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软塑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放液体的容器,尤其是一种软塑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软塑桶,其结构大部分是由桶体与桶口采用装配连接形式,将桶口下部紧固在桶体上,但因桶口与桶体连接工艺复杂,且连接质量不易控制,所以桶口与桶体会产生脱落和渗漏现象,且桶口下端口翻边径向尺寸很大,不利于机械手夹持,以至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桶口与桶体会产生脱落和渗漏现象、不利于机械手夹持等问题的软塑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塑桶,具有桶口、桶身和才甬胃。目前软塑桶在日常的生产装配中因为翻边很大且多为硬质塑料材质,导致机械手夹持容易脱落,影响生产。为了利于机械手夹持和节省材料,桶口包括中圈和适用于机械手夹持的边圈,桶口具有与桶身相连接的下端和用于拧上桶盖的上端口,中圈上套有边圈, 且中圈与边圈紧配合,中圈面向桶身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且翻边的径向尺寸不大于 5mm,翻边设置在桶身内。为了使桶身和桶盖连接的更加牢固,桶身为直接吹塑而成。是由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桶口处设置有边圈,便于在生产装配等过程中机械手的抓取;桶身与桶口的连接处的直径小于5mm,不仅节省了材料,而且也便于机械手能够准确的找到抓取的着力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口,2.桶身,3.桶盖,4.中圈,5.边圈,6.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所示的一种软塑桶,具有桶口 1、桶身2和桶盖3,为了利于机械手夹持和节
3省材料,桶口 1包括中圈4和适用于机械手夹持的边圈5,桶口 1具有与桶身2相连接的下端和用于拧上桶盖3的上端口,中圈4上套有边圈5,且中圈4与边圈5紧配合,中圈4面向桶身2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6,且翻边6的径向尺寸不大于5mm,翻边6设置在桶身 2内,为了使桶身2和桶盖3连接的更加牢固,桶身2为直接吹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为先制作桶口的中圈,然后将边圈套于中圈上并压合,使中圈与边圈处于紧配合状态;桶口制作完成后放置于吹塑机上进行桶身的吹塑成型,桶身与桶口的连接处的尺寸不大于5mm。
权利要求1.一种软塑桶,具有桶口(1)、桶身( 和桶盖(3),其特征是所述桶口(1)包括中圈 (4)和适用于机械手夹持的边圈(5),桶口(1)具有与桶身( 相连接的下端和用于拧上桶盖(3)的上端口,所述的中圈⑷上套有边圈(5),且中圈(4)与边圈(5)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塑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圈(4)面向桶身O)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6),且翻边(6)的径向尺寸不大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塑桶,其特征是所述的翻边(6)设置在桶身O)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塑桶,尤其是一种翻边的径向尺寸不大于5mm的软塑桶,其具有桶口、桶身和桶盖,桶口包括中圈和适用于机械手夹持的边圈,桶口具有与桶身相连接的下端和用于拧上桶盖的上端口,中圈上套有边圈,且中圈与边圈紧配合,中圈面向桶身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且翻边的径向尺寸不大于5mm,翻边设置在桶身。本实用新型的软塑桶的翻边的径向尺寸不大于5mm,这样不仅便于机械手夹持,也节省了材料。
文档编号B65D41/04GK202295524SQ2011203480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沈仕铨 申请人:沈仕铨