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下表面陡峭地倾斜。并且,在接触体41被切换为保持状态的状态下,接触部50接触在导引用突出部11 上,上方侧限制部48位于导引用突出部11的正上方,下方侧限制部49位于导引用突出部 11的正下方。此外,在接触体41被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的状态下,接触部50从导引用突出部11离开,上方侧限制部48及下方侧限制部49位于比导引用突出部11靠横宽方向内侧。由此,通过用切换机构42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离开每次相同的量,切换为保持状态,即使在行进部16从物品移载位置沿横宽方向偏移的情况下,通过用一对接触体41中的偏移侧的接触体41将相同侧的轨道部分7推压操作,用其反作用力使行进部16在横宽方向上移动,由此也将行进部16的位置修正为物品移载位置。如果将行进部16的位置修正到物品移载位置,则一对接触体41分别接触在一对轨道部分7的各自上,通过维持该状态,将行进部16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并且,在该保持状态下,接触体41的上方侧限制部48相邻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正上方上,接触体41的下方侧限制部49相邻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正下方,所以即使在升降操作机构22位于横宽方向的一侧的突出位置而主体部17的载荷向横宽方向的一侧偏倚的情况下,也通过位于另一侧的接触体41的下方侧限制部49接触在位于横宽方向的另一侧的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下表面上、 位于一侧的接触体41的上方侧限制部48接触在位于横宽方向的一侧的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上并且行进轮37位于该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上,限制行进部16 从位于另一侧的轨道部分7浮起、防止行进部16的倾斜。此外,通过用切换机构42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接近每次相同的量,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上方侧限制部48、下方侧限制部49及接触部50位于比轨道部分7靠横宽方向的内侧,一对接触体41分别从一对轨道部分7离开,所以当使行进部16 沿着设定移动路径行进时,能够避免一对接触体41接触在导轨4上,使行进部16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实施方式2
在参照图9接着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接触体的形状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接触体的形状不同。包括轨道部分7,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的部分相同,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9所示,在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接触体141中,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接触体不同,没有设置上方侧限制部48。在该实施方式的一对接触体141的各自上,形成有向横宽方向外方突出、与对应的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倾斜下表面抵接的限制部149。 此外,树脂层160通过粘接剂或螺栓等以往的固定方法相对于限制部149的倾斜的上表面固定。通过这样设置树脂层160,能够抑制因限制部149与轨道部分7的抵接带来的各自的磨损。通过实施方式1的切换机构42,能够使一对接触体141在图9 (a)所示的保持解除状态与图9 (b)所示的保持状态之间移动。通过设置这样的接触体141,即使在因由滑动操作机构23使升降操作机构22位于横宽方向的一侧的突出位置而主体部17的载荷向横宽方向的一侧偏倚的情况下,通过将接触体141切换为保持状态,在横宽方向的上述一侧,行进轮37对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上表面抵接,此外,在横宽方向的另一侧,限制部149对轨道部分7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下表面抵接,由此,也限制行进部16从位于另一侧的轨道部分7浮起、防止行进部16的倾斜。通过这样将接触体141做成没有设置上方侧限制部48的简单的形状,能够使接触体141的加工工序简单化,能够降低该零件的单价。〔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连动机构44具备分别各自不同地连结一对接触体41的一对连杆部件46、和连结一对连杆部件46并绕上下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体47而构成,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使连动机构44具备分别各自不同地连结一对接触体41的一对齿条 51、和与一对齿条51啮合的小齿轮52而构成。在这样构成连动机构44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2通过用保持用马达45将小齿轮52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能够切换为保持状态和保持解除状态。此外,也可以使连动机构44具备形成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的旋转轴、与右旋螺纹啮合并连结着一个接触体41的移动体、和与左旋螺纹啮合并连结着另一个接触体41的移动体而构成。在这样构成连动机构44的情况下,切换机构42通过用保持用马达45将旋转轴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能够切换为保持状态和保持解除状态。(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机构42中作为致动器而具备保持用马达45,但在切换机构42中也可以作为致动器而具备压力缸。在这样将致动器用压力缸构成的情况下, 例如,在两杆型的压力缸的一对杆的各自上分别各自不同地连结一对接触体41,通过使该两杆型的压力缸动作,能够切换为保持状态和保持解除状态。(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切换机构42用使一对接触体41连动的连动机构44、和使连动机构44动作的单一的致动器构成,但也可以将切换机构42具备一对致动器、和将接触体41与致动器连动连结的一对连结机构而构成。(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一对接触体41以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之间的状态设置, 将切换机构42构成为,使其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离开而切换为保持状态、并且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接近而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但也可以是,将一对接触体41以位于一对轨道部分7的横宽方向的外侧的状态设置,将切换机构 42构成为,使其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接近而切换为保持状态、并且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离开而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此外,也可以将导轨 4用单一的轨道体构成,在此情况下,将一对接触体41以位于轨道体的横宽方向的外侧的状态设置,将切换机构42构成为,使其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接近而切换为保持状态、并且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移动操作以使其相互离开而切换为保持解除状态。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支承在行进部16上,但也可以使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支承在主体部17上。(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分别设在行进部1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但也可以将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仅设在行进部16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某一个上,此外,也可以将一对接触体41及切换机构42设在行进部16的行进方向的中央部。(6)在实施方式1中,在接触体41上具备上方侧限制部48和下方侧限制部49,但如实施方式2所例示那样,也可以在接触体41上不具备上方侧限制部48和下方侧限制部 49中的一个或两者。实施方式2所公开的接触体的构造也可以在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主体部17上设有滑动操作机构23的情况下采用,但也可以在在主体部17上没有设置滑动操作机构23的情况下采用。此外,例如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升降用支承体22从后退位置仅向横宽方向的一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一侧的接触体41的上方侧限制部48或另一侧的接触体41的下方侧限制部49。顺便说一下,例如,在使升降用支承体22从后退位置向横宽方向的两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一对接触体41的两者上具备上方侧限制部48或下方侧限制部49。(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一对接触体41设置为,使其在切换为保持状态时接触在一对轨道部分7的各自的导引用突出部11的朝向内方的铅直面上,但也可以将一对接触体41设置为,使其在切换为保持状态时接触在一对轨道部分7的各自的位于导引用突出部 11与供电线用突出部12之间的部分的朝向内方的铅直面上。此外,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在与一对导引体40在行进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设置,但例如也可以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在与一对导引体40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设置等、不将一对接触体41分别在与一对导引体40在行进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设置。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顶棚输送车例如能够作为自动仓库或处理设备的输送设备的一部分使用。附图标记说明 4导轨
5顶棚输送车 7轨道部分 16行进部 17主体部 21支承体 22升降操作机构 23滑动操作机构
1240导引体 41接触体 42切换机构 44连动机构 45致动器 49下方侧限制部 W物品。
权利要求
1.一种顶棚输送车,是具备沿着沿设定移动路径设置在顶棚侧上的导轨行进的行进部、悬挂支承在上述行进部上并且升降移动自如地支承物品的主体部、和分别接触在上述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将上述行进部沿着上述设定移动路径导引的一对导引体的顶棚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接触体,能够沿着与上述行进部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进行相互远离的移动和相互接近的移动而支承在上述行进部和上述主体部的一个上;切换机构,为了切换为通过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接触在上述导轨的左右的横侧部上而将上述行进部的相对于上述导轨的上述横宽方向上的位置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的保持状态、和使上述一对接触体从上述导轨离开的保持解除状态,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远离及相互接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输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轨由在上述横宽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一对轨道部分构成;上述一对接触体位于上述一对轨道部分之间;上述切换机构构成为,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远离,切换为上述保持状态,并且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接近,切换为上述保持解除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棚输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备支承物品的支承体、使上述支承体升降移动的升降操作机构、和使上述升降操作机构及上述支承体相对于上述行进部在上述横宽方向上滑动移动到上述行进部的正下方的后退位置及相对于上述行进部在横宽方向上错开的突出位置上的滑动操作机构;上述一对接触体中的相对于上述后退位置与上述突出位置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接触体具备受上述行进部支承、并且接触在上述导轨的下表面上而限制上述行进部的倾斜的限制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棚输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设在在行进方向观察时与上述一对导引体重复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棚输送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由使上述一对接触体连动的连动机构、和使上述连动机构动作的单一的致动器构成。
全文摘要
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进部能够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平顺地行进、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物品的交接的顶棚输送车。在具备分别接触在导轨(4)的左右的横侧部上而将行进部(16)沿着设定移动路径导引的一对导引体(40)的顶棚输送车中,具备一对接触体(41),能够沿着与行进部(16)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进行相互远离的移动和相互接近的移动而支承在行进部(16)上;切换部(42),为了切换为使一对接触体(41)分别接触在导轨(4)的左右的横侧部上而将行进部(16)的相对于导轨(4)的横宽方向上的位置定位保持在物品移载位置上的保持状态、以及使一对接触体(41)从导轨(4)离开的保持解除状态,使上述一对接触体分别移动,以使其相互离开及相互接近。
文档编号B65G1/04GK102470985SQ2010800340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和田吉成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