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32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或贮存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以运输或贮存基板的卡匣。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制造者往往需要在各个工艺中搬运玻璃基板。目前搬运玻璃基板的方法,主要是将玻璃基板盛装于卡匣内,再利用载具来运输卡匣。目前一般泛用型卡匣(Normal Cassette)主要是包含框架、碳纤维支撑肋与支撑柱。碳纤维支撑肋横跨框架的相对两侧。支撑柱排列于碳纤维支撑肋上,用以支撑玻璃基板。当制造者欲存取玻璃基板时,可将机械手臂(Robot Fork)伸入支撑柱与支撑柱之间的空间,置放或取出玻璃基板。然而,随着目前玻璃基板的重量也越来越重,碳纤维支撑肋的弯曲变形量 (Bending)也越来越大,并逐渐超过工艺可以容忍的范围。因此,这种类型的卡匣现在很少应用在大尺寸的面板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大尺寸的面板大多是应用钢索型卡匣(WireCassette) 来运输或贮存玻璃基板。这种钢索型卡匣主要是包含框架与钢索。钢索横跨框架的相对两侧。在安装时,制造者会在钢索的一端或两端施加预拉力,让钢索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平直。 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玻璃基板直接置放在钢索上。虽然这种类型的卡匣变形问题较小,但因玻璃基板直接置放在钢索上,因此玻璃基板与钢索间没有任何空间能够让机械手臂伸入。所以,这种类型的卡匣在使用时必须以滚轮依序存取玻璃基板,而无法以机械手臂进行随机存取(Random Access)。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用机械手臂置放或取出玻璃基板并避免因玻璃基板重量过重而导致张力带变形的卡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匣,包含框架、张力带、拉力机构与多个支撑柱。框架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张力带横跨框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拉力机构设置于框架的第二侧,并对张力带提供一拉力,使得张力带保持平直。支撑柱排列于张力带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通过拉力机构对张力带提供拉力,以避免因玻璃基板重量过重而导致张力带变形。(2)保留以支撑柱支撑玻璃基板的形式,使得机械手臂仍然能够透过支撑柱与支撑柱之间的空间,置放或取出玻璃基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卡匣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单一张力带与拉力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单一张力带横跨框架的上视图;图4为图1的单一张力带横跨框架的正视图;图5为图2的5-5的剖面图;图6为图3的张力带与调整杆的爆炸图;图7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单一张力带横跨框架的正视图;图8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单一张力带横跨框架的正视图。其中,附图标记5 线段111 第一侧113 第二侧Il5 穿孔117 穿孔122 表面126钢丝绳130拉力机构134调整杆136螺丝头230拉力机构233 插孔250拉力机构253 插孔350拉力机构353 插孔356 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技术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卡匣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一种卡匣包含框架 110、张力带120、拉力机构130与多个支撑柱140。框架110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3。张力带120横跨框架110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3。支撑柱140排列于张力带120的上表面122。图2为图1的单一张力带120与拉力机构130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单一
110框架 112底板 114第一立柱 116第二立柱 120张力带 124凸缘 128外衬 132轴座 135贯穿孔 140支撑柱 232调整螺栓 234螺帽 252调整螺栓 254螺帽 352结合柱 354凸缘张力带120横跨框架110的上视图。图4为图1的单一张力带120横跨框架110的正视图。 如图所示,拉力机构130可设置于框架110的第二侧113,并对张力带120提供一拉力,使得张力带120保持平直。由于拉力机构130会对张力带120提供拉力,因此在承载大尺寸玻璃基板时,张力带120将不会有太大的弯曲变形量(Bending)。此外,由于张力带120的上表面122具有足够的面积,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将支撑柱140排列于张力带120的上表面122上,让机械手臂能够伸入支撑柱140与支撑柱140之间的空间,存取玻璃基板。请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10包含底板112、第一立柱114与第二立柱116。 第一立柱114立于底板112,并位于框架110的第一侧111。第二立柱116也立于底板112, 并位于框架110的第二侧113。第一立柱114与第二立柱116两两相对。张力带120横跨连接第一立柱114与第二立柱116。拉力机构130设置于第二立柱116,用以对张力带120 施加拉力。应了解到,虽然本实施方式是将第一立柱114与第二立柱116分别设置于框架110 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3,但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在实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置于框架 110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3的组件也可以是格栅板、角钢架等,只要该组件能够提供实体支撑让张力带120与拉力机构130连接即可。图5为图2的5-5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张力带120可包含多个钢丝绳1 与一外衬128。钢丝绳1 彼此大致呈平行排列。外衬1 包覆钢丝绳。外衬1 的材质可为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应了解到,虽然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张力带120是一种复合钢带,但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在实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述的张力带120也可以是金属钢带、合金钢带、塑料带、橡胶带、皮带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张力带120的宽度约为20 30mm,厚度约为3 5mm。同样地,以上尺寸参数也仅为例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张力带120的尺寸。请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拉力机构130包含轴座132与调整杆134。轴座132设置于框架Iio的第二侧113(更具体地说,第二立柱116)。调整杆134可旋转地设置于轴座 132。张力带120缠绕于调整杆134。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依实际情况旋转调整杆134,以调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一般来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越大,张力带120所能承载的重量越重,但最大不能超过张力带120的弹性限,否则将影响张力带120的使用寿命。为方便使用者旋转调整杆134,本实施方式的拉力机构130还可包含一螺丝头 136,此螺丝头136连接调整杆134的一端。螺丝头136的型式可以是泛用型螺丝头,例如 梅花头(TROX Head)、12 角头(12-Point Head)、槽沟头(Spline Head)或四角头(Square Head), 以方便使用者以泛用型手工具(例如扭力扳手)进行调整。当然,螺丝头136也可以是配合特殊工具的特用型螺丝头,以避免未经许可的人员任意调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张力带120是以缠绕的方式与调整杆134结合,因此调整杆134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垂直,以避免在施加拉力时,所施加的拉力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使得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应了解到,“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关系,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举例来说,上述的“调整杆134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垂直”。此一描述除了代表调整杆134的轴向确实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垂直外,只要能够避免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或者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调整杆134的轴向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略小于90°,或略大于90°。当然,在其它实际条件权衡后的结果,若扭曲不平整的问题相对不重要,制造者也可将调整杆134的轴向设计为不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垂直。图6为图3的张力带120与调整杆134的爆炸图。如图所示,为了确实连接调整杆134与张力带120,本实施方式的调整杆134可包含一贯穿孔135,此贯穿孔135可沿着调整杆134的径向贯穿调整杆134。在组装时,制造者可将张力带120的一端穿过贯穿孔 135,然后再将张力带120缠绕在调整杆134的侧壁上固定。为了避免张力带120在缠绕的过程中脱出贯穿孔135,本实施方式在张力带120穿过贯穿孔135的该端设有凸缘124。在组装时,制造者可适度挤压凸缘124,让凸缘IM产生弹性压缩变形以穿过贯穿孔135。当张力带120的该端穿过贯穿孔135后,上述的凸缘 1 将会回复原本的大小与形状,并抵住调整杆134的侧壁,使得张力带120不致脱出贯穿孔 135。拉力机构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除了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拉力机构130 外,拉力机构也可以是如图7、图8所示的态样。应了解到,在以下叙述中,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内容将不再重复赘述,仅就拉力机构部分的技术内容加以补充,特此说明。图7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单一张力带120横跨框架110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10的第二侧113(更具体地说,第二立柱116)包含至少一穿孔 117。拉力机构230包含调整螺栓232与螺帽234。调整螺栓232部分位于穿孔117中,且此调整螺栓232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233。张力带120的一端固定于插孔233中。螺帽234 锁附于调整螺栓232,并抵住框架110的第二侧113(具体而言,第二立柱116)。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使用如扭力扳手的类的手工具旋转螺帽234,此时螺帽234与调整螺栓232之间的螺纹结构会将扭力扳手施加给螺帽234的扭力或扭转运动,转换为给调整螺栓232的力或线性运动。更具体地说,当使用者旋紧螺帽234时,调整螺栓232会相对于螺帽234线性向卡匣的外侧移动,并藉此施加给张力带120拉力。一般来说,使用者将螺帽234旋得越紧,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就会越大。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螺帽234可以是泛用型螺帽,例如梅花头螺帽(TR0X Nut)、12角头螺帽(12-Point Nut)、槽沟头螺帽(Spline Nut)或四角头螺帽(Square Nut),以方便使用者以泛用型手工具进行调整。当然,螺帽234也可以是配合特殊工具的特用型螺帽,以避免未经许可的人员任意调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张力带120是以插入的方式与调整螺栓232结合,因此调整螺栓232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以避免在施加拉力时,所施加的拉力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使得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应了解到,“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关系,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举例来说,上述的“调整螺栓232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此一描述除了代表调整螺栓232的轴向确实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外,只要能够避免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或者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调整螺栓232的轴向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也可略为歪斜。
当然,在其它实际条件权衡后的结果,若扭曲不平整的问题相对不重要,制造者也可将调整螺栓232的轴向设计为不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除此之外,如果实际情况需要,本实施方式也可于框架110的第一侧111增设一可调整的拉力机构250。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10的第一侧111(更具体地说,第一立柱114)可包含至少一穿孔115。而上述的拉力机构250可包含调整螺栓252与螺帽254。 调整螺栓252部分位于穿孔115中,且此调整螺栓252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253。张力带 120的一端固定于插孔253中。螺帽2M锁附于调整螺栓252,并抵住框架110的第一侧 111(具体而言,第一立柱114)。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使用如扭力扳手的类的手工具旋转螺帽254,以调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螺帽2M可以是泛用型螺帽,例如梅花头螺帽 (TROX Nut)、12角头螺帽(12-Point Nut)、槽沟头螺帽(Spline Nut)或四角头螺帽(Square Nut),以方便使用者以泛用型手工具进行调整。当然,螺帽2M也可以是配合特殊工具的特用型螺帽,以避免未经许可的人员任意调整施加给张力带120的拉力。为方便使用起见,螺帽234与螺帽2M可采用相同的款式,以方便使用者以同一支手工具进行调整。当然,如果实际情况希望使用者以不同的手工具分别调整螺帽234与螺帽254,螺帽234与螺帽2M也可采用不同的款式。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张力带120是以插入的方式与调整螺栓252结合,因此调整螺栓252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以避免在施加拉力时,所施加的拉力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使得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应了解到,“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关系,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举例来说,上述的“调整螺栓252的轴向会设计为大致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此一描述除了代表调整螺栓252的轴向确实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外,只要能够避免张力带120产生扭曲不平整的情况,或者扭曲不平整的情况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调整螺栓252的轴向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也可略为歪斜。当然,在其它实际条件权衡后的结果,若扭曲不平整的问题相对不重要,制造者也可将调整螺栓252的轴向设计为不与张力带120的长度方向平行。此外,拉力机构250除了可以如图7所示的态样外,也可以是弹簧式的(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图8所示的拉力机构350包含结合柱352、凸缘邪4与弹簧356。结合柱 352部分位于穿孔115中,且此结合柱352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353。张力带120的一端固定于插孔353中。凸缘邪4设置于结合柱352,并位于穿孔115外。弹簧356的一端抵住凸缘354,另一端抵住框架110的第一侧111(具体而言,第一立柱114)。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使用如扭力扳手的类的手工具旋转螺帽234。如同先前所述, 此时螺帽234与调整螺栓232之间的螺纹结构会将扭力扳手施加给螺帽234的扭力或扭转运动,转换为给调整螺栓232的力或线性运动。更具体地说,当使用者旋紧螺帽234时,调整螺栓232会相对于螺帽234线性向卡匣的外侧移动,并连带拉着张力带120往相同的方向移动。此外,结合柱352与凸缘邪4也会受张力带120的牵引而往相同的方向移动,使得凸缘354向内压缩弹簧356。此时,弹簧356的回复力将会透过凸缘3M与结合柱352施加在张力带120上,使得张力带120保持平直。当然,在其它实际条件权衡后的结果,如果在第一侧111设置拉力机构的效果有限,制造者也可以不在第一侧111设置拉力机构,而直接将张力带120固定在第一立柱114上。支撑柱140与张力带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撑柱140是以粘贴的方式固定于张力带120的上表面122。但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制造者也可以另外安装扣件或结件的方式,将支撑柱140固定于张力带120的上表面122。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卡匣,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至少一张力带,横跨该框架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至少一拉力机构,设置于该框架的该第二侧,并对该张力带提供一拉力,使得该张力带保持平直;以及多个支撑柱,排列于该张力带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带包含 多个钢丝绳,平行排列;以及一外衬,包覆该些钢丝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外衬的材质为聚醚醚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带的宽度约为20 3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带的厚度约为3 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拉力机构包含 一轴座,设置于该框架的该第二侧;以及一调整杆,可旋转地设置于该轴座,其中该张力带缠绕于该调整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杆的轴向与该张力带的长度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拉力机构还包含 一螺丝头,连接该调整杆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杆包含一贯穿孔,该贯穿孔沿着该调整杆的径向贯穿该调整杆,而该张力带的一端穿过该贯穿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带的该端具有至少一凸缘,当该张力带的该端穿过该贯穿孔后,该凸缘将会抵住该调整杆的侧壁,使得该张力带不致脱出该贯穿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该第二侧包含至少一穿孔; 其中该拉力机构包含一调整螺栓,部分位于该穿孔中,该调整螺栓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该张力带的一端固定于该插孔中;以及一螺帽,锁附于该调整螺栓,并抵住该框架的该第二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螺栓的轴向与该张力带的长度方向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该第一侧包含至少一穿孔; 该卡匣还包含一调整螺栓,部分位于该穿孔中,该调整螺栓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该张力带的一端固定于该插孔中;以及一螺帽,锁附于该调整螺栓,并抵住该框架的该第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该第一侧具有至少一穿孔; 该卡匣还包含一结合柱,部分位于该穿孔中,该结合柱沿其轴向具有一插孔,该张力带的一端固定于该插孔中;一凸缘,设置于该结合柱,并位于该穿孔外;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抵住该凸缘,另一端抵住该框架的该第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含 一底板;至少一第一立柱,立于该底板,该张力带连接该第一立柱;以及至少一第二立柱,立于该底板,并与该第一立柱相对,该拉力机构设置于该第二立柱。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其特征在于,该些支撑柱粘贴于该张力带的上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卡匣,包含框架、张力带、拉力机构与多个支撑柱。框架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张力带横跨框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拉力机构设置于框架的第二侧,并对张力带提供一拉力,使得张力带保持平直。支撑柱排列于张力带的上表面。本发明能使用机械手臂置放或取出玻璃基板并避免了因玻璃基板重量过重而导致张力带的变形。
文档编号B65D85/48GK102161410SQ20111002678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宗和, 陈宏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